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發現孩子讀後感

發現孩子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導語:不當的教育行爲會使我們成爲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發展的人,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發現孩子讀後感,供您參考和借鑑。

《發現孩子》這本書的作者是被譽爲“20世紀贏得世界承認的、給科學帶來進步的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的意大利教育家和醫生“馬利亞.蒙臺梭利”。翻開這本被譯爲37種語言發行的書,懷着一種崇敬的心情細細閱讀。

發現孩子讀後感

作者從心理學、生理學、教育學等多個領域不同角度地爲我們揭示了 “孩子”這一教育中的主體的種種奧祕。同時也指出了作爲老師和長輩的我們,在照顧孩子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一些自以爲是的錯誤的甚至愚蠢的做法。同時,也爲我們的教育指明瞭道路。

《發現孩子》讀書筆記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 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纔是真正的平凡。

然而這個在地獄裏都是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間卻沒有能夠始終做成個好人,隨着生活願望的破滅,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人,“他吃,他喝,他賭,他嫖,他懶,他狡猾”他大家佔便宜,爲了幾個錢出賣人命,拉車曾經是他唯一的指望,後來卻討厭拉車了,連他的外形也變得骯髒,猥瑣了.小說結束時,他已淪落爲一個行屍走肉的無業遊民了.而在祥子前後判若兩人的變化中,更重要的還是生活態度的改變,他從來不是一個有覺悟的勞動者,更不是什麼英雄,但是買車做個獨立的勞動者的願望,畢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對命運的反抗和改變低賤處境的努力,最後卻安於命運的安排,“將就養活下去是一切,什麼也無須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一切的侮辱和損害,而沒有任何怨尤,發生在祥子身上的正是由“人”到“牲口”的蛻化.

由於職業的敏感吧,其中有幾章論述給我留下的印象頗深。

在“爲孩子提供美麗適宜的環境”一章中說道“美既有助於他集中思想,又可使他處於疲憊的精力得到恢復。我們可以這樣說,最適合生活的地方其環境應該是美麗的,”我想,這句話對我們每學期的環境布應該是最好的肯定。

遙記郯子爲治好眼睛失明的雙親,披鹿皮與鹿共住終得鹿乳;曾憶王祥爲滿足繼母欲吃活魚的心願,以身臥堅冰,冰面終裂得魚……莫說人,禽獸亦有報恩之心:烏鴉反哺,小鷹送食……天地間,這些懂得報恩的人世間並不常有。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懂得報恩,那麼地球就會變成一個“溫暖之家”!

人性光輝的一面完全展現在祥子偉大的生活上。純潔透明的心,閃爍無盡光輝。理想的力量使一個人不斷奮鬥,屢戰屢敗,卻又屢敗屢戰,他堅信,理想的勁頭不遠了!到那天,那顆純潔而自豪的心將成爲世界上最閃耀的一點!

我的感受:讀書就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書是逆境中的慰藉。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年輕時讀書就像迎着朝陽走路,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在學習中取得只是,在戰鬥中取得勇敢。知識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的越深,泉水就越清。如果知識不是每天在增長,就會不斷地減少。一個人的度量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書都讀得來的人,還怕有什麼做不來。

還有一段話, “我們讓兒童使用瓷碗、瓷板和玻璃杯、玻璃吸管,因爲那些物品最容易打破,一旦它們有破損,就等於是在向孩子們粗魯和漫不經心的行爲提出警告。這樣就可以引導兒童糾正自己的行爲,訓練他們行動細心、準確,學會不碰撞、不打翻、不摔壞東西,使自己的行動變得越來越文明和有節奏,並逐漸向主人一樣成爲各種器皿、用具的'管理者。”讓環境說話,讓孩子自發評判和規範自己的行爲,把教育轉變爲一個內化的過程。這讓我感受到了環境的最高教育境界。

可他這個底層辛苦掙命的小老百姓,竟用實際行動履行了大丈夫們的誓言,這實在應該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因爲我們會發現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這本書還讓我認識到了,如果實施不當的教育行爲會使我們成爲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發展的人,因爲,我們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們既是母親又是老師。因此教育問題的根本解決,第一步決不是針對兒童,而應針對我們自己。老師不應再集威嚴權利於一身,應轉而以謙和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夠,孩子可能就不能順利地發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礙了孩子的發展,使孩子的創造力無法發揮。而我們需要把握的,就是這之間的平衡點。

