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悲慘世界讀後感合集15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悲慘世界讀後感合集15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1

《悲慘世界》講述了一個叫冉阿讓的囚犯獲得假釋後,仍賊心不死直到後來遇到了善良的卞福汝主教——米里哀先生。最終這位主教把他冰冷的心融化了。冉阿讓不斷努力克服種種困難,成爲了市長的艱苦歷程。

本文把冉阿讓作爲一面鏡子,反映出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政府的腐朽和善有善報的道理。

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由惡改善的人。在西晉滅吳國的時期有一個叫周處的人,父親早逝,缺乏教養,在村子裏無惡不作,爲所欲爲,村裏人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裏的蛟龍並稱“三害”。後來他用弓箭射山虎,用鋼刀擒蛟龍,成爲了一名清官。最終轉仕西晉戰死沙場,傳爲美談。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小時候十分頑皮,曾用父親送他的小斧頭砍倒了兩顆櫻桃樹,被批評後重塑自我。長大後,領導美軍擊敗英國侵略者,解放了美國,成爲了美國首任總統。

當然內心始終充滿邪惡的人也會得到報應。原德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位狂熱的“戰士”一把火點燃了歐洲。他指揮軍隊發動了對歐洲各國的侵略戰爭,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當盟軍兵臨“總理府”門下,他仍負隅頑抗,最後飲彈自盡,葬身火海。

只有心中充滿善念,樂於助人,爲他人着想,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悲慘世界讀後感2

多年前,我就聽說過文學巨匠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也曾觀看過改編的同名電影,但因爲忙於學業一直沒有來得及去細細品讀原著,直到最近才放下手頭雜事擠出工作之餘的時間,靜下心來去閱讀。整部小說給了我很深的觸動。

“在種種艱辛和逆境中,他不斷地完善自己,爲貧窮和值得同情的人們獻出了自己的人生。”

這是《悲慘世界》的結尾,冉阿讓和這個悲慘又黑暗的世界告別了。但本性並不壞的`冉阿讓卻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失業工人冉阿讓因爲生活的貧困,偷了一塊麪包,被抓進監獄,他因多次逃獄,延長了刑期。出獄後,受到米里艾主教的教誨,棄惡從善,改名換姓埋頭工作,成爲了大富翁,當上了市長。他樂善好施,救助孤寡,然而執法者卻不放過他,爲了不牽連無辜,他毅然在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救助孤女。然而當局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養大的孤女也誤解他,他多次捨己救人,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這是當時黑暗世界的悲慘典型,冉阿讓的善良在黑暗的社會面前那麼的蒼白無力,他自身的改變最終並沒能改變他的命運。他在誤解中死去,卻沒有一句怨言。他遵守了自己對米里艾主教的諾言,成爲了一個誠實、正直、仁慈、博愛的人。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改變所處的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始終保持一片光明,努力完成工作、力所能及施以援手,將這種正能量延續下去。而這正是冉阿讓所要告訴我們的。

悲慘世界讀後感3

電影版《悲慘世界》,來自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據說這部電影拍的時候就很受重視,主要演員都是好萊塢的大牌明星。我看過之後也覺得,這是迄今爲止拍的最好的名著電影。它是以音樂劇的方式展現的,音樂做的也很好聽。

雨果的寫作特點就是將人物的命運設置的極爲悲慘,當讀者的心裏終於承受不住的時候,作者在故事的結尾劃一根火柴,給讀者劃出生的希望。爲此,歌德是不喜歡雨果的,他批評雨果寫的書是違反自然本性的,很不真實,認爲這是邪惡的浪漫。也似乎真的是這樣,整部書賺足了讀者的眼淚,當我們哭的死去活來的時候,覺得生存無望時,作者又給我們一絲曙光,告訴我們再黑暗的生活也值得期待。

在我看來,人生就是如此,悲喜交加。只是我們的人生很長,痛苦或者歡樂,都被時間拉長了,拉的我們不疼不癢。而雨果,將人生所有的痛苦集合在一起,戲劇化的展現了而已。邪惡的浪漫更是談不上,歌德畢竟是貴族出身,不曾經歷過底層人在生活中那些痛苦的掙扎。

