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範文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範文大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範文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

兒童敏感期這個詞很早就聽說過,只是當時覺得無關自己沒有過多在意。現在有了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令我困惑的問題,現在帶着這些疑問來讀這本書,真的是感觸頗深,收穫很多。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各個敏感期孩子的表現都不一樣。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幼兒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特徵有深入的瞭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師們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解決不到實際的問題。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說孩子固執的要命,難管難教。孩子執拗的這個階段可能是老師和家長最爲苦惱的時期,因爲執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讓人感到無奈。我也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每當這時候我都氣得暴跳如雷,對她大發脾氣,可孩子絲毫不懼怕,哭得稀里嘩啦還是一點都不妥協。讀了這本書後我釋然了,書中給出了兩點建議:一、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觀察和傾聽孩子;二、已經發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許孩子把惱怒哭出去,讓孩子把情緒哭出去,孩子自己就會接納已發生的事實。我理解了孩子執拗的原因,我要尊重孩子這一生命現象。除了觀察、瞭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夠在我們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我們不知道兒童的心裏到底有多少祕密,正如蒙特梭利所說,兒童的心靈是一個神祕的深淵,照料他的成人並不瞭解他。當我們不瞭解的時候,讓我們懷着敬畏之心,給他們愛和自由吧。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2

每一次讀孫老師的書都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一次也不例外。之前只聽說過青春期,更年期等,對於兒童敏感期還是第一次瞭解。原來兒童的成長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構成的,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就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而敏感期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個孩子能否成長爲一個正常的,優秀的人。

以下是我根據此書對哥哥的女兒——睿嫣,處於兒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進入口腔敏感期時,睿嫣喜歡在牀上抱着大可樂瓶翻滾,並嘗試用嘴咬開瓶蓋。當時她還不到一歲,做這個動作有些費勁,但她並不氣餒,可以持續做十幾分鍾,時常把自己累得氣喘吁吁。睿嫣有一隻黃色的小熊,每次給她小熊,她都會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時,也是抓過來咬一通。有一次,家裏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睿嫣抓起來就往嘴裏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馬上做出難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裏的東西往外吐。哈哈哈,小傢伙口的功能已經建立並獨立起來,正在用口來認識世界呢!

睿嫣一歲左右時,恰好家裏的沙發破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洞,她發現了,便開始用手指去摳。小洞被摳大了,棉絮露了出來,她便把棉絮往外掏,於是那段時間她總是專注於這份工作,樂此不疲。接下來我發現她對紙箱子很感興趣,於是便把她放到紙箱子裏,她時而蹲下,時而站起,有時還會扶着箱子不停地搖晃,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搖晃得太厲害了,她就面朝地板摔了個大馬趴,繼而哇哇大哭。無奈,我開始爲她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後我發現,每次打開洗衣機時,睿嫣都喜歡往洗衣機裏扒拉,但是她個子夠不着,什麼也看不到。

於是我把她抱進去,當然我事先拔掉了電插頭。進入這個空間,睿嫣有時手舞足蹈,有時又安靜得出奇,她可以自己在裏面玩上30,40分鐘。很顯然,她對這個空間很滿意,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個星期左右吧。當時,我只是想帶她的時候省些力氣,沒想到恰好滿足了她在空間敏感期時對空間探索的要求。

3歲左右,睿嫣到了剪紙敏感期。每次握起剪刀,她都會拿起紙張剪個不停。我們會拿一些廢報紙給她剪,有時她會要求要一些白紙,我們提供的條件應該是滿足了她的需求,所以她並不會拿剪刀去剪衣服啊,窗簾之類的東西。其實,我並沒有認真看過她剪的過程,只是每次剪完,她都是一副很滿足的樣子,我覺得這樣就夠了。但我媽媽是個愛乾淨的人,面對睿嫣剪了一地的紙,媽媽會不高興,會不允許。但我不這麼想,因爲小時候我也喜歡剪紙,我喜歡把紙張先剪成一條一條的,不完全剪斷,然後再一排一排的剪下去,剪得碎碎的。我喜歡聽剪刀剪在紙上的“沙沙”聲,讓我覺得很舒服。我不知道睿嫣是出於什麼目的來剪紙,但我看得出剪紙帶給她的愉悅感。於是,爲了保護我們感同身受的愉悅感,我和睿嫣約定,自己收拾掉廢紙是允許她剪紙的唯一條件。睿嫣爽快答應了,也如約做到了。就這樣,我倆共同幫助了她自己度過這段剪紙敏感期。

以上是我對睿嫣處於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記憶,但是當時自己是沒有兒童敏感期這一概念的。完全是處於保護孩子愛好的心理。因爲,小時候,媽媽總是限制我做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會忘記。所以,我不希望哥哥的女兒和我一樣,在沒有自由的環境中成長。於是,我會盡量滿足她的想法和要求,這麼做的目的僅僅是爲了彌補自己兒童時期的遺憾。沒想到,卻誤打誤撞的幫助了睿嫣。真是讓人欣喜。

很感恩能讀到這本書,使自己有機會探索兒童成長的祕密。從前不明白哥哥的女兒爲什麼那麼喜歡玩沙子?不明白哥哥的兒子爲什麼那麼喜歡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兒子爲什麼每天早晨起牀都要看同一集奧特曼?現在總算是揭開這層神祕的面紗了。當然這些都不足以讓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導處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麼。但至少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有更多的寬容和愛意去善待每一個孩子,幫助他們順利度過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最終長成正常的,快樂的人,感恩!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3

一看這本書的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本非常重要,實用的書。而且是專門針對兒童這個年齡段的一些我們生活上看到習以爲常,見慣司空,卻又未能想明白其中的緣由書籍。很多事情,我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於兒童階段,我們很多人也都是一樣。

看了這本書,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感覺到在以後的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了更加明朗的方向,讓自己少走很多彎路,多吸取正能量。對此,我感覺此書不能只看一遍,必須不斷重複看,才能溫故而知新,才能運用的遊刃有餘。而且,無論怎麼寫自己的感悟,都不能表達其中的衆多精髓。唯有把好的,讀有所悟的地方摘錄下來,反覆看,反覆斟酌,雖然這樣子會有斷章取義的可能,不過,在節約時間,抓住重點,以及能讓自己更好地舉一反三,碰撞靈感,我想這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方法。

同時,看完這本書,或者說這類型的書。讓我感到最大的困惑就是關於傳統文化讀經教育這一塊的引導的空白。本書是西方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完全套用在中國是否適用呢?那麼套用在讀經教育的私塾,是否適用呢?如果不適用,或者說不完全適用,那麼,需要怎麼轉變呢?在讀經上課以外的其他時間,此書給了我很多很好的明確的指引。可是對於讀經的孩子來說,讀經纔是重點。本書卻沒有這方面的任何說明。

看來,在讀經教育的路上,依然是上下而求索,任重而道遠。相信在自己國人的探索上,加上此書的指點,以及自己的實踐總結。終究會走出一條完整的路,形成一個完整的國學教育體系。最起碼,在開始的時候,要以空杯心態去閱讀,要假設它全部都是對的。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4

