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重新發現社會的讀後感

重新發現社會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儒家所宣揚的“大同社會”到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全面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的概念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陌生。

重新發現社會的讀後感

同時,“公民社會”也成爲了近年來屢屢被提及的詞彙。可當我們認真思考以後,卻會不斷疑問:社會是什麼?公民社會該是怎樣的社會?我們如何成爲公民進而去建造一個公民社會?閱讀熊培雲的《重新發現社會》,跟隨作者的思考去逐漸撥開迷霧,解答疑惑。

《重新發現社會》對身處“歷史三峽”中的中國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盤思考,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歷史、文化、互聯網等領域。作者既條分縷析了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又提綱挈領地記錄了近幾十年來中國社會的革命性成長。如何超越左右紛爭,重建國家倫理底線;如何重新煥發社會的活力與創造力,扶正個體的權利與價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新新中國”。熊培雲的文字,充滿着最爲理性摯誠的批判之聲,卻對未來永遠保持者最溫和的樂觀。他力圖通過引導個體重申個人責任,從而建設一個人道的、寬容的、人人爲自由而盡責的美好社會。

而我們,正是通往美好社會的基石。第二次“解放戰爭”如果說1949年結束的解放戰爭標誌着國家從戰爭中獲得解放,那麼1978年開啓的改革開放就可以被稱爲第二次“解放戰爭”,意味着社會從國家體制中逐步獲得解放。正如樑文道先生所說,改革開放,就是國家不斷退卻的過程。衆所周知,曾經的中國是一個“全能主義國家”,無所不能的政府在掌管着一切,大如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小到個人的娛樂方式,家庭生活,全都離不開國家的安排和佈局。

相較改革開放以前的穿衣服沒有自由,找工作沒有自由,想掙錢沒有自由,想思考沒有自由等等,現在中國人的自由顯然增多了。我們可以選擇崇拜自己的青春偶像,可以選擇自由戀愛,可以在勞動力市場中選擇合適的工作崗位。而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撥打急救電話,公立醫院的救護車會先跟你談價錢;上訪申訴,機關部門會將你拒之門外。這個國家到底怎麼了?爲什麼我們覺得它不該退避的地方,它偏偏不在;覺得它不該出現的地方,它卻好端端站在那裏穩如泰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