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名著讀後感彙編15篇

名著讀後感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著讀後感彙編15篇

名著讀後感1

湯姆索亞,一個在大人們眼裏不折不扣的壞孩子:調皮,惡作劇,逃學……而這些這甚至已經成爲他每天必做的一些事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調皮搗蛋以至於“無惡不作”的頑童,身上卻閃爍着許多優點。 一次,他與“野孩子”哈克爲了一點微乎其微的小事跑到墓地中去。無意間,他們目睹了一幕恐怖的殺人事件。但兇手喬卻嫁禍給哈波,於是,憤怒的居民們將被冤枉的哈波抓了起來。審判哈波的日子一天一天逼近,湯姆不禁猶豫了:說吧,又怕殺人不眨眼的喬將他殺掉;不說吧,他的良心正受着無比的煎熬。最後,湯姆決定在法庭上證明一切。

這是殺人案,況且,當時殺人犯喬也在場,他就不怕喬嗎?說不怕都是假的,但湯姆有超強的正義感,所以他纔不顧一切救哈波,要還他清白。 湯姆就是這樣的堅定果敢,富有良知和正義感,關鍵時他總能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之置於度外。我被湯姆的'舉動深深震撼了。要知道,在湯姆生活的那個年代,那個地方,印第安喬要殺一個小男孩雖然談不上輕而易舉,但絕對不會太困難。因爲那個村子也就一個老保安的武裝力量,再加上在那裏只有做禮拜時才穿鞋。

敢試問我們敢嗎,回答幾乎是相同的:“不敢”,因爲我曾看過一個報道:一個網吧門口掛着一條橫幅,上面寫着:“抓到偷車賊者,獎勵現金100元”,原來那家網吧經常有車被偷。但是,抓賊這個天經地義的事非要用物質來獎勵?因爲現在的人們連看見小偷偷東西都不敢說,要“明哲保身”,怕賊來報復,於是,一到關鍵時刻,就跑得無影無蹤,充分體現了這些人自私、保守、貪婪的陋習。再說,如果每個人都嫉惡如仇、積極參與舉報,惡人只能孤軍奮戰,雙拳難敵四手,最終一定會繳械投降,誰還敢當小偷,強盜,殺人犯?

其實,兒童是最天真無邪的。我們在某些方面不妨以兒童爲師,把他們的行爲當作自己的一面鏡子,時刻照照自己,可以不斷抹去塵世的喧囂、撫平心靈的浮躁,讓自己始終保持一顆童心,擁有正義感和善良的本性,用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人,不要再那麼貪婪、自私了!相信人人都如此,就能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湯姆索亞是一個多面性的人物,他的世界充滿陽光和希望。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有理想、有快樂,美夢便會成真。終有一天,我們的天性可以自由地發揮,創造出一片人生的晴空,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夢。

名著讀後感2

紅與黑,每個人身上都有兩個自我。一個堅守着性格里的剛毅和自尊,執着於生命的高傲,一個虛僞地爲了生存強顏歡笑,諂媚逢迎。在我看來。紅與黑,就是關於人的性格與人的前途碰撞衝突的故事。

於連,是一個拿破崙的瘋狂崇拜者,卻遺憾地降生於世俗繁文縟節復甦的時代,他很想拜託階層與出身的束縛,一直掙扎着往上爬,卻又因爲自己個性而湮滅。這其實很真實。只是我們都在無視,於連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上。每個人生而就在嘗試融入社會,吸收主流價值觀,或許我們沒有於連那樣子的野心,但一定曾經有過自我與社會衝突的無奈,法國尚且如此,在傳統宗法觀念根深蒂固、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的中國社會,多少傑出的靈魂自甘墮落,卻又毫不自知於連的偉大便在於,他力爭上游的同時,遵循着自己的性格,或許他始終在做僞君子,但那也是在虛僞地對待世人,他始終都真誠地面對着自己的內心。

一開始我看到,於連對雷納爾夫人、瑪蒂爾德小姐的愛情只是出於一種滿足自尊和彌補人格價值的.需要,這讓我很驚訝和憤怒,因爲這和我篤信的愛情觀相悖。但都後來作者的意圖逐漸浮出水面,他只是想塑造這樣一個人(當然也和他自己本人的經歷有很大關係),他試圖服從和跟隨自己的心,可黑暗的社會依舊俘虜了他,至少在生理上,讓他死亡。在紅與黑裏,所有的人物都很虛僞,或者說都有着大部分的虛僞時光。上流貴族一個個談天論地,卻只是在拙劣地模仿前人的觀點,沒有人活出了自己,沒有人理解自己性格的祕密。真正可談得上真誠的只有於連和瑪蒂爾德,或許還有雷納爾夫人,他們在追求,他們至少是在爲自己的內心而追求,不管這理由是否道德,是否符合倫理,但畢竟不是紙醉金迷的傀儡。從人的獨立性角度而言,他們三人是比較偉大的。

