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在賞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後感。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

去年,我有幸參加了溫嶺市財政局組織的一個培訓,在培訓課上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完以後我感覺堵受益匪淺。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全書分7部分:問題列表、時間管理、我能貢獻什麼、發揮別人長處、要事優先、決策要素和有效決策幾個模塊。

我覺得,我能貢獻什麼,這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章節。這一章主要涉及如何建立正確的人際關係,要做到卓有成效,才能更有利於建立有限的人際關係。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如果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即使偶爾疾言厲色,也不至於影響人際關係”。那麼有效的人際關係怎麼才能達到呢?書的作者給出了我們這樣的答案:1、相互溝通;2、自我發展;3、團隊合作;4、培養他人。讀到這裏,我想到了我們公司的使命願景價值觀。1和3不正是我們公司價值觀的一種體現嗎。2和4也是我們公司非常重視的工作。我們的培訓體系可以說是非常完善的。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卓越的相互溝、團隊合作呢?。我覺的處理好團隊中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和團隊中其他成員合作,相當大程度取決於人際關係,包括:上司,同事以及下屬。人際關係並不等於玩政治,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八面玲瓏,而是出於真實的互助。用任何把戲去維持一個長期的人際關係是不現實的。相互關係,相互幫助纔是長久之計。

自我發展、培養他人要求我們在工作之餘要用更長的時間去學習,學到老活到老,這個世界日新月異,你以前掌握的知識過一定的時間就有可能落了,被淘汰了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以求自己跟上這個社會的發展。

這是一本能讓人受益匪淺的書,希望有能多的人能讀到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2

我拿到的選讀書目是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珍藏版),這本書不長,167頁,我花了零零散散大約10個小時的時間閱讀了這本書,現將讀完這本書的感受向大家做一些粗淺的分享,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本書主要是圍繞管理者的有效性展開論述,包括時間管理、管理自身、管理團隊以及有效決策。在上述管理維度中,本書一直強調的主線就是“有效性”這個落腳點,而有效性的核心,就是——是否對組織的發展產生績效與貢獻,不管是在時間的運用上、對自己能力的發揮上、對團隊的協調上、還是參與決策的過程,如果無法輸出績效,則管理的有效性即存在折扣。

本書對“管理者”的定義做出了詳細界定,不僅僅指組織中一般意義上的“計劃、組織、整合、激勵和考覈”的管理人員,還泛指一切知識工作者等專業人員,這類人才具有較強的不可替代性,對組織績效和結果輸出的影響度較大,也被稱爲管理者。管理者範圍的延展,也意味着組織管理邊界的延展,尊重更專業的人才,發揮知識對組織績效的輸出,也是有效管理的範疇。

而所謂的組織的績效,在本書中也論述了,“在組織的內部,不會有成果出現,一切成果都存在於組織之外,即組織的成果,是通過客戶產生的,企業付出的成本和努力,必須通過客戶購買產品或者服務,才能轉變爲收入和利潤。”這也明確界定了組織績效有效性的目標導向,如果組織內部通過一系列人、財、物的資源調配,均無法轉化爲外部的購買力,則組織的有效性是存疑的。

時間管理

在時間管理上,核心軸也是有效性,在判斷一項事物是否需要花時間傾注的時候,首先問一問自己:是否對組織、本人或者對方的組織有貢獻,如果沒有,則果斷拒絕或者授權別人去做。在時間管理上,本書着重提到了人員和會議。人員過多也會造成時間浪費,而判斷人員是否飽和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是——“如果一個管理者,不得不將他工作時間的1/10花在所謂處理‘人際關係問題’上,花在處理糾紛和摩擦上,花在處理爭執和合作等問題上,那這個組織的人員就過多了”,人數過多,難免彼此侵犯,成爲績效的阻礙,在精幹的組織裏,人的活動空間較大,不至於互相沖突,工作時也不用每次都向別人說明。