其實每次看《悲慘世界》都會有新的.發現,比如當整個世界都把冉阿讓踩在腳下的時候,神父一個溫暖的幫助給了冉阿讓重生的動力;比如當芳汀追尋一生的安定與愛情不能實現而慘死的時候,這些美好的希望在她女兒身上實現了;比如將芳汀逼入絕境的恰恰是那些和她一樣貧苦的婦女,往往我們不友善的言語和嘲弄就是一把殺人的刀;比如沙威發現自己的人生觀有錯誤而不能解釋的時候選擇自盡,是不是在預示我們壞的體制終究會走入絕境。

總之,《悲慘世界》不管是電影還是原著都很好看,淒涼高亢的歌劇,震撼人心的原著,人性與人性的對薄,永遠都啓迪人心。

悲慘世界讀後感4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悲慘世界》。《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於十八世紀所著。書中的主人公名叫冉阿讓,他的一生的確十分悲慘。

冉阿讓小的時候因爲偷了一塊麪包而被判了五年的.刑,然而,他卻四次越獄,但四次被捕,最終在牢裏呆了十九年。出來後的他不再信任法律,認爲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好人。但是,當他遇上了卞福汝主教後,他的觀點改變了。他偷了主教的銀器後,主教不僅沒怪他,更是將銀器送給了他,使他很是感動,下定決心做一個好人。於是他改了名字——馬德蘭,並當上了市長。但是好景不長,他爲了拯救一個無辜的人,主動承認了自己就是冉阿讓的事實。逃脫後,他將芳汀的女兒珂賽特養大成人並找到了她的歸宿——革命青年馬洛斯。最終,冉阿讓安詳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上總有兩種人,一種是貪婪醜陋之人,就如書中的德納第夫婦一般,無論怎麼掩飾也無法掩蓋他們那張醜惡的嘴臉,爲了錢財,他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另一種人便是聖潔光明的人,就如書中的主教和後來的冉阿讓一般,仁慈,寬容,原諒別人的一起過錯,總是散發着神聖的光輝,給人以寬厚和氣之感。

這本書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與不堪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我應當寬容一些,不應當那麼小氣,同時也應該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丟掉那些虛僞,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自己。

悲慘世界讀後感5

寒假時我有幸讀到了一部震驚文壇的著作——《悲慘世界》。作爲浪漫主義的傑作,它又結合了現實主義,描繪了廣闊的生活畫面和共產黨人的革命鬥爭,對資本主義道德和法律制度進行有力的批判。

故事發生在19世紀,修枝工冉阿讓因飢餓偷了一塊麪包被判刑。刑滿後,又偷主教的銀器,受到感化而立志從善。後來做了很多善事且被選爲市長,不久被警長沙威認出,爲解救無辜者,主動自首而被捕。後逃走並贖出女工珂賽特,她長大後要與馬利尤斯結婚。冉阿讓於是親赴戰場找參加共和黨和黨起義的馬利尤斯,他放走沙威。沙威自盡,同時又救出馬利尤斯,成全他們婚事後死去。

作家雨果用史詩般的風格和藝術魅力揭露了資本主義奴役勞動人民的現實。然而,雨果相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也正是在這種觀念下,主人公從一個偷盜食物的工人成爲了一個偉大的奉獻者。我想,可以這樣描述冉阿讓:他不是完美的,但他終於醒悟,他有自己的位置,有他存在的價值,他不僅有一顆不變的善良的心,不會因爲遺憾而放棄生存。

如果他的生活是一條流光溢彩的河流,左岸是生存的壓力而致的一些不道德的行爲,右岸是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那麼,他也曾停錯了岸,靠在了左岸,但慶幸的是他的`良知還未泯滅,右岸明亮的燈塔喚醒了他沉睡的良心, 最終他選擇了右岸,給自己的一生定位了一個善良的制高點。對未來的希冀燃燒了夢想,也因此而照亮了生命中那一片火紅的天空!

悲慘世界讀後感6

在電視上看了《悲慘世界》的電影,很多感人的細節,與電影畫面交織在一起,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特別是那位善良的主教大人,冉阿讓偷了他的銀器,被警察押着來到他面前時,他對冉阿讓說:“您爲什麼不說這是我送給您的呢?”就這一句話,改變了冉阿讓的一生。

我那時最愛看的是冉阿讓去領小女孩珂賽特的情節。和我那時差不多大小的小女孩珂賽特,本來那麼漂亮、天真、可愛的孩子,遠離母親,落入火坑,飽受欺凌,陷入那麼悲慘的境地。直到那一晚,冉阿讓出現在珂賽特的世界裏,幫她提水,送她洋娃娃,送她銀幣。他就像天神一樣,給她帶來光明和希望,帶她逃離黑暗,獲得新生。雨果的.筆觸是如此生動,我彷彿親臨其境,和珂賽特同悲同喜。那一章讀來令人心酸,卻最終欣慰。

