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最新河中石獸說課稿範文

最新河中石獸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河中石獸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河中石獸說課稿範文
  河中石獸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xx第二中學的語文教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河中石獸》。

一、說教材

《河中石獸》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的一篇志怪小說。本文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較強,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二、說學情

學生通過前面幾篇文言文的學習,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初步掌握了閱讀淺顯文言文的方法。這對我們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當然,本文對初一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要在方法技巧上點撥指導,幫助學生積累文言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三、說目標

新課標要求7-9年級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的文言文。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要掌握邊默讀、邊摘錄的閱讀方法,還要注意把握文章內在的條理,理清作者思路。依據以上兩點及本文的特點,我將《河中石獸》一文確定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

3.反覆誦讀,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基於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知識結構,我把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準確翻譯課文、理解文章內容作爲本課的重點。本文有較多的疑難字詞、倒裝句和文言長句,因此我把準確翻譯課文作爲本文需要突破的第一個難點;另外,本文作者善於在敘事中製造波瀾,文章風格簡淡、立意高遠,七年級學生較難體會,因此品味本文的寫作特色是第二個難點。

四、說教法

爲了更好的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朗讀法與小組討論法相結合的教法。

五、說教學過程

本文我打算用兩個教學課時完成,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環節:疑讀正其音。

我設計了多個層次的讀,力爭每次朗讀側重於某一方面的訓練與提高:一是自由朗讀,提出疑問,劃出讀音不準的字詞;二是指名朗讀,讀準字音和句讀,側重於教給學生劃分句子節奏的一般方法。三是齊讀,注意揣摩人物的語氣語調,爲後面的人物分析做好鋪墊。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完成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譯讀明其意。

我設置了四個步驟。

第一步譯一譯: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輪流翻譯,並將個人以及小組不能翻譯的句子在班內質疑,師生共同完成解疑。

第二步重點突破文章中最有難度的幾個句子:在這一步驟中我設置了一個表格,學生完成表格既能較全面的把握故事情節,同時幫助學生理解:石獸是如何“遊”到上游去的?先讓學生用原文回答,之後採用“畫一畫”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簡筆畫演示最有難度的句子的動態模擬圖景,幫助學生理解。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只有老河兵找到了石獸?讓學生質疑、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並拓展延伸聯繫生活中紙上談兵、閉門造車的事例,得出“實踐出真知”的科學道理。從而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中心。

消除了語言障礙是讀懂文言文的基礎,但是如果將富有豐富內涵的文言詞語僅僅停留在釋義的層面顯然是不夠的。如何在教學中玩味文言文的語言呢?

除了誦讀外,“比較法”“想象法”是一種有效而且實在的方法。比較是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善於精闢的概括,精心的選擇比較點,並且運用比較法引導學生琢磨字詞,就必能使得學生登上語言之堂,入運用之室。於是我在第三步設計了找一找的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品味本文的作者的語言特色。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所有體現作者對講學家嘲諷的句子,抓住文中的細節描寫,如講學家和老河兵的“笑”,讓學生“比一比”並“想一想”,在補白的練習中學生體會到作者憑藉這簡潔的文字記敘的故事情節,刻畫了人物形象,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引發我們的聯想,引發我們的思考,真所謂是一個字寫活一個人,一個字激活了一羣人。

在短短的字裏行間,我們讀出的是人物的心情,是人物的語言,是人物的形象。所以說紀昀的文字雖然簡短但是意無窮。讓我們帶着情感,分角色朗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讀出語氣語調,實現了讀的又一層次的提高。

第三環節:創讀悟其理

在前面朗讀、理解、賞析、比較的基礎上,學生了解了作者紀曉嵐文章的三個特點:

1.語言平易,風格簡淡,耐人尋味;

2.善於在敘事中製造波瀾,平而不板;

3.寓意於事,立意高遠。

於是我又採用了轉換角色的方法讓學生採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來一次穿越,再現文章的故事情節以及人物形象,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力爭演出人物的神韻,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並且又能走出文本,深刻感悟文章揭示的道理。並且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實現背誦的目的。

第四環節:背讀得其法我採用減字法幫助學生背誦,降低了難度,交給了方法。

最後是課堂小結:讓學生感悟,說出自己所得。

六、說作業

作業佈置:

1.熟讀並背誦全文

2.積累有關實踐出真知的名言或詩句。

七、說板書

河中石獸

僧:考慮問題不全面借

講學人:空談理論事

老河兵:閱歷深廣,實踐經驗說《河中石獸》說課稿

批判“空談理論,盲目追從”的世風(遺憾)理

強調“實踐出真知”。

八、思維導圖(見下頁)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說課內容,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表達、學會感悟、學會積累,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平時的教學理想。儘管在備課的過程中得到了我校所有語文組姐妹的幫助,但是我們深深的感到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水平實在有限,而教師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直接決定和影響着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我們能否準確的找到文本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那個按鈕,還肯請各位老師多批評指正。

謝謝!