另外,會議也是反映時間有效性的重要維度,本書將“會議過多”視作組織不健全的表現形式,因爲“開會”與“工作”是矛盾的。管理學上認爲:在理想化的組織體系中,應該沒有任何會議,因爲每個人都能瞭解他工作所必須瞭解的事情,也能隨時獲取工作所必需的資源。而會議過多,意味着日常工作中:信息傳遞不順暢、資源調配不充分、流程設計不合理、人員職責界定不清晰。一個管理者的時間,不應被開會佔用太多。

管理自身

管理者在對自身的管理方面,最重要的衡量尺度是重視貢獻,這也是以責任爲導向的評價維度。不以績效爲導向的勤奮毫無意義。書中有一個觀點,我覺得很好,即“一個人如果只知道埋頭苦幹,如果老是強調自己的職權,那不論其職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別人的下屬,反過來說,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注意對成果負責的人,即使他位卑職小,也應該算是高層管理人員,因爲他能對整個組織的經營績效負責。”這句話點出了管理的精髓與本質。

另外,本書強調知識工作者更應該有責任讓別人瞭解自己,因爲很多知識工作者很少與多數人主動溝通,認爲他們只要能夠和同行少數專業人員溝通就可以,或者普通工作者應該做出努力去理解他們所想,這種態度會使得專業的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喪失價值。如果想成爲一位合格的管理者,或者更準確的說,真正以組織貢獻爲目標,必須使自己的產品——即知識能爲別人所用。這一點認識非常重要,只有知道別人需要什麼、能理解什麼、能發現什麼,知道別人對組織的貢獻需要藉助我做出怎樣的貢獻去達成時,才能說知識工作者作爲管理者是合格和有效的。

關於良好的人際關係,本書也提到了,“能在自己的工作上和人際關係上重視貢獻的管理者,往往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忠誠待人、密切合作、凡事能設身處地替別人着想,把人際關係建立在“貢獻”的基礎之上,這也是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真義所在。

管理團隊

管理團隊的核心要義是發揮別人的長處,並能容人之短。這裏的團隊不光是指下級,還包括上級。有效的管理者知道用人的本質是用人來做事,並不是用人來投其所好,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而是:他貢獻了什麼?下屬越是能幹,越願意自己承擔責任,他們的所見所聞,所看到的客觀現實、機會和需要也越與他們的上級不同。所以,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我認爲:針對內驅力較高、具有較多工作想法的人員,應儘可能減少過程管控,給予充分的空間,以結果爲導向;針對內驅力較弱、思路不清晰的人員,應強化過程指導以及進度監控,從而不斷提升個人在組織中的績效貢獻。

在管理團隊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還要設法發揮上級的長處,而這一點,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卻常常被我們所忽視,主要的方法論在於:要使上級發揮其所長,不能靠唯命是從,而是從正確的事情着手,以上級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議。

有效決策

關於有效決策方面,本書提到了簡單的方法論,即首先:要了解問題的性質,是經常性的還是偶發性的,如果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建立規則或者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其次: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麼,即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以及爲了滿足這些條件,需要的妥協和讓步。再次: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可以被貫徹。最後: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這在四點方法論中,我認爲最後一點是點睛之筆。不重視反饋的決策無法驗證真僞及合理性,而收集可靠的反饋不是依靠外部的彙報或者溝通,而在於管理者的親自觀察或檢查,因爲“報告或溝通”不一定靠得住。

結語

本書通篇都在圍繞管理“有效性”展開探討,而作者也提到了,有效性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有效性不是一門課程,而是一種自我訓練,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積累和感受。

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在提到如何發揮人的長處的章節時,提到“正直的品格本身並不一定能成就什麼,但是一個人如果缺乏正直和誠實,則足以敗事,人在這方面的缺點,不能僅視爲對組織績效的限制,有這種缺點的人,沒有資格做管理者。”

