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1

李鎮西對於一直堅守在第一線的班主任老師來說肯定是如雷貫耳的。中國教育界一直有“南李北魏”之說,“北魏”是魏書生老師,“南李”就是李鎮西老師,他們是在中國班主任這個團體中做的最好的,最具代表性的兩個人。這兩位老師對於我來說無疑就是傳奇人物,是高高在上的,是很多班主任學習的榜樣和目標。幾年前魏書生老師來周口講學,我有幸見到了魏老師本人,得以近距離感受魏老師的風采。聽了魏老師的講座後收穫很多,所以在我班主任工作的前幾年裏受魏書生老師影響比較大。

學校發給每位老師三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李鎮西老師的著作《做最好的班主任》。我就是從讀《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纔開始接觸李鎮西老師的,從讀第一章開始,我就感覺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存在讓我有一直讀下去的慾望。我本身也是做班主任的,李鎮西老師在書中所講的一些案例我能感同身受,他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技巧我感覺很實用也很好用。

每當我讀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的時候,都會被書裏充斥滿李老師對學生的耐心和包容所感動。整本書的詞彙並不華麗,質樸中透出從容,我讀起來很感動也很舒服,李老師就像是坐在對面把他與學生的故事和他的帶班方法娓娓道來,感覺自己就像親身去經歷一般,會隨着李老師的情緒變化而變化。這是我第一次讀李鎮西老師的書,也是第一次從書中見識到李鎮西老師的帶班之道,更是第一次讀一本反反覆覆讀的書,就是這個第一次,我就開始崇拜起來李鎮西老師,我感覺他的帶班理念和與學生之間的相處正是我夢寐以求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就把李鎮西老師當成我的學習的榜樣和奮鬥的目標。

從讀《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開始,到關注李鎮西老師的公衆號《鎮西茶館》,還到經常閱讀李老師寫的文章,李老師的形象在我心中不斷的豐滿,讓我認識到李鎮西老師不再是高高在神壇上的教育專家,他只是一個充滿着愛的普通人。就像他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書名一樣,李鎮西老師就是一個愛心與教育的踐行者,他真心愛他帶的每屆學生,他的每屆學生都真心愛他,就是這樣,他成爲了一個天天沐浴在“愛河”裏的人,他很幸福,他的學生們同樣也很幸福。我很佩服李鎮西老師爲學生的付出,我更羨慕李鎮西老師能如此收穫學生更多的愛,在他們彼此愛的滋潤下的學生都健康快樂成長,一個個都學有所成。李鎮西老師和學生之間所構成的畫面在書中一幅幅呈現,很唯美就像一首首詩,他所帶班級的效果很動人能直擊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向所有人證明耐心等待也可以花開燦漫,給我帶來衝擊和震撼。

老師有愛,愛心對於每個老師來說都不可缺少的,班主任更不用說,他們的愛會更具體會更徹底。我的班主任工作已步入第八個年頭,我自詡很愛我的學生。我每天早早到校,晚上很晚纔回家,學生一犯錯就嚴厲批評,不允許學生有一絲鬆懈,一發現學生苗頭不對就開始不停的做思想工作,對於屢教不改的學生也下過狠手,回家反思,停課,罰站,罰抄寫我都幹過。我跟班很緊,甚至一節課要轉好幾遍,學生的神經和我的神經一直繃得緊緊的。我是愛我的學生的,我和他們的家長一樣,都希望他們能實現理想,最後有個燦爛的人生,最起碼我認爲我做過的種種是爲他們好的,所以我做起來是理直氣壯的。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讓我能更明白怎樣去向學生表達自己的愛。每一個班主任老師都對學生充滿愛,但愛的方式不同,所求得結果就不一樣;每一個學生都愛自己的老師,只是我們的感受方式不同,所感受的結果也不一樣。近年來,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開始嘗試做出一些改變,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同等位置,像家人朋友一樣,不以年齡爲鴻溝,多瞭解學生的內心,會多想怎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的愛要讓他們真實的感受到。施人於愛,人人愛你,這是相互的。你對學生的愛,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他們纔會愛你。在班級管理上我做出一些改變:多一些關心,少一些無語;多了些行動,少了些要求;多了些思考,少了些威逼;多一些彈性,少一些剛性;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迫;多一些自主,少了些命令。事實證明,我這樣做是有效果的,不知什麼時候起,我開始感受到學生對我多一份依戀,多一份愛;也感覺到班級的氛圍更加和諧了,同學們之間更加親密了,班級更像一個大家庭了。這些改變是我想不到,給我感觸很大,你付出學生多少,學生能理解你,學生懂愛,會回饋你。在這種有愛的勢頭之下,我的工作開展更加如魚得水,明顯感覺我的人生的軌跡悄悄改變方向。