當就算這樣,他們也有強烈的內心鬥爭。最吸引我們眼球的,也正是這些內心獨白。多少人,不嘗試和自己的性格坐下來晤談,就默默地低頭認命

那麼,關於於連的結局呢我不知道還能再說些什麼。我們窮盡一生去追求,能拼搏、豁出去的,也就只有那幾次。於連至少去做了。於連是有尊嚴的,直到最後他在監獄裏考慮的也是他是否有勇氣去面對死亡,他是否對得起他的尊嚴。

全書讀罷,我掩卷嘆息。於連的死,只是一個符號。只是活在中國,我也嘗試遵循自己的心。但好多責任,好多義務,好多東西,逼着你去俯下身來融入社會的陰暗面。我只能嘗試出淤泥而不染,但,這可能嗎於連在獄中感嘆這世上似乎沒有一個真誠的上帝……是的,我們只能做虛僞的人,嘗試有真誠的瞬間吧!

紅是血,黑是夜,我願用一生,像於連那樣,以我之血,去染紅這黑夜。

名著讀後感3

《文化苦旅》是當代學者、作家餘秋雨的一部散文集。於1992年首次出版,是餘秋雨先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書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別爲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全書憑藉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該書獲得了全國金鑰匙圖書二等獎,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上海市第二屆文學藝術成果獎,臺灣最佳讀書獎。

剛讀完《文化苦旅》的開篇,就有着一股莫名的衝動讓我拿起筆,想要寫一寫那我不理解可是讀過卻有一種明悟的莫高窟。

我跟隨着餘先生,跟隨着他的腳步,去探索一個我從未接觸的、玄妙的飛天世界。我站在道士塔前,傾聽着從塔內傳來的哀嚎,它在列舉着一個罪人的條條罪狀,在向世人敘訴說心中無休止的痛。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畫面,那個古老的民族在無助向他求饒,卻無法阻止那惡人的行爲,在他手中,一箱一箱的難以計數的敦煌文物被外國冒險家以極少數的錢財運走,在他手中,飛天的`壁畫被那石灰刷得一乾二淨,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消失在飛天的歷史長河中,在他手中,飛天雕塑的婀娜的體態變成碎片,柔美的淺笑變成了泥巴。

我流下淚來。我好恨,正如餘先生所恨的那樣,恨自我不能用自我的胸膛去阻止那小丑與小丑之間的交易,恨自我不能與那小丑離開如雲的戰陣決勝負於城下,恨自我即使能夠攔住車隊,卻只能讓它停駐在沙漠裏,然後大哭一場。

莫高窟,莫高窟,你有着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前呼後擁向你走來,每個藝術家又牽連着喧鬧的背景,在你這兒的舉行着跨越千年的遊行。

在餘先生筆下,莫高窟有着我不曾體悟到的獨特的美,那些粗粗細細的線條和深深淺淺的色彩,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縮影。北魏色彩的渾厚沉着,隋朝的暢快柔美,唐代的噴射和舒展,五代的精細、溫煦……這些石像已經不是簡單的觀賞品了,他們身上肩負着中華文化傳承的重任,它們也是有生命的,它們的生命是漫長的,是永恆的。

正如餘先生所說的,“莫高窟它是一種聚會,一種感召,它是一種狂歡,一種釋放,它是一種儀式,一種超越宗教的宗教。只要是只聞它的人,都會以一生來投奔這種儀式,理解它的洗禮和薰陶。”

以後總有一天我會親自去莫高窟看看,做他的朝拜者,去探尋它的底蘊,去理解它的洗禮和薰陶。因爲正如餘先生所說,我們,是飛天的後人。

名著讀後感4

一口氣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老師,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文章通過學校和社會上的小事教會我們愛。“愛”是什麼?是愛父母,愛國家,愛身邊所有的人:帕多瓦的愛國少年因爲有人母愛了他的國家,寧可捱餓,也不要罵他國家那些人的錢;倫巴帝的小哨兵爲了觀察形勢犧牲;《達達的看護人》中的`無名少年對醫院裏一個重病人像對自己父親一樣;菲魯其奧爲了救自己的外婆,而與世長辭,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愛”的存在。記得那時我才上四年級,當時正好要放學了,可天上的神仙們不知因爲什麼事,一直哭個不停。這讓我爲難了:這麼個“哭”法我啥時能回家呢,雨傘有沒帶,媽媽的車又壞了,爸爸又不在家,怎麼辦,除非奇蹟出現。我邁着沉重的步伐走到了能躲雨的地方,希望老天爺不要再哭了。