最後,借用羅振宇的一句話結束本次的讀書分享:“沒有任何一條道路可以通往真誠,因爲真誠本身就是通往一切的道路。”我認爲,管理,也理應如此。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3

把握人才,要容人所短。優秀的管理者可以通過對機制進行設置,讓個人的短處只成爲與工作和業績無關的小事。管理者的天職不是尋找職工的短處以顯示自己的能力,而是在激發每名職工長處的過程中,讓人人能成爲人才,讓人人能成爲精英。

把握人才,要用人所長。我們不要讓有屠龍之技的人去殺雞宰牛,也不要讓只會過家家的小孩去真的修房造屋,而是要認識人才,正確運用人才。

把握人才,要有正確的領導方式。 一個聰明的管理者不會將某項工作設計成只有上帝才能勝任。管理者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將每個職位都設置得合乎情理。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在用人時,應先仔細考慮這個人的自身條件,而且在考慮時絕不能只侷限於這個職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4

看了彼得.德魯克的經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真是叫人拍手稱讚,樸素而博大精深。

該書作者的視角是“旁觀者”,與作者長期的諮詢經歷有關,跳出來,對各種組織中的各類管理者的行爲蒐集、剖析、歸納、驗證、診斷,對組織作系統的觀察。源於實踐,高於實踐,極適合指導實踐,我想是本書最大的特點。在德魯克先生45年的諮詢生涯中,接觸過各種類型的組織,案例豐富,他本人觀察力極其敏銳,非常善於診斷病源,將管理者脫離深陷事務的泥坑,跳出常規思維,正視自己的目標和任務,明確了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對我啓發較大的幾點如下:

1、對管理者的行爲觀察和案例的剖析是一種科學的,可供管理者學習經驗,做自我評價的好方法。

2、區分了知識工作者和體力工作者的在管理上的差異,指出了知識工作者與行政管理者二種權威二種發展,對組織同等重要,明確管理者的範圍,和管理者自我管理對知識經濟時代組織的推動力。

3、管理者工作要圍繞組織外部成果貢獻,提出了管理有效的標準,和通過改變思路、習慣、行爲提高有效程度。

4、爲人力資源的績效考覈設計、職業發展通路設計、人才發展理論(包含招聘和培養)提供了源於實踐的管理思想基礎。

先生的書需要反覆看和琢磨,需要不斷深入體會,不同的人不同時間看會有不同的體會和啓發,經典是實至名歸。近期讀書分析麥克.裏蘭博士是用歸納法的方法,蒐集崗位勝任的素質點,做統計分析,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學中關於崗位勝任的問題;德魯克先生用歸納法的方法,蒐集不同管理者在不同組織中的有效行爲,做概念統合提煉,解決管理學中的效率問題;肖恩.柯維博士是從心理學的視角,蒐集高效能人士的行爲習慣特點,做統合分析,爲渴望自我發展的人提供激發潛能的改造方法。這三種改造的特點,都是期望分析清楚某個領域的本源,相信人是可以改造和後天的習得的,相信人的潛力可以推動組織和世界的發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5

在導師的推薦下,看完了德魯克的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摘錄了文中自己認爲有所啓發的幾點:

1.當顧問顧名思義只是做智囊,而沒有任何權力。所以做起事來必須要講效益,要不就會一事無成。其次,最有效益的顧問也得仰仗機構裏的人來把事情做好。

顧問是個很光鮮的名詞,各種各樣,或是管理或是戰略的諮詢公司是我們吹捧的對象。很多人認爲顧問是讓外行人指點內行人,其實談不上指點,內行人難免“只緣身在此山中”,如德魯克所說,沉溺於內部事務,而忽略了外部的效益,顧問的作用或許爲裏面的人打開一扇窗戶。

2.問問你的下屬“常常作哪些浪費你的時間,卻不產生效果的事情?”

