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5篇[實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5篇[實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5篇[實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

近日,閱讀了德魯克的經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書雖然寫於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論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後,仍然影響着許多現代的管理者,在企業經營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日記

本書圍繞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的核心觀點,分爲八章展開。第一章主要論述了管理者爲什麼要卓有成效及先關問題,二到七章則針對如何實現卓有成效的五點要求分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後一章回扣主題。整部著述結構清楚,層次分明,使人一目瞭然。雖然,書中有些專業的內容我並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讀過此書,仍然使我受益匪淺。在我看來,書中的許多觀點並不僅僅適用於管理者,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及學習也有着許多的幫助。

一直以來,我在很大程度上認爲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書本的知識更多的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的在真實的管理中發揮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卻改變了我的想法。德魯克講到“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爲無效,因爲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並不是成果。”這些論述,激發了我學習管理的動力,並瞭解到有效性纔是管理者所應追求的目的。

同樣令我改觀的還有德魯克對管理者範圍的限定。在書中作者將管理者的範疇擴大到了更寬的領域,不僅僅是企業,政府,軍隊,醫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並不都是經理人,而是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他們可以下屬衆多,也可以沒有下屬,可以職位崇高,也可以職位低微,但是他們必須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這一概念的提出,改變了人們對管理者的傳統理解,在我看來,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們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爲我們許多時候要爲自己的未來決策,因此,無論是爲了將來踏上工作崗位,或者僅僅是爲自己的現實生活,我們都應學會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針對如何卓有成效,德魯克先生提出了五點要求,分別是掌握時間、講求貢獻、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及有效的決策。而這五點,必須成爲管理者思想上的習慣。換言之,“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是一種綜合的實踐。”而“既然是一種習慣,便是可以學會的”。管理者要學會這種習慣,必須經過訓練。“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這些訓練,則無論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豐富的知識,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努力的去接受訓練,培養使自己有效的習慣。

儘管德魯克先生的五點要求,部分內容我還無法會意,而且對於並未踏上工作崗位的我們來說,實踐起來有些困難。但是他對時間、發揮人的'長處等方面的論述,仍然給了我很多啓示。

首先是在時間方面,德魯克先生強調了管理者的時間總是被一些並不重要的事情佔據,而且職位越高,時間被佔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應該學會管理時間,用有限的時間創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時間上的論述對我啓發很大,因爲雖然身爲一名學生,我同樣也有感到時間不足的經歷。而且很多時候,原本感覺時間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預定的計劃。對此,我認爲德魯克先生的解決方法是值得借鑑的。他告訴我們,首先應該進行時間的記錄,認識自己的時間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從而針對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其次,要進行系統的時間管理。德魯克先生特別強調了要整塊的運用時間,多數情況下,一些事情需要連續的時間才能完成,例如寫一份計劃書,連續的3個小時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個30分鐘,則可能毫無進展,我便常常範此類的錯誤,經常把幾件事情一起來做,一件事情沒完成又去進行另一項工作,而結果往往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魯克先生所講,整塊的運用時間,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另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德魯克先生對發揮人長處觀點的論述。他講到“充分發揮人的長處,纔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因爲“世界上沒有真正全能的人”我們要做的是充分的發揮人的長處,而“使人的弱點不影響其工作和成就。”他列舉了許多名人,都有着各樣的缺點,但是最終這些缺點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成就。這一點也可以運用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對自己來講,我們不應該總關注與自己的弱點,的確,彌補不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應該努力發揮自身的長處,這樣,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就;對待他人,我們更應該着眼於對方的優點,包容他人的不足,畢竟,人無完人,發揮他人的長處,不僅可以與他人更融洽的相處,而且可以獲得更多的價值。

在這一章中,德魯克列舉了日本的例子,使我感觸頗深,他講,日本不注重考覈,也基本不解僱職員,而是注重怎樣培養職員,這一例子我的日語老師也曾講過,他講到日本企業寧願用更高的工資留住職員,而不會用更低的費用聘請更多的人。拋開這一制度其他的缺點不談,日本企業這種注重人力的做法,確實令我怦然心動,因爲他更加註重人的價值和長處,使職員可以更有動力和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從而爲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以上僅僅是我此次閱讀的感受,相信,隨着生活和工作經驗的增加,我會從這一書中獲得更多的啓發。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爲經典,就在於其經久不衰的價值,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因此書而受益。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2

去年,我有幸參加了溫嶺市財政局組織的一個培訓,在培訓課上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完以後我感覺堵受益匪淺。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全書分7部分:問題列表、時間管理、我能貢獻什麼、發揮別人長處、要事優先、決策要素和有效決策幾個模塊。

我覺得,我能貢獻什麼,這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章節。這一章主要涉及如何建立正確的人際關係,要做到卓有成效,才能更有利於建立有限的人際關係。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如果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即使偶爾疾言厲色,也不至於影響人際關係”。

那麼有效的人際關係怎麼才能達到呢?書的作者給出了我們這樣的答案:

1、相互溝通;

2、自我發展;

3、團隊合作;

4、培養他人。

讀到這裏,我想到了我們公司的使命願景價值觀。1和3不正是我們公司價值觀的一種體現嗎。2和4也是我們公司非常重視的工作。我們的培訓體系可以說是非常完善的。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卓越的相互溝、團隊合作呢?我覺的處理好團隊中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和團隊中其他成員合作,相當大程度取決於人際關係,包括:上司,同事以及下屬。人際關係並不等於玩政治,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八面玲瓏,而是出於真實的'互助。用任何把戲去維持一個長期的人際關係是不現實的。相互關係,相互幫助纔是長久之計。

自我發展、培養他人要求我們在工作之餘要用更長的時間去學習,學到老活到老,這個世界日新月異,你以前掌握的知識過一定的時間就有可能落了,被淘汰了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以求自己跟上這個社會的發展。

這是一本能讓人受益匪淺的書,希望有能多的人能讀到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3

花了一週多的時間拜讀了管理學科開創者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大師級的管理學著作,確實非同凡響。作爲一個企業中負責宣傳推廣的人員,這本書給予我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不同的理念,猶如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更多的可能。

德魯克把那些“通過他人對企業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視同爲“管理者”。

剛拿到這本書時,光看書名,給我一種“這本書好像跟我的工作無關”的感覺,他講的是管理者,在我或者大多數人的理解裏,帶領團隊的部門經理或者企業經營者纔是管理者,而我只能算企業裏一顆螺絲釘,大不了也就是負責公司推廣的螺絲釘。