在那兒我看見許多家長帶着雨具來接孩子回家,不由得問自己:“我媽媽會來嗎?”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雨一點兒都沒有要小一點的意思,然而學校這兒的家長和孩子也越來越少了。我決定不再等下去,直接冒着大雨衝回家。就在這時:“歡歡……”急促的吶喊聲讓我震驚,“會是媽媽嗎?”我半信半疑的問自己。我迅速回過頭,“天哪,果真是媽媽。媽媽竟然騎着自行車來接我而且連雨衣都沒穿。我飛快地衝向媽媽,現在已分不清楚哪些是淚水哪些是雨水。媽媽拿出雨衣讓我穿上,然而我發現袋子裏還有一件。正是媽媽急着來接我,而連自己的身體都不顧了。我望着媽媽,也分不清哪些是汗水哪些是雨水。我讓媽媽趕緊把雨衣穿上,媽媽竟然說穿着雨衣騎不快。我索性也把雨衣脫掉,媽媽居然罵了我,我知道那是充滿“愛”的話語,讓我更清楚的知道媽媽有多麼愛我,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天的情景.

讀完《愛的教育》我才發現其實愛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很少有人會去發現。其實愛往往反映在小事上:冬天出門媽媽替我圍上圍巾;從外面回來給父母遞上一杯水;考試沒考好是父母鼓勵我;放學時老師提醒我們路上小心……只有善於發現“愛”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我想《愛的教育》這本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

名著讀後感5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在文學歷史長河中閃爍光芒的著作,它平實的題材、生動的形象以及重要的社會意義爲本書奠定了及其高的地位。

我在同學的推薦下開始看這本書,書的開頭並沒有什麼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甚至幾次我對它喪失了興趣,差點讓我錯過這本書。直到一次看到電影版本,影片中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我這才重新捧起這本書,從頭細心看了起來。果然感覺有所不同,從先前的平淡中,我看到了作者的別具匠心,大量形容詞的運用爲人物形象做了鋪墊,極其誇張地體現了人物的性格。

作者在書中塑造了各種人物對婚姻的不同態度,有姐姐簡的一波三折,有妹妹的一味追求外表、金錢和地位,以及夏洛特與柯林斯的愛情悲劇等,他們雖然都是對伊麗莎白和達西婚姻的陪襯,但凡是可以看出作者自己內心的愛情婚姻觀,以及對社會風氣的批判。

女主人公伊麗莎白酷似奧斯丁本人,她是那種對封建反抗、姐妹情深,以及不願被父母和社會所約束的女性。她對當時對女性不平等的條約提出了反駁,打破了人們常規的封建思想。奧斯丁一生未婚,雖然母親曾經同她介紹過一些地位、金錢很可觀的男性,但他們擁有的這些東西始終無法打動她。奧斯丁追求的是自由、平等的婚姻,書中夏洛蒂一角的愛情悲劇就是她對這種婚姻的否定和批判的典型。

在批判的同時,作者也褒揚着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他們不顧地位的差異,儘管一波三折,但他們最終美滿的結局卻是作者所頌揚的.。作者呼籲着女性要有自己的主見,房源眼光,這樣才能去主宰自己的一切,才能促成自己的美滿生活。在女性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社會,她的這種呼籲是難能可貴的。

此外,本書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文字的表達,自然而樸實的文字充分體現了她絕不造作的特點,而詼諧又帶有批判性的文字豐富了各種人物和作者的觀點,使讀者馬上形成對人物的觀點,奧斯丁的這種獨樹一幟的寫法,很快就得到了衆多讀者的推崇,至今仍然如此,這種不朽的魅力實在讓人感嘆。

表面看來這是一本纏綿的言情小說,但是它深層的意義卻不同凡響,這是一個女性的呼喚。奧斯丁的作品,在主題上,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批判當時上層社會以及哥特式文學作品的矯揉造作,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作家,在文學歷史上,她是一個無法磨滅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如此極具魅力的作家,怎能讓人不爲之傾倒呢?

