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悲慘世界讀後感15篇[經典]

悲慘世界讀後感15篇[經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悲慘世界讀後感15篇[經典]

悲慘世界讀後感1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題記

《悲慘世界》是一本充滿人性但也充滿社會殘酷事實的書,文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再找不到工作而難以忍受的飢餓的驅使下,打碎了麪包店裏的一塊玻璃,拿了一塊麪包而前後被判了19年徒刑,也許他是有罪的,但是他僅僅是想填飽自己的肚子,這真的是有罪嗎?

出獄之後的冉阿讓成爲了一具麻木的行屍走肉,但他遇到了一個好心的主教——卞福汝。主教將他收留,但當夜深時,冉阿讓想偷走他家的銀燭臺並想殺了他。後來主教寬恕了他,將他放走了。卞福汝主教一點點感化了冉阿讓,讓冉阿讓棄惡從善,開始恢復人性,後來當了一個像卞福汝主教那樣的市長,成爲了一個富翁。但他仍不忘主教的`教誨,時常熱衷於慈善公益,然而即使是樂善好施的他,也因爲法律的濫判無辜而再度成爲階下囚。後來他越獄了,他救助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後加入起義,最終與世長辭。

人性是偉大的,我們所渴求的信任,其實已深深蘊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如果你能在別人需要你的時候,伸出你的手,而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信任也就在這一刻升騰,如同烏雲密佈的天空放晴,驅逐出所有的悲傷,有溫暖地陽光照耀着心靈。如每個人之間都充滿信任,那麼,這個世界將不再“悲慘”,而會充滿歡笑與快樂。

悲慘世界讀後感2

它,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它似一卷跨越半世紀的畫卷,它,就是《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一書,是圍繞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冉阿讓,受仁慈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這一題材而寫的故事。他以中心人物——曾經的囚犯冉阿讓不平凡的生活經歷爲線索,以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受苦受難、受壓迫、受欺騙的窮苦人爲對象,描繪了從1815年拿破崙失敗到1833年巴黎人民舉行7月王朝起義,這一時期的社會下層人民的悲慘命運。

這本書,正如書名《悲慘世界》一樣,維克多·雨果通過這一本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貶低了上流社會的互相傾軋的醜惡現象,向人們展示了一副真實而又動人心魄的悲慘世界的畫卷。在被人們稱爲“苦難的百科全書”——《悲慘世界》一書中,人人生活中都充滿了苦難。棄惡從善的.冉阿讓,寬厚仁慈的主教,愛女兒而被騙的芳汀,無惡不作的德納弟夫婦……他們的生活中都有苦難。雨果也認爲無論是誰,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有苦難。雨果借書中的人物展示了不畏艱苦,與命運搏鬥的精神,宣揚了人道主義思想,歌頌了戰勝黑暗的必要。因此《悲慘世界》不僅是在展示苦難,更是爲人們指引走向光明的路!雨果真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不僅宣揚光明、人性,還爲我們指明瞭前進的道路與方向!而這個方向便是人道主義所強調的人之本性!

《悲慘世界》一書,似一卷跨越半世紀的畫卷,每一幅畫都那麼栩栩如生,真切入微……

悲慘世界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著——《悲慘世界》,它是法國19世紀文學家維克多·雨果的鉅作,維克多.雨果被人們稱爲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小說主要描寫的是貧苦出生的冉阿讓的一生。冉阿讓有一次看見姐姐的幾個孩子餓得直哭,於是就去偷麪包,結果被人抓住了,他坐了五年牢。因爲他幾次越獄,被抓回來又坐了十五年牢。

出獄之後的冉阿讓受盡了苦難。正當冉阿讓也要變成一個壞人時,米里哀主教用寬容、善良的愛感化了他。從此,冉阿讓又變回以前的善良,把愛帶給身邊每個人。

這本名著很長,人物也很多,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米里哀主教。

他讓我想起家人對我的愛。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正從興趣班回來,突然下起了小雨。媽媽用自己的外套把我裹得嚴嚴實實,自己冷得直哆嗦,回家之後感冒了好幾天。