在日常工作中,我需要配合銷售部門業務員的銷售工作,對於工作細節,我需要按照自己的專業和同行業的對比來評判產品圖冊要做成什麼樣、企業產品宣傳視頻如何改進優化、針對海外進行海外全網營銷推廣平臺。

但本書中講到:通過他人對企業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都是管理者,這裏的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而我,屬於知識工作者,也屬於專業人員,如果我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那對企業的最終成果,必然能產生正向的關聯。

對於知識工作者,尤其應該重視貢獻。唯有如此,才能夠使他的`工作真正的有價值。

帶着管理者的角度,我把自己代入角色。卓有成效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學習的,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運用。很多人在工作中看起來非常的認真、努力,每一天都感覺幹了很多活,讓人非常有成就感。這種狀態我有時也會有,忙了一天,帶着疲憊回家,睡前回想一下自己今天的工作,才發現這一天我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果。後來經過反思,我逐漸意識到,忙不能代表成果,有目標、有效率的忙,能實現預期目標的忙纔是這件工作真正的價值。

後來我又陸續看了《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用戶體驗的要素》等一些專業書籍,零散地瞭解了一些對時間的把控、對溝通的把控。通過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能系統地把之前學到的一些零散的內容整合起來,初步在工作中進行系統性地應用。

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4

我在管理學課程開始不久就開始讀這一本書了,看了很久,到現在依然還沒有看完。很多地方總是看了之後覺得不太理解,做上記號過段時間又回過頭翻看一下。在這篇讀後感中,我想闡述我再閱讀過程中獲得的兩個方面的認識:

一、或許是因爲我們缺乏實踐經驗的緣故,我感覺到在閱讀大部分章節時,自己扮演的是一個被動的接收者的角色。

二、第三章“重視貢獻”引發我的一些思考。我不能說是整章的內容告訴了我什麼,引發我思考其實只是其中的一些語句,讓我對過於和現在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

我對第一章進行了選讀,僅看了“有效性的認識”和“卓有成效可以學會嗎”兩個章節。因爲“對有效性的認識”正解釋了“卓有成效”四個字在書中的含義,是我們讀這篇作品的目的,也是讀者的努力方向。同時讀書也是在耗用了時間成本的基礎上獲得知識,應用了管理學的思維方式——目標導向,在投入時間成本與經歷之前先明確自己看此書的努力方向是什麼,這一思維方式和第三章重視貢獻的內容也是有幾分相似的。

在我的閱讀過程中,事實上載閱讀大部分章節時,自己都只是一個被動接收信息的角色(除第三章外),和平時學習的許多大學課程一樣,很難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思考,甚至於提不出問題。也許是因爲面對着的德魯克先生,是擁有50多年的管理諮詢時間的經驗型管理的.大師,而經驗型管理又是建立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那麼我很自然的是沒有發言權了。因此我暫且將這些章節擱置,重點談談有一些我自己思考理解的第三章“我能貢獻什麼”。先引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一段原話“

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他們並非爲工作而工作,而是爲成果而工作。他們不會一接到工作就一頭鑽進去,更不會一開頭就探究工作的技術和手段,他們會首先自問:“別人期望我做出什麼成果?”

“重視貢獻”其實就是重視成果,不以完成任務爲目標,而應該以達到某種的目的,獲得某種產出爲目標。德魯克指出,許多管理者重視勤奮,但忽略成果。這類人其實也就是在用錯誤的方法做事,績效低下,當然就碌碌無爲了。反觀我大一一年,一整年都感覺很忙,因爲我一旦空下來便給自己找事做。可一年過去,大二伊始,回頭一想,確實自己也說不出自己在之前的一年裏都忙了些什麼,也許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沒有建立起直指成果的目標。譬如當時我學習上的目標大概是每週完成作業以外的多少東西,可這至多也只是一個每週學習計劃而已,還算不上是有效的目標。這個“目標”或者說是計劃,起初效果還好,但是做着做着,自己就僅僅記得要每週寫幾道題,然後又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一段時間之後對優異成績的追求就拋在腦後了,所以慢慢的,還是在這麼做,但是動力就大不如前了。活動方面,參加過比賽,單沒有實現考慮自己要做出什麼樣的成果纔算滿意,於是告訴自己是來“水一水”的,早早給自己準備好藉口。

我並非是想把碌碌無爲的責任推到目標設立的合理上,這必定是自身的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我是想通過回憶和總結,在目標設立的工作上有所改進。現在我的認識是要先明確成果影視怎樣的,然後考慮在現有的情況下鄉得到這樣的成果要做哪些事,要找哪些人等問題。由上往下,由後向前地由指向成果的目標逆推出現實中的工作學習計劃。與過去由下往上,像孩子堆積木一樣往上跌,成果會如何也許就難以捉摸了。

德魯克闡述對承銷的要求中“樹立新的價值觀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我的父母也辦了一個五金工具廠,從我的觀察和聽他們述說一些問題中,我感到了組織的一致價值觀的重要。他們總說員工不重視產品的質量,譬如掉在地上了如果沒有直接監督,很可能許多的員工會視而不見,甚至踩上去。諸如此類的忽視產品質量的問題時常發生。也許是因爲員工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在組織中需要作出哪些貢獻,以及這些貢獻對自己的行爲有哪些要求(這是管理者對員工傳遞的信息不對,我的爸媽似乎並沒有讓員工產生共同的願景去爲這個廠的利益而工作,同時滿足自己的利益,大部分員工只是認爲自己在爲老闆打工賺錢而已)。基於這種認識,一個將手上的材料完全當做爲別人賺錢的工具的人,注意力很難再放到產品質量上吧。如果讓他們認識到想讓自己的工作有所貢獻,並且這個廠的利益和他們自己的利益並不衝突(實際上確實不衝突),就應該善待工作、善待產出,那麼情況也就應該會有好轉。

另外,“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中的這個重新確認司機我並不理解,希望邢老師可以幫我點撥點撥。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5

打造高效團隊。優秀的管理者要合理搭配人員,強化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發揮好表率作用,用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影響和帶動每一名員工。切實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爲團隊的榮譽拼搏奉獻努力。

有效管理時間。優秀的管理者應做到“工作有計劃、時間有管理、溝通要及時”。合理安排臨時性工作,抓住核心工作有序開展。並且時時提升自己,豐富完善自己,要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

管理有目標。一個卓越管理者,首先要對團隊成員的能力和素質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制定一個清晰的規劃和能夠企及的目標,圍繞目標,付諸行動。

決策要正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要善於對正確的事情做出正確的'選擇,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規劃,付諸行動。

善於用人所長。每個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和不足,要自覺做到知人善用,揚長避短,把每個人的長處發揮到極致,便是一名卓越管理者必備的素質和能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6