《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是資深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所編著,該書收錄了200年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通俗易懂,孫瑞雪針對每個不同個案均作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看起來這本書很適合幼兒園的老師看,可是該書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徵和本質。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到了6—12歲還會有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現實是,在學習壓力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幫助和關懷非常的少。

而且我們會發現,自己對兒童的密碼瞭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爲,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探索行爲。有的孩子問什麼會蠻不講理,因爲在執拗敏感期的那段時間裏,家長沒有耐心的疏導,認爲是孩子任性,對孩子沒有很好的理解、變通……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的、癡呆的、焦慮的、自閉的等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

讀完書我們就可以發現,小學階段有些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因爲他的敏感期因爲被打擾所以滯後了。關係到小學階段的有這幾個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2~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沒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裏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箇中的奧祕。因此,如果孩子對泥土裏的小昆蟲或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培養孩子具有鉅細無遺、綜理密微的習性的好時機。兒童對某事物感興趣的時候,如果長時間不被打擾,就能形成高度專注的品質,老師和家長不會觀察孩子,不瞭解孩子的發展規律,就會輕易打斷孩子的認知過程,這樣孩子很難形成專注的品質。

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爲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羣體活動有興趣。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書寫敏感期(3.5~4.5歲)、閱讀敏感期(4.5~5.5歲)

孩子的書寫能力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分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就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佈置一個充滿書香的居家環境,即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文化敏感期(6~9歲)

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起於3歲。而到了6~9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奧祕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爲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因爲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一旦他們意識到,自己就會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師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錯誤,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過程,有時孩子會故意犯個錯誤,用明知故犯的方式來試探老師和承認的態度,來驗證和體驗愛和寬容的感覺。兒童犯了錯誤是很難爲情的,尤其是承認錯誤的時候,如果能讓孩子體面地承認錯誤並改正,那是最好的。

家校共教,學校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建康成長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學校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家庭是學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應該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工作,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家校攜手共同教育,爲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確是一本很好的書籍,我們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啓發,並充分認識孩子的敏感期。我們作爲幼兒教師看了之後不但可以在敏感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還可以在做家長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家長提出的疑問也能做出正確的分析,讓孩子在充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成長。不過自己的經驗和學識還有點欠缺,還需進一步的閱讀分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5

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捕捉兒童敏感期》,該書收錄了一百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還針對每個不同個案作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六歲前兒童會出現的各種敏感期,在敏感期階段,兒童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兒童對某種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續到這種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滿足爲止。

作爲教師,我們需要敏銳的把握住這些敏感期,適時地從各方面促進兒童的成長。相反,如果忽視了幼兒的敏感期,一味的按照我們自己的規劃去安排孩子學習我們希望他掌握的知識,只會讓教育南轅北轍。假如這種情況始終得不到改善,將爲孩子成年後會有各種心理問題和行爲障礙埋下隱患。

對於幼兒的一些不正確行爲,我們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這種行爲出現的原因,做好引導教育,幫助幼兒一起去改正,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大多數家長都爲孩子小時候咬東西甚至“咬人”煩惱過,其實這是孩子正處在用舌頭、牙齒探索環境的敏感期即“口腔敏感期”,大人應當給予合理的指導幫助孩子度過這一敏感期,提供一些可以咬的、嘗的、乾淨的食物或牙膠、磨牙棒之類的物品來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假如限制過多欲望得不到滿足,咬皮膚就會成爲替代,也就極有可能出現孩子咬人的現象。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緊密配合,家長應該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工作,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爲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確是一本很好的育兒書籍,我看了之後得到了很大的啓發,在幼兒敏感期如何進行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有了深刻的認識,對家長工作的開展也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閱讀我希望能學以致用,在工作中對家長提出的疑問提出正確的分析和建議,共同努力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6

這是“愛”孩子的書,而不是“教”孩子的書。

“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這是一則近來在朋友圈中被無數次轉發的文章,它引發了許多網友尤其是爲人父母者的無限感慨,甚至心痛。平日裏,我上班,兩個孩子上早教,我的確錯過了兩個孩子值得紀念的時光。終於寒假了,有時間和兩個寶貝朝夕相處了,忽然發現不懂孩子們的“小密碼”。

茫然間,想起了朋友借給我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雖說前面也斷斷續續讀過,終究是不解其中真諦。而今是如獲珍寶,細細品位其中內涵,悔恨初見之怠慢。

輕撫書頁,聞着墨香,欣喜地發現孫瑞雪老師對一些主要敏感期的專門闡述,如“兒童在用手思考”“空間、時間的敏感期”“人際關係的敏感期”等。讀後深深意識到,每個敏感期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取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孫瑞雪老師在書中用200多個兒童的例子來描述敏感期的存在和特點。我邊看邊與兩個寶貝的情況與書中介紹的情況進行對比,腦海中再現着種種“令我頭疼的事件”。我的兩個孩子2歲7個月上的早教,剛去的時候情緒低落,拒絕老師抱他們,拒絕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排斥周圍一切事物,這種“社交”敏感期的缺失,讓兩個孩子的性格非常內向。從書中我意識到,孩子一定要生活在一個適應的環境中,這個環境應該是自然而和諧的,這個環境應該是積極而友善的。

孫瑞雪老師發現,兒童的敏感期也是有彈性的,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到了6—12歲還可以有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在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然而,在學習壓力下,這個年齡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歲以前來自父母的寬容和關愛,又得不到長大後的尊重,他們的內心是孤獨的。

作爲一名初中教師,我眼中看到的這種現象比比皆是。這種內心的孤獨讓十三四歲的孩子們叛逆,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育,軟硬兼施的引導,收效甚微。而從這本書中,我發現了重視兒童的敏感期對初中學生的成長異常關鍵。書中孩子們的生命狀態真的很好!那麼飽滿,專注,讓我們充分看到了敏感期對孩子發展期的重要。我也更加堅定,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們敏感期的發展。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決定孩子的一生,我們一定要重視。

一本好書給我們帶來醒悟和啓迪,而《捕捉兒童敏感期》會讓你終身受益。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7

在讀這本書以前,我知道人的發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語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繪畫敏感期、音樂敏感期等。但是兒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麼樣子,各個敏感期分別在什麼時候到來,怎麼判斷孩子處於什麼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來時,父母應該做些什麼。對於這些非常現實的問題,我幾乎一無所知。而看了書中的案例,我一下子明白了許多。比如兒童的執拗敏感期。

在這個敏感期,兒童會很執拗,如果大人不瞭解,與他們發生爭執,孩子就會哭鬧。而大人們看到孩子哭鬧會很生氣!有的認爲孩子太任性,可別慣壞了,於是要麼採取暴力制服,要麼任其哭鬧,執拗的敏感期出現在3歲左右。書裏關於這個敏感期的內容回答了我心裏很久以來的疑問。假如大人知道孩子正處在執拗的敏感期,就應該蹲下身子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對孩子解釋爲什麼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不能做。其實,當孩子執拗的時候,只要不妨礙別人,不出危險,儘管由他去好了。過一段時間就不執拗了。再比如秩序的敏感期。