爸爸經常給我講故事、陪我下棋,在我不開心的時候給我講各種笑話。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總用慈愛的眼光看着我,給我鼓勵……

奶奶年紀大了,腿腳又不方便。最近她說我讀書辛苦,又瘦了,就買了我愛吃的烤鴨、雞、牛奶、水果,說要給我補補身體。我很感動,他們的愛讓我快樂成長。

米里哀的'愛更是讓冉阿讓改變了以後的人生,他沒有繼續犯錯,努力地生活着,用心愛着每個人,他也獲得了愛與尊敬。這就是愛的力量吧!

我也從他們所有人身上明白了愛的意義,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個心中有愛的人。

愛像春天的風,吹醒了世間萬物;愛像冬天的陽光,溫暖着大地!

悲慘世界讀後感4

大家都知道世界著名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的之一便是這一本《悲慘世界》。週末,我開始閱讀起這本動人心魄、感人至深的世界名著——《悲慘世界》。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冉阿讓爲了不讓姐姐的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爲四次越獄增加到十九年。當他一無所有的走上社會卻發現自己衣食無着時,一位主教感化了他,讓他決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終於當上了市長,一名大富翁,樂善好施,做了許多善事。還曾爲了不嫁禍於人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他舍已救人,在槍林彈雨中救助了他的“女婿”,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想想我們的生活,和這些人比起來,算是多麼的美好啊!我們曾因爲想得到卻得不到而哭泣,也曾會因爲想做什麼卻不能做而難過,但看看這本書中的冉阿讓、芳汀、“百靈鳥”珂賽特……

我們曾受過的所謂的.“傷”都算得上什麼?現在有許多人,包括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總是會覺得什麼都該是自己的,不應該受到委屈,所有人都應該聽自己的,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辦,都不曾站在別人的立場想過,但這樣的我們長大後,改怎樣去融入社會呢?所以,請大家從小做起,試着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對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積極地面對一切挫折,不要畏懼。

同時,我希望大家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並懂得感恩,感恩這個世界、感恩這個國家、感恩這個社會、感恩在我們身邊不離不棄,愛我們的人……

我只想說,人是不分貴賤的,要保持一顆真、善、美的心靈,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無比美好。

悲慘世界讀後感5

在暑假,我讀了一本名叫《悲慘世界》的書,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創造了法國現代社會社會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這本書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冉阿讓,冉阿讓就因爲偷走了麪包店一個麪包,被判刑五年,中間四次企圖越獄,又外加十四年,共十九年。苦役犯冉阿讓刑滿釋放後遇到了卡福汝主教,主教讓他變成了一個善良的人, 他經常幫助窮人,投資企業,一躍成爲“馬德蘭市長”。可是冉阿幸福的生活並沒有過很長時間,因爲他剛出獄時曾撿過一個硬幣,沒有還給主人。不久,一個和冉阿讓長得非常相似的人,被當做冉阿讓抓進了監獄,冉阿讓不忍心讓一個無辜的老人替自己痛苦的'死去,就去公安局自首。可是他當天晚上就越獄了,到了巴黎附近的一個叫孟費郿的村落,從邪惡的德納第夫婦的手中“救”出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他把珂賽特撫養成人,每天和珂賽特去盧森堡公園散步成了他最快樂的事情。突然有一天,美麗少女珂賽特和年輕律師馬呂斯相遇,他們一見鍾情,後來結婚,而冉阿讓卻不幸去世

冉阿讓的一生是不幸的,可是他努力生活,堅定地捍衛人民的幸福,自由的權利。苦難的人們尚且如此,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珍愛生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悲慘世界讀後感6

十九世紀的法國正處於拿破崙帝國的後期過渡與七月王朝初期的時期,這是最好的時代,有風光的外省城鎮、保皇貴族的沙龍,有六月起義的街壘和大學生們聚居的拉丁區;這也是最壞的時代,有橫屍遍野的戰場、破舊敗落的平民窟,有骯髒的下水道、陰暗孤寂的修女院。

