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名著的讀後感14篇

名著的讀後感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名著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名著的讀後感14篇

名著的讀後感 篇1

週末閒來無事翻着看了看弟弟剛買的《西遊記》,兒時在電視上看到的西遊記當中的畫面一幕一幕的從腦海中閃過。《西遊記》和《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一起被稱爲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它是一部描寫旅遊、探險和神話的長篇小說。《西遊記》一共一百回,敘述了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整個過程。

說起西遊記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孫悟空,孫悟空是作者刻畫的主要人物,會七十二變,有重一萬三千八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且本領高強、武藝超羣,更是一個跟頭能翻十萬八千里,是許多人小時候最崇拜的偶像,我也不例外。小的時候對西遊記可以說是百看不厭,認爲孫悟空是個了不起的大英雄,認爲孫悟空一個人就可以擺平所有的妖魔鬼怪,唐僧、豬八戒、沙和尚只是跑龍套的而已。但是最近當我再讀西遊記時我卻突然發現他們師徒四人少了誰都不行。

唐僧這個人心慈手軟,膽小懦弱,他雖然沒有什麼高強的本領,但是他卻有着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監督着孫悟空,使孫悟空不敢亂來,不然的話孫悟空不知要殺死多少人。例如在六個強盜想搶貧窮老伯的錢和糧食,結果被孫悟空打死。唐僧訓斥孫悟空時,孫悟空卻說是六賊不經打。這個故事雖然也表現出了孫悟空嫉惡如仇的性格,但是也表現出了孫悟空把他人生命當兒戲的思想。如果後來沒有唐僧的緊箍咒,孫悟空都不一定會去西天取經。

豬八戒憨厚淳樸,有時候會貪饞偷懶,是一個有缺點而又令人喜愛的.喜劇角色。沙和尚則永遠是一副吃苦耐勞,一副老黃牛的樣子。雖然他們兩個沒有像孫悟空那樣高強的本領,但是他們倆的作用也不容小看。在唐僧被妖怪抓走時,孫悟空去救唐僧時因爲妖怪們擺的一個陣而心神大亂,最後無奈逃走。後來幸虧豬八戒想出一個辦法救出師父。

我認爲他們能夠修得正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團結。每一次遇到危險時,他們都勇敢的去面對,沒有一個選擇退縮、逃跑,而是選擇勇往直前,選擇去面對。他們就像一塊鐵牆,怎麼打都打不穿。因爲這是一面由團結凝聚成的牆。

我認爲在現實工作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但是我們要團結一心,發揮我們整個班組的力量將工作完美的完成,爲公司的發展貢獻出我們自己的力量。

名著的讀後感 篇2

自從我看到了小《小老鼠沃爾夫》之後。我就覺得我很喜歡這本書。 因爲我看到裏面的沃爾夫就是一個勇於造夢敢於追求,黑白鋼琴鍵上跳動的音樂精靈。

我最喜歡的當然就是主角了,小主角的全名是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沃爾夫是十三胞胎中最小的一隻老鼠,他不僅是最後一個從媽媽肚子裏蹦出來的,而且身材看起來也是最小的。他與哥哥姐姐們不一樣的是他有着一身金色的毛髮,可他的哥哥姐姐們有着灰色的毛髮。鼠寶寶們特別喜歡在琴鍵上賽跑,有時他們在白色的五十二個鍵上,由低音到高音鍵進行跑步大賽;有時候他們也會加入三十六個黑鍵,舉辦一場跨欄障礙賽。每個晚上,每隻小老鼠都有機會成爲優勝者,只有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從來沒有贏過。因爲他的身材是那麼的小,所以他總是跑在最後。跨欄障礙賽,對於他來說實在是太難了,而參加平地跑步大賽時,哥哥姐姐們個個跑得飛快,常常讓他一失足,就從光滑的白色琴鍵上滑落到地毯上。但哥哥姐姐們看到他摔下去,卻只是站在琴鍵的邊緣,毫無同情心的嘲笑他。剛開始,艾比、簡、湯姆和他的其他哥哥姐姐們,總是一起嘲笑他們小弟弟的奇怪名字——當然得趁媽媽不在或沒到的時候。他們甚至還編了一首歌謠,以便一同取笑他(尤其當他每次摔下鋼琴的時候)。誰的個子、膽子、脾氣都很小?誰是媽媽最愛的乖寶寶?誰是連小蝨子也比不上?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就是他。這些嘲弄讓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很不開心,但他已習以爲常。他也開始討厭自己的名字,所以有一天他問媽媽:“媽媽,其他人的名字都那麼短,爲什麼我會有一個這麼長的名字?”“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你的名字好聽又響亮。“媽媽說道,”而且你長大後會變成一隻了不起的老鼠,所以名字不能只是短短的。“ 最後他終於還是得到了一個短名字,但這個短名字是其他小老鼠們幫他取的。有了自己的短名字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很開心,噢不現在是沃爾夫這個名字了。