名著讀後感6

處處皆道理

——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後,越發覺得他不僅僅是一本優秀的少兒讀物,更是一本展現智慧的萬寶全書。

故事講述了一個冒險故事。有一個叫做魯濱孫的人在出海航行時,途中遇上大風,船上的人都喪生了,惟有他活了下來,並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遇到無數次生命危險,但都一一化解,並以自己勤勞的雙手爲自己創造了一個生存的家園,並以自己的勇氣與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這一共經歷了28年的時間。

如果從這本書總體要頌揚的精神來看,也許僅僅是啓示我們要勇敢的面對現實,適應自己生存的環境,不怕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獨立自強,以昂揚的鬥志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等等。但是,我認爲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許多文字都閃現出發人深省的光芒,只要你去尋找,去細細品味。

“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若不是預先計算一下需要多少代價,若不是預先對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正確的估計,那真是太愚蠢了。”、“現在我才明白,不自量力就輕舉妄動是很愚蠢的,不過現在已經太晚了。”這在告訴我們要量力而行,估摸準自己的真實水平,不留遺憾。

“今天我們喜歡的東西,明天我們就會厭惡。”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我們不必要對一個事物割捨不下,人的思想是會變的,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它。

“害怕危險的心理,要比危險本身可怕一萬倍;我們發現,憂慮

產生的精神負擔,要比我們擔心的不幸大得多。”這不正啓迪我們要不畏危險困難,保持樂觀的心態,勇敢的去面對嗎?

“我決心做個幡然悔悟的浪子,回家投入父親的懷抱。”一句,可見家的力量是如此的偉大,在任何人的心中不可動搖。

“一般人往往有一種通病,就是對於上帝和大自然替他們安排得生活環境經常不滿。照我看來,他們的種種苦難,至少有一半是這種通病造成的。”因此,我們要接受現實,學會適應環境,坦然接受現實,以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精神面對生活。

“可見,我們一般人,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境,就無法理解原有環境的好處;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這就要我們去感受困難與挫折,從而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不去抱怨生活。

名著就有如此的魅力,它不在於它通片的情感,而在於不經意的一句話,都需要由讀者來細細品味出一番做人、處事的道理。在《魯濱孫漂流記》中,不僅僅是以上列舉的那麼幾句話,在書中,還有許多如此的話來洗滌我們的心靈。

《魯濱孫漂流記》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處處皆有道理,皆待讀者多加思索,這也造就了不同的讀者,能從中品味出不同的道理來。

名著讀後感7

歷史的車輪滾過,在文學的長途中留下了一件瑰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誕生在蘇聯的戰爭年代,在殘酷的戰爭與戰火的硝煙中,他決定持筆戰鬥於文學,一篇篇文章字裏行間都住滿了革命的熱血,他就是俺是特洛夫斯基,一位蘇聯的文學巨匠。因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榮獲了最高的榮譽——列寧勳章。

保爾柯察金,一個有勇有謀的青年,一個在血與火交織的時代裏傑出革命戰士的代表。柯察金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和惡劣的勞動條件下鍛鍊成長,在烈火和“驟冷”的特殊環境下百鍊成鋼,這爲他的未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他的幼年世界中,沒有明確而堅定的信念,整天只是爲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而工作,周而復始、碌碌無爲的生活使他厭倦。在接觸到革命戰士後,革命的熱情給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柯察金拋棄了浮華、碌碌無爲的生活,毅然毅然地投身到革命隊伍中,並一路披荊斬棘,艱苦卓絕,跟隨蘇聯紅軍奪取了最後的勝利。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信大家的腦海一定會出現那烈焰熊熊的鍊鋼場面。古人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其實,人生就如同大熔爐,每一塊堅硬的鋼都需千錘萬擊的磨練。有人說保爾是天生的英雄,但我認爲沒有什麼東西是與生俱來的,“鐵”變成“鋼”,只有一種途徑——煉!保爾之所以能夠成爲英雄,完全是由於自身的努力,持之以恆,永不言棄的精神——在紛飛的戰火中,面對生於死的考驗,他沒有退縮,槍林彈雨中,一枚又一枚的彈殼留在了身體裏;在疾風暴雪的建設工地裏,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勞動強度和飢寒,他沒有倒下;在身體殘疾,風寒症甚至失明的交迫中,他依靠頑強的意志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著作!保爾柯察金不屈服命運,終於讓自己從一個出身貧苦的少年,成爲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頑強作風的共產主義戰士。

人生的旅途曲折,我們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到我們不要灰心,要記住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以保爾爲榜樣,永不言棄。這本書中的一句經典一直激勵着我,保爾所說:“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爲而羞愧!”在這血與火的青春,我們不應該害怕困難而任其隨波逐流,在學習與生活中,難免會受傷。在冶煉的過程中總不免要遭受各種焚煉,但千萬不要抱怨困難,我們應感謝上蒼賜予我們這樣困難與磨練。

保爾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但並不意味着他身上凸顯的精神品質一同泯滅。相反,在越來越強調自我,張揚個性的今天,關於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思考探索應該更深一層地吸引我們。

