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街角社會》讀後感大綱

《街角社會》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街角社會》一書主要是對閒蕩於街頭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主要是非法團伙成員和政治組織)的關係加以觀察是,並對這一觀察過程、所獲資料及結論的翔實而生動的記述。威廉·福特·懷特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社會學家,美國藝術和科學研究院院士。他於1936至1940年,對波士頓市的一個意大利人貧民區(即作者稱之爲“科納維爾”的波士頓北區)進行了實地研究。他以被研究羣體——“街角幫” 一員的身分,置身於觀察對象的環境和活動中,對閒蕩於街頭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主要是非法團伙成員和政治組織)的關係加以觀察,並及時作出記錄和分析,最後從中引出關於該社區社會結構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結論。

《街角社會》讀後感

在“街角”這個小型社會中,同樣反映出了有關於社會結構間互相作用的`事實,在這裏,或者說是每個城市的街角都有這樣一個街角,也都有這樣一羣生活在街角的青年。這個羣體根據它自身自然形成的一些規則在流動,一旦打破規則就註定不能在這裏生存。雖然作爲貧民區,很少有人自願生活在這裏,但要在這裏生存,就需要這些規則,這些規則並不是特殊的,貧民區是一個組織形式,雖然非正式,但其規則同樣適用於這個社會。

諾頓幫,這個貧民區內的一個非法組織,他們的首領叫做多克。很明顯,從我們的角度看,他們只是一羣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但在他們自己眼裏,甚至在科納維爾,他們是響噹噹的大人物。爲了爭取到支持,他必須對這些大人物信守諾言,甚至不惜對他的朋友食言。只要對要人們信守諾言,只要他們允許把他們挑剩下了的某些政治恩惠留給地位低於他們的人,從而維持他們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政治家就有把握得到大衆的支持。有些街角青年會轉過來反對他,但其他街角青年羣體會予以合作,並取代他們的位置。在他們中間,大學生聽起來是一個很耀眼的名詞,但事實上,大學生和街角青年都想成功。他們之間的區別是:大學生或是不肯讓一羣親密的朋友約束自己,或是情願犧牲他與那些進取得不如他快的人的友誼。而街角青年則被一張彼此負有義務的網將他與他的幫連到一起,他或是不願意,或是不能夠擺脫它。正如書中所講,有時候,你想通過市長給一個人找一份工作,而後來在你和市長之間發生了爭論。你是應該和他爭吵呢,還是應該默不作聲?對這個問題你必須仔細掂量一番。假如你和他爭吵,也許會使一個人失去一份終身職業,他就會逢人便說,要是喬不吵那次架,我今天就有工作了。另一方面,如果政治家從來不鬥爭,他的上司又會得出結論說,他很好說話,所以只需稍微給他一點政治上的好處就行了。

幫派與個人,政治家與貧民,都在這條街上,他們都在自己的規則支配下生活着,就好像是預先設置好的一樣。個人沒辦法與幫派抗衡,貧民沒辦法干預政治,而事實上,政治家也沒辦法理解貧民所生存的世界。雖然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但並不能相互理解,這纔是這個世界的迷人之處吧。但又不是完全沒有想通之處,如果是這樣,就只是淡出你的個體存在,不能稱之爲整體的社會了吧。他們都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掙扎着,這份對夢想的執着是每個人生存的意義,就算是這樣的貧民區也不例外。他們與我們通常瞭解的社會有一定的區別,但制度的結構是完整的,所有人都在制度的約束之下。這裏所說的制度不能單純的理解爲法律,或許理解爲道德更爲準確,不是書面性質的任何東西,是人與人之間自然形成的一種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