這個名叫沃爾夫的小老鼠出生在哈尼比太太家的牆縫裏。由於他的身材只有哥哥姐姐的一半大,所以鼠媽媽要給他起一個響噹噹的好名字來彌補他的不足。但是,哥哥姐姐們覺得這個長名字是媽媽對他的.偏愛,於是幫他的名字瘦了身,變成了“沃爾夫“。雖然大家說老鼠唱歌是癡人說夢,但沃爾夫卻偏要挑戰極限,當他不顧嘲笑,鼓起勇氣放聲高歌,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這本書的作者迪克·金一史密斯的作品是智慧溫馨的。他通過對動物的內心情感的刻畫,來表現人與動物間的感情關係,教導孩子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學會勇敢、如何去愛。從迪克·金一史密斯筆下的動物身上,我們學到的不僅是如何生活,更是那種勇敢奮爭改變自己命運的態度。

名著的讀後感 篇3

我選擇讀這本書是因爲我聽同事推薦給老師。這是一本很好的書,解釋了孩子們深刻而發人深省;第二,作者是意大利著名心理學家瑪麗亞蒙臺梭利被公認爲世界兒童教育的權威專家。由於這本書有如此多的光環,以渴望知識和好奇心開始閱讀童年的祕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故事。看書,字裏行間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的童年就在那一寸之間,但也很幸福。家的後門沒有路,但有兩三個普通的空地。兩邊都有牆,既不高也不矮。你可以爬上去,跳下黑色光滑的磚塊,這是鄰居的領地。在此期間,有一個姐姐和同學的家庭。她的哥哥和我哥哥剛拿到這本書,瀏覽了目錄,發現了許多重要的詞,如敏感期、秩序、智力、行走、手、節奏、依戀、佔有慾、權力慾和自卑恐慌和撒謊,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在想,再次增加了我對這本書的渴望,迫不及待地想好好學習。然而,在仔細閱讀了前言和文本的前兩章後,我有點失望。我覺得蒙臺梭利只揭示了兒童發展的.一些特點和成人的錯誤或不合適的行爲和做法,沒有給出正確的做法。然而,在仔細閱讀了前言和文本的前兩章後,我有點失望。我覺得蒙臺梭利只揭示了兒童發展的一些特點和成人的錯誤或不合適的行爲和做法,沒有給出正確的做法。也就是說,告訴你,what(什麼)和why(爲什麼),但不要說how(怎麼辦);告訴你這樣做不合適,但不要說怎麼做,合適。也許你開始對這本書期望太高,受思維模式的影響,總是想讓別人告訴你該怎麼做,你懶得思考,事實上,這也是懶惰思維懶惰的體現。在接下來的過程中,頓悟發現,這本書之所以不給出具體的正確做法,是因爲它堅持這本書的一個重要思想,給孩子一個自由充裕的環境,讓孩子成長,而不是限制規章制度。成人角色應該是幫助角色,有時應該是旁觀者,理解和尊重孩子,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爲孩子實現自己的潛力提供所需的幫助,更不用說忽視和抑制孩子的心理髮展了。所以這本書沒有告訴我們成年人該怎麼辦,而是指出了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和警告。我們不應該陷入誤解,重蹈覆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每個成年人都可以從自己孩子的特點中把握規章制度。

《童年》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高爾基的悲慘經歷,覺得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因爲高爾基3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帶他回了母親家。可惜爺爺是個自私專橫的小業主,但俄羅斯資本主義的發展打斷了爺爺發財的好夢,從此破產貧困。可憐的母親再婚後,她生病去世。11歲的作者被爺爺殘忍地趕出家門,在社會上謀生……越往後讀,越被這本書深深吸引。除了獲得知識和想法,還有豐富的案例,非常有趣,令人印象深刻。

名著的讀後感 篇4

第一眼看到你,我便被你那與衆不同的氣質所深深吸引了,是啊,你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像是清晨的雨露,可遇而不可求,讓我着迷。又似朝陽的晚霞,一身絢麗的光彩,耀眼奪目。彷彿是那迷茫的霧,讓我失去,又讓我得找。童年,那短短的字,卻影響了我的一生。想起小時那個羞澀、無助的我,卻有你們輕輕挽起我的手臂,牽引着我,扶持着我。我不自覺地打開了你,因爲我想了解你。