珍惜當下,爲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臂之力。

名著讀後感8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最大的特點便是其豪情文采和一等一的梟雄本色,他是我在《三國》裏最看好的人物之一,最終雖然未能封王稱帝,但依然是一大傳奇,“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說得夠霸氣,和諧社會中肯定得持否定態度,但在亂世中敢說這句話的,必定是一鐵面人物,鋒芒畢露,豪氣四溢,即便不能流芳百世,千年來也沒有幾個能夠掩其光芒的,要知道,《三國演義》裏的曹操是白臉,無疑是遭到羅貫中唾棄的,在這樣一個主觀態度下曹操依然被稱爲亂世梟雄,而沒有被視爲魏忠賢那檔子人物,尤見其雄才令人折服,官渡一戰打得響噹噹,實打實是以弱勝強,雖然戲份不多,鋪墊也遠沒有赤壁那麼驚心動魄,但只此一戰便做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毫無疑義,要打敗袁紹這種大BOSS是無比艱辛的,看起來曹操比劉備早取得先機,但顯然這種機會是沒有那麼容易掌握的,董卓顯赫時曹操完全可以依附,略展才華便可以取得不低於呂布的地位,然而他卻果斷地亮刀,果斷地逃亡,果斷地藉機拉攏人心,如此動作,劉備是顯然沒有那個膽魄和實力的。

說到劉備,羅貫中似乎是想要把他和劉邦相比,不過依我之見,按照羅貫中的寫法,劉備成了三國第一大庸才,身邊有一大堆牛氣烘烘的人物,到頭來卻只能取得不到劉邦三分之一的.分數,他也就“摔兒子”和“託付兒子”兩件事上耍了點小聰明,白瞎了這幫才華橫溢的小弟們,到頭來仔細想想劉備實在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唯一一次自作主張卻被火燒八百里連營,唯一稱得上蜀主的似乎就是那個不知從哪兒搞來的皇室血脈。

“生子當如孫仲謀”被曹操讚不絕口,孫權評價遠比孫策要高,不過我結其瞭解比較少,江東一帶的人大多城府較優深,再加上諸葛亮與周瑜兩大軍師的交鋒佔了大量戲份,作爲老大的孫權並沒有那麼出彩了,赤壁之戰的疑點太多,爲了妖化諸葛亮,百分之六十的段子都是假的,一把火把號稱百萬雄師的數十萬人給燒光了,顯然不科學,劉備那幫子人羽翼未豐,沒那麼大能耐,孫權和周瑜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可能沒那麼簡單,不過普遍還是認爲水土不服佔了主要原因,但總的說來,孫權的不凡還是公認的。

《三國》的人物值得挖掘的還有很多,每一位角色都是一份精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名著讀後感9

“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這句出自莎士比亞的名句,在中國也能得到應驗,在男人殘酷的政治和戰爭漩渦中,女人作爲弱者往往成爲被歷史忽視的人羣。

作爲女性,貂蟬爲《三國演義》中純男性世界爭添了不少柔和的色彩,她是王允除掉董卓的法寶。可貂蟬的事蹟在歷史上沒有記載。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爲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裏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爲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爲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爲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剷除了董卓。正是由於貂蟬的出現,纔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計的佳話,纔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纔有了兇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纔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門樓上的殞命。

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裏,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爲報王允教養之恩而甘願獻身的貂蟬,被羅貫中稱讚的智勇雙全,捨身救漢的奇女子,看似女中豪傑,實爲男人手心的尤物而已。

在男權社會下,年輕貌美的貂蟬剝奪了愛與被愛的權利,身不由己,踏入虎狼之穴,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身體,完成了男人所謂的“義舉”,但即使捨生取義,也難免被扣上“紅顏禍水”的帽子。貂蟬何其不幸!然而,自從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後,這位膽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見了蹤跡。是隨失敗的呂布同赴了九泉?還是被勝利的曹操擄回了許昌?這個疑問從羣雄爭霸開始一直到歸晉統一也沒有解開,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於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無從考證。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貂蟬已隨清風而去,化作了一片白雲。

貂蟬去了哪裏?她又能去哪裏呢?死亡是惟一可供選擇的結局,也是她解脫的惟一方式,走完卑微屈辱的一生,身後留下一段故事和一個莫須有的名字,生不得自主,死終得自由,是非對錯,美醜邪正,隨你們發揮演繹去吧。

名著讀後感10

《老人與海》讀後感

“人不是生來就會被打敗的,人可以毀滅,卻不能挫敗。”這是《老人與海》的作者美國的海明威在描寫主人公老漁夫桑提亞哥在和大馬林魚、鯊魚的搏鬥中他不甘失敗的名言,讚美了老人堅強不屈永不言敗的硬漢子精神。

