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老人和兒童說課稿

老人和兒童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人和兒童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人和兒童說課稿

一、說教材

1、內容、地位、作用:

老人與兒童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演繹着多彩和生命。老人和兒童在生活中又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孫子(女)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之間特別親近,經常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學生對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非常熟悉,創作起來得心應手。同時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滲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教育。我在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欣賞、比較來討論老人與兒童的特點,根據自己的經歷或想象描繪一幅關於老人與兒童的繪畫作品,體驗繪畫的快樂。

在本冊教材中,只有本課提醒學生用線描來表現作品。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過於專業的線描知識可以不作太深入地探討,只要求他們能結合所學的〈〈感覺肌理〉〉和〈〈畫觸覺〉〉中運用不同線條、不同點的結合表達自己的感官感受,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運用凹凸不平、長短交替、流暢圓潤、粗細不一的線條所體現的不同質感,充分表現出老人面部的粗糙感和兒童的細膩圓潤感,更深入地學習線條質感的表現知識,也爲以後學習專業線描畫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教材的要求和人的認知規律,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①知識與技能:

瞭解老人與兒童不同的年齡特徵和運用線條所體現的不同質感來表現出老人與兒童粗糙和細膩的不同外貌特徵。

②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的輔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自主探索、運用線描的手法表現出熟悉的生活情景,創作出構圖完整的繪畫作品。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各種感知,觀察,回憶,讓學生感受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品質。

3、教學重、難點:

①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創設老人與兒童在一起的情景,讓學生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

②難點是運用線條所體現的不同質感表現出老人與兒童粗糙和細膩的不同外貌特徵。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範作

學生準備:小記號筆、紙等

二、說教法:

細緻入微的教材分析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第一步,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又是關鍵所在。教學效果的體現,來自於教師和學生雙方的高度融合。所以,圍繞以上的重點、難點,並且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認知現狀,本課以營造良好融洽的師生互動氛圍爲主線,創設的幾個不同的教學情景爲線索,充分動用學生已有生活體驗,不斷採用觀察、比較、啓發、欣賞、歸納、示範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圖片的比較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自覺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開發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運用課件、現場演示、優化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認識,體驗熱情。在觀察老人與兒童不同的外貌特徵這一過程中,我採用比較觀察法,在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的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探究創作能力。

三、說學法:

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完成一張美術作品,不僅僅是一種技法的純粹傳授,而是要讓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習作爲一種載體,培養學生的感知力、探究力、創造力和合作能力,生成最佳的學習狀態。因此,一堂好課,教法的運用是必要的、學法的指導更是值得推敲。

造型是視覺藝術重要的表現形式,包含許多專業系統的造型知識,抓住老人和小孩不同的外型特徵。要想讓小學二年級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既理解知識又完成技能操作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因此,我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用不同點、線表現肌理、觸覺的知識,引導學生抓住已學和將學領域中既相互聯繫又有共性的地方,逐步深入的理解、掌握用不同的線來表現老人與兒童不同外貌的肌理感覺,並通過鼓勵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情景,主動交流,激發興趣,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自然展開回憶,並採用低齡段小朋友特有的線描表現形式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感受到繪畫的樂趣。

四、說教學過程:

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要全方位的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去,課堂教學是一個充滿師生生命力的系統,是一個以學生爲認知、實踐、發展主體的'特殊認知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人際溝通、交往的過程。

第一環節:遊戲激情,導入新課

二年級學生擁有着無盡的活力和激情,所以我改變單調、平淡的平鋪直敘式導入揭題,而是和學生一起和着“健康歌”的節奏跳起了歡快的熱身操,同學們臉上漾着興奮的笑意,學生的情緒被激發起來了,而我自然地藉由小萱萱和爺爺一起跳健康操的情形引導學生說說最喜歡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幹什麼,順勢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老人和兒童》。

第二環節:比較欣賞,分析討論

在第二環節中,我提出“再過六十年,你將變成什麼樣子?”這樣一個設想。並由學生上臺模仿老人的行爲、聲音,引起學生強烈興趣,並帶着這份興趣欣賞一組由老人和班中學生的臉部照片特寫,然後他們在比較觀察中得出老人臉部多皺粗糙、小孩細膩光滑這樣一個結論,並隨之找到與兩者臉部相對應的線條圖。接着我讓學生畫一個老人臉部短時速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顯得無從下筆,這時,我會抓住這些學生的想法指導他們在考慮的時候簡單一些,並鼓勵他們大膽表現出對老人臉部的第一印象。在簡單講評中我肯定那些抓住了老人特徵,比如表現出皺紋、鬍鬚等的作品。這樣一來學生的探求欲更強了,我乘機做一下簡單的示範,學生在這一點撥的基礎上會更放開手腳地去表現。

在初步掌握用不同線條去表現老人和兒童的臉部特徵後,我繼續讓學生欣賞一組兒童畫的老人與兒童的完整作品,並通過討論,分析讓孩子們瞭解構圖中畫面要滿,要有黑有白,有疏有密。水到渠成的提出作業要求。

第三環節:交流想法,完成作業

我讓學生回憶並討論和老人在一起時最深刻的趣事,在學生明晰了形象思維後,允許學生通過獨立或合作完成的方式進行作業實踐,這樣既可以張揚學生藝術個性,又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在作業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輔導學生畫面主題的突出,動作和神情的表現。

第四環節:評價反饋,點畫成“金”

學生完成作業後,把作品呈現在展物臺上,然後組織羣體學生參與評價交流,教師在學生評價時應注意評價方法的引導,儘可能讓學生說,如果可能可以立即修改。這樣的設計既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美術表現能力和美術欣賞評價能力,又有利於學生生動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傳遞,從而獲得成功的愉悅和健康的審美品質。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教師再次讓學生欣賞一組由多種表現手法,如水粉、雕塑、廢舊材料、油畫等表現出的老人與兒童造型,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並在總結中教師強調要關心、愛護老人和兒童,讓世界處處充滿愛,使學生的感情再次得到昇華。

第六環節:教學探討與反思

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感情的表達。《老人和兒童》這一課既要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親情,又要讓學生嘗試用線條的形式表達生活中最熟悉的老人和兒童形象,所以要讓學生帶着情感學習,纔有學生對藝術的真正理解。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是人,所以我們的教育是“人的教育”,通過這樣的教育,教師把這種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活動下有效學習,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