當我知道你的.遭遇,我表示深深的同情,因爲曾經的我竟荒謬的認爲,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現在想想,兒時的我們是不是太過於天真了。但是,同時我也爲你感到慶幸,在你黑暗的背後仍有光明。像是一個生手不見五指的地方,卻有一處微弱的光芒。把置於地獄的我們,慢慢引向天堂。那種感覺是從一種無助到生的希望。也是一種前進的動力,爲此,我替你也表示高興。你有一位疼你的外婆,她就是你的生命之光,我知道,在這裏你很委屈,因爲這裏沒有公正,充滿了爾虞我詐。想想這個以武亂輸贏的社會,又有什麼公正可言呢?感謝還能看到這麼一個純淨的你,雖然偶爾也有怨恨,卻也乖巧懂事,不受貪婪、吝嗇、詆譭的影響。你很厲害,阿廖沙。

沒錯,這就是偉大作家高爾基寫的《童年》。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還懂事的我們。當老師們感慨萬千的對我們說:“生活就像一部電視劇“的時候,我沒怎麼理解,也覺得不可能。當歲月流逝,當一個個朋友離我而去。心涼了,也痛了,或許就像老師說的有可能再也見不到了,時間揮逝,想想當初那個怎麼也不可能離開這片土地的朋友,竟是被離棄的孩子,當她的親身父母找來,我徹底的呆了,不知說什麼,感到世界都靜寂了。這是多麼不可思議,像是那百分之一纔可能發生的事,卻那麼湊巧的發生在我們身上。見過那些離異的夫妻嗎,我萬萬沒想到我們班會有那麼多父母都是離異的。生活就是這樣,有些人在這種情況下迷失了自我,有些人卻在這種情況下愈發頑強。像是主人公阿廖沙一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受污穢。

如今,我已長大,已深深體會到老師那語重心長的話。也倍感知道《童年》的奧祕。我知道了,人生無常,像電視劇一樣離奇,越是讓人難以相信,越可能發生。所以,人生也是坎坷的,就算是泰坦尼克號也有失算的那天,然而面對這麼一些釘子,除了繞道,也可以俯身將它們撿起。有時候,逃避不是方法,或許你也可以嘗試着去接受,去改變。在光明與黑暗的道路上是可以選擇的,只不過這個抉擇會讓你付出一點痛的代價,然而風雨過後終會有彩虹,你的一生不會註定都是倒黴的,相信也會有讓你開心的一件事。

名著的讀後感 篇5

這本書所講述的是主人公魯濱遜出生於英國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中,自幼酷愛冒險,十九歲時不顧父母反對,拋棄舒適安穩的日子,毅然踏上了征程……在一次航海時,魯濱遜乘坐的船被狂風巨浪捲入大海,船上的水手、乘客無一倖免,唯有魯濱遜死裏逃生。海浪把他捲上了沙灘。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與絕望之後,爲了生存,他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工具等運到岸上;一下又一下地挖開了他最“豪華”的兩處住所—山洞和小茅屋。他依靠自己的.雙手與智慧,利用武器和工具,過上了無憂無慮的日子。

我在想,魯濱遜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能存活下來,還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絕不是輕意獲得的,而是完全靠着自己的勤勞、智慧與毅力所創造的奇蹟。其實,現在的很多人都是遇到問題便退縮,不敢勇敢地去面對。不僅如此,現在許多人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視子女爲掌上明珠,不要說冒險,就是家務也絕不讓孩子做。家長們你們應該想想在孤島上,如果您的孩子連家務都不會做,還如何在孤島上生存?您的孩子只會成爲溫室裏的嬌花,而不是傲立於風沙中的仙人掌花。你們應該跟叢林之王獅子學學,小獅子剛出生幾個月,母獅子就拼命咬踢它,直到它奔跑起來爲止,如果你們不適當地去鍛鍊孩子,孩子就會成爲這個社會上的弱者,永遠擡不起頭!弱者只會更自卑!您是否願意讓孩子更自卑,永遠活在自己的陰影裏?讀完這部著作後,我不禁反問自己:“如果我像書中的魯濱遜那樣在大海中遭到風暴,我能向他那樣與風暴搏鬥,最後逃離荒島獲救嗎?恐怕我早已被那大海所淹沒,被魚蝦所吞食了,就算我漂流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我會劈柴嗎?會打獵做飯嗎?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所以我在以後會多做事,多學習一些課本以外的求生知識,這樣纔不會被所謂的“危險”所困住。