沒有下屬可問,於是我問了HW。他說我花太多的時間在一些一點都不重要但用於獲取心靈上的慰藉的事情上,比如抱怨他沒有準時calling等等。我記得他說過這樣一個矩陣,重要而不緊急的,如我的一些小事;不重要而緊急的,如上廁所;重要而緊急的,如馬上要見的重要客戶;不重要而不緊急的,如規劃下個週末的活動等等。這對我略有啓發,有的時候只是覺得有些事情明知道是在浪費時間,但又不能放手,比如情感上的時間消耗。都用即時的效果來衡量是否浪費時間,是不是太功利了呢?

什麼纔是產生效果的?要怎樣衡量效果的大小?是短期的效果還是長期的效果?很多問題。

3.我們通常總是容易過高地估計(而不是低估)自己的重要性,總認爲許多事情只有自己來幹才行。

我在這點上特別容易走極端。我或是認爲這件事情非要我來做纔可,或是認爲這件事情沒有我會更好。世界沒有了誰都一樣地轉,歷史成就了英雄而不是英雄成就了歷史。

4.立志作貢獻的管理者確會將自己狹窄的領域與整體聯繫在一起。

劉老師在IMBA課程上面說了一句話我特別印象深刻,他說,“你做了,但你沒有記下來等於你沒有做”。可惜有些人擅長於做,有些人擅長於記。知識工作者必須兩樣都行,不但精通於自己的領域,而且學會讓別人瞭解自己在做什麼。在項目管理中也有這種情況,儘管組織裏的每個人並不是都參與到某個項目中來,但是讓每個人都瞭解這個項目在做什麼,有什麼用,對項目的開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6

近日,閱讀了德魯克的經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書雖然寫於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論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後,仍然影響着許多現代的管理者,在企業經營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本書圍繞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的核心觀點,分爲八章展開。第一章主要論述了管理者爲什麼要卓有成效及先關問題,二到七章則針對如何實現卓有成效的五點要求分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後一章回扣主題。整部著述結構清楚,層次分明,使人一目瞭然。雖然,書中有些專業的內容我並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讀過此書,仍然使我受益匪淺。在我看來,書中的許多觀點並不僅僅適用於管理者,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及學習也有着許多的幫助。

一直以來,我在很大程度上認爲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書本的知識更多的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的在真實的管理中發揮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卻改變了我的想法。德魯克講到“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爲無效,因爲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並不是成果。”這些論述,激發了我學習管理的動力,並瞭解到有效性纔是管理者所應追求的目的。

同樣令我改觀的還有德魯克對管理者範圍的限定。在書中作者將管理者的範疇擴大到了更寬的領域,不僅僅是企業,政府,軍隊,醫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並不都是經理人,而是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他們可以下屬衆多,也可以沒有下屬,可以職位崇高,也可以職位低微,但是他們必須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這一概念的提出,改變了人們對管理者的傳統理解,在我看來,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們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爲我們許多時候要爲自己的未來決策,因此,無論是爲了將來踏上工作崗位,或者僅僅是爲自己的現實生活,我們都應學會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針對如何卓有成效,德魯克先生提出了五點要求,分別是掌握時間、講求貢獻、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及有效的決策。而這五點,必須成爲管理者思想上的習慣。換言之,“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是一種綜合的實踐。”而“既然是一種習慣,便是可以學會的”。管理者要學會這種習慣,必須經過訓練。“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這些訓練,則無論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豐富的知識,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努力的去接受訓練,培養使自己有效的習慣。

儘管德魯克先生的五點要求,部分內容我還無法會意,而且對於並未踏上工作崗位的我們來說,實踐起來有些困難。但是他對時間、發揮人的長處等方面的論述,仍然給了我很多啓示。