讀了《做最好的班主任》後,通過學習,不僅改變我的工作方式,最大的收穫是我和學生們互相促進,共同成長。自從我改變了自己心態和工作方法後,我發現學生和我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了,學生對我的信任度更高了,我在學生心中的話語權加重了,再和學生溝通交流起來會更便捷了。愛真的很奇妙,在愛的薰陶下我的學生們更加懂事了,懂得欣賞愛,他他們懂得愛父母,懂得愛老師,懂得愛自己,懂得愛他人,班級更加團結了,集體榮譽感更強了,他們的學習更加努力了。英語李慧紅老師在我面前說了很多次:“12班是我帶過很不錯的一個班,學生都很懂事,都很有本事。”這是李老師對班級學生成長的肯定,也是對他們最高的褒獎。以李鎮西老師爲榜樣,向他學習,我學會多思考,也學會了多總結,我也愛上了寫作。我和學生溝通互相成長的問題時說過:“不是說我改變了能影響你們,或是說你們改變會影響我,我們之間的改變是互相促進,你們進步提高了,我也必定會進步提高,咱們雙方的進步提高是步調一致的。”我積累了經驗,豐富了閱歷,長了“本事”。

有一個插曲,一次聽說李鎮西老師要來淮陽講課,我特意去年級把聽課的名額爭取過來,去淮陽時我還專門拿着《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一來是想近距離接觸一下李鎮西老師,目睹一下他的風采,二來是想讓李鎮西老師給我籤一個名,最重要的是能面對面向李鎮西老師學習來提高自己。可惜的是,我的想法落空了,那場講座的到會專家與通知不符,李鎮西老師沒有來,現在想想還是很遺憾的。

李鎮西老師把簡單的事情做成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成不平凡,離不開他的愛心和包容,離不開他的耐心和堅持,這就是李鎮西老師。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方法到不同人手裏會形成不同效果。就像李鎮西老師被譽爲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千千萬萬個班主任之於李鎮西,李鎮西之於蘇霍姆林斯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成爲第二個李鎮西,只會涌現出更多的李鎮西式的班主任老師。

我敬佩李鎮西老師,我向他學習。同時,我會做好自己。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2

這學期,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書《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完了李老師的書,我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作爲班主任,我們稱職嗎?”心中的答案讓自己感到羞愧。

李老師教會了我怎樣愛學生。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會愛學生嗎?我不否認,和我一樣,每位班主任都很愛自己的學生,但至少我們不知道該怎樣愛學生,或者說我們愛的方式不對。因爲我們的這種“愛”不能被學生感受到,所以我們的愛就得不到學生的迴應,我們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就只能是“剃頭挑子一頭熱”,自然也就談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李老師的書讓我明白了,愛學生並不那麼簡單。

以前我總以爲愛學生就是一心只爲學生好,就是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就是經常地噓寒問暖,就是要堅決改掉他身上的毛病,就是即使是學生不領情也要不厭其煩的教育他,就是現在看來我對學生的愛太狹隘了。愛學生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你愛他,並感動於你的這份愛,你的愛才有價值。愛學生,就一定得尊重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走進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包容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理解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忍讓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欣賞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傾聽學生;愛學生,還必須忍受有些學生對你的“不愛”。學會愛學生,這不僅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胸襟,一種氣度,一種境界。我想,受李老師的啓發,我也會慢慢學會怎樣正確的愛學生的。