我很喜歡《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笛福在書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事實上的確如此:當我在學習的時候,如果遇到難題,假如害怕便一心只想逃避絕對做不出來。只有迎難而上,這樣我才能取得最終的答案,也將成爲成功者!勝利者!我認爲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要努力爭取,決對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藉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創造奇蹟、取得最終的勝利。

名著的讀後感 篇6

今天,我拜讀了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在“五四”時期的作品來看,《駱駝祥子》大概是最早描寫都市下層的長篇小說。那京味十足的話語和暗藏在語句中的諷刺讓人印象深刻。作者老舍,舒慶春先生將其一生的辛酸苦辣全部寫入一本書中。

人力車伕,也就是舊社會中拉黃包車的人。這個中國近代城市化進程中所產生的新職業,真正以豐滿的形象立足於文壇,這是老舍先生的功勞。老舍筆下的祥子來自鄉下,他帶有中國農村破敗凋敝的大背景,也帶着農民的質樸和固執。他有自己的小九九:攢錢買車!爲了買車,再貧再苦也願意。他沒有一般車伕的惡習,他相信只要有希望在,想着只要努力,咬咬牙,一切困難都會過去,總有一天會過上美好的生活!

可什麼是美好的生活呢?他努力了三年,用血汗錢換來的一輛車,“啪嘰”一聲,便被摔的粉碎......祥子沒有灰心,依舊倔強的從頭再來,更加努力的拉車攢錢。可這次還沒有買到車,便被孫偵探將所有積蓄敲詐一空,買車的夢又一次破滅了......

祥子一次次奮鬥,可夢想一次次破滅.祥子結婚了,也很少拉車,不再象以前那樣隨心所欲地跑了,也不再有以前那股精神勁了。每天在生活的.漩渦中掙扎,他希望能夠爬到岸上去,虎妞的死讓他的一切努力又化爲烏有。他奮鬥過,振作過,掙扎過,絕望過......他只是想通過努力實現一個小小的夢想。“我招惹誰了?!”可憐的祥子,他想在曹先生的幫助下振作起來,可小福子的死吞噬了他心中最後一點點光,讓他徹底絕望了。

老舍先生是幽默大師,可《駱駝祥子》是不折不扣的悽慘悲劇。他沒有着重強調苦難,只是摹寫了生活的本來面目。不論是祥子、虎妞還是小福子、老馬祖孫,都走向了暗淡與絕望,甚至是揚威一時的劉四爺也難逃厄運。這些悲劇人物構成了整個悲劇的社會。

“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來,可是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逐到野獸裏去。”“祥子還在文化之城,可變成了野獸。”我羨慕過他,還被他感動過;同情過他,爲他種種遭遇感到嘆惜;敬佩過他,爲他一次次重燃希望而感覺到高興;但我也可憐他,可憐他一次次努力終化爲虛無,可生不逢時,讓社會、讓所謂命運毀了他......我們要慶幸,我們生在一個民主的時代,我們是幸福的。毫無疑問,相比於祥子,我們再幸福不過。

“新生”的祥子已經深深定格在我心中。他從勤勞到懶惰,從善良到無恥,從奮進到墮落,這一切都是外界大環境統一造就的,也是祥子痛苦地內心自我交流所產生的。任何人任何時候,也許不能避免接觸陰暗,但必須要去守住本心,留下心底的光明.....

名著的讀後感 篇7

《海底兩萬裏》寫於1870年,這本書是凡爾納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底旅行的所見所聞。這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奇怪的獨角鯨大怪物,阿龍納斯教授接受了邀請並參加捕捉行動,卻在捕捉過程中不幸與其僕人康塞爾掉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隻怪物的脊背上。後來得知這隻驚動一時的獨角鯨原來是一艘奇妙的潛水船--諾底留斯號。這是一位叫尼摩船長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徑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後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從未見過的海生動植和海底奇異景象。經歷了途中的坎坎坷坷,也感受到了旅途的美妙。最後,當諾底留斯號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和他的夥伴與諾底留斯號不辭而別。他們雖幸運逃生,但諾底留斯號的結局無人知曉。

尼摩船長是一個極賦有神祕色彩的傳奇人物。他建造了諾底留斯號,與諾底留斯號和一些厭惡陸地生活的人在海底進行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開他的敵人,在海底搜尋自由。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遇見了阿龍納斯並與他共同經歷了一系列驚險事件。