我尋找管理類書籍的初衷是想學習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所以從衆多管理類書籍中選擇了這一本,因爲看到它的介紹是,管理人員最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所以我覺得它應該是我想要讀的書。確實,它帶給我很多驚喜和思考。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越老越明白時間的重要性,越不想浪費每分每秒。哈哈,這可能也是很多人說的中年焦慮吧。不過我把這種情緒理解爲一種正向的,對更好的自己一種美好追求。在這本書中首先強調的就是時間的重要性,而且它告誡人們要記錄自己的時間花費,將那些不必要的剔除,讓自己的時間更有價值。其實說起來很簡單,也很對,但是真正去做的時候往往就堅持不下去了。好吧可能又要扯到另一個話題,確立目標。如果沒有目標,看一天小說是不是時間也是有價值的?不過這本書裏沒有講如何確定自己的目標,其實我也沒有具體的目標,只是不想再讓自己的時間花費在對更好的自己沒有用的事情上(雖然偶爾也忍不住看《香蜜》,哈哈,勞逸結合。)

所以關於目標,後面思考完整了再聊吧。說回時間,其實現在有很多關於時間管理的書和軟件,比如我之前做的365日曆,就是“動動指尖,規劃時間”的日程管理軟件,一款記錄你的時間都去了哪裏做了什麼的工具。如果對自己的時間消耗不清不楚,那麼首先先記下自己的時間去向,然後再去總結,剔除沒有意義的、不相干的消耗,將時間利用到學習、工作、生活中,讓他們都能充分的爲更好的自己做出貢獻。

很多時候我都是爲了做事而做事,很少去想做完了能帶來什麼。其實這個問題應該在做之前就想好,讓每件事都有貢獻,不要做無用功。書裏有個例子很好,說某銀行有一個新上任的'接受客戶反饋意見部門的主管,他一直思考如何能讓整個部門給公司帶來貢獻,如此他發現他的部門是與客戶接觸最頻繁的部門,可以藉此爲客戶推銷銀行的產品增加銀行的收入,就這樣他讓部門的所有人再接受意見反饋的時候給客戶推薦銀行產品,就這樣,他們部門由一個可有可無的客服部成爲了整個銀行的核心銷售部。說這個例子其實是想告訴自己,在做事情之前多考慮自己能做什麼,能帶來什麼貢獻,讓自己的時間有效有價值。

其他的書裏還說了要適時決策,不過這一點對我的觸動不太大,所以就不聊了,其實對於這一點我也沒有話語權,哈哈。以後如果有決策經驗的時候再侃一侃。

看一本書能有一兩個點對我有用,我覺得它就是好書,所以這本書值得一讀。不過讀完了也會覺得是雞湯,具體方法講的很少都是大道理,不過有的時候一直悶頭做事,是需要一些大道理來讓自己燃一下或悟一下的,挺好。願我找到並不斷去塑造更好的自己,那麼就要從現在開始利用好自己的每分每秒,爲了未來更美好的自己將他們發揮到極致。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7

卓有成效是可以被後天培養的,在這本書裏,就是教會我們如何成爲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同時,讓每一個讀過此書的讀者明白,每一個智力工作者都是一個管理者,是否在履行管理職能不在於是否身處管理崗位,而在於是否像一個管理者一樣在思考,是否以做出貢獻作爲自己的信條。

書中對我觸動比較大的幾句話:

“才能本身並不是成果”,這一句解釋了一個現象,很多很有才能的人並沒有做出耀眼的成果。

關聯到現實環境裏,時常以爲只要具備了專業知識、有才能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這種想法並不可取。

如今智力工作者比比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有着自己的才能,如此一來將很多人結合在一起之後也許會適得其反,往往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自視甚高,久而久之會沉浸在自己的才能裏不能自拔,這對組織是一種傷害。

每個人都應該反思自己,是否“恃才傲物”,是否仗着自己的一點小技能沾沾自喜而不自知。

對於組織而言、好的成果纔是王道,這要求每個智力工作者要自省,以貢獻爲出發點來思考工作,規劃行爲,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將才能轉化爲成果。

“精而後博”,時常被一個全能人才的神話所吸引,覺得某個崗位就是需要一個樣樣通的行家,但是現實當中很少有這樣的人,況且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精通多個方面的知識。

作爲普通的一員,應該有專長,精通某一項技能之後自然會有一些東西觸類旁通,加之輔修一些其他的跨學科知識,成爲一個既精又博的人,因此,專注於自己的領域先做精再圖博。

“花在會議上的時間越多,是組織不健全的表現”。從自己的'實際工作出發,會議過多除了組織不健全可能還有流程的問題,也許還有一些組織之外的因素。

但是無論是什麼原因,過多的會議都會擠佔工作時間,使得本就不多的自我可支配時間變的更少,這對於組織的健康運行是一種傷害。

引申到現實工作中,如果作爲會議組織者,我們要權衡一件事情是否適合召開一個大的會議,召集很多人蔘與其中。如果作爲參與者,很多會議又是否有必要參與其中。

書的篇幅不長,但既有讓人醍醐灌頂的金句,也有很多方法論,比如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有效率的利用時間,通篇下來獲益良多。

要掌握自己的時間,以貢獻爲己任,發揮自己和同事的長處。

釐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做有效的決策,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建設、發展組織,實現願景目標。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8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出版於1966年,是管理學開創者彼得德魯克的著作之一,也是現在許多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系列:時間統計法,讓工作更有效率。這本書圍繞着兩個觀點展開:1.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2.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與其他管理類書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這是一本關於自我管理的書,其他大部分管理類書籍都是在介紹如何管理別人,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介紹的是如何管理自己,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德魯克認爲有效管理的關鍵在於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如果管理者自身的效率不提高,就沒法很好的管理一個組織。其次,這是一本很實用、很樸實的書,沒有通篇只講理論,而是從操作層面細緻地講述瞭如何成爲一個有成效的管理者。

這幾天認真的讀了這本書,有幾點感受,記錄如下:

企業的命運取決於管理者,管理者的有效性決定組織的有效性

在這裏,管理者是指那些促進機構有效運行,負有行動和決策責任的知識工作者,對企業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管理者通過思考,運用知識進行決策,進而產生成果,決定企業的命運。因此可以說管理者的有效性決定了組織的有效性。這也是管理者的價值所在。

彼得德魯克提出的卓有成效是指什麼呢?按時做完該做的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效率。這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要完成任務,二是要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完成。有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一種行爲模式,並非天生的才能,每個人都可以達到,但是這看似簡單的要求,卻有很多管理者沒有做到。有的管理者面對問題無法提出恰當的解決方案,有的管理者整天都忙得暈頭轉向,卻沒有多少成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該能夠有條理,系統的完成工作。