李老師最高明之處就在於:不用任何批評的言辭,卻收到比批評更好的效果。就像這本書,李老師從頭至尾沒有對我們的同行有半個字的批評,更沒有一句話的說教,但對我心靈的震撼卻如此的強烈,我迫不急待、認真仔細地反省自己在工作中的種種錯誤,我爲什麼會如此自覺的反省自己呢?因爲他詳細書寫了自己的做法,在我們認同了他的正確做法之後自然就能夠反省自己的不足了。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我們則往往相反:總是一味的讓學生認同我們的觀點,總是簡單的說教,一味的訓斥,即便學生有了一定的改變,也是不得已的改變,也是爲了“變”給我們看的,而不是一種心靈需求。

李老師的做法則是從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從心理認同後自覺改變,這種看似“不強求”卻比“強求”效果好得多。書中提到一個住校生因爲不適應而向他請假,要求每週回一次家的事,智慧的李老師就處理得非常好,他正是用非批評的方式達到了比批評更好的效果。在平時教育學生的時候,我們缺少的正是這種正面的引導,一味的強調學生諸多的不好不如讓他認同怎樣纔是好。有了這種認同,孩子就有了自我反思的慾望和向好的方向發展的行動了。這一點,我們真的應該向李老師學習,讓我們的教育真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用真誠鋪設一條通往孩子心靈的道路,”這一點也是和李老師比起來我們所欠缺的。讀了李老師的書我想起了多年前我教的一個叫宋立星的學生,他對我就像黃雅鞠起初對李老師一樣是充滿了敵意的,而我恰恰沒有鋪設好這條心靈之路,最後我們幾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當時我想:“我都是爲了你好,你怎麼就不明白呢?”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當別人感覺不到你對他的“好”時,你的這種“好”還有任何意義嗎?而往往這時你對他越“好”,效果就越壞。當年就因爲我和這個孩子之間沒有鋪好這條心靈的路,所以我對他的教育可以說失敗了。

李老師對待黃雅鞠這樣棘手的學生卻是是充滿了智慧的,而我們則缺少了這種智慧。我始終記得李老師的這幾句話:“不能說一個學生被老師轉化了,才能算是教育的成功,否則就失敗。教育的成功也許就在這不知不覺中,對於一個教師來說這更是一種幸福。”教育學生不能只看短期的效果,我們平時這則常常追求“短時高效”,這是一種不合實際的期盼。的確,正向李老師說的那樣,教育應該“不知不覺”的,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書中關於指導學生上網的那一段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每個班級都有一部分網蟲,他們對網絡的癡迷已經達到了無法自制的地步了。對於這些學生,我們真的很頭疼。所以對於學生上網我們是明令禁止的,然而這東西卻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現在想想真是可笑,不讓學生上網不就是讓學生拒絕進步嗎?正象李老師說的那樣:網絡本身是中性的,它對人產生的積極或消極作用,全取決於上網者自身如何對待網絡。它好比一把刀,在廚師手裏它是用來切菜的,在歹徒手裏它卻可能被用來殺人,在絕望者的手裏他還可以成爲自殺的工具。這和刀本身沒有關係,一切都是由用刀的人決定的。

網絡對於我們來說,絕不僅僅是一種休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工作方式,還是一種交往方式,或者說網絡就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那麼我們就應該讓學生親近網絡,瞭解網絡,走進網絡,科學的利用網絡,而絕不是讓學生與網絡隔絕!老師的確應該指導學生科學上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讓它成爲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好幫手。孩子們之所以沉迷於網絡,主要原因在於孩子們對網絡的初始認識是:它是玩具,不是工具。如果正確引導,認清網絡積極的意義,那麼孩子對網絡越癡迷我們不是應該越高興嗎?老師首先要對網絡有個科學合理的認識,然後纔有資格指導學生上網,讓網絡成爲孩子學習的好幫手,而不是絆腳石。在這一點上,我以前的做法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李老師的書對我的觸動實在是太大了,這幾天我的耳邊經常回響李老師的一些話:學校不是工廠,學生不是產品;工廠產出標準化的產品,是其生產的成功;而學校若培養出模式化的“人才”,卻是教育的失敗。永遠不要對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同時我也深刻的認識到,作爲一個班主任我的確不稱職!但是很慶幸我及時看到了李老師的這本書,讓我漸漸明白了怎樣的班主任纔是最好的班主任,怎樣做才能成爲最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3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利用閒暇時間,我拜讀當代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受益匪淺!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愛心智慧的結晶,讀後不得不爲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師用自己的真誠來爲班級管理刻畫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給了我們爲人、爲師的道理。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需要愛,教育需要智慧。