首先是在時間方面,德魯克先生強調了管理者的時間總是被一些並不重要的事情佔據,而且職位越高,時間被佔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應該學會管理時間,用有限的時間創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時間上的論述對我啓發很大,因爲雖然身爲一名學生,我同樣也有感到時間不足的經歷。而且很多時候,原本感覺時間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預定的計劃。對此,我認爲德魯克先生的解決方法是值得借鑑的。他告訴我們,首先應該進行時間的記錄,認識自己的時間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從而針對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其次,要進行系統的時間管理。德魯克先生特別強調了要整塊的運用時間,多數情況下,一些事情需要連續的時間才能完成,例如寫一份計劃書,連續的3個小時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個30分鐘,則可能毫無進展,我便常常範此類的錯誤,經常把幾件事情一起來做,一件事情沒完成又去進行另一項工作,而結果往往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魯克先生所講,整塊的運用時間,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7

在宿舍看了一天《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原本是要寫個讀後感的,可宿舍的姐妹說讀後感什麼的太坑爹了,最討厭了,直接影響了我的寫作興趣,所以來寫個日誌調節一下·····來寫一些不知所謂的東西,發泄一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不知道你們的世界裏有沒有這樣的一個人,TA不經過你的同意闖入你的世界,肆意橫行,你卻只能咬牙切齒的看着TA橫衝直撞,恨到想死!!!曾經,我用這樣的句子形容這樣的人:“你讓我的十七歲潰不成軍”,站在二十二的年齡回去看這樣的日子,我真的覺得好羞愧啊!!!

今天在淘寶上買的衣服到了,穿上再戴上帽子,頭就沒有了,舍友說“呀,曉梅,你在哪兒啊?”我就絕望了,我這是“袋子裏的人”的升級版啊,是“衣服裏的人”,我連哭都沒地方。

我覺得自己是很能鬧笑話的人,說直白了就是“缺心眼”,傻,白癡。現舉例如下:有一天,宿舍孩子講《天龍八部》呢,我就插了一句“和虛竹搞在一起的不是天山童姥麼?”她們就笑瘋了,我的一世英名啊····

我覺得以前的我可有上進心了,是一個標準的有志青年啊,小學我說“考不上清華北大我誓不爲人”,好吧,現在我真不是人了,這不是“一語成讖”麼,自己害了自己。。。。現在我覺得我像個米蟲,說重點就是社會的蛀蟲,好吧,其實我真不想這樣形容自己,但是,我的生活貌似除了吃飯睡覺沒啥其他的了,我這沒營養的大學生活,看我把自己過得多無趣!

北京開始冷了,我總是在季節開始蕭瑟的時候想家,想着想着我就不想了,其實也沒啥的,出來混的時候太小了,天天躲在被窩裏哭,哭個十天半個月的就習慣了,習慣真是一種強大而可怕的力量,讓所有的不適應最後都變爲了心安理得,真是要命····

天黑了,宿舍安靜了,我又想睡了,我真是對自己很無語,讀後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拿長身體做藉口的年齡都過去了,所以我的找其他的藉口說服自己做一些不正常的、不符合這個年齡的事,人總是會爲自己的一切找到藉口的,這是本能!

有很多的作業要做,每次看到作業清單,我都會心跳加速,然後翻翻白眼,在心裏默默爲自己默哀,順便排一下時間表做做意思,然後又忘了這事,在要交的時候再拼命趕,德魯克說了,這不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的表現,好吧,我就知道,我適合被領導着......

不寫了,我沒的說了,想到那篇長長的讀後感,我就汗毛直豎,我還是去奮鬥吧。祝我好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8

本書與其他管理書籍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告知讀者,並不是管理企業管理別人纔是管理者,而是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都是自己的管理者,並且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全書共分七大部分,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時間管理,我能貢獻什麼,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決策要素和有效決策。由於時間關係,對於本書目前只閱讀了推薦序與第一部分: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就此兩部分做以分享。