兒童嚴格地按照內心的秩序去做事,不能隨意更改,變動,否則他們就會焦慮。其實孩子纏大人是對大人的信任和依賴嘛,爲什麼就不能依一依她呢?怕孩子變壞嗎?那麼小就能變壞嗎?再比如專注。專注是兒童意志力的基礎。沒有專注就沒有意志。大人要巧妙地保護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專注做一件事情時,大人不要打擾,甚至不要表揚,表揚在這時也是一種打擾。要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發展專注力。

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的專注力,纔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護。現在我們看到有的孩子瘋瘋癲癲,一會幹這個,一會幹那個,特別好動,集中不了注意力,很可能就是小的時候專注力沒有受到保護和培養。事實上,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環境,然後給他時間和空間,呵護他的成長,讓他自我發展。孩子是會自我發展的。而你不切事宜的所謂引導、輔導,可能只是干擾。實際上,大多數家長做的恰好相反。當孩子纏着的時候,嫌孩子心煩,沒有給他足夠的關愛;當他自己玩的時候,大人們又自作聰明地去教。其實破壞了孩子自己探索的過程,影響了他們專注力的形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8

這本書我很喜歡,之前看過電子版,但覺得看電子版書沒有買書回來看感覺好,買書回來讀不僅家人可以共讀而且想拿到那裏讀都可以,不用總盯着電腦眼睛也會覺得舒服很多。

燃寶真的長大了,自可以一個人玩,發現一樣東西就可以反覆玩很久,晚上他做在椅子上畫畫,我就坐在一邊看這本書,喜歡讀這麼書,這裏可以看到最真實、最可愛的孩子,在這裏可以看到燃寶的身影,在這裏可以找到樂趣,尤其談到孩子到了語言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會反覆應用、不分場合的應用學來的語彙,而且說的都很雷人,很有趣,也很真實,孩子就是這個樣子。每一個孩子都要經歷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敏感期,只是每一個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到來的都不一樣,有的早有的晚。當讀到孩子秩序感敏感期的時候,我和作者有同樣的體會,家裏誰的東西就是誰的,爸爸的手機只能爸爸拿,媽媽的枕頭只能媽媽枕,媽媽的鞋只可以媽媽穿,有朋友來家裏穿了我平時穿的拖鞋,小傢伙都會不悅並要求換過來,讀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孩子,可以幫助我們捕捉兒童敏感期,並且在孩子敏感期到來的時候給他提供幫助。

以前曾和朋友們狂言說自己不會結婚不會要孩子,結果在朋友圈裏我是結婚較早的,有了孩子之後是最喜歡孩子的,有時候人真的很奇怪。我真的特別感恩上天賜給我這樣一個可愛的燃寶,有了燃寶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偶爾會寫寫日誌寫寫博客,現在的我會常常寫,記錄自己和燃寶的故事,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爲自己積累財富,也是爲燃燃積累財富。我特別感謝新浪育兒圈和新浪親子圈的每一位圈友,感謝媽眯沙龍,感謝這些育兒專家寫的這麼多這麼好的書,讓我一個從不瞭解孩子不喜歡孩子不知道如何帶孩子的人變成了喜歡孩子開始瞭解孩子知道自己應該要怎麼帶孩子,當然,有時也會茫然,有時也會失控,我們大家常聚在一起談自己的育兒經,談自己的想法和作法,在這一個又一個的學習過程和交流過程中,我也會不斷的爲自己展開自我批評和自我教育,如何給孩子“愛和自由”,如何做好孩子精神上的僕人而不是主人,我還需要學習和努力。

在這裏推薦我的朋友們和我一起讀這本書,還有該作者孫瑞雪的“愛和自由”、“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躍兒,談到李躍兒,她是北京效區巴學園(幼兒園的名字)的園長,導演張同道在該園祕呆三年拍攝的紀錄片《小人國》,真實的反映了2至6歲孩子的生活並透過孩子的視角,展現成人的世界,小人國這部電影一直很想看,可惜只看過北京教育臺的對話節目放過片花,很感人很真實,僅看了片花我哭了,看到園裏的孩子有的打人有的被打的時候觸動了我的心,是啊,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小的社會,這裏有強弱之分,在父母保護下成長的孩子進了園之後還是要自己去面對和處理孩子們自己的事情的,這裏有用武力處理的也有用智謀去處理的,遠不差與成人世界。該片今年十月份在北京上映的,但在網上都找不到,這裏的電影院沒有買這部片子,咳,挺遺憾的,生活在大城市還是好啊,可以最早最快的分享各種資訊,真幸福。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9

讀完《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後,感覺孩子簡直就是一門藝術品,如果我們沒有好好地去挖掘他們的另一面,就無法瞭解孩子的內心。如打人、扔東西、執拗、咬東西……這一個個在成人看來無法容忍的行爲其實是孩子的一個個敏感期,如果成人不瞭解這些敏感期,那麼所實施的教育也只會南轅北轍,與初衷相違背,孫瑞雪的這本書可謂給嬰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指明瞭一條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向,讓成人更加了解孩子,讓孩子在愛與自由中健康成長。雖然通過工作實踐我也瞭解了不少敏感期,但這本書給了我更多的案例和啓示。

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六歲前兒童會出現的各種敏感期,在敏感期階段,兒童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兒童對某種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續到這種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滿足爲止。作爲教師和父母,我們需要敏銳的把握住這些敏感期,適時地從各方面促進兒童的成長。()相反,如果忽視了幼兒的敏感期,一味的按照我們自己的規劃去安排孩子學習我們希望他掌握的知識,只會讓教育南轅北轍。假如這種情況始終得不到改善,將爲孩子成年後會有各種心理問題和行爲障礙埋下隱患,

對於幼兒的一些不正確行爲,我們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這種行爲出現的原因,做好引導教育,幫助幼兒一起去改正,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因爲幼兒像一張白紙一樣,我們在上面畫什麼東西,他呈現出來的就會是什麼。如寶寶從三四個月開始,就有着極強的用嘴巴來探索事物的慾望,如果沒有得到滿足,會延遲到兩三歲,便會出現咬人、咬手指、成人後罵人等問題。

《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可以說爲我們教育幼兒提供了一條好的路徑,建議父母、老師們都能細細品讀這本難得的好書,這將是孩子們的福音!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0