“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實是一種平和的心態。“做最好的班主任”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說,李鎮西只有一個,沒有人能成爲李鎮西,但只要我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紅花,也定能成爲一個綠油油的葉子,在屬於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一、播灑愛心,工作倖福

一直以來,我總認爲“班主任”是辛苦、勞累的代名詞。但是李鎮西老師用他的成就改變了我對班主任這個角色的理解。“作爲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麼令人欣喜;作爲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晶瑩的童心,這多麼令人驕傲;作爲教育科研工作者,永遠面對的是挖掘不盡的寶藏,這多麼令人自豪!獻身於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讓我教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種幸運感。讓他們感到,在李老師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驕傲,也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這段發自肺腑的話讓我體會到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深深的愛。從書中讀到李老師記錄自己在班級管理中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不但讓我感到有幸做李老師的學生是幸運的,而且也感覺到李老師是一個真正幸福的班主任。當一個幸福的班主任,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複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的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這纔是做老師最大的幸福。

二、科學管理,民主實施

李老師作爲一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是科學的、民主的。從第一次見到學生開始,他就注意每一次和學生相處的機會,不放過一次和學生培養感情的機會。比如:從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給學生寫一封熱情洋溢的歡迎信,給學生一份有意義的見面禮,給學生一個做主人的機會以及開一個記者招待會等等,他更是細心準備,讓每個孩子體會到老師的愛心、關心。李鎮西老師連第一次給學生安排座位都不放過,他給學生安排座位的原則是:“尊重學生,有力學習,小組固定,每週輪換。”想想自己,雖說按照學校要求去進行小組的建設,但也會有同學要求小組的成員的調換,這提醒了我一定要儘可能地去搞好小組的建設。

李老師的班級是一個民主的班級。大到班級幹部,小到班級的規章,全部都是同學們一起提議、討論、通過,整個過程包括內容的設定都是學生們真正做主。學生既表現爲了班級的小主人,又可以在研討中鍛鍊自己的思維語言等能力。而且,班級規定一定設立,就是不容忤逆的,甚至李老師自己也不例外。班規規定,李老師對同學們發火,就要掃地一天。有一次李老師對一個男同學發火,第二天一早就來到教室,自覺地拿起掃除工具打掃衛生。學生們看見老師這麼遵守規定,也都自覺地遵守了。這再一次提醒我們作爲老師,同樣也是身教重於言教。

李老師在班級管理上,非常會巧借東風。在發現一個學生的缺點或優點,他會動用全班的輿論去影響那位學生。一位男同學經常會和同學打架,李老師就讓全班同學都寫作文:《我眼中的xxx》。他會把這些作文都給那個男同學看,他看了之後,心裏很難受,有了想要改正的慾望,李老師就不斷地幫助他改正。當這位同學有了改變後,李老師又讓全班同學寫作文:《xxx進步了》。再把同學們誇這個男同學的作文拿給他看,該同學受了很大的鼓舞,繼續堅持改變。這種班裏的輿論導向強過老師的批評說教,人都是羣體動物。學生也有自尊心,很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李老師這招很高明啊!