管理好時間,是有效工作的基礎

管理者的工作是通過組織可利用的資源,以達到產生成果的.目的。其中時間是最緊缺的資源。浪費時間,是管理者失效的一個主要原因,管理者工作中所承受的壓力很大一部分來源於“事情很多,但是時間卻不夠用”,他們每天陷於日常性事務及各種複雜的內部關係中,覺得從早忙到晚,焦慮、浮躁,但是並沒有意識到成果並不突出,他們最常放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很忙”。彼得德魯克在書中舉了例子,證明了管理者經常以爲自己在忙,實際上他大部分時間是浪費了的。因此,管理好時間,以一種心靜如水的平和心態去做決策,是有效工作的基礎。

時間統計法,從操作層面幫助我們管理好時間

說到管理時間,又可以扯出一大套理論來。把這些道拋開,先看看時間管理的術是什麼。

首先是記錄時間。有一個蘇聯的昆蟲學家叫做柳比歇夫,以發表了大量的有價值的專業著作著稱,讀後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系列:時間統計法,讓工作更有效率》。柳比歇夫生前發表了七十來部學術著作,涉及農業、遺傳學、哲學、昆蟲學、進化論、動物學等多個學科,用彼得德魯克的話來說,他算得上是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柳比歇夫如此高產的祕訣在哪裏呢?柳比歇夫從1916年開始記日記,沒有一天間斷過。他的日記每一篇都是簡單的記的時間帳,從幾點到幾點,做了些什麼事情。每一篇都是這些乾巴巴的東西,沒有心理活動,沒有情感描述。記錄時間可以幫助我們獲取“時間感”。落實到我們的工作上,可以以“工作日誌”的形式實現。做一個excel的文檔,命名爲“工作日誌”,每月一個sheet,平時保持這個文檔的打開狀態,每做完一件事情,立刻記錄下起始時間、完成時間和事件描述。對於身邊沒有電腦的情況,可以記錄在手機上,再彙總到電腦裏。由於最初我們的“時間感”不強,一定要做完一件事情就記錄一件事情,如果等到一天過完後,再回憶做了哪些事,必定是有遺漏的。

其次是分析時間。柳比歇夫每個月都要做小結,統計時間都花在什麼事情上了,工作上花了多少時間,吃飯睡覺等生活花了多少時間,發呆浪費了多少時間等等。分析時間可以清楚的掌握自己的時間消耗,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每天花在工作上,出了成果的時間其實是很少的,大部分時間浪費掉了,而我們還沒有意識到。分析時間可以讓我們時刻警惕。

最後是根據前段時間的消耗情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重新安排。通過時間的記錄及分析,大家會發現自己在時間安排上的很多問題。就我來說,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實際工作效率不高,二是成果不突出。因此我給自己制定的解決方案是規劃每天要做的事情,以重要性排序,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的事情,分配一個大的時間塊去完成,不重要的事情就利用瑣碎的時間來做。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問問自己做這個事情的目的是什麼,做完之後要有一個什麼結果,爭取做到每件事情都有輸出。

時間統計法其實也是一個PDCA的循環過程,說起來挺簡單的,但很多人卻做不到。成功的關鍵在於不斷的練習、思考,轉化爲習慣,固化爲下意識的行爲,否則別人教了再多的理論自己不實踐,也是沒用的。

掌握自己的時間,只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出的有效管理的第一步,但只要我們認真的去思考、吸收、實踐,把這一步做好了,我們的管理就已經能上一個臺階了。不僅僅是管理者,所有的員工都可以去讀一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因爲這是一本教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書。這本書值得我們反覆的去閱讀,在不同的工作階段,可以從中領會到的東西是不同的,帶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去讀,收穫會更大。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系列:時間統計法,讓工作更有效率〕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9

看完書,想的最多的就是成果,貢獻,在一個組織裏面創造價值,有成就感,是可以忘卻時間線,甚至是可以忘掉身體上的疼痛,還能激發出個人的潛能力,狀態極佳,但是在企業裏面極少有人能尋找到這種狀態,這就是德魯克講的用人之所長。如果能做到愛一行,幹一行,是最佳狀態,做不到的話,那就讓自己更加職業化的幹好當下正在做的事。

談到需要進行自我管理,個人理解其實還是沒找到自己的G點,還是需要通過對抗人性來拿成果,人性都是偏懶惰的,畢業之後在大公司被訓練過的人在職場上做事還是很職業化的,這個其實還是蠻關鍵的,大公司講求協作,有即定的流程與制度,也有契約協定,德魯克開篇講到,管理者就應當按時做完該做的事,這個其實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是在剛接觸職場的時候,通過大平臺,強協同,流程約定能夠被訓練出來的,反觀沒有被訓練過的人,其實就會很痛苦,尤其這兩類人在一起協作的時候,會更累,更多產生的其實是內部的管理成本,德魯克講到了有效性,一個人的才能,只有通過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纔有可能產生效益,這其實也是組織能力的一種體現。

再舉一個簡單的事例,職業化的工作習慣,會讓整個組織工作效率提升,比如說會議紀要,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事,但是優秀的職業同事,會把參會人,會議主題,關鍵事項,會後TODO,以及deadline,開完會全部理出來了,會中有要點,會後有任務,有責任人及時間點,非常清晰,之前也看過一些同事發的會議紀要,基本上就是幹條條的羅列,一些重不重要的事情都一股腦兒的記上了,會後也沒有發出來,同樣兩個人職業化的工作習慣與非職業化的工作習慣,其實對於組織的效率影響是很大的。當然現在都有對應的工具來支持,都格式化了,模板化了。

上面舉的這個例子,其實就是一種職業習慣,德魯克也在第八章提到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往往要比卓有成效的訓練更爲重要,管理者必須增進知識與技巧,必須養成各種新的工作習慣,同時也必須放棄舊的工作習慣。之前是沒有看行研報告的習慣的,後來進行刻意練習,早上8點半到9點必須讀完一份行研報告,連續了一段時間,發現變成了一種工作習慣,即可以通過讀報告增加行業瞭解,也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早上上班前的時間。職業習慣是一門技能,需要訓練,需要自我提升,這也是提升組織效率最關鍵的基本盤。