《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在法文中譯爲“受苦的人們”。無論是一生痛苦悲慘的冉·阿讓、含恨而死的芳汀或從小便備受人間痛苦摧殘並失去童年快樂的珂賽特,都是資本主義法律的受難者。冉·阿讓僅僅因爲飢餓而爲姐姐的孩子們偷了一塊麪包,便被判了十九年的苦役。在被釋放之後,即使他成爲了一位樂善好施的市長,也因爲曾經是苦役犯而被沙威探長追鋪,一生都不得不逃亡。

但作爲資本主義法律的代表人物,冉·阿讓的追捕者,有着一顆“木頭的心”的沙威並沒有因“施難者”的位置而避免他的苦難。

作爲法律維護者,沙威理應鐵面無私地將冉·阿讓作爲苦役犯逮捕入獄,可他因爲人性中尚未泯滅的善良而違背了自己應盡的職責,也許沙威因爲“個人動機”而犧牲職責。但這是他“忠於良心”,以資本主義法律的角度來看,“善良便是懦弱,理想應當只求無可指責”,但若以人道主義的立場來講,這次“出軌”卻可以計入他上天堂的善舉。

他是“正義”與仁愛鬥爭的犧牲品,他的`選擇死亡是因爲他的價值觀的崩塌。在極度的困惑中,他選擇了在絕望的孤獨中離開人世,沙威的死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悲劇。

我並不能斷言沙威究竟是一個好人或是一個惡人,他是一個惡貫滿盈的好人,也是一個忠於職守的惡人。

悲慘世界讀後感7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文學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主要講了苦役犯冉阿讓的悲慘生活史。

我讀完《悲慘世界》將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剛開始讀的時候,我看到這本書很厚,有一千四百多頁,心想看來讀完這本書肯定很難。但是到後來我發現,這些故事裏的人物並不枯燥,並且叫人越看越愛,越愛越看。

我讀了這本書,知道了冉阿讓原來因爲貧苦去偷麪包,結果被面包店老闆易查伯抓獲。呆板的法律毫不留情,冉阿讓被判爲五年苦役。

冉阿讓在這期間多次越獄,最後都被警方抓獲。由於這個原因,他從五年苦役改判爲十九年。

冉阿讓出獄後改名爲馬德蘭,當了企業家,後來因爲成績突出,被民衆推選爲某地的市長。後來因爲身份暴露而被捕,判爲終身苦役。

後來冉阿讓逃出,又從壞蛋德納第夫婦手中救出孤女珂賽特。從此,珂賽特一直以爲冉阿讓就是她的親爸爸,其實並不是。

一個叫馬呂斯的青年認識了珂賽特,到最後兩人結成了夫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冉阿讓,因爲過於勞累,而因病去世。書中說:“一個張開翅膀的大天使,正在等待這這個靈魂。”

冉阿讓是偉大而又善良的。他被推選爲市長後,聽說有一個貌似他的“冉阿讓”(其實他叫商馬第)被捕,便不顧暴露自己的身份去救了商馬第。這一點足以看出他的偉大。還有一次,他看見一個普通人被馬車壓住,便不顧自己市長的身份去救他。這一點可以看到他的善良。

作者雨果想是想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不能虛僞,因爲虛僞在事實面前只有被消滅,別無可能。

悲慘世界讀後感8

本書作者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他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爲“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着廣泛的影響力。

《悲慘世界》,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震撼心靈的書,原來人們的偏見和狹隘遠比我們想象的力量大,但是我們不該沉迷在別人的眼睛裏,應該遵從自己善良的內心,積極的生活。

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因爲飢餓,爲姐姐的七個孩子偷一個麪包而坐牢,一坐就是十九年,原本善良的他被這冷酷無情的社會和悽慘的人生經歷打壓的疲憊不堪,出獄之後,除了冷漠和報復,也許他是真的不知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了。每個人的一生總會有那麼一個點或者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總之總會有這樣的一個機緣改變自己的心性,冉阿讓遇到了指引他一生的人——卞福汝主教,從此他拿着那對被主教“贈與”的銀燭臺開啓了他堅定爲善的一生。他去了一個小城,在那裏開辦工廠,樂善好施,扶貧濟危,被人們擁戴,成爲市長。他不遺餘力幫助了被丈夫拋棄的'芳汀,並收養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他不惜生命救了養女的心愛之人馬呂斯;他還不計前嫌救了一直追捕他的警探沙威......