《老人與海》這個本書寫老漁夫桑提亞哥明知道大馬林魚的實力比自己強,而且自己已經老了,打不過大馬林魚了,但是他不怕困難,他通過自己的自信和幾天幾夜的激烈拼搏,老人桑提亞哥他挺住了,他靠自己的毅力把大馬林魚制服了。但是制服了大馬林魚的桑提亞哥已經精疲力竭,他沒有想到這隻大馬林魚會吸引這麼多的鯊魚。隨着自己的工具一樣樣的在減少,隨着鯊魚的增加,大馬林魚已經所剩無幾了,老漁夫桑提亞哥的自信心也跟着衰退了。老漁夫桑提亞哥雖然在與鯊魚的拼搏中失敗了,但是,他那種不甘失敗的精神是永遠都打不垮的。老人桑提亞哥他靠着那種精神戰勝了自己,他雖然很多天都沒有打到魚了,但是,他堅持不懈的精神讓他幸運的遇見了一條上好的大馬林魚。老人桑提亞哥這種頑強不息,敢於向命運抗爭,向失敗和死亡進行挑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敬佩,值得我們讚揚。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遇見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不能因爲困難之多,難度之大去放棄,要充滿自信地去勇敢的`戰勝它。有句話說得好: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逆境是最好的大學,只有在逆境中生長,纔會更好地生存,而通向成功之門的路就是由高山、急流和荊棘組成的一條困難重重逆境。雖說,這條路不是那麼容易通過的,但是你千萬不能害怕退縮,因爲笛福曾經說過:“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勇敢地去挑戰自我,去挑戰困難,讓自己變得更強。在學習的時候也一樣,遇到不會的難題不要不相信自己,只要你認爲自己可以去克服它,去打敗他,就該鼓起勇氣挑戰它,直到戰勝它爲止。信心是成功的源泉,勇氣是成功的資本,只要你既有信心又有資本,想要成功就如鳥兒去飛一般容易;如果你缺少了其中的一樣,要想成功,就如老虎上天一般難。讓我們充滿信心,鼓起勇氣,用堅持不懈,堅貞不屈的高尚品質去戰勝各種各樣的困難。

《老人與海》是一本值得每個人去看的書。塞涅卡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真心在烈火中煉就,勇氣在困難中培養。”讓我們爲戰勝困難,爲打開成功之門一起努力吧!

名著讀後感11

《紅樓夢》這本書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它是一本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百科全書。這部小說以當時的貴族階層爲中心,極其真實、生動的描繪了一幅十八世紀上半葉封建社會的生活畫卷,是這段歷史的一面鏡子,也是中國封建制度即將崩潰時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又重讀了紅樓夢。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一個貴族家庭由興到衰的過程。書中,有妃子、王爺、老爺、太太、小姐、丫鬟、小廝等等,最突出的人物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等。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是王熙鳳。

王熙鳳善於管家,她將賈府治理的井井有條,絲毫不亂。一個政治高官說過,如果王熙鳳還在世的話,讓她來代替總統都可以。這一句話,就顯示出了王熙鳳的管理水平很高。她不僅管理水平很高,而且還很會討賈母喜歡,在賈府的地位很高。比如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賈府時:一語未了,只聽見後院中有笑語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想到:“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如此,這來者是誰,這樣放誕無禮。”心下想時,只見一羣媳婦丫鬟圍擁着一個人從後房門進來。這個人打扮與衆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

頭上戴着金絲八寶攢珠髻,綰着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着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着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

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起笑先聞。黛玉連忙起身接見。賈母笑道,

“你不認得他,他是我們這裏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兒,南省俗謂作——辣子‘,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稱呼,只見衆姊妹都忙告訴他道:“這是璉嫂子。

”黛玉雖不識,也曾聽見母親說過,大舅賈赦之子賈璉,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內侄女,

自幼假充男兒教養的,學名王熙鳳。黛玉忙陪笑見禮,以“嫂”呼之。這熙鳳攜着黛玉的手,

上下細細打諒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纔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麼姑媽偏就去世了!”說着,便用帕拭淚。賈母笑道:“我纔好了,你倒來招我。你妹妹遠路纔來,

身子又弱,也才勸住了,快再休提前話。”這熙鳳聽了,忙轉悲爲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這一段就可以看出王熙鳳在賈府地位很高。

怎麼樣,你們讀過《紅樓夢》這本書嗎?