春節假期已接近尾聲,同時進入了收心階段,爲新學期的開始做好準備。在假期的讀書活動也已進入書寫感悟階段,身爲幼兒教師的我,雖然接觸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但是,在閱讀了《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後,才使我對敏感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也使我深深的意識到,每個敏感期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再閱讀此書時,我邊看邊與班中幼兒或者是兒子的情況與書中介紹的情況進行對比,腦海中再現着種種“令我頭疼的事件”。一般的小孩出生後就會把手放到嘴裏,而兒子一直是小手裏嘴巴遠遠地,受原生家庭以及社會理念的影響,我還慶幸兒子從小就講衛生,沒想到,到了中班,反而是經常把手放在嘴巴里,爲此經常挨吵,越大越不講衛生。至此才知道,原來是兒子遲到的手的敏感期才補上來,我的不斷的阻止,不知給兒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秩序的敏感期後,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壞了這一秩序,兒童就會哭鬧、焦慮,表現出不可逆性。當我看到這句話時,我第一時間想到了班中的澤澤,如果一件事沒有按照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他的情緒就會產生劇烈的變化,發脾氣、哭鬧,非常難以變通,有時會到難以理喻的地步。這些都被我們這些成人定義爲“任性”、“胡鬧”,殊不知,他是到了執拗的敏感期。

作爲一名幼兒老師,我們每天都會不斷地聽到孩子們的“告狀聲”,“老師,XX打了XX小朋友”“XX拿了別人的東西”······我曾經爲這些“告狀聲”苦惱,也曾經爲這些“告狀聲”應付。如今才知道,兒童和成人不同,成人大都有別人的閒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內在的秩序感,他喜歡遵守規則。只有兒童和一些保持了這份美德的成人,纔會把規則融入生命。如果兒童內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環境的秩序被權威替代,那麼決定孩子內心的就是成人。兒童就會產生懼怕的感覺,這種無序的環境是兒童喪失了安全感,最終,這種環境會培養和滋生出懂得叢林規則的孩子,人格就會淪落。

孩子的成長伴隨着一個接着一個的敏感期,我們應學會耐心等待孩子,會爲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會爲孩子的每一種狀況欣賞和陶醉,爲孩子們開拓一個嶄新的成長環境。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1

我又拜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該書收錄了一百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通俗易懂,而且孫老師還針對每個案例進行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很多父母對兒童的密碼瞭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爲,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探索行爲。有的孩子爲什麼會蠻不講理,因爲在執拗敏感期的那段時間裏,家長沒有耐心的疏導,認爲是孩子任性,對孩子沒有很好的理解、變通……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的、癡呆的、焦慮的、自閉的等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而判斷孩子是否進入了某個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齡,而是孩子的表現,所以孫老師認爲蒙氏教師重要品質之一是會觀察,不去幹擾孩子,充分給與寶貝們愛和自由的空間。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受益匪淺。做爲一名幼兒教師,瞭解幼兒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其實每個孩子來到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就象一張純潔的白紙,要在上面繪畫絢麗的色彩,規劃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生活環境,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之中逐漸認識世界,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知道到知道這個成長過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因此,做爲孩子的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爲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使自己真正成爲勝任的第一任老師。

書中有好多常見的案例如:“塗色”、“破壞性行爲”、“秩序成習慣”等,分析的非常好,家長們很值得一讀。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應該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工作,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爲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確是一本很好的育兒書籍,他是家長和老師打開孩子心靈之門的一把鑰匙,讓我們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讓我們能瞭解他們、幫助他們、愛護他們,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2

最近幾天讀着網上下載的《捕捉兒童敏感期》,文中介紹的敏感期的真實案例,確實像一把金鑰匙,引領着我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以前孩子的一些行爲我不理解或簡單的理解爲是小孩子的幼稚行爲,但看着本書,我從中找到了答案。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去年冬天有段時間佳凝對裙子“情有獨鍾”,天天要穿裙子去幼兒園,有時還問我她美嗎。當時我簡單的認爲她在“臭美”,現在看來,那是她審美的敏感期在發展。

佳凝在家用各種凳子擺她的家,輕易不允許別人動。前幾次奶奶趁她上幼兒園時把凳子收了,惹的佳凝很不高興。奶奶一次次的收,佳凝一次次的擺,從幼兒園回家佳凝會先檢查她的凳子是否被挪動。現在我知道了她的這種行爲源於秩序感,她要保持她的那個家的原樣。她一次次的擺,是執拗敏感期的一種表現。

單身宿舍是公廁,每次去廁所時,佳凝要先看看哪個廁位乾淨。若達不到她理想的乾淨程度時,佳凝會轉身回家用她的小便盆。以前我只是簡單的理解爲小孩還挺愛乾淨呢,原來她是在追求完美。

最近佳凝在家又玩起了泡泡水,瓶瓶罐罐的裝滿水,還要加上點肥皂或洗衣粉。要按以前我會強烈制止,玩水弄得到處溼乎乎的,還要浪費肥皂。但現在我知道不能過於“干擾”她了,要給她充分的自由。

佳凝喜歡啃指甲,現在我在想,是不是她“口的敏感期”時被打擾,現在正在補課呢。

兒童的各種敏感期結合在一起,要陪她度過6年。這6年內,各個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各種敏感期的動作沒有被外界(家長和老師)所打擾,她就會發展得很全面。否則,孩子自身有一種修補的功能,將佔用其他時間、場合彌補。如果6年內都沒有彌補,則孩子的發展不全面(可能長大後會出現其他問題--屬於潛在的)。很遺憾自己是個“粗心”的媽媽,沒有更早些瞭解兒童的敏感期。但慶幸現在我已讀着《捕捉兒童敏感期》,且決心要做個細心的媽媽,以後要多觀察孩子的言行,不“干擾”她的成長,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多理解孩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3

有些人覺得這本書寫得缺乏重點,其實我覺得這本書是一個告知概念及現象,讓父母去自行理解怎麼去做的一本書。我們不是教條主義,更不應該去當拿來主義。個人覺得這本書不錯,讓人充分去理解孩童的發展需要和心理活動。

這本書告訴我們一件特別淺顯的道理,那就是我們不能理所當然的用自己的定向思維去理解他人。孩子就是孩子,他做一些事情的初衷與成人並不相同,只有充分理解他們,才能夠更好的去幫助他們成長。我們不能用我們成長經驗中的思維方式去阻止他們的自由發展。我們應該思考怎樣對他們而言是充滿安全感並感覺自己是自由的,不受壓制的,充滿愛意的。孩子的理解有時候非常直白,他不會拐彎抹角地去想你這麼做初衷是爲了他好,只有你去配合他,他才能更好地成長起來,學會尊重,秩序,愛他人,明事理。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去阻擋他們學習和探索世界的同時保護他們,給他們足夠的愛。

孩子需要一個全身心愛他的父母,書中有位父親說,爲了孩子,他要更愛孩子的母親,只有這樣才能爲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環境。

書中開頭有一個實例,一個嬰兒出生時因爲患病矇住左眼長達一個月之久,後來眼睛雖然發育健全,卻永久的失明瞭。因爲孩子正處在發展發育的初期,一切事物對他來說顯得尤爲重要,如果錯過了,很可能就會像那隻眼睛一樣,永久失明,使孩子成長爲人格不健全的成人。