其中有幾處尤爲引人入勝:尼摩船長,阿龍納斯,康塞爾和叉魚手在海底漫步收集珍珠時發現一位印度採珠人遭到黑鯊的襲擊,幸虧尼摩船長以無以匹比的勇敢和叉魚手對鯊魚身體結構的熟識,用魚叉刺中鯊魚的心臟完結生命。另有一處:諾底留斯號在南極點被巨大的冰層從四個方向圍困,而無法浮出海面更換新鮮空氣,所有人都面臨着窒息的險境,阿龍納斯和尼摩船長經過討論想出點子,用開水的溫度來減緩結冰的速度。船員們經過幾天的鑿冰,當冰層只剩下1米的厚度時,尼摩船長通過大水柱衝破冰層,讓諾底留斯號在最後關頭脫離危險。

在很多細節中都可以看出尼摩船長,作爲離開陸地逃到海底的人類代表,而對人類表現出無私的奉獻精神。不管他平時嘴上怎麼說,但這個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還未完全泯滅。這本書還寫到了許多險情,這些故事情節都是非常曲折緊張,人物身世命運都是撲朔迷離的,在情節中更是穿插了很多科學知識,使讀者沉迷於故事情節的同時也獲益匪淺。作者還巧妙佈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我"推向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將"我"帶進美輪美奐的奇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緻入微刻畫描寫交替出現。這的確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科幻小說。

名著的讀後感 篇8

哲人康德曾說過這樣的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持續地對它們反覆思考,它們就總是以時時翻新、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充滿我們的心靈: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僅將“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則”與“頭上的星空”亦即無限的宇宙相提並論,甚至認爲道德法則要高於自然法則。那麼,在目前一些領域道德失範,道德願望與行爲、道德投入與產出相差甚遠的情況下,怎樣的道德教育才能讓道德律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呢?讀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令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了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複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爲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爲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採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着的。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啓蒙,教化的薰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通過閱讀童話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閱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恆。

正如劉教授所說的:“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優美敘事的倫理是讓人去體驗、感受、關切於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範的倫理讓人被動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於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鍵,應該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應該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爲,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爲主的規範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ソ逃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爲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寄託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作文

名著的讀後感 篇9

金色的九月,慵懶的陽光透過窗子,照着一本散發墨香的書——《名人傳》。《名人傳》這本書給我以很大的啓迪,特別是《貝多芬傳》頗受我的青睞。

貝多芬一生經歷了許多的痛苦:愛情希望的破滅、貧困以及最後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說是致命的打擊——耳聾,但是在精神上,貝多芬仍然堅強不屈,最後在歡樂的凱歌聲中完成了《第九交響曲》,當《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時,聽衆如癡如醉許多人都流了淚,演奏結束掌聲雷動,當他轉向聽衆,全場突然起立,揮動帽子向他致敬,場面之熱烈,恍如。貝多芬一生可以說是一波三折,但是貝多芬最終獲得成功。

貝多芬成功的事蹟,或許或已告訴我們只要有毅志力,有目標,目標一定能實現。自古以來,那些爲社會作出貢獻的著名人士,在自己青少年時期,就已經確定了終生爲之奮鬥的目標。毛澤東16歲時寫下“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的豪邁詩句,周恩來12歲時就發出“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不管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我們都不應該放棄自己心中的目標。而在我們身邊缺少的還是這種毅志力,這種不達目的地誓不罷休的精神。

一個老伯伯正在挖水,可怎麼也挖不到水,這是爲什麼呢?其實並不是沒有水,而是他沒有一心一意把一口井挖到底的決心,或許只要再挖一下,就可以見到水了,可他選擇了去挖別的地方,這樣他挖得地方再多也都是徒勞的。

“爲了更美,沒有一條規則是不可以打破的。”

音樂應該讓人們的精神火花迸發出來。

音樂是一種智慧,任何哲學……必須擺脫其他人掙扎其中的苦難。

貝多芬的音樂可以讓人擺脫痛苦,可以讓人思想擦出火花,可是現在的一些流行音樂似乎聽都聽不懂,更別說欣賞了,特別是網絡上的一些歌曲,內容都太——實在難以啓齒。哎,可惜了,不知道他們是在創造音樂,還是在糟蹋音樂。

“一個貧困、殘廢、孤獨、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個世界不給他以歡樂的人,竟創造了歡樂帶給人間!正像他那一句豪言壯語所說的.一樣,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造歡樂。”

貝多芬的精神必將永駐人間,年輕的朋友們,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創造的,要想讓生命迸出火花,沒有任何捷徑,也不必乞靈於神靈,可以視爲神示的,只有一句話,那就是貝多芬所說的:“人啊!靠你自己吧!”