推薦序共六章,前三個序中也提到了一些作序者自己對管理實踐的體會以及對本書理念的感悟,第四篇是對本書做了一個整體介紹,後兩篇序只是介紹了本書對其個人的影響,我們不過多贅述。序一中談到了德魯克的一個“後現代主義”觀察和思考方式,即從理解全局或整體出發,尋找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關聯性,達到把握和解決個別問題的目的。首先對於整件事情有個整體的把握,纔可以有效的去管理,如果一件事都不清楚他包含哪些環節,需要哪些資源,該有哪些流程,那麼遇到個別問題時是很難處理的,因爲個別問題就是單純的問題,但個別問題融入到整體中就是整體事件中一個節點的不足,這個個別問題所在的節點是承上啓下的,通過對各環節內在聯繫的把握,就可以處理掉個別問題了。如我們週會中曾提出的,小地市,縣或者更小的行政區域,這些區域中的各個客戶單位都有聯繫,總會有那麼一些人或是某種紐帶將他們聯繫在一起,找到他們的內在關聯性就可以逐個擊破。

序二中提到了兩個事,一是跟我們現行政策相同的一個理念,就是以客戶爲中心,培養團隊意識。另一個是如何學習有效性。“誰贏得了用戶,誰就贏得了一切”這跟以客戶爲中心是相同的。“現在要將組織與個人融爲一體,組織要成爲一個平臺,而個人在這個平臺上在爲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體現其自身價值”,我們的獎金制度改革就是爲了培養團隊意識,現在的競爭中想取得卓越的成就,必須有自己的強大的團隊,這是無可厚非的,爲了以此爲目標的改革經過不斷完善和優化,先進理念與自身實際結合起來,就可以形成有戰鬥力的團隊。

在學習有效性上海爾認爲是“創新—求是—創新”,個人認爲再加兩個環節,“學習—創新—求是—反思—創新”,首先要去學習現有的管理經驗,技術方法,掌握行業內得到實踐檢驗的經驗技術;然後以此爲基礎,結合自身特點和需求去創新,將創新成果應用於實踐中,通過實踐來檢驗創新並尋找事物發展的普適規律,內在聯繫;而後進行反思,總結創新在應用中的優勢和不足,保留優勢改進不足,去除不適用實踐的部分;最後,依據掌握的規律和反思的總結成果不斷完善,不斷創新,最終做出卓有成效的管理和決策

第三篇序和第一章最核心的就是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有的五個思維習慣。文中反覆強調了一個觀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學會的。對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並沒有一個標準,他們是具有不同特性的個體,但他們卻都是通過實踐的磨練而卓有成效的,想在實踐中磨練成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培養五個思維習慣,以下是五個思維習慣和我的理解: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麼地方。他們所能控制的時間非常有限,他們會有系統的工作,來善用這些有限地時間。

既然所能控制的時間有限,就把有限的時間用在重要的事情和關鍵點上,從整體來考慮,來決策,哪些環節是難以控制的,哪些是關乎事件成敗與否的,將有限的時間運用到這些事情上來,錦上添花的事沒必要浪費有限的時間。

2.有效地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他們並非爲工作而工作,而是爲成果而工作。他們不會一接到工作就一頭鑽進去,更不會一開頭就探究工作的技術和手段,他們會首先自問:”別人期望我做出什麼成果?”

經典的以結果爲導向的工作方式,也是我個人很贊同的一點。同一個結果有時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來實現,不要着眼於在過程中付出了多少艱辛,有多麼多麼勤奮,而要多關注做出了什麼成果,無用的付出和低質量的勤奮並不值得推崇,我們的目的是取得想要的成果,所有的努力和辛勞都是爲了成果,不是在過程中很累很辛苦就夠了。

3.有效地管理者善於利用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和下屬的長處。他們還善於抓住有利形勢,做他們想做的事。他們不會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處上,也絕不會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這個跟短板理論差不多,與團隊理念相結合是完美的。在花費精力去彌補自己不足的同時,更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尤其是在工作上,優勢互補,你做不來的我可以做,而且做的漂亮,我做不來的你可以做,而且做的漂亮,我們都做不來的,他可以做,而且做的漂亮,一個利用每個人長處的團隊就是一個全是長板的木桶。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的領域,在這少數重要的領域中,如果能有優秀的成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他們會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優先次序。他們知道:要事第一!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辦法,否則反倒會一事無成。