還有冉阿讓帶着珂賽特在黑夜裏逃亡,躲避警察追捕的情節。驚險緊張,讀起來爲他們捏了一把汗,直到他們逃離險境。

當冉阿讓聽說無辜的商馬第伯伯被誤認爲是冉阿讓而將被判罪,那一夜的內心掙扎實在扣人心絃。冉阿讓不是聖人,他也有自私的想法,但當他終於走上法庭自首的那一剎那,沒有一個讀者不爲之動容吧。

因爲對死去的芳汀的承諾,他再度逃亡,救出了珂賽特。從此他成爲了這個孤女唯一的依靠,無論是出於慈悲還是承諾,他給了珂賽特最無私的愛。

始終對小說中這句話印象很深:“主教在冉阿讓心裏喚醒了善的

意義,而珂賽特在他心裏喚醒了愛的意義。”原來一個人需要另一個人的喚醒和拯救。那麼在我們的生命裏,又是否存在這樣的人,喚醒我們心靈中深藏的力量?

讀這部小說,很多地方几乎令人感動得落淚。雨果對人世的疾苦有如此深切的體察,然而他又如此信仰善與愛的力量,相信它們可以拯救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7

《悲慘世界》是著名的法國作家雨果的代表作。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十分善良的苦役犯——冉阿讓悲慘的一生。

冉阿讓是善良的,他爲了不讓姐姐的7個孩子捱餓,冉阿讓打破了麪包店的玻璃偷了一個麪包。從而開始了漫長的牢獄生涯。

出獄後,冉阿讓在卞福汝主教的感召下,隱姓埋名,不懈努力,開了一家大工廠,成爲了大家的尊重的“馬德蘭”市長。他擁有了地位和財富,可是他卻並不像當時的.許多富人一樣爲富不仁,他有着一顆博愛的心,他對待別人十分寬容,對員工一點也不苛刻,相反,只要是無衣無食的人都可以在他哪兒獲得工作和食物。

冉阿讓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對芳汀和珂賽特母女的關愛,爲了實現芳汀臨死前能見自己親生女兒一面的願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後芳汀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汀——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諾言,他費盡周折,救出了珂賽特,並用自己畢生的精力照料她,還爲她完美地組織了婚姻。可是,就在一個夜晚,聖潔的天使張開了雙翅等待這冉阿讓的到來,冉阿讓已經老了……

讀到這兒,我不禁淚流滿面,是因爲善良的冉阿讓永遠地離去了,他是一個苦役犯,可是他卻有着高尚的靈魂,他爲了一些陌生人不受傷害,竟然不惜一次次鋌而走險,這與當時的黑暗醜惡的社會相比,他的形象是多麼光輝,多麼偉大啊。如果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像冉阿讓一樣善良,一樣純潔,一樣博愛,那麼世界將會充滿幸福和歡樂,悲慘將會遠離我們。

悲慘世界讀後感8

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這寧靜的黑暗裏,冉阿讓結束了一生的痛苦與磨難,滿載欣慰與幸福,走向未知世界的光明。

緩緩合上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的心似乎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悲痛在流淌,冉阿讓永遠的走了,卻留下了他光輝聖潔的靈魂,回想起他一生走過的'坎坷,不得不讚嘆那是一部傳奇——爲偷一塊麪包,他服役19年,當他終於獲得了自由,卻不能被這個社會所接受,走投無路的他,遇上了好心的教主,冉阿讓的一生由此而改變。幾年後的冉阿讓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他常常對窮苦的人施以援手,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然而命運卻讓他遇上了警探沙威……他再一次被捕,被戴上了終身監禁的帽子,但是命運嘲弄了他,他不顧再次戴上越獄的罪名,逃了出來,爲的就是爲了完成芳汀的遺願,從德納第手中救出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小珂賽特……在法國革命的戰場上,在槍林彈雨中救了珂賽特的情人馬呂斯,在女兒有了歸宿後,帶着贖罪的愛與欣慰長眠。