“他活着,儘管命運多舛;他安息,只因天使離去。生來死去,那是大自然的秩序,猶如晝去夜來,白日西沉。”這是冉阿讓的墓誌銘,他是善良與博愛的化身,是平凡又偉大的英雄。他平凡,是因爲他一生默默無名,他偉大,是因爲他擁有着善良之心,行使着善意之舉,而這份善良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悲慘世界讀後感9

悲慘世界這部歷史名著,圍繞着故事的主人公—冉阿讓,通過他的不平凡的身世經歷和可歌可泣的道德精神,展現了十八、十九世紀的資本主義時代社會下層的苦難—冉阿讓爲了使姐姐和她的孩子免於餓死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處十九年徒刑。

冉阿讓出獄後,帶着對社會的報復情緒,偷了幫助他的卞福汝主教大人的兩個銀燭臺和搶了一個窮小孩的一枚錢幣。而卞福汝主教面對再次犯錯的冉阿讓,沒有把他投進監獄,而是寬恕了他,並再次幫助他,冉阿讓產生了深深的內疚,這種內疚使他醒悟,並昇華成更深的.覺悟,成爲他精神發展的起點。

冉阿讓是善良的,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境況。第一次救人是在苦役場,冒着被加重刑罰的危險,砸爛腳鐐去救被大石頭壓住的同伴;第二次是當了市長後,仍然不顧市長的身份,隻身去救一個被馬車壓住的普通人。還有許許多多幫助人的事情,都是在不同的境況下去做出的看似普通的壯舉。

他又是偉大的,在資本主義現實的壓迫下,不得不改名換姓,從事生產經營,擁有鉅額財富,進而成爲一個地方長官,當上了市長,但當他知曉一個和他長相非常相似的人被當成冉阿讓而要被懲罰的時候,不顧個人面對的危險,挺身而出,用於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使一個無辜的人免於受到舊制度的迫害。

冉阿讓憑着自己過人的體力、毅力和智慧,與命運抗爭,幫助處境悲慘的芳汀及她的女兒珂賽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資產階級社會機器代表的沙威。

儘管有冉阿讓爲代表的勞苦大衆與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相鬥爭與奮鬥,但是仍然改變不了勞苦大衆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生活困苦的悲慘命運。

悲慘世界讀後感10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者雨果的著名作品之一。這部傑作描寫了法國各階段人民的命運,反映了法國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們的純真與善良,批評了上流社會自私的醜惡現象。

當我重重地把書合上,冉阿讓那淳樸,誠實的`面龐總清晰的浮現在我腦海裏。他好像在訴說他的心事:“我真的想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爲什麼沙威警官就不肯相信我,老天爲什麼就這樣折磨我!”我的心在滴血。是啊!爲什麼老天就如此對待冉阿讓?他沒有理由要承受別人的打罵和嘲笑。爲什麼!爲什麼你要和這麼可憐的人作對!

後來,冉阿讓當上了市長,人人都很敬佩他,在人們心中他就是一個大英雄,可不幸的事再次降臨在冉阿讓身上。居然一個在地上撿了個蘋果的人,被誤認爲是偷,還逼他說他就是冉阿讓!冉阿讓知道了這件是後,他不由自主的架着馬車奔向法庭,在着一百多公里的長途跋涉中,他不知用了多少勁兒,受了多少苦終於在退庭前趕來了,他毫不猶豫的承認了自己是冉阿讓,結果他又被捕了。讀到這,淚珠不知不覺的蹦了出來,這麼好的人,難道還不是好人嗎?他願意改過,願意爲毫不相干的人頂罪,至少他已沒有那種做壞人的心思了,蒼天啊!爲什麼要對無辜的冉阿讓下此毒手!