對不同事情分清優先級別,有時候事情會很多,同時需要處理,此時要去思考,每件事的輕重緩急,按重要和急切程度,一件一件的搞定。

5.最後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於做有效的決策。他們知道有效的決策事關處事的條例和次序問題。也就是如何按照正確的次序採取正確的步驟。他們知道一項有效的決策,總是在“不同意見討論”的基礎上做出的判斷,他們絕不會是“一致意見”的產物。他們知道快速的決策多會導致錯誤的決策,真正不可或缺的決策資料並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決策。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戰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

經常被提到的一句話,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戰略是決策層面的,戰術是實施層面的,在做決策前要明確最終目標,整合資源,權衡優劣,多因素考慮,在通向最終目標的路上應有佈局有取捨,戰略佈局與捨棄是必要的。按照正確的次序採取正確的步驟,策略纔會有效率。

可以把這五個思維習慣理解爲管理者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本書的核心。在行動之前,我們先想清楚,我們要達到什麼目的,要取得怎樣的成果,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哪些能力,哪些資源,該怎麼去提升能力,怎麼去取得資源,從戰略角度來決策,然後去實施執行。簡單說就是,想要什麼,需要有什麼,怎麼去獲得,去做吧。

以上即爲我對本書前兩部分的一些理解和想法。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個特徵:

(1)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3)作爲一名知識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

(4)在選用高層管理者時,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

(5)他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他有選擇性地蒐集所需要的信息。

(6)他只做有效的決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9

書籍介紹:管理大師德魯克在管理學術界的地位與影響無出其右,是大師中大師,其著作頗豐,如果一定要選一本來看,我推薦的便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非常通俗地闡述了德魯克對管理有效性的理解以及優秀管理者應該養成的五項主要習慣。

讀後感:

掌握自己的時間

時間無疑是最稀缺的資源,管理者通過記錄時間、管理時間、統一安排時間來提升效率。有效的管理者必須要對自己的時間進行記錄和分析診斷,消除那些浪費時間的活動,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集中起來統一管理,去做一些關鍵的事。其實這個說法看似簡單,卻非常重要,各級管理者都會存在浪費時間的現象,自己卻不明瞭,照此改進會受益良多。

注重貢獻

管理者必須有所貢獻,那麼要貢獻什麼呢?貢獻的績效包括直接的成果、強化組織的價值、人才的開發培養。如何做出貢獻呢?德魯克提出了三條建議:一是讓專業人員的工作更有成效,二是要建立正確的人際關係,三是組織有效的會議。只有重視貢獻,才能掌握工作的關聯性,打造一支有效的團隊。

用人所長

很多有雄才大略的人缺點也非常突出,有些平庸的人倒“樣樣皆通”,要敢於使用有特長的人,着眼於他們的長處。美國內戰時期,林肯大膽啓用好酒貪杯的格蘭特,正是看重了格蘭特身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最終,一改北方軍隊被動的局面,取得勝利。其中德魯克又重點提到了如何管理上司,利用上司所長來成就自己。

要事優先

集中精力去做大事,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素養,然而這並不容易。能夠識別哪些事情是關鍵重要的,把這些事情放在首要位置,一次只做一件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管理者要學會取捨,要擺脫自己的過去和習慣,不能把時間消耗在自己喜歡的事上,可能這些事並不產生更大價值。要面向機會,面向未來去把精力花在有價值的事上。能夠控制時間,識別重點,管理纔會有成效。

有效決策

在管理者繁多的任務裏,決策是非常重要而特有的一項,決策關乎一個組織的未來。要做到有效決策,首先要弄清事物的本質,只有認清事實,才能做出正確判斷;其次要確定目標及其邊界條件,要知道決策的目標是什麼,達成的條件有哪些,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目標也將無法實現;除此之外,還要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些方案要能夠實施,在執行過程中要重視反饋,確保不偏離決策的目標。