小說以冉阿讓爲線索,反應了不同階級的人民的不同命運,而芳汀和珂賽特的悲慘遭遇,揭示了窮苦人民的悲劇,讓人心痛不已。作爲一個母親,芳汀每天不辭辛勞的工作,僅僅想讓女兒過上幸福的生活。迫於壓力,他不得已將心愛的女兒託付給德納第,但是德納第卻只把珂賽特當做騙取錢財的工具,珂賽特在德納第家度過了苦難的童年生活,而芳汀卻沒能見到女兒最後一眼。但是正是這樣一段故事,告訴了我們,苦難只是暫時的,要相信光明終能夠驅散黑暗。同時,也讓人們看到母性的光輝是任何時代都泯滅不了的印記。

雨果走了,卻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光明與自由,仁愛與善良,他的思想將成爲一代又一代的理想與追求。

悲慘世界讀後感9

《悲慘世界》是一部世界文學名著,是雨果的代表作,著作中的主人公冉阿讓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印象,人性的好壞並不能因爲一時的錯誤而被定性,就像冉阿讓一樣,原本是個善良的勤勞的人,可是他因爲救濟孩子偷了一塊麪包就終身被人看不起,深受社會的鄙視和不容,但從他的人生經歷我們可以看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悲慘世界講述的是冉阿讓爲了幫助姐姐的七個孩子,一時犯錯偷了一塊麪包,因此被判監禁5年,在獄中他覺得社會不公四次逃獄,被加刑到19年。假釋出獄後他因爲有過前科找不到工作,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遇到了好心的主教收留,可對社會充滿了敵意的.冉阿讓偷走了主教的銀器再次被抓,主教告訴警察這是誤會,並再次送給他銀器維持生活。主教的善意深深的打動了他,他決定改過自新,做一個善良的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和工作,他變成了一個成功的商人,並當上了市長,但爲了保住無辜的人,他坦然走上法庭公佈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再次入獄。逃獄後的冉阿讓救濟了可憐的孤女,並帶她去了法國,過上了暫短的安定生活,之後因爲身份再次被誤解,知道臨死前才獲得了人們的諒解和尊重。

這部小說很長,故事的內容也非常豐富,冉阿讓雖然一是犯錯,但終究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用自己的後半生盡力的去做好事,幫助他人,可是在那個社會背景下,人們對於苦刑犯有着極度的鄙視和排斥心理,即便是被自己救濟的孤女都離他而去,可見社會價值觀的扭曲是造成了社會的不公的根本原因。

以後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好人終究是有好報的!

悲慘世界讀後感10

今天,我又重新讀了一遍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雖然這是我第二次讀這本書了,但它那悲慘而動人的故事,仍然深深地打動了我。

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因爲找不到工作,家裏十分貧窮,連一粒麪包屑都找不到,家裏只有姐姐的孩子們的哭聲。沒辦法,冉阿讓只好去偷麪包。可是,不幸的事發生了,他被警察抓住了,並且判了五年苦役。後來,他多次越獄,但又被多次抓回,總刑期變成了十九年。十九年,只因偷了一塊麪包!刑滿之後,冉阿讓出獄了。但這十九年的苦役折磨,使他的心腸變得很硬。

後來,他遇到了一個善良的主教,正是他的寬容大度,使冉阿讓十分感動,決心做個好人。後來,他化名“馬德蘭”,在海濱蒙特伊城帶領人民發家致富。由於他爲人友善,還爲海濱蒙特伊城帶來了繁榮,他被任命爲市長。在以後的幾年裏,在他的管理下的海濱蒙特伊城的'百姓們安居樂業,連收稅費用都縮減了四分之三,讓人欽佩。後來,他幫助可憐的婦女芳汀從黑心的德納第夫婦要回了她的女兒,可是“馬德蘭”爲了不讓別人冤枉另一個人是自己,貿然前去澄清了事實,導致他整天帶着死去的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到處逃亡。

後來,他和珂賽特在一個地方定居下來,過上了平常的日子。過了好多年,珂賽特長大結了婚,但冉阿讓卻一天天老去,最後死亡。

悲慘世界讀後感11

這個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作家雨果寫的小說《悲慘世界》。厚厚的400多頁密密麻麻的文字,我曾懷疑自己能不能把它看完,可當我翻開閱讀後,深深地被裏面的情節給吸引住了,我一直看一直看,晚上11點還不想睡覺,最終花了兩天時間看完了整本書。