名著的讀後感 篇10

“包身工”這個名稱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確實是十分陌生的。再次讀完《包身工》這篇課文,我早已思緒萬千,有好多好多的感受一股腦地涌入了我的心田。裏面所寫舊中國包身工的苦難生活,是我們今日的年輕人所難以置信的。誠然,這是一篇飽含血淚、令人嘆息的文章。

朋友,請問:清晨四點一刻天還未亮時您在幹嘛您必須會說,那麼早還能幹嘛呀當然是在溫暖的被窩裏了。是啊,我的答案跟您的一樣。但舊時的那些包身工們可沒我們這麼幸福了,那時候的他們會被工頭像趕“豬玀”似的叫喊起來,從那充滿污濁空氣,像豬圈般的工房裏匆忙走出,去做繁重的工作,去爲別人掙錢。可憐的包身工們一天的苦難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包身工們不僅僅住宿環境惡劣,飲食方面的待遇也特差。兩粥一飯是她們的伙食,所謂粥,是鄉下人用來餵豬的豆腐渣加上很少的碎米、鍋巴等煮成的。天啊!這是給人吃的東西嗎連如今的涮鍋水都不如,再說正值發育時期十幾歲的小姑娘們整天吃沒營養的東西,整天無休止的做苦工,瘦弱的她們怎樣能吃的`消啊!然而,想想我們真的是深感慚愧。如今,我們有自我的人身自由,一天三頓都能吃上對於來說是美味家餚的飯菜,平時還能夠花錢買五花八門的零食吃。和包身工相比我們簡直是生活在天堂裏。朋友,當你要爲自我的一己之私抱怨什麼的時候,請想想那些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舊時的包身工們吧,這樣你就會覺得自我的委屈、自我的苦也就不算什麼了。

我相信很多同學在家裏都沒有幹過很累的重活,甚至一些較輕的家務活。即便我們自我想幹,家長也不捨得去使喚我們,怕我們累,也是想讓我們多一點時間去學習。尤其是在我們得病的時候,父母更是百般的呵護我們。

寫到那裏就又想起了那可憐的包身工們了。她們頂多也就十六七歲,正值青春大好時光,然而她們非但沒有享受到受教育以及人身自由的種種權利,還處處受虐待、受壓迫,被強迫着做超於自我體支的勞動,就連得重病也不能夠逃脫。忍受着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的殘酷欺詐,她們有着悲慘的命運,有着可嘆的遭遇。

由此,我們能夠想到舊社會的黑暗。當然,很感激我們的領袖毛主席爲我們開闢了新的天地,更慶幸我們出生在這個光明的世界裏。

朋友,讓我們攜手共進,不忘前恨,珍惜此刻,共創更完美的未來!

名著的讀後感 篇11

好詞

傳奇、自信、證實、執着、激動、善良、寄語、展望、意境、濃厚、感動、讚歎、書香、羨慕、感懷、欽佩、聯想、感慨、風趣、入迷、濃郁

感染力、人情味、包容心、暖人心、廢寢忘食、感慨萬分、感人肺腑、推波助瀾、口有餘香、洶涌澎湃、回味無窮、似懂非懂、感同身受、堅韌不拔

好句

1.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部情節生動的小說,一個高大的形象立即展現在我眼前,他就是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名著讀後感的好詞好句好段。

2.今天,當我閱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我被童年高爾基那種讀書時忘記一切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

3.我輕輕合上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長篇小說《哈利。波特》,慢慢閉上眼睛,書中那些感人的情景一幕幕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4.讀了《愛迪生》這本書以後,我懂得了:汗水是把願望變爲現實的條件,不付出辛勞的汗水,就不會有智慧和靈感,也不會成就真正的天才,讀後感《名著讀後感的'好詞好句好段》。

5.《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以爲自己是最厲害的,永遠都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重演。

6.讀完《秋天的懷念》,我知道了文中作者母親的心胸像天空一樣遼闊,像大海一樣寬廣。

7.我非常喜歡林清玄先生在《一生一會》裏提到的一個關於相逢的說法,他說人們一生之中的每一次見面都是獨特的,所以每次和朋友知己相逢聚會都要好好珍惜。

8.山縱然高,但不及父子情高;海固然深,但不如父子愛深。這感人肺腑的情感,是我從課文《小抄寫員》中感受到的。

好段

1.讀《昆蟲記》有感

聖甲蟲就是大家平時說的屎殼郎。許多人認爲它們又髒又臭,瞧不起它們,但它們卻是一種益蟲,是人類的朋友。聖甲蟲會把糞便搓成網球后帶回窩裏,當作糧食吃掉,它排出來的糞便對植物也有好處。因此,假如沒有了聖甲蟲,地球將被糞便所淹沒,那該多麼可怕呀!

