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藤野先生讀後感3篇

藤野先生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藤野先生》這篇散文作者通過對留學日本生活時的回憶,以深切懷念之情,熱烈讚頌藤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的友誼。下面是關於《藤野先生》讀後感3篇的內容,歡迎閱讀!

藤野先生讀後感3篇

  藤野先生讀後感1

我看了魯迅先生的許多文章,每一篇都有一些不同的道理要告訴我們,每一篇都有一些不同的精神要傳達給我們。我最喜歡看魯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我已經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這些散文我一看題目就覺得非常有趣。比如百草園在那裏,是什麼樣的,在那裏會發生什麼事。這些題目使我有興趣讀完整篇散文。而同是選自《朝花夕拾》的這篇《藤野先生》雖然題目並不是很吸引人,但是當你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會發現一些不同尋常的精神與道理。

散文的開頭寫的是魯迅先生去日本留學時的場景。日本東京的上野公園,一片一片的櫻花林,魯迅先生把它們比作了幾片緋紅的輕雲。在花下還有成羣結隊的清國留學生。魯迅先生對他們的描寫是:“頭頂上盤個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一扭。實在標緻極了。”表面上看,魯迅先生把那些清國留學生寫得是多麼的美好,其實是魯迅先生在諷刺當時清國的封建社會,從他描寫的盤起的辮子可以看出當時的清國是多麼的封建。表明了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與嘲諷。而那其中一個詞語“標緻”雖然是漂亮的意思,但是在魯迅先生這篇散文中是反語,有諷刺的意思。在魯迅先生的眼裏,那些辮子代表的是封建,它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與行爲,而魯迅先生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思想,否則整個國家的文化與素質都會比其他國家落後很多。魯迅先生並不想自己的國家落後,所以他來到了日本民國。結果在那裏也見到了盤辮子的清國風俗,他寫下了這幾句對 他們的描寫。從這句對清國留學生的描寫的句子中,我也再一次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描寫手法是多麼的高超。用了幾個連續的動詞,也用了比喻,把對清國盤辮子的習俗寫得生動形象。

在後面的第五自然段,魯迅先生還風趣地運用了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後受到了特殊待遇倒掛在水果店頭被尊爲“膠菜”的例子來類比自己到了日本仙台留學不收學費,住客店,受到了許多優待。

而魯迅先生就是在那裏認識了他的一位醫學老師藤野嚴九郎。並寫出了他與藤野先生之間的事情。雖然以前並不知道有藤野嚴九郎這個人,但後來老師讓我們讓我們看了他的圖片,小小的眼睛戴着一副眼鏡,嘴巴上方還有八字鬍鬚。當時老師說他和魯迅先生還挺像的。雖然算不上嚴肅,也並不帥,他也不像文中魯迅說的沒打領結。而是穿得十分整潔,但他一看就是一位治學嚴謹的老師。從魯迅先生所描寫的語句裏,我看出藤野先生是一個在生活中節約簡樸,工作上認真負責的人。魯迅先生在這人生地不熟的日本,被那些日本人鄙視的時候,藤野先生卻鼓勵他,對他一點也不偏心。“我拿下來打開看的時候,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與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尾,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是魯迅先生在文中所寫的。唯獨藤野先生對他這麼負責,這麼關心,這說明了藤野先生的教學是不分國界的,他不會覺得魯迅先生是中國人就很排斥。而且藤野先生還很有鑽研精神,當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足骨變成了畸形,他就一直問魯迅到底是怎麼回事,而且還想親眼看一看。後來因爲看了日本人將中國人槍斃的電影后,日本的同學們直呼萬歲,魯迅先生覺得自己受了侮辱,就無奈的回國了。

與藤野先生告別時,藤野先生也十分留念,還給了他一張照片,並希望魯迅先生也給他一張照片,但後來卻沒有了機會。在這麼4年的相處中,他和藤野先生也有了感情,說以都捨不得。雖然後來把被添改過的講義丟失了,但魯迅先生還是想念藤野先生,把他的像貼在牆上,每天都可以看到。

像藤野先生這樣的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雖然中日之間有些矛盾,但藤野先生對於 魯迅先生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是爲了所有人着想,爲了醫學上的成就。所以魯迅在散文的後部分寫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所知道。”