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讀他的書,使我尋找到了做班主任的幸福感,明白了要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更加明白了要努力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爲學生心目中“真正喜歡的好班主任”。

寒假,我拜讀了李鎮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寫得很實在,很感人。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老師對班主任的那份執著,對愛那份堅持讓人感動。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爲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

在讀到李老師對待“優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給了我很大的啓示:凌飛是一個從不太優秀走向在在非常優秀的典型。他一開始學習就不錯,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師也許不會太多地給他約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師看到的卻不只是成績,而是他做人的心態和思想,對集體的感受和奉獻。讀過之後感慨良多:1、成績優秀的學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優秀的,做爲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學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導學生做品學兼優的優秀生。2、要正視優秀生的錯誤,不要認爲犯錯是差生的專利,優秀生一犯錯老師就覺得不可饒恕,要記着他們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學生中的聖人。3、對優秀生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因爲成績優秀而一味縱容。但又不能打擊積極性,要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師對“後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靈,也是指學生的心靈。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創造。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努力用學李老師的優秀經驗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

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以後我收穫頗多。知道做班主任是很難的,要做一個好的班主任就更難。我覺得這本書寫得非常不錯,它能夠指導我們如何做好班主任。這本書寫得很實在,書本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書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讓我獲益不少。

工作已經18年了,每一次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每一次面對不同的學生,我總會遇到各種問題,我也時常在想:我怎麼做班主任?我怎麼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而看完這本書,我切身體會到了教育工作中愛的重要性。

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走進心靈的藝術》,短短的幾節卻使我心發顫,使我深受啓發,我們對學生要做到尊重、理解,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心靈的隔膜會造成語言的隔膜;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僅靠“真誠”是遠遠不夠的,還得講究語言技巧;要善於傾聽孩子的訴說,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在共同探索前進的求知道路上是平等的,所以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請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耐心傾聽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並通過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進而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平時應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化批評爲表揚,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的心靈有所感動、有所醒悟,使他們在犯錯誤時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育。看了書以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寫週記、找學生談話等。我相信用我的善良、真誠、熱情、平等、民主、幽默等人格魅力一定能影響學生的心靈。只要溫暖學生的心靈,我們就能對其進行“抑其惡,揚其善”的正常引導。

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李老師教的是中學,我教的是小學,他的方法我們未必拿來就能用。所以,讀他學他,用他的話說就是要評判與超越。對於我而言,我要學的他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說: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4

最近,我認真拜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書中的觀點深深吸引了我,要想成爲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三心”,即童心、愛心和責任心。這對低年級的班主任尤爲重要。

一、童心

工作中常覺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語和學生有一道無形的隔閡,總是不能學生和很好的溝通,換來的是自己感嘆這是一種代溝。

李鎮西老師在關於童心的論述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作爲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於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儘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一份童心時,其實我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中去。我們便夠建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髮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我想當我們懷着李老師所說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時也是如此,因爲孩子們總是懷着善良而美好地動機去做自己認爲對的事,總是懷着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讚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爲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當是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自己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使學生覺得你親近,具有親和力。

童心決定着童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們當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軟件”。

二、愛心

李老師說“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以談起”,可見教育離不開情感。

常聽到現在的一些班主任抱怨說:我付出那麼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爲什麼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態的條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爲。

對學生的愛,並不一定需要什麼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纔是真。那些常抱怨的班主任說這樣的話的原因或許是他並不懂得“愛心”的內涵,他們把愛心建立在成績的高低的基礎上來,“愛心”化作了分數,不會去考慮學生是是否承受的了這種愛之重。。其實質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麼,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李老師書中有一個例子最能說明我們怎樣付出愛心。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曾深情地描述“水上旅行”的情景。蘇霍姆林斯基爲了孩子出去的快樂,自己攢錢買船帶孩子去旅行,他說“買船是出於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想就就是“愛心”。

三、責任心

常認爲責任心就是從早到晚一直陪着學生,學生成績好,考上好的學校這就是責任心的表現。李老師讓我明白,所謂真正的責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的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緻和絕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於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爲習慣。

未來社會需要有責任心的人。爲國家培養現代人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神聖的使命,更應該是班主任的自覺意識和行爲。班主任每天在學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談誤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成長,進而影響着國家的未來。我們今天怎樣對待學生,今天作學生怎樣的榜樣,明天的學生就怎樣對待他人,我們手中誕生的是未來的人才,我們的責任重大。