無論作爲哪一層級的管理者,都應該關注這些有效管理的最基本問題,理解有效管理的含義和方法。德魯克這本書雖然很通俗易懂,但卻蘊含着很多真知灼見,需要一讀再讀,每讀一次都有新的發現、理解和收穫。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把這些理解運用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0

這學期利用學習之餘時間再次拜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又一次讓我感到受益匪淺。此書作者彼得德魯克曾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業的管理顧問,管理學是他一生主要的研究對象。此書是彼得德魯克40多年前寫的一本著作,但是書中的思想和觀點,現在讀起來也仍然讓人感到那麼實際有效,感覺對自己的學習甚至是整個的人生規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本發表於四十多年前——1966年的經典作品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的真實而適用,極富洞察力而且文筆自然。管理大師德魯克在書中重點闡述瞭如何成爲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主要包括:管理者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從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開始,通過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做好決策,要事優先,讓自己的工作有貢獻值,並能夠用人之長,激發別人的潛質,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績效,等等。在書中,德魯克把“管理”的適用性擴展到了非常廣泛的範疇。組織類型從企業、商業延展到了幾乎所有的各類社會組織,只要有組織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只要需要做出決策,那就需要管理者了,“管理”不再是高層經理的特權,管理者隊伍被擴大了。德魯克從來不將“管理者”等同於“經理”,他認爲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無論其是否有下屬,無論其職位高低,只要他們在工作中需要做出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管理者陣營的擴大有利於專業人員、知識工作者等生產力的釋放與激發,實質性地推動組織專業能力的根本性提升,使“管理”成爲一項應該被廣泛掌握的能力。

進一步講,德魯克先生認爲管理者是必須在工作中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決策的知識工作者,由於知識工作者的工作難以監督,因而組織效率將撒於組織成員是否能夠對自身進行有效的管理。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績效和成就,使工作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高有效性。書中隨後提出,隨着社會的發展,現代組織中知識工作者的數量日益增多,並且更重要的是知識工作者們的成果通常要結合起來才能夠產生效益,因此管理者的作用和以前相比要重要得多。以上的種種理由,說明管理者必須力求有效!

德魯克先生還認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在實踐中都要經歷一段訓練,正是因爲有了訓練,他們工作起來才卓有成效。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是一種實踐的綜合,而且必須靠學習獲得。接下來他告訴我們,要成爲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要在思想上養成的五個習慣,分別是善於利用有限的時間、注重貢獻和工作績效、善於發揮人之所長、做到要事優先及善於做有效的決策。這五個習慣是此書的精髓部分,全書也是圍繞這五點來展開說明的。

德魯克先生教了我們卓有成效的五招,這五招看似簡單,但是要學好、學透,就需要我們在不斷實踐地基礎上,充分理解這五點的內涵,最終將追求成效變成一種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分別對這五點談談我的讀後感想。

第一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麼地方。

×了德魯克先生建議管理者在時間上的一些做法後,我真正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平時大多數普讀後感通人浪費了大量的自認爲沒有浪費的時間。我深刻認識到,時間正是像德魯克先生所說的那樣,是一種最爲特殊也最爲稀有的資源。人這一生的時間有限,用於工作的時間更爲有限,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時間裏做出影響組織整體績效和成果決策的成就來,必須要做到善於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

正如德魯克先生教給我們的那樣,首先要診斷自己的時間,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時間是怎麼使用的,然後分析自己做過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須親歷親爲的。然後是要統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自己要有一種刻意的傾向,用短的零散時間去處理必須由自己處理的不費時的事情上,把大塊的時間留下來去處理相對重要的費時的事情上。如果我們能把最爲特殊也最爲稀有的時間資源利用好,可以說就爲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