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八年級語文世紀之交科學隨想說課稿

八年級語文世紀之交科學隨想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八年級語文世紀之交科學隨想說課稿

八年級語文世紀之交科學隨想說課稿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世紀之交科學隨想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說教材

《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是語文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其主旨是:世紀之交,楊振寧先生回顧了近兩百年來世界上出現的許多新事物,分析了近兩百年,特別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層出不窮的原因,並循此提出了“科”和“技”哪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進而溯源說明了中國和美國的教育哲學在鼓勵創新上的異同。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能使學生在認識世界的同時發展自己的思維,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基於此,我設計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⒈瞭解楊振寧的相關知識。

2.瞭解課文內容:新事物出現的原因,中美教育哲學的異同等。

3.掌握文章使用的說明方法。

4.瞭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其中的重點是:瞭解作者解說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發明層出不窮原因,科和技的關係兩方面);難點:中美教育在鼓勵創新上的異同比較。

二、說教法:學習這篇事理說明文,主要是引導學生在自學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辯、對話、交流,讓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並能理解作者寫作此文的意圖。爲此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充分創造情景,以練習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解讀。

三、說學法:學生閱讀這說明文要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默讀,通過集體探究理清作品的思路,領會文章的道理,並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學習反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本文宜採用“讀一讀――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練一練”等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啓思

從簡介首位獲諾貝獎的華人科學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

(二)、作者簡介(教師自己說出,多媒體展示)

楊振寧,美籍華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讀書獲碩士學位。1945年赴美求學,1948年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7年與另一位華人科學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因此與李政通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71年以來,他多次到中國探親、訪問、講學。分別受聘爲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學的名譽教授。在促進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還努力幫助中國學者在美進行科研和學習。

(三)、介紹文中提到的幾位科學家。(多媒體展示,學生快速看)

(四)、出示本課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後開始課文的學習。

(五)、檢查自讀情況,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1、字音(宜抽一成績較好的學生,起來朗讀,再打出來,可以節約時間)

幾()乎光纖()趨()勢芯()片撓()頭聘用()着()眼點彌補()膽怯()

2、詞語(直接打出)

無窮無盡歸根到底與日俱增層出不窮創新辯證彌補着眼

3、學生快速默讀全文(師強調:光纖、撓頭、聘用、彌補、膽怯)

4、教師:根據課件上顯示的文章主旨,出示結構圖,學生找出文中相應段落

(這樣理解會比較快)

5、完成表格中美兩國教育哲學的異同(讓學生探究式合作)

美國教育哲學中國教育哲學

相同點都能鼓勵創新

不同點適應對象及後果對前30%~40%的學生很有益,比較容易成功。

對後30%~40%的學生很有益,成才後可以跟比他聰明的人競爭

學習方式跳躍式學習,很有自由度,自己可以探索很多東西按部就班的訓練,紮實,可以瞭解很多不是幾天就能學到的東西。

6、楊振寧得出一個什麼結論?

對於不同對象的學生,應根據受教育背景的不同,區別對待。

(六)、課堂練習(分小組佈置任務,然後集體完成。)

A、學生找出主要的說明方法。集體完成並更正。

我可以隨便舉個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農業人口占人口總數的80%以上;今天,美國的農業人口,只佔全國人口的1%~2%,可是他們生產出來的糧食,不僅可以供全美國人食用,還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

1.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

2.有力地說明了“工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人類的生產力”。

B、下列各句中紅色的字、詞能否去掉,爲什麼?見課件。

c、閱讀課文3、4段,完成練習

⒈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作者認爲兩百多年來產生許多新事物的原因。(本段說明的重點)

第3段中“工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人類的生產力”

⒉第4段綜合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

⒊作者對於“科”與“技”的關係持什麼看法?

(明確:二者誰更重要些的問題,沒有簡單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國家制宜。)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個互相關聯的環節推動前進的,用“→、←”表示出三者的關係。明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拓展:你學了本文之後學到了什麼?你認爲自己應該怎樣學習?

(讓學生通過學習,找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學習中多點自由思考習慣和創新的意識,儘量彌補中國試式教育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