這本書不但讓我們理解了孩子,也讓我們學會分析自己的行爲和性格形成。

我並不是一位母親,我養了兩隻狗一隻貓,但說實話,我覺得許多事物都完全相通。我時常爲自己教導小動物所犯的錯誤而懊悔,特別是當狗狗睡覺做噩夢和貓貓突然對我表現出不信任感的時候。我覺得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愛意,並學會用他們的理解方式去對待它們。這對我將來爲人父母在某種程度上也提供了幫助。

這本書也許並不能讓你完全解惑,也或許有些你正遇到的問題它並沒有提及。但是作爲一本以衆多例子舉例說明的書,我想你很快能學會應對的方式。學會怎麼去種豆子可比給你一袋豆子要有用得多。

我覺得這本書是對蒙式教育的禪釋和理解,並具體實施的事例,讓人能夠較爲淺顯地理解這種教育方式的理念。如果把兩本書一起看,或許會給你更大的啓發。

我相信這一點,無論我們在做什麼樣的事情,我們怎樣去做——我們這麼做,都是爲了愛。爲了讓愛落到實處,理解,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4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對於孩子的成長關注地越來越多了。那天在看雜誌《時尚育兒》時,發現了這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該書收錄了一百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還針對每個不同個案均作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我讀了之後,受益匪淺。作爲家長,作爲幼兒教師,瞭解幼兒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書中寫到4——5歲的敏感期“婚姻、出生、情感、人際關係、審美、數學概念、身份確認、性別、繪畫、識字。”5——6歲的敏感期“婚姻、書寫、數學邏輯、社會性興趣、動植物、實物、收集。”6歲以上的敏感期“易些螺旋形狀敏感期,一直伴隨着孩子成長到12歲。繪畫、音樂、語言、審美、對空間的認識、人際關係、秩序、獨立、理財。”

其實每個孩子來到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就象一張純潔的白紙,要在上面繪畫絢麗的色彩,規劃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生活環境。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之中逐漸認識世界,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知道到知道這個成長過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因此,作爲孩子的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爲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使自己真正成爲勝任的第一任老師。書中如有好多的案例如:“塗色”、“破壞性行爲”、“秩序成習慣”等個案孩子的行爲,分析的非常好。

還有我覺得家園共教非常重要,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建康成長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應該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工作,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爲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確是一本很好的育兒書籍,我看了之後得到了很大的啓發,作爲幼兒教師的我,不但可以在幼兒敏感期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還可以在做家長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作爲家長的我,從中也瞭解到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教育我的孩子,讓我的孩子順利地通過這些敏感期,健康在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5

好評聲一片,貌似我是出來唱反調的。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兒童敏感期不過是在某個特定的時期內,兒童特別熱衷或執着於某件事情或某條規則,並沒有特定的發展規律,即兒童錯過該敏感期,還可能在以後的階段再次出現這個敏感期也可能不出現。覺得這本書的作者有點神化“敏感期”這個概念,打着蒙氏教育的幌子鼓吹兒童發展敏感期的重要性,其實家長只要做到一點:不要打擾兒童的興趣也不要刻意去引導兒童的行爲準則就對了。

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歲到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孫瑞雪點評。看這些案例是一種很大的享受,你會發現,原來我們孩子從那麼小起就開始構建我們一生的行爲準則,而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式又是那麼獨特。記得韓寒《後會無期》裏有一句話說: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們只看利弊。其實真正的小孩子連對錯也不分的,他們只重感受。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兩個小孩分一個蛋黃派,一個孩子拿到大的那塊,一個孩子拿到小的那塊,拿到小塊的孩子不樂意,拿到大塊的孩子就說,你等我先吃一口你再吃,這樣你的就比我的大了。於是他們這樣做了,兩個人都很開心。

其實我比較擔心的一點是所謂“敏感期”的不干預原則,不好的敏感期比如“執拗”、“模仿”、“追求完美”等,一段時間過去了還好,但對於那些好的的敏感期比如“數學邏輯”、“繪畫、認字、音樂、書寫”等,這些敏感期按照書裏的記錄,一般也是持續幾天到幾周不等,如果我們任其發展,會不會讓孩子養成三分鐘熱度,不能對某一興趣從一而終的壞認知呢?後來去網上搜了下,沒有找到相關論述。

其實對於某些敏感期,比如0~2歲經常出現的口的敏感期,3~4歲經常出現的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以及4~6歲經常出現的婚姻敏感期,跟弗洛伊德的性心理髮展期可以對應起來,口的敏感期對應的是口欲期,這個期應該給孩子提供足夠多食物(一般是奶汁),追求完美是肛欲期的表現,而婚姻敏感期很明顯是俄狄浦斯期。很有意思,但比較起來會發現,敏感期的理論顯然更沒有力量,不像性心理髮展階段那樣直擊人心。其實從埃裏克森的八階段理論很多敏感期也能得到解釋,比如5、6歲一直持續到12歲對書寫、數字邏輯的敏感期對應埃裏克森的學齡期,0~2歲口、手的敏感期對應的是埃裏克森的嬰兒期和兒童期。

仔細體會一下,覺得很多敏感期的概念,比如壘高的敏感期(喜歡把物體壘高然後退到再壘高,以此建立三維空間的感覺)、詛咒的敏感期(喜歡用詛咒的話表現語言的力量)等概念的建構都有點牽強附會,好像兒童做了某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只要把這種行爲解釋爲”敏感期“即可正常化。其實大部分情況下,兒童的某些非常態行爲,比如咬人、口吃等可自然消退,家長自然不用過加干涉,但如果把所有的這些行爲比如過分專注、暴躁等都解釋爲敏感期,認爲其過了敏感期就會恢復正常,很有可能會錯過某些病症的最佳治療時間(比如自閉症、多動症等)。對於那些不是特別瞭解嬰幼兒心理髮展特點的家長,本書極有可能造成一些誤導。前面也說過了,敏感期並沒有嚴格的規律,有的敏感期被壓抑了,未來幾年可能會再出現也可能不再出現,而敏感期持續的時間也是不定的,所以我對敏感期概念的科學性存在很大的質疑。

因爲對“敏感期”這樣一個概念存疑,特意去網上搜了下兒童敏感期的相關文獻,發現大部分文獻都跟蒙氏教育有關或者說起碼其參考文獻中會列出蒙氏教育相關文獻,而點擊量最多的文獻大多是應用性的比如敏感期與社區規劃等。因爲時間倉促,只看了幾篇國內的文獻,發現對敏感期的研究還比較重應用,並沒有很好地進行系統理論的研究。

簡單評論一下這本書,怎麼說呢?其實做家長的還是看比不看好處更多,因爲書中傳達的很多理念包括蒙氏教育因材施教、愛與關懷等都是很多中國家庭缺乏的。但是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好了。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6

看過這本書,再回憶起兒子的很多行爲,終於明白,孩子被我們誤解的太多了,不過還好,一切還來得及,還好,在孩子的這些正在進行或已經過去的敏感期,我沒有簡單粗暴的對待。那麼,我們一起跟着這本書,看看那些容易被誤讀的兒童敏感期,請認真的對待我們的孩子。

1、世界就是味道

孩子最初是用口感知世界的。是的,孩子們都喜歡吃手,甚至吃腳,吃一切可以拿到手中的東西,我們其實都知道這是正常的,但是不是都制止過呢?我們的干涉,使孩子不能很好的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使有的孩子這個敏感期無限延長。我想,兒子的咬嘴脣,我真的不該阻止,我停止阻止之後,他慢慢的咬的不那麼頻繁了,就這麼簡單,這不是壞毛病啊。

2、手是人類智慧的工具

吃手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能使孩子學會自由的控制手。當孩子學會自由的使用手之後,開始亂抓一切不被大人認爲可以抓的東西,好吧,我也制止過兒子抓我認爲不可以抓的東西,手是身體功能中最偉大的智慧的工具啊。不過還好,我知道對孩子來說,動手能力是很重要的,所以,後來我可以耐心的讓他自己做他想做的事,用自己的手,努力阻止自己想幫助他的衝動。

3、扔東西、搬運東西是搗亂?

