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

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

生當作人傑,

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我只能說,造化弄人。項羽只應該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有超羣的軍事統帥才能,戰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雲。他能夠以自我爲中心,出奇制勝,一生經歷大戰十餘次。然而,他在軍事上取得成功的優點恰恰是使他在政治上一敗塗地的制約。

太史公在《史記·項羽本紀》並沒有過多的否定項羽,但我們要了解項羽不能僅僅依靠《史記·項羽本紀》,在《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等文章中都有對項羽的記敘。

項羽是一個有着堅定的信念的人,在他的手下數以萬計的生命逝去,只要是阻礙他滅秦興楚的復仇事業和雄霸天下的壯志的人,無論貴賤,無論強弱,無論老少,他都毫不心慈手軟,徹底予以毀滅。但是這一點就恰恰說明了他爲什麼不能夠成爲一名政治家。要成爲一名成功的政治家,除了過人的膽識和謀略以外還必須有超出常人的遠見卓識。

項羽是不善於用人的,這一點是作爲政治人物的.一大忌諱。比如說韓信,項羽不能重用他,韓信就投靠到劉邦麾下來,後來成爲劉邦開國的三大功臣之一。而且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出項羽所重用的人,不是項家的人,就是他的親戚、同鄉,所以項羽的幹部團隊沒有很傑出的人才。項羽還不重視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就是說,項羽的胸襟度量是不夠寬大的。韓信曾批評項羽的缺點說:項羽遇到步將們打勝仗該封爵了,便刻了一個爵印,卻捨不得把這印信交給步將。也就是說,項羽捨不得把這爵位封給有功的步將,項羽將爵印拿在手裏一直把玩,最後把新刻印信的四個角尖都磨圓了,變成了舊印,纔將這印信依依不捨地賜給立功的步將。這個步將拿到這爵印,等的時間已經太長,而且一看已經是個舊印了,也就不感激項羽,自然不會對項羽產生感恩之心,反而會有不滿情緒,這就顯示項羽的胸襟不夠寬大。

孔子提倡行仁政,而項羽在這個方面也是十分欠缺的,項羽在這一方面的作爲可以用“大仁小愛”來概括。大仁,是指對全國老百姓的一種摯愛;小愛,是對身邊的人之一種關愛。作爲一個政治領袖,需要大仁,也需要小愛。項羽對於身邊的人,真是關愛倍至,韓信曾經敘述項羽的故事說:項羽對於身邊的士兵非常的好,遇到士兵們受傷、生病,項羽會親自去探望他們,甚至會在他們病牀旁哭泣,把自己的食物送給受傷生病的士兵吃。所以他對於身邊這些士兵們非常關愛,但這些只是小愛,至於項羽對於全國那些沒有跟他關係的老百姓,則似乎沒有愛心。我們可以看到項羽便曾坑殺20餘萬秦的降卒,他們是投降的秦兵,既然已經投降爲自己降卒,也就算是自己的百姓,但是項羽卻把他們都坑殺了,這手段實在是很殘忍,表示項羽對那些不認識的降卒是沒有愛心的。此外,項羽率軍進入咸陽時,放火燒了咸陽的秦皇宮,傳說大火連燒三個月不止,這當然也會波及到咸陽老百姓,因爲這些火不可能一下撲滅,所以許多咸陽百姓也被燒得無家可歸,這也是因爲項羽不認識咸陽老百姓所以一點都不疼惜他們,可見項羽在大仁方面是欠缺的。

最後說,項羽最缺少的是還是謀略,項羽本身是位非常勇猛的武將,他自己說:「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這只是戰場上每一次戰役的勝利,實際當上一個大戰爭時,大方向的戰略遠比每場戰役的戰術來得重要,若只是在小的戰役因爲戰術成功而勝利,但最後大的戰略卻失敗,那最後仍是會失敗。我們只要看看日本在二次大戰時候,日本侵略中國在每場小戰役上,幾乎百分之九十幾都是勝利的,很少在小戰役會失敗,而日本向東南亞與美國的攻擊,這些戰役都是成功的,但是他大方向的戰略卻是失敗的,最後導致結果便是日本無條件投降。所以戰略是非常重要的,項羽似乎沒有戰略,我們從史料中似乎看不出項羽有什麼戰略,他給人的印象是東打一拳,西踢一腿,他的出拳踢腿似乎都很有力量,可把一個敵人打倒,但最後項羽自己也會力竭而死,所以戰略是非常重要,這是一個政治領袖必須要知道的。所以政治領袖一個重要要做的事情,是要有一個成功的策略,這樣才能造成最後的勝利。

以上就是我對項羽的一些初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