2.讀《匆匆》有感

讀了朱自清寫的《匆匆》後,我受益匪淺。我知道了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它不會爲了誰而停下前進的腳步,也不會爲了誰而讓時光倒流。"嘀嗒嘀嗒"的聲音是時間行走的聲音,它經常回蕩在我的耳邊。

3.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初看《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的簡介,有一個問題如雲霧繚繞心間,揮之不去:魯濱孫是怎樣一次又一次戰勝苦難,重返家園的呢?帶着這個問題,我認真閱讀了這本世界名著,終於找到了答案:大無畏的勇氣和超凡的智慧讓魯濱孫絕處逢生。

名著的讀後感 篇12

四百多年前,《堂吉訶德》首次出版,這位奇情異想的西班牙騎士正式開始駕着駑騂難得馳騁在所有讀者的幻想世界裏。這位騎士揮動長槍,在文學界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至今仍未平息,反而愈加猛烈。

別林斯基這樣評價這部小說:“在歐洲所有一切文學作品中,把嚴肅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生活中的瑣屑和庸俗與偉大的美麗如此交融……這樣的範例僅見於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確實如此,可《堂吉訶德》又並不是單純的悲劇和喜劇,它更多的是如同史詩一般的莊重。它絕不僅僅是爲了引起我們的歡笑和淚水,更是要引發一場深邃得令人生畏的思考:有關信仰。

塞萬提斯在這部作品中,將堂吉訶德塑造成這個世界唯一的一位信仰者,也正因如此,堂吉訶德無法融入,甚至無法忍受這樣一個沒有信仰的社會,於是他用想象爲自己創造了一個世界,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他在自己的世界裏恣意馳騁,信馬由繮。

最初,人們將堂吉訶德視爲一位滑稽角色,認爲他瘋了,竟如此奮不顧身地捍衛信仰。可他們不知道,在堂吉訶德眼中,他們才應該是被嘲笑的對象,竟如此可憐,連信仰都沒有。堂吉訶德曾對侍從桑丘。潘沙說:“桑丘,讓他們管我叫瘋子吧,我還瘋得不夠,所以得不到他們的.讚許。”或許,堂吉訶德已是世界上最後一位信仰者了,儘管他只活在文學世界中,這纔是這位騎士最深的悲哀。

隨着尼采的一聲高呼:“上帝已死”,信仰被正式押上絞刑架。如今,依然有着宗教,有着信徒,可已經沒有了信仰。如今的宗教,只是人們用來尋求精神上的慰藉與庇護的工具罷了。人們開始知道索取,計較得失。爲了信仰付出一切?或許,真的是瘋了……

我們或許永遠無法體會到那令堂吉訶德奮不顧身的力量,可這並不影響我們對他的尊敬。我們會永遠記得,他爲了心中的騎士道被斫掉了一隻耳朵,也曾在交戰中摔斷過雙腿,還有他一次次忍痛提起長槍繼續衝鋒,一次次夜晚忍着飢餓默默擦拭鎧甲。

終於,在這樣的一個不屬於他的世界裏,堂吉訶德最終失敗了。憔悴的晚花奄奄殆盡,花上壓着沉甸甸的淚珠,夜鶯早已不知下落。我們的騎士癱倒在地上,面盔也沒有去掉,向着對手銀月騎士喊到:“你舉槍刺罷。”

天色漸淡,夕陽淪落,最後一位騎士消失了,最後一絲信仰黯淡了。

四百多年過去了,我們有幸,還能從文字中領會那令人震撼的信仰之美。

名著的讀後感 篇13

讀了《小王子》這本書,我感覺小王子是個純真無邪、善良、單純、敏銳、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的小孩。

這本書講述的是:外星人小王子和地球人“我”結爲朋友,之後,小王子因爲要照顧自我星球上,唯一的一朵花,小王子不能不與地球人“我”分開,回到自我的星球。那時,他們雖然離得非常遠,但他們互相思念,互有關心,遙遙相望,心心相印。他們是一對實實在在的好朋友,他們的友誼並沒遭到距離的影響。大家應當學習,小王子和地球人“我”這種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過生日那天,母親送給我一份非常有意義的過生日禮物,是一本名叫《小王子》的童話書,母親對我說:“小孩,母親期望你能像小王子一樣,永遠有一顆純淨的心。”