今天與一家創業公司的CEO池總溝通他的創業史,創業初期,創始團隊籌到資金,開始考慮做什麼產品的時候,他比較喜歡釣魚,有一次在老家釣魚的時候,看着水流,他就在想到底是水在動,還是人在動,就聯想到了做企業,最重要的其實就是現金流,如果一家公司沒有現金流流入是有問題的,基於這個假設,他就給團隊提出了方向與要求,必須要賺錢,要有實實在在的現流金,然後他們就開始各種談單子,去做落地嘗試,果然在第一個月就談了120多萬了單子進賬,幾個人夠發一段時間工資,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招人,設計產品,他其實在企業初期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策,就是要有現金流,後來他回想,如果沒有及時做這個決策,可能自己籌的錢花到了一半還沒有現金流,就進退兩難了,當然這中間排除基於資本操作的因素。其實德魯克講的.第六章與第七章關於決策這塊兒,決策是基於個人見解的假設,再找事實,進行論證,定標準,其實池總那一個月在產品沒有做出來的情況下,全員去談客戶做單子,而後堅定這個方向,這個其實就是一個有效的決策的過程。

最近看了第二章之後,刻意觀察了一下自己一天的時間應用,早上處理了兩個容易做的事,開了兩個小會,接了兩個客戶的電話,一早上就沒了,下午被動參加了兩個部門的會議,主持會議的同學不夠職業化,造成了大量的討論,開完會基本上已經5點多了,一天就這樣完了,德魯克在第五章要事優先裏面講到,人人都在爲昨天的任務而忙碌,確實一天時間都在處理因爲過去決策不夠有效而造成的後續問題,後續問題的處理又嚴重影響着未來計劃的落地節奏,每天都很忙,觀察到這個現象之後,就開始調整時間,早上9點到11點之間不接客,也不看釘釘,堅持只做一件事,挑自己覺得最難辦的,尤其內心想着晚上回去做的事,放在早上這個整塊兒時間來做,發現效率確實不一樣,思考也有深度,產出也明顯,由於最難的那件事已經在早上幹了,下午的工作狀態就很不一樣,效率也會更高,所以每天需要留出整塊兒的時間去幹要事,要事優先,要事又來自於自己或者是上級管理者做的有效決策,通過自身的職業習慣,幹好要事,在上級有效決策對的情況下,一定又會產生成果,形成個人對組織的貢獻,這就是一個非常良性的循環,個人和組織也能夠卓有成效。

每一個小事開始乾的時候,就把它幹完,避免併發幹很多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中午我需要去打印一份文件,原本以爲這就是一件小事,根本不費時間,3分鐘都不用就搞定了,但是打印出來因爲排版格式不對,折騰排版用了20多分鐘,才把這個小事給關閉了,當一天中這種小事特別多的時候,很多事都只幹了一半,堆在一起,沒有及時close掉,就會導致效率低下,晚上加班,情緒焦慮,產出不明顯,一直再爲過去趕工,肯定也不會有成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共只有一百多頁,講了一個正循環,在管理者做好一個有效決策的前提下,將要事分配給團隊能力模型與之匹配的同學,通過整塊兒的時間基於優秀的職業習慣按時,有條理的,系統性地完成,最終拿到成果,形成個人對組織的貢獻。每一個環節都是需要持續不斷的利用互聯網工具進行工作過程的迭代與創新,使得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更加有效,成果更明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0

“十一”假期在在圖書館書架上看到此書,出於好奇的同時又爲了交讀書筆記,所以就借來看看,看完後感慨良多,正是一本好書。所謂一本好書可以讓人受用一生,該書精闢的見解和睿智的思想不斷給人以新的啓發和思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基本觀念: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如此,一羣平凡的人,就做出不平凡的事。

以下幾段都是我從書本上摘抄下來的:

討論管理者的工作任務,絕大多數都是從工作計劃開始的,這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是這種說法有一個毛病,就是在實踐中不太可行。計劃是紙上談兵,只是美好的嚮往而已,很少能夠真正實現。

依我看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並不一開始就着手工作。他們往往會從時間安排上着手,而不是從計劃入手。他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時間到底是怎麼使用的,然後再試圖來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削減那些花時間而又不產生價值的工作。最後,他們將自己可以支配的斷斷續續的時間匯合成大塊的可以持續的時間單元。以下的三步曲就是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的基礎:記錄時間、管理時間、統一安排時間。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懂得,時間是個限制因素。任何流程的輸出量都會受到最緊缺資源的制約,而在我們稱之爲“出成就”的這條流程裏,這一制約因素就是時間。

時間也是一種非同一般的資源。在其他一些主要資源中,資金實際上還是很充裕的。不過我們原先並不知道,對經濟增長以及經濟活動產生制約的並不是資金供應不足,而是對資金的需求量不大。人才是第三種制約因素,但總還是可以僱到人才,儘管耍僱到足夠的理想人才並不容易。然而,我們的確無法通過租用、僱用、購買或者其他手段來獲得更多的時間。

時間的供應是沒有伸縮性的。不管需求有多麼強烈,時間的供應就是這麼多。它沒法用價格來進行調節,也沒法爲它來繪製邊際效用曲線。另外,時日稍縱即逝,根本無法儲存,昨天的時間已是一去不復返了。所以,時間纔是最最短缺的東西。

時間失掉以後是完全無法補償的。在一定的範圍內,我們可以用一種資源來替代另一種資源,比如,用銅來替代鋁,用資金來替代勞力。我們可以使用更多的智力,也可以使用更多的體力。但是沒有任何東兩可以替代已經失去的時間。

做任何工作都要耗費時間,時間是必須具備的一個條件。完成任何工作都要耗費時間。可是,絕大多數人都將這獨一無二的、失去之後無法補償的、幹任何事情都不可缺少的資源並不太當一回事。要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與其他人有所不同的話,其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們對自己的時間十分愛惜。

人在如何使用自己的時間問題上往往有許多不足之處。

雖然人像其他生物一樣也有“生物鐘”,當他乘飛機橫跨大西洋時,這“感覺更爲明顯、但是人仍然缺乏可靠的時間感覺,這一點已從實驗室裏得到了證實。如果將“個人關在房間裏,不讓他看到外界的光線或黑暗,那麼他很快就會失去對時間的感覺。即使在黑暗中,絕大部分人尚能保持對空間的感覺;可是就算開着燈,在一間與外界定全隔絕的房間裏呆上幾個小時之後,絕大多數人都估計不了自己已在房內呆了多久。

所以,如果我們僅僅依靠自己的記憶,恐怕就說不清楚時間是怎麼花掉的。上面的.幾段文字是書上有關掌握自己時間時間內容的一部分,看完後覺得挺實用的。作爲一個管理者,必須要善用時間。時間是寶貴的,有效的管理者要記錄自己的時間,必須清楚自己的目標,並弄清實現目標需要多少時間,這樣才能建立相應的成果意識和貢獻意識,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責任,工作中的瑣事該放就放下,將能由別人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這樣才能做真正應由自己做的事情——這纔是有效性的一大改進。