最近老愛跑圖書館,看了一本書,這本書叫《我要做好孩子》,這本書我雖然只看了幾十頁,但已經有了一些感想。

在讀完《駱駝祥子》這部老舍筆下具有悲劇色彩的名著之後,我的第一感覺是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祥子一生夢寐以求的洋車終在無數次巔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確,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造就了無數的遺憾。多少莘莘學子由於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學;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於內外在的原因不能進入各自專長的領域。光靠幻想,夢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樣不知疲倦地追求,夢想最終還是破滅了。可以說,這是一個悲劇。

金鈴想升入好一點的學校,額外到老師那裏去補習,可是老師爲自己的學生開補習班教育局是禁止的,又一次金鈴以外說漏了嘴,家長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上補習班。再一次補習中金鈴的同學把補習場地鬧的一團糟,老師第二天追究的時候,讓一個看起來誠實的學生說誰第一個搗亂的,這個同學說是金鈴和她的同桌尚海,其實金鈴和尚海沒有挑起事端。金鈴氣不過,私下詢問了這個同學,挑起事端的事班裏的好學生,她是個班長,這個同學怕班長不讓他抄作業才說謊的。金鈴到老師面前說清了事實。這個過程金鈴很冷靜,我對這一點感到佩服。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爲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樑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

《發現孩子》是我在這套書裏看的第一本書,所以對書中提到的蒙臺梭利的那些革命性的兒童教育理論格外深刻。書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種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喚起孩子學習熱情的方法。她主張,不應該把兒童作爲一種物體來對待,而應作爲人來對待。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塊;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師和父母應該仔細觀察和研究兒童,瞭解兒童的內心世界,發現“童年的祕密”;熱愛兒童,尊重兒童的個性,促進兒童的智力、精神、身體與個性自然發展。她還利用第一手觀察資料和“兒童之家”的實驗,提出了一系列有關兒童發展的規律。

再想想我們所身處的教育制度與家庭教育環境,我們並沒有提高一個好的環境來“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自由的發展”。我們並沒有根據兒童發展的規律去制定相關的教育理論與方法,而是根據大人的意願,用自以爲是的方法來解釋孩子的行爲,用自認爲正確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有些家長抱着不要輸在起跑線的觀點,從小就開始爲孩子制定一個所謂培養成材的計劃,他們想方設法安排孩子參加各種早教班或者各種興趣學習班,提早給孩子進行語言、數學或其他能力的培訓,而未考慮過他們的孩子在身體及心理上是否足夠成熟去進入早教班,從未考慮過他們的孩子是否願意或者有潛力參加那些興趣學習班。相反,這些行爲更多的是出於他們的一廂情願,或者是對他們未實現的理想寄託在他們的孩子身上,而從未考慮到孩子的發展需要。而在這樣違反孩子身心發展需要的情況下,家長的這種行爲甚至影響孩子日後智能和道德精神發展。

我們的孩子總是被力量比他強大的多的大人壓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一些所謂的教育活動,都不約而同的採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說暴力式的方法,以此來強迫孩子來適應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發現孩子》讓我明白,這種方式等於否定孩子作爲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這對於孩子來說是絕對不公平的,甚至是對孩子人格的一種毀滅。我們似乎很少想過孩子實際上是一個有別於大人的獨立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們所應具有的特別需要。孩子其實總是期待有人能夠聽聽他們的意見,但他們弱小的心靈卻總是碰壁,受傷。久而久之,孩子變得順從,而有時是另外一個極端——叛逆。而這些,我們大人總是歸錯於孩子,從不檢討自己的行爲。曾經有個外國教授在中國的高校演講,當演講結束後,外國教授的一番話很是發人深省,他說:“我覺得很困惑,爲什麼沒有學生對我的觀點提出質疑,爲什麼當我提問時沒有人回答,爲什麼我演講結束後問大家有什麼問題時大家都鴉雀無聲。”也許是我們的教育已經把孩子的個性都磨滅掉了,他們已經習慣於成爲服從的羣體,因爲大人們很少顧及他們的意見,甚至認爲對他們的質疑是挑戰他們的權威。

所以,不當的教育行爲會使我們成爲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發展的人,因爲,我們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們既是母親又是老師。因此教育問題的根本解決,第一步決不是針對兒童,而應針對我們自己。老師不應再集威嚴權利於一身,應轉而以謙和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夠,孩子可能就不能順利地發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礙了孩子的發展,使孩子的創造力無法發揮。還是引用蒙臺梭利的話,我們教育的任務是,創造合適的環境來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自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