《悲慘世界》講述的是一個叫冉阿讓的主人公用自己的善良、正值面對不公的故事。冉阿讓正值青春年少時,爲了給自己的外甥偷一塊麪包而被關進監獄,做了19年的苦役犯後,他也曾憎恨過這個不公平的社會,但是被米里愛主教感化後,決定從此做一個善良的人。他用另一個身份通過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有錢人,並且當上了市長。他把自己的財產分給貧苦的居民,還還收養了孤兒,把麪包分給飢餓的窮人…但是,他還是因爲自己曾經苦役犯的身份而又一次被抓起來。冉阿讓雖然一直用自己的善良來回報社會,但社會卻沒有給予他公平。

看完了整本書,起初我的內心是憤憤不平的,爲冉阿讓的經歷感到悲哀,爲什麼好人卻沒有好報呢?作者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冉阿讓被主教管感化之後,選擇了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回頭想想我自己,在家我常常因爲一點點小事跟爸爸媽媽發脾氣、跺腳、頂嘴、爭論,明明自己錯了還死不承認。在學校,我也會因爲一丁點雞毛蒜皮的事情跟同學們較真,玩遊戲的時候,我也會因爲自己輸了而找碴說別人犯規。我的心胸在哪裏?哈哈,原來在腳底!真是慚愧啊!

雖然我不一定能做到像冉阿讓那樣善良,大愛。但是我願意正視自己的缺點,從小事做起,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

悲慘世界讀後感12

近來,我讀了一本名著——《悲慘世界》。在書店中“悲慘”二字頓時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心中的好奇令我不由自主地翻開了它。然而當我輕輕合上書時,心中卻充滿了悲哀。

《悲慘世界》的作者是雨果先生。他用生動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冉阿讓傳奇式的一生。

冉阿讓是一名苦犯。在他服完十九年之久的監禁後,他的靈魂與人品受到了一位主教的昇華。冉阿讓立志重新做人。他幫助、救濟窮人;在當市長期間,不願商馬第平白無故替自己受害,以身頂替;他救出處於水深火熱的孤兒柯賽特;救出在槍林彈雨之中不幸受傷的馬呂斯;他不計前嫌,讓沙威逃離死神的魔掌。他一生都是那麼善良、樸素。最終,他淒涼地死去,令人潸然淚下。

當我把書合上時,腦海中浮現的一幕幕仍是書中令人難以忘懷的片段。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屬冉阿讓救出沙威那一段。他完全可以一槍讓這個討厭的人上西天,可冉阿讓沒這麼做。他放了他,讓人們看到了她善良的光環。善良總能讓別人爲之感化。因爲善良,冉阿讓在擔任市長時深受市民喜愛;因爲善良,沙威之後沒有對他進行窮追猛打。

善良,也能收穫到許多意想不到。

在英國一個村莊裏,一位農夫在趕往集市的路上發現一個男孩掉進了糞池。他二話不說,立刻把男孩救了上來。兩年後,一位紳士來到了農夫的.家,對他感激地說:“謝謝你在兩年前救了我兒子,我該怎麼報答你呢?”這時,農夫的兒子回來了。紳士靈機一動,說:“請允許我把他帶走,我想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來報答你!”幾十年之後,農夫的孩子發現了青黴素。原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弗萊明!

善良,人生中最富有的財富!

悲慘世界讀後感13

最近,我讀了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

這本書講了失業工人冉阿讓不忍心貧困孀居姐姐的孩子們捱餓,偷了一個麪包被抓入獄,最終被判十九年的牢役,成了一名苦役犯。出獄後,本性善良、正直的他經過一番打拼,終於成爲“馬德蘭市長”。然而警官沙威這個歹毒、陰險的小人卻不放過他,把“苦役犯”這個曾經的罪名始終加蓋在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馬德蘭市長頭上,把他逼得走投無路,無處棲身。

再看書中的另一位悲慘人物女主人公芳汀,爲了心愛的孩子珂賽特健康、快樂地生活,竟不惜賣掉自己好看的門牙和漂亮的金髮。而貪婪、自私的德納第夫婦卻一直在編織謊言,把芳汀賣掉門牙得來的四十法郎佔爲己有,而芳汀用金髮換來十法郎所買的裙子也被穿在德納第孩子的身上。可憐的珂賽特卻生活在飢寒交迫的勞役中。這一切積勞成疾的'芳汀至死也被矇在鼓裏。她把自己的孩子寄養在心如蛇蠍德納第的家裏。這體現出芳汀的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而德納第夫婦卻把別人好看的裙子穿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種“愛”是醜陋的,變態的。

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在主人公所處的社會卻無法得到維護。相反,卻遭到摧殘和扼殺,這是何等不公、何等悲慘的世道!