責任心的背後是我們的班主任是否具有教育現想。現今社會越來越功利化、技術化、庸俗化,我們的理想正在漸漸失落,更多的人把教師作爲一種謀生的職業,這些人把金錢的多少作爲衡量的標尺,自然談不上什麼教育理想,也就不會所謂存在教育理想即責任心。而我們需要的班主任,是應該有直面現實的勇氣,有超越苦難的精神,有披荊斬棘的雙手,有遙望未來的眼睛,在他們的心中應有永遠燃燒着教育現想(責任心)的火距。

教育者具有怎樣的思想行爲就會培養出怎樣的人,因此,我們應該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學生培養成爲現代化建設有用人才爲目標,只有站在這樣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責任心,我們才無愧於教師的歷史使命。

我想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三心”含義,明白班主任是“心”的事業時,我們跟優秀班主任的距離就在咫尺之間了。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5

利用閒暇時間拜讀了李鎮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寫得很實在,讀着他的文章,感覺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鎮西的故事》連續劇一樣,書中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讓我禁不住熱淚盈眶。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師,多一些書生氣,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之浩氣;多一些地之靈氣。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閱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

李鎮西先生說: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教師要善待學生,才能使學生善良之心逐漸佔據主要位置。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積極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爲正直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學習文化知識,才能使學生成長爲有智慧的人。在課堂上,如果想與學生交流對話,沒有真愛是實現不了的。

李老師對班主任的那份執著,對愛那份堅持讓人感動。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爲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的那份堅持讓人感動。

在讀到李老師對待"優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給了我很大的啓示:

凌飛是一個從不太優秀走向在在非常優秀的典型。他一開始學習就不錯,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師也許不會太多地給他約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師看到的卻不只是成績,而是他做人的心態和思想,對集體的感受和奉獻。讀過之後感慨良多:1、成績優秀的學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優秀的,做爲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學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導學生做品學兼優的優秀生。2、要正視優秀生的錯誤,不要認爲犯錯是差生的專利,優秀生一犯錯老師就覺得不可饒恕,要記着他們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學生中的聖人。3、對優秀生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因爲成績優秀而一味縱容。但又不能打擊積極性,要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師對"後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後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採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張超威的故事卻讓我久久憂慮不已,如果我碰到這樣的學生,該怎麼辦?我能有李老師那樣的愛心耐心和智慧嗎?說實話,我的愛心倒是有的,但是沒有耐心,面對張超威這樣的學生,發火不但沒有用反而會把矛盾迅速升級。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氣,也就不可能成功地做好後進生的工作。再有,我自認爲教育智慧不夠。方法只有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經驗來自實踐,只要我做個有心人,總能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應對各種情況的經驗,而且還要多讀書,從教育專家那裏學習教育的智慧。

從他的教學中,感覺最大的是:他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多是在育人,教會本領。他多年如一日認真負責地對待學生,不管優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體會記寫下來,傳播出去。當初也不是想着要出書什麼的,只是一種習慣,一種責任,現在看來卻是無價之寶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記錄。

在讀李老師的書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簡直是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那也是隨手拈來。我想,李老師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自然地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

受到書中的啓發,我通過網絡搜尋了一些有關李鎮西其他書籍的資料,讀了《做最好的老師》、《愛心與教育》,還瀏覽了李老師的博客《與青春同行》,下學期準備讀一讀他寫的《心靈寫詩》和《做最好的家長》等其他書籍。

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

最後,摘錄幾段李鎮西教育名言:

大家都會說:"教育要有愛心"傳統意義上的愛心,就是無私的奉獻與給予。教育僅僅靠老師的無私奉獻就可以了嗎?在學習陶行知先生的師愛精神時,李鎮西提出了"四心":

奉獻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

理解之心:"我們要懂得兒童"

平等之心:"拜小孩爲老師"

責任之心:"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應該說,所有的老師對"奉獻之心"都有足夠的認識,並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對"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責任之心"認識不夠,特別是"拜小孩爲老師"和"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這"四心"給老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級名師李鎮西的十大教育感悟