讀了這本書,我最後瞭解什麼叫純淨的心靈了。小王子深深愛着他的玫瑰花,爲了不讓花兒被羊吃掉,他還請飛行員給羊畫了幾隻口罩。對他來講,他的玫瑰和地球上所有些玫瑰都不同,假如花兒沒了,就彷彿所有些星球都失去了光芒。這是多麼真摯的感情啊!還有那隻狐狸,即便小王子離開了它,也永遠會記得那麥子的顏色。我此刻了解了,原先大大家也會做不少蠢事,大大家也不需要都對,大家小孩在長大的過程中要堅持一顆純淨的心靈,才能找到大家真的追尋的東西。

名著讀後感7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一書,我認識到自立自強是戰勝困難的法寶。

書中寫的是:魯濱遜在航海途中遭到風暴的襲擊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他憑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勞動蓋起了房子,種植穀物,馴養山羊,堅強地活了下來,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從魯濱遜身上,我看到了一個自立自強,勇敢地面對困難的高大形象由此我想到了自己面對困難的態度。

去年暑假,我參加了少年軍校訓練。早上5點起牀疊被,空着肚子,繞軍營跑上五圈;烈日當頭,一動也不動的訓練姿勢,大汗淋漓,蚊蟲叮咬也不能動一下。這平常的訓練卻讓我叫苦連天,當時我以爲再也沒有比>軍訓更苦的事情了。可是,比比魯濱遜吃的苦這又算什麼?

我們這些小同學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有着優越的'生活條件,得到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多少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根本沒有嚐到過苦的滋味,幹什麼事總

喜歡依賴別人,遇到困難,就常常束手無策,只會向親友師長求助。同在荒無人煙的荒島上的魯濱遜相比,我們哪有一點自立自強的意識?老師說我們是社會未來個主人,可我們小事都做不好,怎麼去建設未來?

我們真的應該像魯濱遜那樣靠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從小事中培養自立自強的品質;像魯濱遜一樣,不拍一無所有,不拍艱難困苦,用自立自強的法寶,去戰勝一切困難,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新生。

名著的讀後感 篇14

在讀完了王小波的三篇小說後,我也不得不佩服起這位在中國讀者心目中低位頗高的作家,終於理解了他被評爲大師的原因。在《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中,我讀出了王小波對於這頭豬‘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的理解中的那種瀟灑。在《沉默的大多數》中,我又讀出了他對沉默藝術的理解,以及涉及了一些只有思想家纔會琢磨的一些社會問題。而在《黃金時代》中,我又讀出了青春,瘋狂和自由,甚至一個時代。相比前兩天才看傷感電影《比悲傷更加悲傷的故事》時的坦然,這部小說絲毫說不上悲傷卻讓我幾乎熱淚盈眶,對我也有了更深的感觸。這可能是因爲王小波對生活和人的一些理解真誠到感動我了吧。

正如主角王二曾經說過的:‘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不難想象,王二像我們現在一樣,也曾經是一個熱血蓬勃,性格剛強,無畏的年輕人。那個屬於王二和陳清揚的‘黃金年代’,是一段瘋狂又經歷了笑聲和淚水的經歷。也許,跟着某個人一起逃亡,做出違反時代倫理的瘋狂的事情,並且擁有年紀大了以後能仔細回味的青春,就是所有年輕人們共有的夢想吧,至少我是這樣想的。

談到這本書,就不得不談到這本書上對性的描寫。在那個‘非性’的年代,王二和陳清揚之間做出的事情不值象徵着對自由的追求,也是對精神禁錮的反抗以及隱含對時代的諷刺與鬥爭其中最直接的一種表現。在那個禁止思想,混亂不堪,沒有前途的運動時期的中國,王小波特意描寫性也是一種最直接的吶喊,抗爭封閉思想的方式。在這本書裏,性就是自由和奔放的人生的一個象徵,而封閉思想卻是人們需要捅破的.那一層塑料膜。

經過王小波的描寫,這本書中的性也與大多數其他寫性小說不一樣,在那些書中,對性的描寫要麼過於美麗要麼過於醜惡,在王小波看來纔是最噁心的。他認爲作爲人類擁有性的慾望是很正常的,性本身也應該是自然的,無抗拒的。而故意在性方面上的虛僞纔是最大的罪孽,最可惡的事情。性一直以來都是人的本性,如果刻意地把它綁起來,才最爲殘忍和虛僞。在跟許多人相處後,王二覺悟出:‘竟敢說自己清白無辜,這本身就是最大的罪孽。照我的看法,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懶做,好色貪淫,假如你克勤克儉,守身如玉,這就犯了矯飾之罪,比好吃懶做好色貪淫更可惡。’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不僅十分真誠和有趣,還讓我以一個更寬闊的視角來觀察世界。我希望我以後也能像王小波一樣真誠地對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