事實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闊斧減少不必要的工作,絕不會有太大的風險,文中舉出羅斯福總統的機要顧問霍普金斯先生的一個實例:二次大戰期間,霍普金斯已體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辦公幾個小時,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務都撇開,僅處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這絲毫無損於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爾還對他欽佩備至,讚美他是一位蓋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務,當年美國政府無人能出其右。當然,霍普金斯只是一個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大膽減少無謂的工作,絕對無損於管理的有效性。所以放下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關注於關鍵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從源頭或根本上解決問題。

除了善用時間外,善於用人也是管理者必備的品質。組織是各類性格人的集合體,所謂人無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發揮其長處,而不是隻看重各人的缺點,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共同完成組織目標,只抓住缺點和短處的管理者是無法集衆人之力完成任務的。用人之長包括以下幾方面:

1、要懂得用下屬之所長,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組織起來,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所謂“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組織的力量就在於發現併發揮每個人的長處;

2、發揮上司所長,每個管理者都應該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麼,有過什麼成就,需要什麼幫助,如何發揮他的長處?千萬不要企圖改變上司,抱怨上司的短處。下屬必須根據上司的優勢調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協助上司、上下一致,爲組織績效作出貢獻;

3、發揮自己所長,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須清楚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必須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尤其是企業的領導者,要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發揮自己所長上。

以上是我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後的其中兩點收穫,做管理者真的不容易。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1

一本好書能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能爲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可以肯定的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仔細推敲的好書,作者彼得·德魯克從管理以及卓有成效說起,解說時間的使用,論述管理者的貢獻,剖析發揮人的長處,進一步說明用有效的時間做重要的事情;討論決策的要素,進一步論述有效的決策;最終給出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可以實現以及應該實現。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篇長論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的實例向我們說明卓有成效的意義與實現方法。讀完這本書,我獲益匪淺,想談點關於認知與格局方面的感受。

雖然很多人讀了很多的.書,也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但生活卻依然沒有成效,是什麼原因?我想主因在於沒有制定合理的目標、做出適當的決策。假如人是一顆種子,讀過的書、學到的知識就是土壤,雖然土壤十分肥沃,但種子卻一直沒有發芽,主要原因在於沒有陽光。合理目標與決策便是我們這些種子的太陽。然而,能否制定合理目標與決策則取決於自身的認知與格局。地理上,每個人總以自己作爲世界的中心;思想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緯度,並以此作爲衡量世界的標準。因此,認知對於我們生活與工作的意義是非凡的。如今社會我們獲得知識十分方便,個人格局看似亦很容易提升和改變,但實則現在的規則法制太多、行業細化、社會發展瞬息萬變,與以往時代相比,如今的社會體系變得過於龐大,我們個人的格局便相對更加渺小,要制定合理目標與決策就更加艱難。而作爲一個管理者,偏偏就要不停地制定卓有成效的目標與決策,可想而知,認知與格局對於管理者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認知”一詞在本書中雖然極少被提及,但在閱讀時彷彿覺得又無處不在,對自我的認知,對工作事物的認知,對上級與下級的認知。只有打破對上述事物的原有認知,不斷提升自身格局,才能離事物發展的本質更近,制定的目標與決策纔會更加趨向合理。結合工作實際,於我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做好時間管理、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對任務的安排及難題的攻克來反覆錘鍊自己,拓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升自身在工作處理方面的認知和格局。

管理是實踐,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一個人的才能,只有通過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通過實踐纔可能產生效益。管理者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豐富的實踐,才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管理經驗得到完善。卓有成效是自我有針對性地學習與實踐的過程,需要認真觀察跟工作相關的人與事,關注公司內外環境,貢獻自身的專業力量,成爲優秀管理者的同時讓公司獲得收益。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2

管理學鼻祖、大師德魯克的經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案頭,系統讀了三遍,每次都有深刻感受。

腦力勞動、知識工作者組成的團隊的管理如何做到卓有成效?領導者能力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回答是卓有成效是可以訓練出來的,關鍵在掌握方法、總結提高。

管理者要靠別人(下屬)的工作取得成績、獲得成功,必須能決策、用人和自我管理。管理者要管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別人,一羣普通的人,如果有一個好的領導者管理者,也可能是一個優秀的團隊。

一個團隊、項目的領導者、管理者要從整體出發,必須在“善用時間、關注結果、善用人長、要事第一、有效決策”五個方面下功夫。

此五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無不關係到個人的認知、領悟、溝通,總體掌控能力。

“善用時間”,從角色、使命、目標出發,按重要性安排個人的時間。時間對所有的人來說,是一個常數,要提高時間利用率,必須記錄、分析、診斷、提高個人時間安排,並進一步提高團隊時間使用效率。

“關注結果”,關注個人和他人做事的結果(而非過程和態度),做任何事情要以終爲始,精確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善用人長”,每個人都有長處、短處。爲人處事,包括領導與被領導,要多關注個人的長處、發揮每個人的.長處。

“要事第一”,如果無法分辨哪些是重要的事情,我們會陷入無窮的煩勞無窮的瑣事,因爲總會有各種問題存在。追求完美的人會累死、追求個人表現和享受但不顧及別人的人,也會陷入困境。從項目管理角度來看,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爲了得到結果而必須完成的關鍵任務。

“有效決策”,有效決策是困難的,因爲我們的認知、眼界、魄力。修煉有效的決策能力,必須掌握足夠的信息、規則、文化。個人決策必須顧及周圍的影響,團隊決策必須考慮合作者、關係者。

知易行難,只因知之不深,行之不切。只有不斷實踐、思考、修煉,才能提高管理能力,心平氣和,舉重若輕,成就大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3

怎樣才能成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平常生活中我們都會聊到這個話題,衆說風雲如何如何,其實不盡然,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不易回答。在書中,德魯克先生給了我們很好的詮釋:“管理者不同於技術和資本,不可能依賴進口”。公司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要培養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而保險行業特殊的團隊經營模式,處於四級機構管理崗位的我們如果纔能有效地服務牽引團隊,實現機構業務持續穩步推動發展顯得猶爲重要!讀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覺得在現有環境中如何勝任崗位、適應市場理解有以下幾點:

一、欲求人,先求己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要管好別人,先管好自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自己都管不好的人,怎麼能管好一個團隊呢?孔子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而德魯克先生從管理的角度把“修身”的方法進行了細化。他講的不是晦澀高深的理論,不是管理別人的竅門和花拳繡腿,而是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提出管理有效性的關鍵在於自己,而不是他人。提高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實現自我管理,才能把自己的思想轉化爲他人的行動,從而轉化爲企業的效益,把知識轉化爲成果。