兒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爺爺奶奶批評最多的是,他喜歡扔東西,把擺放整齊的東西扔在地上,你讓他撿,他全當沒有聽到,繼續往前走,繼續扔……原來,這是孩子認知世界的方式,通過這些行爲他明白自己和它物是分離的、物與物也是分離的道理;

而搬運東西,哈哈,兒子熱衷於把一樣樣的東西費力的從一個房間挪到另外一個房間,超級有成就感,在上幼兒園小小班的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把小朋友們從凳子上趕走,把凳子排成排在教室裏推……這原來是他感知他和物品、空間之間的關係,是他認知空間的最初過程,不是搗亂。而他很喜歡的把積木壘高、推倒,再壘高、再推倒的過程,同樣是對空間感受的過程。然後他喜歡鑽到衣櫃裏、桌子下面玩耍,我家小朋友的這個時期,我雖然不知道是空間敏感期,但沒有制止。感受空間,發展到承受更大的空間,這實際上也是一個心理承受能力發展的過程。

4、細小事物的敏感期

兒子每天放學回家都會給我帶禮物,我也會鄭重的接受並道謝,而那些禮物,很多都是小女孩的小皮筋,小釦子,甚至是小朋友衣服上掉下來的亮片,他是怎麼發現的,並且小心翼翼的保存到放學回家?平時帶他出去散步,地上的瓜子殼、小石子、玩具槍槍子,都會被他認真的撿起來。對此,我表示理解。原來,很多孩子都有細小事物的敏感期,這個時期,可以使孩子掌握事物的細節,會使他專注,耐心。如果你的孩子也恰好出現了這些現象,好好保護吧。

5、秩序敏感期、執拗

在這本中,秩序敏感期是在2歲半左右,執拗敏感期被認爲是秩序敏感期後,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被破壞,兒童就會哭鬧、焦慮。我認爲,這兩個時期可以在一起談感想。

兒子從二歲左右開始,就被認爲任性,你幫他開門,他哭,要自己開,你把門關上讓他再重新開,他哭,晚了,我要剛纔自己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看他哭完。這是任性嗎?不是,是他的內在秩序被破壞了。

小朋友有自己的內在秩序,需要你的尊重。小時候,我最不喜歡聽的兩個字是:聽話。以至於現在我還記得,所以,我理解爲,孩子需要被尊重,他的內在秩序被尊重了,被髮展了,纔會和你認爲的秩序或者規則(也就是外在秩序)配對。你單純的強調聽話,他不懂自己爲什麼要聽話,爲什麼要遵守某些規矩。孩子自己的秩序都沒有被尊重,如何叫他遵守環境秩序,也就是所謂的規則?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任性的孩子,很多都是因爲自己的內在秩序被破壞,被誤讀爲任性固執,如果用暴力制止的話,他會混亂的,以後所有的秩序對他來說都是無用的。

我想說的是,個人認爲,秩序敏感期是最容易被誤讀,被破壞的,而傷害力往往是難以想象的。在孩子處於這個敏感期時,要多理解多尊重,並盡力創造好的有秩序的外部環境。

6、審美、追求完美

兒子的審美敏感期在一歲多就出現了,覺得哪個衣服難看拒絕穿,覺得哪個衣服好看髒了也拒絕脫下來,覺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衣服不好看了就攔在門口不讓出去,除非換了他認爲好看的衣服,覺得媽媽頭髮紮起來不好看就直接衝過來把皮筋拽掉,看到頭髮散下來滿意的說,嗯,這樣好看……

當然,還有更過分的,如果你給他一個蘋果,未經允許咬了一口,他哭鬧,我不吃,這已經不是我要的蘋果了,原來,這是因爲你破壞了蘋果的外觀,不是因爲你吃了他的蘋果。

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啊,有多少人誤解了呢?

7、邏輯思維

十萬個爲什麼時期,兒子從一歲多開始,至今未結束,面對一個求知慾強烈的孩子,我儘可能耐心的通過各種方式解答,自己也順便增長了知識。認真對待孩子的每個“爲什麼”吧,不管你有多忙。

8、人際關係

關於分享: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強制孩子把自己的東西與別人分享,除非他自己願意。因爲這會讓他混亂:我的東西被強制的分給了別人,我也可以強行得到別人的東西。如果強制這個時期的兒童分享他的東西,會給他帶來恐懼感和危機感。還是兩個字,尊重,尊重孩子的意願。

關於朋友:前一秒還在爲一個玩具爭的頭破血流,後一秒又聊的熱火朝天,不要急,孩子的問題孩子自己解決。不過兒子過了四歲之後,突然醒悟了,和朋友們在一起,已經不會起衝突了,聊天,追着跑,全天候不冷場,他大概已經會和朋友相處了吧。

好吧,這本書的內容豐富,我列舉的只是自己有體會的,容易被誤讀或容易被忽略的敏感期,當然還有更多的內容給我們更多的啓發。相對於《愛和自由》,這本書的可讀性要強的多,如果你覺得理論性太強,沒關係,有具體的兒童成長故事可以讓你參照,相信會有收穫。

我還想說的是其中一篇文章《沙和孩子的成長》的一段話:沙和水符合所有心智狀態的孩子,玩法變化無窮,每個孩子依據自己的心智,進行自己的玩法,這是大自然賜予孩子最好的禮物。所以,當孩子玩沙和水時,千萬不要阻止和打斷。

最後,引用一段作者的學校給家長髮的一張閱讀書目的下面寫的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和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擁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那麼我覺得自己富有在於,我有一位喜歡聽我讀書的孩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7

《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是我買的第一本育兒書。吸引我的是書名,還不是作者孫瑞雪其人。第一次知道敏感期這個術語是看央視寶貝一家親節目中瞭解到的。後來在噹噹網上看到這本書,想都沒想就買下來了。六月底買的,斷斷續續地看,直到現在纔算是看完。由這本書瞭解到孫瑞雪,然後是蒙氏教育,又在網上搜了幾本書入貨,結果麥爸笑我除了武俠書和漫畫書,只有育兒書能吸引我。