聯繫到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我曾經看到一則報道:一個年輕人,爲了給生病的母親治病,一念之差,竟搶了一位老婦人的錢,而被判入獄兩年。出獄後,發現母親的病卻被老婦人資助治癒。小夥子感到羞愧難當,下定決心日後也要用愛心來回報這個社會。

這就是我們當今的社會,一個充滿真、善、美,充滿愛心和感恩的社會。

悲慘世界讀後感14

相信大家一定讀過《悲慘的世界》這本書吧,這本書記載了法國當時的腐敗,我讀完這本書,也深有感觸。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冉阿讓,他是一個苦役犯,不過他力氣大得驚人,可以把鐵棍折斷。

不久,冉阿讓出獄了,他雖然出獄了,可是哪個旅店都不肯收留他,就連狗也不肯容納他。最後,是善良的卞福汝主教收留了他,可冉阿讓賊心又起,偷了主教的東西而 之夭夭,從此再無音訊。冉阿讓被這黑暗世界“逼迫,做出了犯法的事情,可狠心的德納第夫婦處處要害他,要是最讓人氣憤的就是警探沙爲威了,他堅信服從命令是他的天職,不對惡勢力,擾亂社會秩序的人心慈手軟,他的'出發點是好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然而他卻不分事情的對與錯,經常放走壞人而抓好人。我每次只要一讀到他就氣憤得直跺腳。雖然那是一代上黑暗的年代,但還是有很多好人的,比如割風老頭,割風老頭被馬德蘭市長了之後,非常感激。冉阿讓被F通緝時,割風老頭冒生命危險出了冉阿讓。你們肯定會想,冉阿讓和馬德蘭市長有什麼關係?實際上冉阿讓就是馬德蘭市長,馬德蘭市長就是冉阿讓,割風老頭能夠知恩圖報,這是我們許多人想而不及的。

可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因爲他們貪婪,因爲他們反覆無常,他們就是德納第夫婦。德納第夫婦真可謂是喪盡天良,他們接受了芳町的委託,收了珂賽特,雖然德納第夫婦收她的時候花言巧語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不把珂賽特當人看,有的家務活都是她一個人幹。更讓人氣憤的是,他們三番五次得騙取芳汀的錢財,使得芳汀散盡家財,淪落街頭。你說他們 可惡不可惡?《悲慘世界》這本書讓人們深刻得認識了以前腐敗的社會,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悲慘世界讀後感15

本書的主人公冉阿讓命運悲慘,家境不好。他因家中有捱餓的姐姐和她的七個孩子,沒吃的,無奈,冉阿讓夜裏跳進麪包店拿走了一塊麪包,被發現而經受了十九年的勞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他刑滿釋放後,除了主教,人人都不肯收留他,覺得他是危險分子。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的監禁帽,在船上服苦役,一個海員在修桅杆時不幸掉入大海,冉阿讓奮不顧身,救起了他自己卻調入海里。後來,有人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看到過冉阿讓的身影,他英勇無畏,冒着槍林彈雨,戰鬥。可見當時的社會有多麼惡濁。

與冉阿讓命運同樣悲慘的還有流落街頭的女人芳汀。她來到“滑鐵盧勇士”客店,她原以爲店主是好人,可是這店主表面慈善,心腸卻很毒辣。芳汀把女兒託付給這對“好心人”收養,留給了他們很多錢。店主還不斷提高每月的.“撫養費”。其實,芳汀的女兒在這店中受盡了折磨,她已面黃肌瘦。這店主是多麼狡詐心狠!在當時的那個社會,真正無私的人還有幾個?他們面對法國大革命,有的人開始自私,有的人變得狡詐;有的人開始行騙;還有的甚至搶掠。就是在這樣一個社會裏,無辜的冉阿讓和貧婦芳汀的人生道路徹底被引向黑暗,讓讓他們在深淵裏掙扎。

和當時的法國社會相比,現在的我們,是是不是比那時好多了。現在,我們已豐衣足食,少有貧窮的人,孩子都可去上學,大大人們絕大部分有固定工作。既然現在我們的社會如此和諧美好,我們就應該好好學習,回報父母。我們長大後,要對社會有貢獻,讓科技更加進步,社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當時的法國社會是深淵,是無底洞,我們要讓我們的社會變成天堂。我們要努力向上,告別“悲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