悲慘的冉阿讓沒事的,總有一天人們會看出你的好!

悲慘世界讀後感11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悲慘世界》。《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於十八世紀所著。書中的主人公名叫冉阿讓,他的一生的確十分悲慘。

冉阿讓小的時候因爲偷了一塊麪包而被判了五年的刑,然而,他卻四次越獄,但四次被捕,最終在牢裏呆了十九年。出來後的他不再信任法律,認爲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好人。但是,當他遇上了卞福汝主教後,他的觀點改變了。他偷了主教的銀器後,主教不僅沒怪他,更是將銀器送給了他,使他很是感動,下定決心做一個好人。於是他改了名字——馬德蘭,並當上了市長。但是好景不長,他爲了拯救一個無辜的人,主動承認了自己就是冉阿讓的事實。逃脫後,他將芳汀的女兒珂賽特養大成人並找到了她的`歸宿——革命青年馬洛斯。最終,冉阿讓安詳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上總有兩種人,一種是貪婪醜陋之人,就如書中的德納第夫婦一般,無論怎麼掩飾也無法掩蓋他們那張醜惡的嘴臉,爲了錢財,他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另一種人便是聖潔光明的人,就如書中的主教和後來的冉阿讓一般,仁慈,寬容,原諒別人的一起過錯,總是散發着神聖的光輝,給人以寬厚和氣之感。

這本書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與不堪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我應當寬容一些,不應當那麼小氣,同時也應該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丟掉那些虛僞,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自己。

悲慘世界讀後感12

讀完《悲慘世界》,我在思考――“書中真是一個只有悲慘的世界嗎?”

當冉阿讓走出圍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監獄後,他過得並不快樂,悲慘世界讀後感。大家懷疑他,厭惡他,酒館不讓進,旅店老闆亦趕他出來。長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卻無處可去,幸好遇見慈祥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僅給予他食物,還給他提供了舒適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銀碟子準備逃跑時原諒他,並贈與一對貴重的銀燭臺――“你再也不是壞人了,請用這些銀碟子做個正正經經的人。”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於助人,見義勇爲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還有可憐的女工――芳汀,爲了自謀生活,將自己的女兒寄養在了惡棍德拿第家中。德納第夫婦以各種理由向她索要着女兒生活必須的“費用”。這個在苦難中打滾的母親啊,善良而單純,爲了自己的女兒,不惜賣掉最寶貴的頭髮和牙齒,最後連生命也獻給了她。

說到善惡,主教、芳汀以及後來的冉阿讓,他們都是善良的人。縱然這個世界存在各種各樣的悲慘,可他們卻依然爲這個世界點綴了一份溫暖!

  《悲慘世界》不僅以細膩的文筆鋪敘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最低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寫照,也對愛、善與惡進行了描繪。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結尾——

“冉阿讓真的死了嗎?”

“不,他已經用生命豎立起了人們心中屬於善良的豐碑”。

悲慘世界讀後感13

悲慘世界是我非常喜歡讀的書之一,這本書是維克多。雨果的作品。講述了冉阿讓幫助貧困的姐姐撫養7個孩子,在一年冬天,看孩子餓得臉色蒼白,他爲了不讓孩子餓着,就打破了一家蛋糕店的玻璃,偷了一塊麪包,被判刑了19年徒刑。出了監獄後,他想報復好心收養他的老人,他拿起了棍子,看見和藹的老人躺在那裏,他卻不忍心下手,拿走了銀器逃走了。當他被抓到得時候,老人並沒有指責他,而讓他把銀燭給了他,說:“不要忘記, 永遠不要忘記你許諾過我,你拿了這些銀子是做一個誠實的人。”正是老人的這一句話,打動了他,他改了名,換了姓,當上了老闆,發了財。 但他始終沒忘主教的恩惠,他濟窮救苦、大做好事,當他得知芳汀的悲慘遭遇時,決定幫助她,接回她的女兒珂賽特。而冉阿讓也爲了救出冤枉的人,只好在法庭上自首自身是真正的苦役犯冉阿讓。於是又被抓走做苦役,死亡了。