這本書嚴格的說是由孫瑞雪編著,而不是由她寫的。書的內容由200多個家長和蒙氏教育機構老師寫的案例加上孫瑞雪的點評組成。案例是按兒童0-10歲的順序編排而成。

第一次泛讀的時候,我有點失望,習慣了看定義、總結的理論模式書讓我想象這本書會解釋定義什麼是敏感期,什麼年齡就會經歷什麼敏感期,會有什麼具體表現,成人應按什麼步驟來解決應付。拿到書發現不是這樣的時候就有點失望。

第二次精讀後,我喜歡上了這本書。其實兒童的敏感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小孩會有不同表現,出現的先後和表現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爲如此,這本書沒有按傳統寫書模式,觀點+事例+總結來傳授方法。而是以豐富的案例加上就事論事的分析告訴成人如何解讀兒童的行爲,從而進入他們的世界,和他們一起成長。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不用按章節來讀,因爲都是由案例加分析組成,沒有很強的連貫性,可以從任何一個章節進入來閱讀,所以適合任何時候、在任何地點來讀。尤其適合翻閱型讀者。

這本書最大的缺點也在於它的分散性特點,習慣直接接受理論,喜歡按甲、乙、丙、丁和一、二、三、四點來看書的人不適合閱讀這種書,也許會覺得這本書不知所云。

總的來說,這本書看起來輕鬆,但要吃透其中的觀點則需要靠個人的悟性。

我個人觀點是這本書值得擁有,且需要反覆閱讀。

摘抄其中一些論點分享:

走路敏感期,成人該放棄自己走路的節奏去配合孩子。

孩子的心是細膩的,只有當我們儘可能細膩起來的時候,纔會有機會感受到孩子細膩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讓兒童學習他年齡不能承受的東西,用成人的學習方法和強制手段給孩子灌輸知識。

永遠不傷害孩子,相信他們都是好樣的。遇到問題就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一種人性的、科學的解決方法。

由此涉及到如何把握愛和自由的問題,這是另外一本書所談到的,還在閱讀中。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8

這個週末一口氣看完了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對兒童成長這個話題有了更深入的感悟。對於這本書,我想說每個人都應該去看一看,多瞭解一下兒童這個特殊的羣體,才能讓我們世界的未來更好地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是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瑞雪,但是真理是不對過期的,即使是現在來看,這本書的理念依然是非常先進,非常值得每個父母去學習,去實踐的。這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歲—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孫瑞雪點評。中外教育史上,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地、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這對於兒童教育這個領域來說也是一份非常寶貴的財富。

書中把孩子的成長分爲0~2歲半,2歲半~3歲,3歲~4歲,4歲~5歲,5歲~6歲,6歲以上,這6個階段來寫,重點突出了這個階段的孩子最突出的敏感期,條理非常清晰明瞭,事蹟十分常見,每個人都肯定遇到過小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但是我們知道,敏感期是不可能完美區分開來的,其中的案例很多都涉及到幾個方面的敏感期,也有出現敏感期提前或者延後的情況。所以這樣的分類階段與其說是分孩子的敏感期階段,不如說是更我們一起分享“孩子”的的成長階段。

我認爲這本書最讓人感到的是一份真實感。孫瑞雪老師創辦了大陸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特梭利國際學校,之後又創立了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這本書的事例是辦學十多年積累下來的,每一件都是真事,同時每一件都平常到在我們身邊不斷重現。但書中的老師、家長,用科學的、與平常不同的方法去處理他們,保證了孩子的快樂成長。在開辦學校的同時,孫瑞雪老師還堅持做科研工作,先後出版發行了教育著作:《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心智成長叢書》、《蒙特梭利教具操作VCD》、《自由中的規則》、《再說敏感期》、《我們都是孩子》等等,以蒙特梭利教育法爲基礎,形成了一套結合中國國情的,可行的,系統的教育兒童的方法。

那什麼是兒童敏感期呢?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到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段時間內,專心吸取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當孩子在專心致志的幹某一件事,或者堅持某一個要求時,你就知道,這是孩子的敏感期來了。而結合不同的事情,都相對應了某一方面的敏感期。在孩子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他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會有很大的變化。本書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徵和本質。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到了6—12歲還會有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這樣孩子纔會出現敏感期的舉止狀況。

現實是,在學習壓力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幫助和關懷非常的少,幾乎不會再出現敏感期的形態。所以,讓兒童能在正確的對待下度過敏感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嬰兒出生後,第一件事是要去適應這個與媽媽肚子裏不同的世界。所以最開始是視覺敏感期,他會追尋光的存在。前陣子我去看我剛出生不久的外甥,我想逗玩他,在他眼前揮動手掌,但他一點反應都沒有,眼巴巴的看着窗外。當時我還挺奇怪:怎麼不會關注移動的物體呢?看了這本書,我心中的疑惑得到解答,因爲他現在對光最感興趣。他的眼睛在快速的成長,與大腦建立關係,一步步完善它眼睛的功能。他是在很專注的進行“認識世界”這個工作啊。

在孩子0~2歲半這個時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口腔敏感期。在這個世界段,孩子很喜歡吃手指,吃腳趾。按我們大人的觀點來看,這是很不好的行爲,也是很不衛生影響身體健康的行爲。但這只是我們的看法,你知道孩子爲什麼要這麼做嗎?原來這是一種生理的需求,像吃飯一樣的必須品,這個時候,孩子是在喚醒他是身體啊!如果我們從一開始觀察,就會發現,嬰兒一開始是無法把手放在口裏的,他的手定位能力不強,會放到鼻子,額頭等等地方。在透過一次次地放到口裏,他的準確性越來越強了。這是由於大腦對手的把控越來越強了,能夠準確地做出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同時,成功地找到手也讓嬰兒非常開心,非常地自信,因爲這就是最開始的成功。

那爲什麼要從吃手開始呢?因爲嬰兒最開始用大腦掌握的就是吃這個技能,他的口最靈敏,一開始是用口來工作的。所以說,孩子最初就是用口來感知世界的。他用口來與這個世界接觸,認識這個世界。而一開始嬰兒不會拿東西,那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手了。所以我們看到孩子會吃手指,一根,兩根,一個拳頭。通過吃手來感知手,來讓喚醒手的工作能力。所以小孩都是要吃過手後纔會抓東西的,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快速成長,第一件事就不要阻止他吃手指。

那吃手指會不會成一種習慣呢?這也是我之前一直的觀念,認爲一直不制止就會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將來很難改掉。但書中告訴我們,長大會吃手指的,恰恰是因爲在口腔敏感期得不到滿足的孩子。身體的自我彌補能力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身體意識到我們哪一方面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在以後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長大後還有吃手指壞習慣的人就是因爲他要彌補之前的不滿足。而之前得到滿足的孩子則會把心思全部投放到下一個敏感期。滿足了就不會再念念不忘這不正是孩子的特點嗎?當然,如果孩子一開始已經有得到正確的對待,在3歲後仍然喜歡吃手指,就要去跟他說這樣是不好的習慣,讓他戒掉這個習慣。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也有極個別會把這個行爲養成習慣。