1學校不是工廠,學生不是產品;工廠產出標準化的產品,是其生產的成功;而學校若培養出模式化的"人才",卻是教育的失敗。

2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

3好教師要容忍學生的精神個性,更要容忍學生對自己說"不"

4教育:請把童年還給童年。

5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6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

7要學會感動,因爲生活在感動中是一種幸福。

8對任何一個教育者來說,其教育失誤是難以避免的也是可以原諒的:經驗不足啊,工作粗心啊,方法簡單啊,褒貶失當啊等等;但是,最不能原諒的教育失誤,便是對學生心靈的傷害。

9所謂"閱讀",就是任心靈自由地飛翔;所謂"寫作",就是讓心泉自由地流淌。

10將名字編入學生的心靈詞典,將事業載入祖國的教育史冊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教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靈,也是指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創造。

創造性的基礎是個性,個性的基礎是人性。教師要有個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與個性當然不等於創造性,但沒有人性和個性,就絕對沒有創造性。

做有思想的教師。思想的原野既需要參天的大樹,也需要無邊的小草。思想家有思想的使命,普通人有思考的權利。馬克思的女婿保爾拉法格曾這樣回憶馬克思:"他的頭腦就像停在軍港裏升火待發的一艘軍艦,準備一接到通知就開向任何思想的海洋"我不是偉人,因而我的頭腦不可能是"思想海洋"裏的"軍艦";那麼,就讓我做一根蘆葦吧,在心靈的湖畔迎風而立,呤唱着思想的歌謠……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6

《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受益匪淺。

《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26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教育智慧的精華集萃。李鎮西老師關於班級管理可謂匠心獨運,他的理念是"引"而不是"管",引導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引導學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引導學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幫助人。我想,如果每個班主任都能像李鎮西老師這樣針對每個學生,找準“支點”,那學生的工作就不會難做了。

老師們常說“現在的學生不行了”。特別是有多年經驗的老師說“一代不如一代”。“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教了”。我也是這樣想的。李老師說的對,其實是我們自己拒絕變化。這種拒絕是潛意識中的,如果沒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識不到,更談不上認識到這個問題了。“按經驗辦事”,是的,經驗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經驗有時恰恰是阻擋我們前進最大的障礙。我們的思想就限制於經驗的圈子裏,所以遇到經驗解決不了的問題“很容易束手無策”。作爲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很多教師就是因爲這點讓他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臺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督者。

李鎮西老師的快樂懲罰也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犯了小錯,讓他當衆表演一個節目、也可以唱一首歌喜歡講話的同學,也可以講一個故事,還讓他做改正上自習課講話的規劃,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一次難忘的表演來記住自己的錯誤也符合現在我們提出的讓學生快樂學習的思想學生犯了嚴重錯誤,讓他寫500字的犯錯心理說明書,這樣避免了師生間的矛盾對立,淡化了學生的逆反心理,也尊重了學生的人格,使學生的自尊免受傷害,也能使學生的協作能力得到提高

總之,看了這本書,爲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給學生更多的關愛

《做最好的班主任》像一盞指路的明燈照亮了我們的工作之路。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給學生更多的關愛,做一個有童心、愛心、誠心、細心、耐心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7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這是教育界上人人皆知的事。並且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也讓我獲益匪淺!捧讀《做最好的班主任》,得以與李鎮西進行心靈的對話,真是非常有深意,從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

工作已經13年了,每一次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每一次面對不同的學生,我總會遇到各種問題,我也時常在想:我怎麼做班主任?我怎麼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而看完這本書,我切身體會到了教育工作中愛的重要性。

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李老師對班主任的那份執著,對愛的那份堅持讓人感動。試想一下:全國的校長當中(包括副校長)有幾個是做了行政工作後,還主動要求當班主任,又是甚至是三個班的班主任工作。恐怕只有這“東魏西李”!用他自己的話來解釋:不當班主任心裏不踏實啊,不回到學校工作自己不舒服啊!