名著讀後感12

這雄偉無比,大氣磅礴的開篇一詞,引出了一部羅貫中所著空前絕後的歷史演義長篇小說——三國演義。

翻開泛黃的書頁,字字細讀,無數個歷史故事與歷史人物的形象飽滿而立體的呈現在我們眼前,它的每一個情節都緊緊牽動著讀者的心絃。勇於向命運宣戰的,是堅毅的.蜀漢。英才豪傑輩出的,是富庶的江東。胸懷凌雲壯志的,是威武的曹魏。合上書本,彷彿置身於戰鼓隆隆的沙場,硝煙瀰漫,青山連著山外山,這不免生出種種豪情。三國鼎立,天下紛爭。且看他們究竟如何將這歷史的舞臺點綴的五光十色,絢爛繽紛。

“遺廟近昭陵,問魏吳而今安在?萬年垂漢統,看英雄此日何如。”三國演義中的蜀漢可謂是唯一一個忠心於中興漢室,胸懷蒼生苦與痛,心牽天下安與樂的國都。說到蜀漢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蜀漢的頂樑柱——亂世梟雄劉備劉玄德。書中道,他白手起家,禮賢下士,關愛百姓,知恩圖報,用自己的努力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這難道不能給我們以啓發嗎?我們雖爲凡人,但只要有雄心壯志,並像他一樣永不言敗,永遠在向前看,永遠奮鬥,那麼成功是必然的了。這是劉備的成功之路,是蜀漢的復興之路,也是我們可借鑑、學習的成功之路。

三國演義中的東吳,真可謂是英傑輩出,“年少萬兜鏊,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洋洋灑灑一篇《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道出了東吳少主孫權的氣魄。正是英雄出少年。本該期待著這位年輕的賢君能有一番傲人的作爲,留下千古絕唱時,羅貫中卻筆鋒一轉,寫了孫權晚年的粗暴與嗜殺。賢君變身爲暴君,英主變身爲昏君,善始卻不能善終,這怎能不使人警戒呢。“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要想有個完美的句號,有個理想的終結需要一顆冷靜剋制的心,需要持之以恆的行。(.)

曹魏,一直是實力強勁,一個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國,爲首的是一位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之稱的曹操曹孟德。“山不在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的詩文字裏行間透露著一股帝王之氣,遼闊之姿。曹操有一個特點,他愛笑。他笑對友人,笑對敵人,笑對磨難,笑對天下。赤壁之戰,他敗走華容道,

性命堪憂之際,他卻還“撫掌大笑”。這是坦然,也是胸懷。面對困難,如果能像曹操般對其一笑而過,勇於直面它,挑戰它,這樣我們定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強!

戰火紛亂,智謀層出,羣雄並起,這是三國演義,看大江東去,品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演義》是作爲一箇中國人必不可少的歷史佳作。

名著讀後感13

(1)曹文軒,男,1954年1月生於江蘇鹽城市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中國少年作家班編委,“中國少年作家杯”大賽評委會評委。

主要作品有文學作品集《憂鬱的田園》、《紅葫蘆》、《薔薇谷》、《追隨永恆》、《三角地》等。

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細米》、《青銅葵花》等。

作品大量被譯介到國外,《紅瓦黑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被翻譯爲英、法、日、韓等文字。

獲省部級以上學術獎、文學獎30餘種。其中有宋慶齡文學獎金獎、冰心文學大獎、國家圖書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20xx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多次在各地進行演講。

(2)望不到邊的蘆葦蕩擋住了男孩回家的路,五隻小小的螢火蟲閃爍着、飛舞着,爲他點亮了希望的光芒。男孩堅守着自己的諾言,他要保護這些小生命,即使那意味着要面對全村周圍人的不理解,即使這份守護的承諾要用盡他一生的.心血。但無畏的人總會遇到同伴一路相隨,堅守信念的人終會得到生命的加冕。

《螢王》承續了曹文軒一貫的美學風格,以細膩的筆觸講述了一個詩意浪漫卻又充滿人格力量的故事:望不到邊的蘆葦蕩擋住了男孩回家的路,五隻小小的螢火蟲閃爍着、飛舞着,爲他點亮了希望的光芒。從此,男孩與螢火蟲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共同譜寫出一曲綺麗絢爛的生命組曲。作品以螢火蟲與男孩間不可思議的緣分開篇,闡釋了關於堅守信念與敬畏自然的主題。在《螢王》中,曹文軒將寫作的格局從江南水鄉拓展到更加廣闊意義上的“靈魂與生命”,通過“愛與美”詮釋出生命的尊貴與高潔。

從《草房子》中水鄉油麻地開始,曹文軒一直在講述水邊少年的故事。如今這靜謐的“水”流淌到了“新小說系列”,變化的是水邊之子的故事,不變的是作品中對人性、道義以及愛與美的探尋與闡釋。“我的家鄉是一片水網地區,河流交替縱橫。不僅僅是我的故事與水有關,水還培養了我的審美觀。如果說以往的作品中‘水’只是一個生存的環境的話,那麼在《螢王》中,‘水’變成了這個作品的主題,是故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曹文軒說。

名著讀後感14

每當回想起當年看這本名著的時候,歷史的滄桑感便涌上了心頭,那些日子真是沒有成就感受,很失敗,格列佛遊記讀後感|愛的教育讀後感。一天僅僅十幾頁,舉"目"維艱,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發自於肺腑啊!

