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藤野先生讀後感1000字

藤野先生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導語:《藤野先生》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在廈門大學時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作者通過對留學日本生活時的回憶,以深切懷念之情,熱烈讚頌藤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讀後感1000字,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藤野先生讀後感1000字

在讀完《藤野先生》後,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對魯迅先生無限吹捧,更多的是對現在社會上種種現象的思考。

在現實社會中,在本應充滿陽光的青春校園中,那大多數學生,用着國家免費提供的桌椅.書本.甚至免費的住宿,每天念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將校規班規背得滾瓜爛熟,背地裏,卻從不把學習當回事,吃喝玩樂,攀比成風。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學生成羣結隊,以打架爲樂。甚至將談戀愛常掛於嘴邊,拿出來炫耀。

十五六歲的年紀,本應無憂無慮,一心爲未來奮鬥,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結下莫多的真摯朋友,收穫最純真的友誼。

十五六歲的年紀,是人生中最美好最輕鬆的時代,是一個人展望未來,目空一切,不斷攀爬的時代。

然而,又有多少人爲了明天會捱打而擔憂,爲了失戀而痛苦,爲了顯示自己多麼美麗富有而惆悵。那是他們本不該有的。

想一想魯迅先生當初爲了中華民族毅然棄醫從文的壯舉,想一想無數革命先烈的犧牲,他們做着不同的事,卻有同一個理想----中國有一個嶄新的明天!爲了這個理想,他們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將青春年華送給了祖國母親!

同學們,醒醒吧,當你們學習有關革命先烈的文章時,請想一想,我們在他們用一生換來的美好生活中成長,卻做着這樣那樣的齷齪事,對得起他們的犧牲嗎?

當初,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衆多的中國人民萬衆一心,從未有一個人喊過苦,說過累。當面對死亡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畏懼,縱使知道前面危險重重,縱使自己有機會可以逃掉且毫髮無損,但沒有人那樣做。即使七八十歲的老人,也願意用鮮血去喚醒中國。

爲什麼?因爲他們是中國人,他們有一顆愛國心。

我相信,無論同學們平日多麼放蕩,在在內心深處,一定有一處最美的地方,那裏裝着一顆心,一顆愛國心。給你也給我一個機會,給你也給我一個理由,因爲我們是中國人,所以爲了祖國的明天,請放下那些本不應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事,讓我們一起努力翱翔!

革命前輩爲中國鋪好了道路,是需要我們用心去走出明天的!

對學生而言,教師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響力,如果這種影響力是建立在教師身份所賦予的權力基礎之上的,那是不穩固的。而如果這種影響力是靠教師的人格魅力贏得的,那就相當持久而且強大了,這種影響甚至強大到足以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學生心田,爲學生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魯迅就是時時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幾十年過去了,仍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堅韌的鬥爭着,爲民族的覺醒和解放而奮鬥。在魯迅的`精神家園裏,有藤野播下的種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材中出現的教師形象以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着他們的學生,也啓發着我們當代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給學生以影響一生的精神食糧。

《藤野先生》回憶魯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在魯迅留學日本之時,是“風雨如磐暗故園”之時,也是魯迅個人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期。“但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中,魯迅才深刻地認識到,學醫可以拯救人的身體,卻不能拯救人的靈魂。

魯迅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個人,他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說,參加新文化運動,對歷史的發展貢獻很大。

他一生只出了一本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回憶了從青年時期以來的經歷。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是作者回憶一位日本的老師藤野先生。

作者重點回憶了在仙台和藤野先生學醫的故事。作者寫了藤野爲我一一訂正講義,描繪出一個和藹的熱心的老教師形象。可是讓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作者竟然對科學很不嚴謹,對血管的位置錯誤不但不接受還認爲自己這樣畫畫兒好看。這點最後學年試驗成績給了他一個警示,“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

我對魯迅這一點也很不滿意,有這樣好的老師手把手教,居然對自己的要求僅僅是沒有落第!

我認爲,魯迅這樣做是辜負了藤野先生對他的期望,也是自己時光的荒廢。只有刻苦學習纔對得起中國人民納稅的錢,只有名列前茅才能給中國人揚眉吐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作者醫治國人身體的理想,完成藤野先生給中國傳播新的醫學的心願。

在作者被譏刺後,藤野先生主持正義,爲中國學生贏得了尊重。我十分欣賞他正(義)氣的作風。

作者認爲要救國需要救思想,於是放棄了學醫,這點可以理解。可是讓我再一次感到失望的是,藤野很重感情地交給作者一張背面寫着“惜別”的照相後,作者卻沒有把自己的照片寄過去(作者當時沒有相片),在離開西安之後也沒有補寄給他。

如果我是藤野先生,我會每天到傳達室問是否有信,過一陣後,我可能會擔心是不是魯迅的信在半路寄丟了,再後來我可能會更加擔心他的安全。因爲我從藤野先生之前對他的態度看到,藤野是十分想培養魯迅的,而且從得知魯迅棄醫從文之後的“嘆息”和離別時的表現看,藤野是很惋惜的。魯迅儘管有他的理由,但是這些不過是藉口,既然心存感激,話怎麼會無從談起呢?完全可以從幾句問候,幾句感謝談起。

但是我仍然能夠看出魯迅還是很感激藤野先生,並以藤野先生的警示自己,要爲中國革命繼續出力。只是我對他在以上幾件事情的處理有些不滿而已,我想在這點,我可以做得比他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