除了口腔敏感期,0~2歲半的孩子畢竟突出的還有爬行敏感期,走的敏感期,細小事物敏感期等等。如果小孩出現了這些敏感期,我們讓對他多放手,讓他有機會多去爬行,多去走,多去觀察細小事物。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表現的機會,他才能快速的成長。另外,當孩子喜歡用手去抓取東西時,就是他手的敏感期到來了。他喜歡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東西,然後送進嘴裏。這是他在感知這個世界的東西,在認識這些東西。我們能做的不是去制止他,而是要多提供不同的,衛士安全的東西讓他去認識。其實孩子的趨吉避凶能力是很強的,我們可以發現在吃東西時,無論多麼細小的異物小孩子都能辨別出來,吐出來。這其實很難懂,因爲我們長大了能力反而退化了。只能理解爲孩子的神奇之處吧。

在2歲半到3歲這段時期,孩子最明顯的就是會強烈表示“我的”這個概念了。這是自我意識敏感期。在看書前我也很不理解孩子不願跟人共享玩家,我會覺得爲什麼現在的孩子都那麼自私呢?我表弟3歲的時候就是這樣,自己的東西別人一概不許碰,一碰就哭。而且如果我說要拿個誰誰誰玩,他馬上抓在手裏不放手。我之前一直認爲是現在的孩子畢竟自私,不懂得共享。但我現在懂了。這跟自私沒關係,自私是指個體面臨自己利益與對方衝突時,會不計對方損失,以滿足自己利益爲主。但這時候的孩子剛剛懂得我跟非我的區別,他根本沒有利益的觀念。

其實孩童出生時跟世界是一體的,他不會有外界跟自己的區別,覺得什麼東西都是混沌一塊的。到了2歲左右,他知道自己跟外界是分開的,開始產生自我的意識。這個時期的孩子是以自我爲中心的,他只會辨認自我跟不是自我。這是一個學會辨別的過程。

在我看來,自我意識敏感期是對人生最重要的時期。因爲只有順利正確地度過這個時期,孩子才能知道自己跟世界是分開的,個人是獨立於世界的。他纔有勇氣能與他人,與社會分離,形成不受外界影響的自我。我們看那些能堅持自我,不被外界所左右決定的人,其實都是在這個階段能順利成長的人。而那些優柔寡斷,被人影響很深的人都是這個時期沒能完美過度的。我們在對待這個時期的孩子時,要認識到這跟孩子的本性是沒有任何關係的,這只是他在學習,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概念的一個過程。慷慨這種美德完全可以在以後上學進行教育。孩子在成長中我們不能去阻礙他們。

在3歲到4歲時,孩子最突出的是蠻不講理。你經常看到小孩對一點小問題就大吵大鬧,好像完全無法理解你的苦衷。很多時候,包括我,就會很煩這個小孩。我可能會讓他哭個夠,認爲他哭累了就好了。但其實這是在害了孩子。因爲這個時期孩子是處在秩序敏感期。而這一時期是跟孩子以後的道德感聯繫在一起的。在秩序敏感期得到良好的對待的孩子,以後道德觀念會好很多。因爲秩序就是規則,小孩子天生有遵循規則的需求,他也認爲全世界都有遵循規則的責任,所以看到不按規則辦事的情況,對這階段的小孩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在秩序敏感期,我們要給孩子灌輸世界是有秩序的這個觀念,不能隨意破化秩序。想想看,現在的孩子就是以後的社會成員,你是想要他遵紀守法還是無法無天呢?在這個時期,我們儘量去滿足孩子對秩序的追求。蘋果就是整個的才叫蘋果,大餅要整個的才叫大餅,這些在我們看來小孩子吃不完,會浪費的東西,在他們看來這纔是正確的東西。他們只是在追求東西的完整性,秩序性。每樣東西都有其樣子,守着規則纔是對的。這樣的觀念灌輸給孩子,才能讓他在以後的人生中做個有秩序的人。

看完這本書,我對嬰兒的特殊性充滿了好奇。真的非常奇妙,他們其實已經有一套最切實可行的成長方案了,我們只要幫助他們完成發展就能讓他們成長爲一個快樂,智慧的良好社會人士了。但很可惜,成人們對兒童的密碼瞭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爲,成人們強制性的介入不但侵佔了兒童每個敏感期的獨特發展時機,還會使兒童對強制灌輸的內容產生恐懼,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探索行爲。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除了觀察、瞭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9

太懶惰了,這麼一本小小的書,斷斷續續的,足足看了差不多一年。真是慚愧!趁勁頭足,現在正在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已經看完一大半了,這本書比較適合學齡兒童的媽媽,不過提前閱讀也是很不錯的。

這是一本書,粗略看是淺顯易懂,因爲全書是由一串串案例故事組成的,述說者爲蒙特梭利幼兒園的教師或者在這種幼兒園就讀的兒童的家長,因此,述說的事件也都是兒童爲主角,事件小而簡單。細看其實有點難度,雖然沒有深奧的理論,但對如何應對這些特殊的敏感期,卻是一門大學問,正是由於全書看似缺乏系統,更給讀者留下了思考和總結的空間。

全書的述說對兒童種種發展都充滿了由衷的讚歎和崇拜,言語中充滿了愛和包容,尤其對兒童某些“惡劣”的行爲和言語的衝撞,都能那麼寬大的包容和理解。在全書中,反覆強調的就是愛和自由,這是父母和老師應對幼兒(0-6歲)各個時期不同發展特徵的方法。曾看過有讀者反映,說這本書只給出了案例,卻沒給出解決應對的方法,我想,給兒童理解,給他愛和自由,這就是本書以不變應萬變的的答案。當然,這只是宗旨,如何具體的應變,還需智慧。

在我家裏的老人看來,我對涵涵的種種作爲,有溺愛之嫌,隨便他去玩什麼,隨便他翻東西,我都只是在旁邊看着,只是負責他的安全,並不制止。但是,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如何做到給他充分的愛和自由,卻不至於到溺愛的程度?如何來界定二者?在什麼時候說不,在什麼時候說可以?哪些纔是真正的愛和自由?如何在寶寶的種種看似“頑劣”的行爲面前保持冷靜和寬容,並探求這種行爲背後的真正意義,而不是順手就操起手中懲罰的工具?

也許,這是我想的太多了。

但是,冷靜,這門功課真是太難修了。昨晚,只不過少給涵涵衝30毫升的牛奶,他就把半夜醒來的時間從4點提前到了1點,害的我差點衝他發脾氣,惡狠狠的坐起來,看着他任他在那裏趴在那裏拱啊,翻啊,哼啊,哭啊,都沒理他,最後才無奈的給他喝牛奶。好在是黑夜裏,小傢伙看不清我的臉色,否則肯定會嚇壞,呵呵。

修煉,修煉,繼續,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