打個比方,讀《圍城》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戰地雷戰打鬼子,越打越過癮,正打在關頭上,錢鍾書先生將大筆一擱,鬼子投降了;讀《駱駝祥子》也挺爽,應該屬於三大戰役的那種,共軍三下五除二地把蔣介石趕到了臺灣,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幹掉了老金;但讀《格列佛遊記》就大不一樣了,是一種受罪,就像血戰臺兒莊一樣,拉鋸戰,特艱苦卓絕,不但要跟斯威特作鬥爭,還要與瞌睡蟲作鬥爭,不過"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我還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損失慘重,至今想起來還餘悸不已。

他們正如我一樣。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國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對於過去,對於歷史,自己的從小就瞭解,別人的很少去觸及。而沒有一定的知識墊底,去讀這種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的指桑罵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爲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紀美國的輝格、託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係,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 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

我錯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後來的斯威夫特也漸漸變得可以理解了,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正義。

有一句話,我認爲評論得很經典:以誇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後,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樸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遊記中竟蘊含着這麼深邃的內涵。

我知道,《格列佛遊記》還需要再讀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這應該是以後的事了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假如我們認爲夏洛蒂僅僅只爲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着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着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裏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假如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裏;假如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假如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爲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名著讀後感15

幾年前,無意間在一個友人的書架上看見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平凡的世界》,好特殊的名字呀,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聽友人講這本書就說了四個字——值得一看。後來因爲種種原因,一隻沒有機會翻開這本書,雖然幾個月前,花了自己的零花錢買下了這本書,也因爲一些考試什麼的,一隻沒有機會翻開。

一個多月前,終於順利從學校畢業了,因爲一些事情就沒有急着找工作,才終於翻開了這本書。近800頁的書,花了我近一個月的時間,纔看完它。不愧是矛盾文學獎的獲得者!

路遙《平凡的世界》10年的內容,讓我一個月看完了,在這一個月裏,我隨着主人公的生活變化,我的心情也在變化。曾多時,看過了不知道多少本書,也沒有讓我流下這同情的淚水。進一個月,看了這《平凡的世界》,讓我哭過多少次,我已記不清楚了,只記得:爲了生活,爲了將來,人真的身不由己!

“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纔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纔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路遙的這句話說的非常的經典,沒有真實的經歷,怎麼可能創造如此感人的作品。對了,應該說是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

“在我們都是小孩子的時候,一個人和一個人可能有家庭條件的區別,但孩子們本身的差別並不明顯。可一旦長大了,每個人的生活道路會有多大的差別呀,有點甚至是天壤之別!”這句話說的多麼的有道理啊!放眼今天的社會,什麼官二代,什麼富二代等等,我們和他們,在人生起跑線上已經不同了,他們的道路是平坦的,而我們則是彎曲的,就如那拋物線一樣,轉了一個好大的彎,纔有可能走向正軌。就拿今天的建築市場來講,一切的實習、工作前提,是錢與關係。會不會不要緊,只要有錢有關係,什麼都好說!

悲夫!無數千裏馬埋沒在這可憐的世界中,空有日行千里,縱然伯樂不存!

當我看到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倆,爲了自己的生活而在最底層的'拼搏時,讓我同情,讓我感嘆!對於自己喜歡的人而沒有勇氣去追求那份幸福,讓我傷心,家庭的差距也破壞了那本是幸福的戀人。最後選擇有不同的生活。後來孫少安變成了老闆,手裏有了錢,他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貪用,而是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財產,把村裏的破學校修好了,失去了一部分小財,留下了一世的美名。這讓想起了我在學校時的一位老師,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工資資助貧困的學生上學,這是何等的美德啊!可當今的富豪如此之多,又有幾人如此?不過是享受那奢華的生活罷了!

不管怎麼說,《平凡的世界》真的是——值得一看!雖然寫的是1985年之前的事情,但對於今天的社會,仍然是那麼的相似。以後若有機會,可再而觀之!

那是心靈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