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作爲生物的社會讀後感

作爲生物的社會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作爲生物的社會是關於羣居性昆蟲的有趣研究和獨特的理解,下面是關於作爲生物的社會讀後感的內容,歡迎閱讀!

作爲生物的社會讀後感

《作爲生物的社會》讀後感

讀完《作爲生物的社會》這篇文章後,我不僅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的幽默,而且感受到了作者從作者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對人類現狀的看法。

作者通過種種生物社會行爲的特性與人類的社會行爲進行類比,從而深刻地指出了人類應自我反省,否則將陷入因盲目自我崇拜而帶來地種種困境中。

我十分贊同作者地這個觀點。但我首先要指出地是,人類與其他生物相比,是有其先進性地。人類應各種物質而互相聯繫並且發生各種社會行爲,但人類的行爲並不單單停留在吃和和繁衍後代上。人類聯合智慧不斷地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如例;人類從羨慕天空中飛鳥的時代已跨如飛向藍天,飛向宇宙的時代;人類從使步遠行已經成了駕車遠行;人類從敬畏自然已經發展到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都是人類團結協作,聯合智慧的偉大成就。然而,正如作者劉易斯。托馬斯所說,人類正在陷入自我崇拜帶來的種種困境的旋渦之中。

正是由於人類的自大與盲目使人類過分以自我爲主。首先,在人類內部來說,因個人爲了各自的某些私利而不斷爭鬥。而這樣的個體必將聚合成多個相互爭鬥的羣體——這就使個人利益集團或者說各個國家。國與國之間爲了各種的利益而互相爭鬥這在那些爲了生存而珍惜一切的生物看來使多麼可悲啊!然而,這種可悲的事件還在繼續——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中東地區的各國間的戰爭;非洲與拉丁美洲的各國間的戰爭。這些,何時將停止?

人類是一個羣體。人類除了內部矛盾重外,還不斷地對其它生物羣體進行破壞。例如,每天都有珍貴的保護動物被“謀殺”;每天都有無數生物因環境惡化而死亡。這些,又能說明什麼?——人類除在“自相殘殺”外還“謀殺”其他的地球“同胞”。

面對人類毫無休止的膨脹欲與盲目的自我崇拜,我們又因怎麼做呢? 我認爲,我們每一個應該相親相愛,每天都放棄一點個人膨脹的私慾,這樣我們將不至於自我毀滅。同時,我們有關博愛衆生,共創地球的和諧。曾經又一位詩人這樣說過:“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攜起手來,她們可以在大海周圍跳個迴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他們可以用他們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麗的橋。那時人們便可以饒着全世界跳一個迴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攜起手來。” 就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用愛圍成一個大圓圈吧!

拓展:《作爲生物的社會》賞析

劉易斯·托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於美國紐約,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醫學院,歷任明尼蘇達大學兒科研究所教授、紐約大學——貝爾維尤醫療中心病理學系和內科學系主任、耶魯醫學院病理學系主任、紐約市斯隆—凱特林癌症紀念中心(研究院)院長,並榮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第一部分(第1至3段):從一個事例切入,即醫學家舉行年會,把其與生物界聯繫起來,從而得出自己的論點,人類社會與生物社會有共通之處。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動物過着兩種生活,即是個體的存在,又是集體的存在,也就是說,動物過着個體的和社會的兩種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類與生物界的相通之處——人類也要有社會的生活。

文章研讀:

1、充滿智慧的擬人和幽默的語言

讀這樣的文章,在得到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是一種輕鬆愉快的享受,這都得益於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的技巧,作者在論述中,往往把人類行爲與其他生物的社會行爲比照映襯來談,即把人類的行爲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爲看成是擬人化的,這就形成了一種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如說人類“碰碰觸角”,說螞蟻“使用童工”等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作者的這種幽默的語言風格:首先,作者作爲人類的——員,卻能“降格白貶”,以較低的姿態來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爲,體現出一種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爲一個生物學家,敢於向傳統觀念挑戰,敢於闖別人不敢涉足的禁區,表現出一種智慧上優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爲通俗欄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衆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大衆對科學的關注和熱愛,也要用幽默的語言化雅爲俗,拉近同讀者的距離,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

2、散文化的構思

本文的高明之處還在於,能夠把一篇科普的文章寫得耐人尋味,引起讀者的思考,滲透了人類的哲理智慧,把科普文章當作散文來寫,起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尤其是在結構上,始終貫穿着人類社會與作爲生物的社會的對比,從而引發讀者對於人類社會的諸多思考。作者在論述中,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其他生物,多從個體與羣體兩個方面做比較分析,肯定羣體的智慧,強調社會化的重要性;再次,對生物的社會行爲的描述,有詳有略,先詳後略,以詳帶略(詳昆蟲類,略菌類、魚類、鳥類),這樣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細緻剖析,又豐富了例證,也體現了由現象層面到理論探討逐步深化的過程。

文章開頭就令人耳目一新,彷彿以天外來客的眼光來看待人類的行爲,說那些爲了開會“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醫學家們,就像是羣居性昆蟲的大聚會”,他們“急匆匆來回亂竄”,“碰碰觸角,交換一點點信息”,看起來和螞蟻沒有什麼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