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我們仨的優秀讀後感

我們仨的優秀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們仨的優秀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們仨的優秀讀後感

我們仨的優秀讀後感1

每天晚上睡覺前看上幾頁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真的是一種享受,我是從第三部分開始看的《我們仨》,前兩部分我還沒看,我是個平凡的人,我只想看他們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而對於他們的生離死別我真的不忍心看,如果不是這本書,我還真的忘了錢老和圓圓離開我們已久了。

我最衷情錢仲書夫婦的低調和博學,而錢老的幽默和楊老的平和更是讓人生敬,一本書反反覆覆看了幾遍,可是我卻無法說出我的感受,他們面對困苦時的平靜,面對榮譽時的低調,爲人處事只求無悔於心,錢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們一家人始終是樂觀的,無論困苦與榮耀,始終寵辱不驚,真是於平凡中顯出不平凡。對中國這個著名的家庭的親情故事,面對他們的溫暖與歡樂,滄桑與憂傷,面對書中簡單而樸白的文字,任何的評價都屬多餘,那種罕見的真情和達觀,在作者那裏是一種淡定自然,在讀者那裏卻常常禁不住潸然淚下。生活在回憶中的楊絳先生,可謂得了漢語的精髓,世入了人生的化境,讀這樣的書,真是讓人既心往之,又感慨萬千。

一個不平凡的人,寫了一本平凡的書,卻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響,這就是楊絳和她的《我們仨》。看楊絳先生的書是一種享受。今天看完了全書,楊絳先生的文筆真的很優美寧靜,平凡家事國家大事娓娓道來,面對別人的陷害也看不到一絲的恨,只是泰然處之。而前面兩節,三人走失在古驛道,採用虛實相間的.手法,經夢起至夢醒,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卻給了楊絳先生最好的回憶。錢老是名人,而楊絳先生的眼中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兒子的角色,有幸相攜至老也不枉此生了。好的書每看一次會有不同的感受,對生活有了不同的認識。

我們仨的優秀讀後感2

在這個還沒有暖起來的冬天,我接受了《我們仨》中的溫暖與滄桑。

命運指引着這三個人在冥冥中相遇。《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三篇如同圓舞曲一般共同跳躍着濃濃的親情的主旋律。最後作者獨自一人在靜靜地懷念這仨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懷念着一個家族最平凡的光。

細膩的文筆平緩地訴說着心事,委婉溫暖。《我們倆老了》是晚年時對錢鍾書,錢瑗的回憶;《我們仨失散了》,是在親人們相繼離去的那些年,作者自己支撐着家,照顧着這個家。《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作者用自己的筆訴說着親情的姿態。

書中沒有可怕的吶喊,沒有無助的仿徨,只有一位母親對兒女的思念,一位妻子對丈夫的懷念,每一個字像花一樣綻放着思念。

楊絳在命運面前是渺小的,她無法決定命運齒輪如何轉動,無法預測命運在下一秒鐘如何轉動。她所能做的就是聽天由命,任憑命運的各種不公,她就是笑笑,把它當作歷練,磨練自己的性格。畢竟她無法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也不像海倫有一個好老師,她在命運中只能靠自己,只能去無條件承受,所以她的內心是強大的,而她只能沉澱在我們仨的回憶之中來緩衝自己受到的傷害。

楊絳活在一種滄桑的幸福中,她一直在尋找自己那曾經的家,她不敢祈求太多,她只是希望在亂世中可以和自己的一家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

最遠的是家鄉,最難到達的是家鄉,家在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