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

李老師教的是中學,我們教的是小學,但他的方法我們也很適用。讀他的書,使我尋找到了做班主任的幸福感,明白了要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更加明白了要努力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爲學生心目中“真正喜歡的好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8

讀完《做最好的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作爲一名班主任對學生要有無私的愛,這種愛,不但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的原動力,而且也是教師教育智慧賴以生長的土壤,在我的書房裏珍藏着一串串展翅欲飛的千紙鶴,這是畢業班的孩子們親手摺的,五彩繽紛,孩子們要用這千紙鶴寄託一份份感激之情,一片片深情祝福,凝望着畢業合影,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每當想起詩人巴爾蒙特的詩句:爲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我的心中總會涌動起無數感動,那是積極向上的生命姿態,更是樂觀豁達的生命氣度。我常常用陽光的心情工作,孩子是陽光的,生活是詩意的。我多麼希望我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明媚的陽光中獲取真知、享受成功,他們從學校帶走的不僅是真才實學,更多的是陪伴他們一生的人性的美德:自尊、自立、自信、自強。我祈望通過我的努力把班級建設成爲學生的精神家園,自己的精神家園,師生結伴一同追求真知,感受歡樂和成功,讓每一片綠葉受到陽光普照,讓每一位學生幸福成長,或許這纔是對師愛的真正詮釋吧!

宋代哲學家張載雲:志大,則才大,事業大;志久,則氣久,德性久。只有“立大志,立長志”才能擁有浩然正氣,才能擁有完善的道德人格,才能在“立身於斯,成長於斯”的教育事業中享受教育的幸福,創造教育的新天地。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9

又一次打開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我深深地被他對教育的執着與付出而感動,更爲他身爲教師、班主任二十多年來恆久的幸福與充實而感染着。我想他對教育的熱愛以及一如既往的癡情源於他富於激情、永不服輸的人格魅力,高瞻遠矚、敢想敢爲的豪邁情懷,以及他對於人的崇敬與自身的責任感,而這些正是一個好教師必備的素質。他全身心的付出讓他得到了來自學生純真的愛,在良性循環下,這種職業幸福最終成了以後教育工作不竭的原動力,成就了他今天的幸福和事業。而這些品質也正是我所缺少的東西。長期以來的墨守成規,不求鑽研讓我一點點地失去了教育的激情、追求的勇氣。看來,真該反省一下自己的“惡習”,以這些偉大的教育家爲榜樣,與學生一起迅速成長起來。

回想前幾年的教育之路,不,是教學之路,彎彎曲曲、迂迴盤旋、充滿矛盾、裝滿困惑,苦思冥想卻苦於教不得法。我想主要原因是我的保守封閉,沒有“拜師學藝”。這裏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周圍的技藝高超的各學科的同行。我沒有悉心聽課、請教,他們的言傳身教定會讓我少走很多彎路。二爲教育專家和教育論著。由於我不去研讀這些走在時代前列的教育論著,所以就很難做到高屋建瓴,也就不可能用一種先進、科學的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從而獲得教育上的成績。因爲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只有廣泛的閱讀才能超越時空,獲得教育大師們的支持和指導,讓自己插上一副無形的翅膀,在教育領域展翅高飛。

李鎮西老師一直把自己定位成學生的朋友。想想我自己的形象,就像一個蹩腳的警察,企圖像征服囚犯一樣,通過專制、強迫去制服一羣朝氣蓬勃、渴望賞識的孩子。我的字典裏很少民主,缺乏溝通。更多的是一堂堂單調的,缺少真情的,無法打動學生的教學臉譜,只有沉重的責任感才能一點點地推動他們前行的腳步。這樣的課堂註定是沒有生命力的。師生之間在這冷冰冰的課堂上更是喪失了起碼的溫情。而之前我一直無法理解的學生對小盧老師的首肯也在此有了一個滿意的答卷。作爲一個班主任,他一直勤於與學生交流、溝通,學生任何一個小事都能成爲他心中的大事;而真誠、民主更爲他贏得了學生的尊重與愛戴;他的課堂富於激情與創新,與同事的交流及虛心的請教幫助他得到了更大進步。相比之下,我的努力太微不足道了。

我想我自身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但是在不斷的反思中,在這些優秀的教育家及教師的引領之下,我會取得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