  河中石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第一、課文所處位置

《河中石獸》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的一篇志怪筆記小說。第五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與“科學”有關密切關係,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

(1)、熟讀課文;

(2)、把握文章條理;

(3)、理清作者思路。

第二、教學目標

依據單元目標我將《河中石獸》一文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藉助工具書以及註釋理解文言文的實詞與虛詞,文本的基本內容。

(2)、積累文言詞彙,朗讀文章並背誦文章。

(3)、理解“實踐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2、過程與方法:

學習誦讀文章,體會文言文朗讀的情感與語調,在反覆誦讀、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掌握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內容,體味文章嚴密的邏輯性。

3、情感與價值感:

學習從實際出發,觀察事物,對待生活,得出正確的結論。

第三、教學重點

通過反覆誦讀,使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品味文中的哲理。教學難點:初步掌握文言文閱讀方法和部分詞彙的含義,理解記敘與議論相結合的寫法。教學方法定位朗讀法和討論法相結合。

二、說教法:

1、確定五法合一的教學方法

新《大綱》中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我根據課文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採用激發興趣法,朗讀法,問題導引法,想像聯想法和自讀點拔法進行教學。首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品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然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拔下,深入分析課文,體會作者意圖。

2、突出朗讀教學

語文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感,再加上本文是一篇非說理性文章,因此對課文的閱讀至關重要,我將在授課過程中突出閱讀方法的教學。

三、說學法

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所以我將採用學生質疑,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然後反饋練習的學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閱讀後完成課後練習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導入:《河中石獸》是清代才子紀曉嵐的一篇文章,課堂從介紹《閱微草堂筆記》導入。紀曉嵐曾專門爲閱微草堂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所以閉柴荊,微言終日閱”,這一句是介紹了“閱微”的來歷。他的閱微草堂筆記就是以筆記的形式記敘一些奇聞異事,以達到說理的目的。

文本的分析採用四步閱讀法:

第一步:學生自讀文章,一遍讀一遍疏通生字生詞,然後聽老師範讀,將句子正確的斷句畫出來。

第二步:學生仔細閱讀,一遍讀一遍讀課文的註釋,弄清楚文本的基本內容,整體感知文章。(用“這是一個關於幹什麼的”的形式說說文本的基本內容。

第三步:學生再次讀文章,圈點出文章中的人物,並找出表示人物情態的詞語。(用“誰找石獸”的形式說說)

第四步:學生細細讀每一段,說說他們都用什麼方法找石獸,結果怎麼樣?

最後師生一起討論:爲什麼只有老河兵找到了石獸?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本課拓展作業:積累幾句有關實踐出真知的名言。

說板書:

河中石獸:寺僧----求之下流----無跡

講學家----求之地中----失敗理論+實踐=成功

老河兵----求之上游----成功

  河中石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河中石獸》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的一篇志怪小說。作者以簡潔的語言記述了一個廟門口的石獸倒塌在河中,十幾年後人們尋找石獸的故事,從中悟出凡事應從實際出發不可主觀臆斷的道理。本文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較強,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新課標要求7-9年級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的文言文。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要掌握邊默讀、邊摘錄的閱讀方法,還要注意把握文章內在的條理,理清作者思路。依據以上兩點及本文的特點,我們將《河中石獸》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2)培養通過反覆朗讀文章及複述故事,知曉文章大意的能力。

(3)學習本篇文章通過故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

(1)課前通過前置任務學習單完成文言詞彙及文學常識的積累。

(2)課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及教師講解完成疑難詞彙及句子的疏通,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

(3)通過複述故事,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從而把握文章所闡述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踐出真知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3.重、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積累文言實詞,培養文言語感。

難點:

(1)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所闡述的道理;

(2)學習本文通過故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二、說學情

學生通過前面幾篇文言文的學習,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初步掌握了閱讀淺顯文言文的方法,這對我們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當然,本文對初一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要在方法技巧上點撥指導,幫助學生積累文言字詞,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闡述的道理。

三、說教法

1.本節課教法主要採用問題導引法、啓發式、講解法。對於文言文,學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詞語需要老師直接點撥;有些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及整體感受啓發喚起學生的認知;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疑激趣問題導引,使學生在問題中閱讀,目標明確,提高效率。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演示石獸落入河中的四種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四、說學法

本節課學法主要採用朗讀法、小組合作討論法、複述法。

文言的時代距離要求學生讀準音,讀透意,體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韻美,熟讀成誦。課堂討論可以節約時間,擴大容量,是達到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途徑。而複述故事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五、說教學流程

本文用兩課時完成,教學過程如下:

一課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引起思考

大家一定還記得《刻舟求劍》這個寓言故事吧,有一個楚國人乘船渡江時他的劍從船裏掉到了水中,他沒有馬上去撈劍,而是立即在船邊上做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停了,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自然是找不到劍了。幾千年過去了,他的寶劍也成了文物,如果今天讓你來幫他尋找寶劍,當你從他掉落寶劍的地方跳入水中的時候,你是在原地找呢?還是順流找下去,逆流而上行不行呢?你能幫他找到嗎?

也許你能從今天我們學習的《河中石獸》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解決預習疑難,疏通文意

1.解決字詞

(1)小組交流(每位同學指出自己標出的生字,會的同學幫助解決,組內都不會的記在積累本上。組長分配生字,同學們分頭查閱,用最短的時間互助解決。)

(2)小組交流仍然不懂的,老師解答講解。

2.解決難句方法同上。

(三)預習檢測,文言積累

1.作者簡介:

紀昀,字曉嵐。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問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遣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後,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以妖怪鬼狐爲主,但於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

2.讀準字音:

圮(pǐ) 募(mù) 棹(zhào) 柿(fèi) 湮(yān) 齧(niè) 溯(sù)歟(yú)

3.讀懂難句:

(1)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爲暴漲攜之去?

(2)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爲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3)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4.檢查朗讀,要求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句中停頓。

(四)以寺僧的口吻複述故事,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