我也是很欽佩藤野先生的,我希望他的精神與行爲永遠流傳。

  藤野先生讀後感2

有這麼一本偉大的名著,沒有一絲古板嚴肅,而像自己的一個家裏人,向你娓娓道來他的成長經歷,有這麼一個平凡的老師,沒有一點自私狹隘,而是一位聖人似的,不分國界的將知識傳播。這就是《朝花夕拾》與其中的藤野先生。

俗話說,醫者人心,在魯迅的淡淡記憶中,藤野先生身爲解剖醫學教授,儼然也是一位醫者,有着非凡的嚴謹與認真,同時他也是一位老師,有着悔人不倦的精神與思想,但更像一位父親,滿懷着對學生子女般的愛與關懷,在他們迷失道路與方向時,爲他們點亮前方,指明道路。他,藤野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

藤野先生在魯迅心中如此,任何一位老師亦是如此。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父母無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一日爲師,終身爲父。仔細想想,到底是誰在我們的生活中與我們相處的時間更長,對我們給予了更多的愛呢?無疑,是老師。

老師,他們不僅是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同時也是一位位孩子的父母。父母將愛傳播最多的人無疑是子女,可是老師則例外。他們將師愛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對自己的孩子往往疏於照顧,這是爲什麼?因爲他們的愛與責任心有着無邊無際的廣闊。

心有界,愛無疆。當老師夾着書本走向講臺時,一個個毫無關聯的孩子已經與他結下了深深的感情,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已經足以圍繞着他一生。於是,老師情不自禁地奉獻他們一生的青春,夢想與愛,給這些來自不同家庭,毫無關係的學生。師愛跨越的,不僅是家與家的隔膜,也是國與國之間的邊界。如藤野先生,一個來自日本的大學教授,毫不吝嗇的將自己的關愛傳播給來自中國的魯迅,沒有自私,沒有狹隘的民族精神,這種無疆廣闊的愛終化爲魯迅字裏行間對藤野先生深深地懷念與感恩。

大愛無疆,師愛無疆,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老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對國家作出的偉大貢獻,終將載入史冊,成爲永恆!

  藤野先生讀後感3

仔細品析《朝花惜時》裏的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讓我挺敬佩的老師。

文章內容主要是魯迅日本仙台求學,準備學成回報祖國。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任課教授。他讓魯迅學會了做學問需嚴謹,更讓魯迅懂得了作爲一箇中國人的尊嚴。

從文中讀出,藤野是一個道德高尚的日本教師。他一直鼓舞着魯迅從事反帝反封建鬥爭。更讓人震驚的是,一個日本教師在面對一箇中國學生時,爲他傾注了許多無私的愛:平等公正;一絲不苟得幫他改作業;害怕中國人敬鬼,魯迅不肯上解剖課;理解並支持魯迅棄醫從文。我感觸最深的是藤野與魯迅是師生中的這種情誼,包括那張“惜別”的照片以及先生的叮嚀都讓我無法忘懷。他的那種無國界的科學精神也值得讚揚。

文中有一個片段,反映了當時那個社會背景令我感觸如潮水般,川流不息。在看電影事件中,我的心被深深地揪到了,我看到了一羣思想不覺悟,麻木無知的國民。現在,魯迅意識到了,只有徹底改變人的思想,才能救國。

在現實社會中,在校園裏,那大多數學生每天念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背地裏卻從不把學習當回事,吃喝玩樂,攀比成風。

真不敢讓人相信的是:學生成羣結隊,以大架爲樂。甚至將戀愛掛在耳邊炫耀。在這個風華正茂的年齡,本應無憂無慮,一心爲未來奮鬥,收穫幾份真摯的友誼。然而,現在有多少人會因爲明天會捱打而擔憂,會因爲失戀而痛苦,這不就是所謂的社會人嗎?這是他們本不該有的。

想一想魯迅先生當年爲了中華民族強大起來,毅然棄醫從文的壯舉,想想無數革命先烈的犧牲,只爲了一個理想——讓嶄新的明天,遠大的未來中,中國越來越強大!各位還在打着遊戲,而不努力的同學們,醒醒吧,你們就要對得起革命先烈的犧牲嗎?

我相信,爲了祖國的明天,我們一定會放下手機,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我們一定會用心走向明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