通俗講就是率先垂範,一定要有榜樣效果,“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追求自我管理,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理念,努力用自己的思想凝聚團隊,讓團隊有魂有一種精神,使之轉化爲團隊效益和團隊發展動力。

二、學會管理時間,把握好每一天

每個人都應該做到這一點,讓自己的生活充實,管理者更是如此。沒有時間觀念的管理者談不上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何謂時間觀念?或許很多人都認爲時間觀念就是不要虛度光陰,不要睡懶覺,不要貪玩,要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工作上面,這種理解只是停留於表面。爲什麼很多人忙忙碌碌,卻也是一無所獲?他整天奔波勞碌,你能說他很懶嗎?造成這種現象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沒有把時間用在點上。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因爲每個人都擁有的,所以也是最平凡的財富,許多人花費時間都是憑感覺,沒有將時間安排好,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面,比如經常在擠公交車、經常有無聊的應酬、喜歡追求完美從而把時間浪費在繁雜瑣碎的事情上面,諸如此類的事情都會導致時間管理的失效。有效的時間管理者會高效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對自己每天所花費的時間進行診斷,看看自己是不是把時間花在了沒有收穫的事情上面,哪些時間是沒必要花的。對時間進行記錄,然後進行分析總結,提高自己的效率。金錢有限,我們都知道把錢用在刀刃上,花在我們最需要的地方,同樣的道理,時間有限,我們都應該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提高時間管理的質量。

將最寶貴的時間花在自己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這是最高效的資源配置,其結果是自己獲得最充實的快樂和最有價值的成就感。在團隊經營中我會經常跟隊員講每一個動作都是有成本的,時間是最顯而易見的,在單位時間的'利益最大化就是成本的最小化,倡導和引導這種個人價值觀,使得個人價值觀和公司價值觀的同方向,這有利於個人的快速成長和發展,也有利於公司的快速成長和發展,因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在於高效利用了時間,公司的成長和發展是整合了無數員工快速成長和發展的結果。

三、揚長避短,優勢互補,人盡其才

衆所周知“揚長避短”就是做事情利用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優點,避免做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事情。德魯克先生認爲“揚長避短”有三個對象,除了自己之外,還有下屬和上司。對下屬揚長避短,許多人都知道,但很難做到。工作小結或考覈的時候,只看毛病,只找缺點,這樣的行事風格對團隊不能形成良性的控面;不能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不能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提高機構的效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短處,誰都避免不了犯下大大小小的錯誤。正如毛主席所說:"世上只有三種人不犯錯誤:一種是未出生的人,第二種是死了的人,第三種是泥塑的人。"所以管理者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容忍他人的缺點,發現別人的優點,看到下屬的長處,找到每個人在不同時點時段的角色併發揮所能,人盡其才,這樣纔能有效的把“一羣平凡的人組織起來,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當然,看好用好忍其癖也是需要有一個度的,如果去衡量這一個度也是很重要的,一定是根據團隊中不同的情況給出不同的度,用心分析琢磨團隊方能遊刃有餘。

德魯克先生提出的“發揮上司之長”,對我們也有良好的借鑑。這首先要求我們瞭解自己的上司有什麼長處和短處,知道上司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通過加強和上司的溝通,調整好自己的工作方式,上下一致,才能發揮最佳效益。

每個管理者都有可能是一個伯樂,一般管理者修煉成卓越管理者也就是一般人員修煉伯樂的過程,這點明管理者修煉方向和卓越管理者的主要出彩之處。“成就下屬,昇華自我”,對管理者來說,這是一個多麼樸素的管理理念啊,那些所謂管理技巧在此都變得毫無價值。如何成就下屬,這是卓越管理者濃墨重彩之處,那麼成就事業就是卓越管理者成就下屬之後自然結果。作爲一名保險四級機構負責人就是如何成就團隊屬員,帶動機構持續穩步推進!

感謝總分公司對四級機構負責人的重視培養,從實踐到理論修正,從理論到實踐執行,讓我們可以用大師的管理思想來思考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下,將認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修煉,在團隊中用切身言行去履行大師成功的印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4

我以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爲管理學的經典著作,讀起來會很吃力。沒想到從一開始閱讀,我就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彼得。德魯克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案例把管理學中深奧的道理闡述的清清楚楚。下面我從兩個大的方面談談我閱讀這本書的心得體會

第一個方面是“改變自己”。

回顧我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經歷,離彼得。德魯克所說的卓有成效還有非常遙遠的路程。要想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有所進步,就必須從思想理念上改變自己,因爲思想是行動的指南。

首先,改變對自己身份的認識。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教師既是一名知識工作者也是一名管理者。我們只有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跳出專業的束縛。用管理學的知識來審視我們的過去,從而找到改變自己的必要性。

接着,我們要改變對“有效性”的認識。管理的有效性是以結果爲導向的`。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在組織內部,根本不會有成果產生,一切成果都存在於組織之外。這就需要我們用更加開闊的視角來審視教師工作的有效性,不要總是陶醉在內部的假象中。作爲教師,我想我們的教育教學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學生是否滿意、家長是否放心、是否符合時代的需要,我們在工作中應該多關注這三方面的反饋。當然,認識有效性,核心是要認識到“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這一觀點。認識到這一點,我忽然有一種“開悟”的感覺。原來一切我們所崇拜的人、一切成功者、一切卓有成效者並無異於我們的地方,這些全是後天可以學習和培養的。換言之,我所教的學生、我周圍的同事甚至我自己,都是可以通過學習變得卓有成效的,這真的非常令人振奮!

再次,我們要改變對“貢獻”的認識。談到貢獻,在我們固有的觀念裏,貢獻總意味着自我犧牲,結果一定是悲壯的。其實,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貢獻”不是這樣的。他說:“個人能否有所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你是否重視貢獻。重視貢獻的管理者必然會同時啓發他人尋求自我的發展”。按照我的理解,個人和組織就是一個有機體,個人與組織榮辱與共、脣亡齒寒。

最後,我們要改變自己對識人用人方面的舊觀念。彼得。德魯克說:“充分發揮人的長處,纔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人的缺點幾乎不可以改變,只能設法使其不發生作用。”當我們抓住學生的缺點不放時、當我們對同事看不順眼時、當我們對下屬橫挑鼻子豎挑眼時、當我們對領導充滿抱怨時,我們就應該好好反思是不是我們的舊觀念在作祟了。這種觀念不改變,我們的工作如何能變得卓有成效呢?