從這本書中我感到了,冉阿讓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好人”,大家都很感激他。我知道在我們現在的生活裏,也有許許多多像冉阿讓一樣在生活中有許多波折的人,如果我們能夠去發現他們,同時也幫助他們,就不會冤枉這些人。但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卑鄙小人,處處爲難他們,和他們作對,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法,這樣是不對的。如果我們像那一位收留冉阿讓的神父一樣,那他們就會過的很開心。我們一定要樂於助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的世界也會變得美好、快樂,不會有爭執。

悲慘世界讀後感14

合上書本,冉阿讓留給我一個落寞的形象,他佝僂着身子,臉上爬滿皺紋,目光暗淡卻堅定,慢慢地走進太陽巨大的光輝裏,直至消失不見。

他勤勞卻貧苦,爲了姐姐的孩子偷了幾個麪包鋃鐺入獄,幾次越獄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卻難逃法律的鐵面無私以及內心的惶恐不安。直至遇見了小女孩珂塞特,他此生所有的溫柔與愛終於有了出口,珂塞特就是他的自我救贖之路,一條通往光明,接近上帝的路。

最成功的小說往往帶給人哲學式的思考。人類社會的文明可以給人類多大程度的幸福或者苦難。悲慘世界,寓意當時社會背景下,底層社會的人的生活多麼悽慘。階級固化,輿論偏見,愚昧昏庸,所謂的文明社會並沒有帶給底層社會的人多少幸福,甚至把孩子趕到黑暗的角落,永遠見不到陽光。

如果把黑暗的社會背景當做人類生活之上的屋頂,那麼也別忘記,屋頂之外,還有蒼穹。苦難無助的人們,只有把對幸福的嚮往寄託宗教,寄託於上帝。

冉阿讓起初也並不相信,甚至靈魂裏沒有一點神性的火花。他天性是善良的,可是生活的苦難壓抑着他原始的善良,他在作惡的時候遇到了苄福汝主教,仁慈的主教大人以德報怨,讓冉阿讓的靈魂第一次顫抖。而後無聊孤苦的.珂塞特,那一顆飽經風霜的心產生了憐愛,這是他靈魂第二次顫抖。

珂賽特於他,就像末日的一縷光,好像是上帝的饋贈,來拯救他這個被世界拋棄的靈魂。於是他心中有了愛,有了對光明的期待,哪怕面對他從前所犯的錯,也再也無所畏懼。他也終於靠着自己的摸索,心中有了關於上帝的影子。也終於按照上帝希望他的去行事。

最終他終於安詳且滿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15

《悲慘世界》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鴻篇鉅製,一部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傳世佳作!作品以冉阿讓的悲慘遭遇和被感化後所做的感人事蹟爲主線,展示了法國大革命期間法國近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輝煌畫卷!

作者介紹:維克多·雨果,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爲“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寒假時,我讀了一本書:《悲慘世界》,它的作者是:維克多·雨果(法國),看完這本書後,它令我受益匪淺。

故事講述了:《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在他25歲時,因爲家庭貧窮、沒有吃的,他就去了一家麪包店,偷了一個麪包,結果被店主驚醒了,他被警察抓走,判了5年的`苦役,卻因爲幾次逃獄,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

冉阿讓出獄後,來到海濱蒙特勒伊市,因爲他的才能,樸實和善良,他被提拔爲市長,化名:馬德蘭。他得知一位叫芳汀的女人的悲慘遭遇時,決定幫助她,所以就收養了她的女兒:珂賽特,他把珂賽特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來照顧她,給她溫暖。

我覺得這個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最需要像冉阿讓這樣的人。他有愛心、他雖然有錢但不張揚、他喜歡幫助別人,他希望讓別人擺脫困境,通過自己的努力,想讓這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從一個囚犯成爲市長,這中間需要付出多麼大的努力、多麼大的艱辛呀!如若是我們每個人都想冉阿讓學習的話,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是另外一個模樣!

讀了這本書,我的收益是巨大的,它讓我明白了許多,更讓我找到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