第二個方面是“管理自己”。

觀念的改變,要落實到行動的改變。“管理自己”其實就是落實行動。

管理自己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時間。時間是組織中最稀缺的資源,有效的管理好時間是使工作變得卓有成效的前提條件。

管理自己接着要管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作爲一個公立學校的教師,人際關係是很難處理的。幹好了,別人說你巴結領導有野心;幹不好,別人說你尸位素餐做擺設;態度和悅一點,別人說你沒魄力和稀泥;態度嚴厲一點,別人說你狐假虎威擺架子。那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怎麼辦?彼得。德魯克已經告訴我們:“沒有成效的交往哪怕是和諧相處也是僞裝;取得成效,即使疾言厲色,也不會影響人際關係。”“強調貢獻的溝通,可以促成合作。”“同事之間相處,不問他是誰,而要問他能爲組織貢獻什麼。”這樣的理念在書中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只能自己慢慢去閱讀和體會。

管理自己還要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判斷不是武斷,決策也不是搞一言堂。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是基於科學和理性,而它的方法是實踐與調查。

總之,結合我自己的實際,我覺得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卓有成效,就要從“改變自己”和“管理自己”這兩點上下功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5

通過閱讀董事長筆記,看到筆記中推薦有彼得·德魯克的管理類書籍,於是再次拜讀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讓我受益匪淺,經典之所以經典,在於歷久彌新,在於經歷多年後,依然有鮮活的思維,敏銳的觀點,到現在依然切合實際。現根據書中內容,結合個人工作實踐,作爲“一千個哈姆雷特”之一,分享如何成爲一名卓有成效的工作者。

一、思維方式

(一)做事意義。“如果做一件事,只是爲了做這件事情,而不是因爲做這件事情而得到某種結果或目的,那這件事情通常就是沒有意義的”。工作的意義,關鍵在於真實意義,而不是口頭意義,所做的各項工作都爲想達到的結果而努力,卻不應該浮於表面,做些不能產生實際效果的“樣子”工程。

(二)工作成效。我們所做的工作分爲有效工作與無效工作,有效的工作帶有產出,能爲企業帶來經營利潤、員工能力提升等。無效的工作即是沒有意義,只是爲做這件事而做這件事,也許只是讓企業或領導看到部門在“忙”,但卻沒有實際產出,大到一個企業,中到一個部門,小到一個員工。

(三)尊重員工。在工作中,應該尊重每個員工的獨特性,員工應堅持自己的與衆不同,同時利用員工獨特並且與衆不同的個人思維組合創造成優秀個人及組成優秀團隊,搭建較高競爭力的企業競爭力。在該書中有提到“如果我有兒子或女兒,我願意讓他在他的指導下工作嗎”的思考思維。員工作爲企業價值的創造着,出賣的是自己的時間、體力、智慧等,絕大多數員工都可以通過訓練成爲人才、幹才、將才,而不是訓練成爲“奴才”。

二、產出與貢獻

(一)時間所屬。工作中要找出什麼事根本不必做,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費時間,完全沒有產出及無助於成功。同時,關於時間的歸屬,應該是管理者的時間更多的屬於企業員工,不應該是企業員工的時間過多屬於管理者,因爲員工往往是一線價值創造者,使用員工過多時間,就是減少企業價值創造。當然,一個企業並不缺少打着爲企業發展的旗號,不斷消耗一線員工的人力資源而爲個人的“專斷獨行”買單的情況。

(二)價值體現及激勵措施。在貢獻方面,應該計劃、組織、整合激勵和考覈制度,以此具體體現員工價值和應做貢獻。用數據量化的方式,體現員工爲企業帶來了多少可以量化的收益,反之,帶來了多少成本負擔,一是工資成本,二是工資成本以外帶來的資源損耗,如人力損耗。一個人有效的工作者,應以貢獻爲目標,並讓其產品爲別人所用。

(三)實際產出。“衡量知識工作應該用結果和最後產出,而不是看規模和管理工作的繁簡及加班程度”,所以所謂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是應該被唾棄的。同時,如果單純的只爲自己“謀利”、“裝樣子”,且沒有任何產出,同時消耗企業經濟資源、人力資源及其他資源,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應該儘快斬掉或換人。

三、創新與實踐

(一)推陳才能出新。一項產品,如果做的不好,不一定是宣傳和營銷做得不好,而是產品本身有問題,解決產品本身問題是關鍵,而不是繼續用大力氣向外推送。以將來作爲對手。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搶佔市場,把當前的和未來的所有優質客戶涵蓋在“偶遇”範圍內。在一定層度上來說,創新一項產品應該是針對當前非我行客戶羣體,滿足其需求,以帶來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及其他收入爲目的。

(二)結果與效率。管理者不應該只考慮結果,還應該考慮整體的效率提升以及實際質量,在拿不準的情況下,更應該調研考察,同時小範圍的試點,而不應該在不成熟不瞭解的情況下推出去,然後打回來,再修改,讓整個企業來買單,充分體現效率簡歷在“對的事情”上。

(三)戰略的意義。創新的目的就在於讓企業遠離競爭,創新不一定是要做得更好,而是在強化理論及發展實踐的基礎上,在學習和工作中,創造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作品。

四、問題的`解決方式

(一)處理的問題。在問題處理上,應該先分析問題,確定問題的真實存在,而不是用華麗的語言列舉普遍性及共性問題,應是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如果同一個問題或危機反覆出現,往往是疏忽和懶散造成的。同時在處理問題或做決策時,可以儘可能多的進行討論,根據不同的意見,讓事件的錯誤點得到更充分的暴露。

(二)效率的實質。所謂效率可以說是“把事情做對”而不是去做“對的事情”的能力,效率的提升通常是需要在“對的事情”的前提下。“對的事情”即代表工作的有效性,如果工作缺少有效性,那麼工作就缺少熱情與意義。

(三)問題的解決。工作中應找出由於缺乏制度和遠見而產生時間的因素,和另一本書籍《精進》一書中提到的,當前所做的事情,對2年後是否有意義,如果縮短時間到2個月或三個月後是否有意義,同時“問題”是否得到解決和處理。當然,有效的決策不會因爲自己的優柔寡斷及反覆而浪費別人的時間。

作爲一名普通人,我時刻會捫心自問:一個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必須的!書中提到的,卓有成效可以學會嗎?如書中所說,我相信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同時,要成爲一名卓有成效的工作者,需要我們從思維上進行轉變,在工作中注重產出與貢獻,在競爭中學會創新與實踐,在發展中學會解決問題。同時,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只要他能爲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都應值得我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