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模仿小動物的樂趣。

2、通過故事使幼兒懂得集體的力量大。

3、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入故事

師:我這裏呀有一隻小動物請你們猜一猜(直接出示)

誰知道烏龜有什麼本領嗎?(看情況)

現在老師請你們聽一個故事。

播放課件,放至烏龜翻身。

師:大烏龜爬山坡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滾下山)

怎麼會滾下來的?(咕嚕咕嚕)滾下山,翻不過身。

你看大烏龜翻不過身來,怎麼辦呢?誰來幫它想想辦法?

那我們接下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二、理解故事

1、播放課件至“來來來,我有好辦法”

師:誰第一個發現大烏龜翻不過身的呀?(蚱蜢)

蚱蜢是怎麼說的呀?(快來救救烏龜大叔 2遍)

哪些小動物聽到了蚱蜢的叫聲?(小老鼠、小刺蝟、小白兔)

小老鼠是怎麼做的?他想幫助大烏龜,擡呀擡呀,有沒有幫大烏龜翻過身來?(沒有)爲什麼呢?(力氣小)

小刺蝟來了,也想幫助大烏龜,可是兩個人的力氣還是不夠大,沒有幫大烏龜翻過身。

小白兔也看見了,連忙對大家說我有一個好辦法。誰來猜一猜小白兔想到了什麼好辦法?(自由發揮)

到底想到了什麼好辦法呢?我們接下去聽故事。

播放故事至結束。

師:原來小白兔想了個什麼辦法呀?

小動物們一起來推大烏龜,把大烏龜推到了河裏,讓大烏龜到河裏翻過了身。

現在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播放課件。

2、師:大烏龜爬山坡,一不小心,從山坡上滾下來,爬不起來,是誰把大烏龜推下水的?(小刺蝟,小白兔,小蚱蜢,小老鼠)

爲什麼大家一起推就能把大烏龜推到小河裏?(人多,力氣大)

原來大烏龜的家在小河裏面,今天我們聽的這個故事就是《送大烏龜回家》。

三、體驗

師:小狗家有許多積木,小熊家住在小狗家對面,小狗想把積木送去給小熊玩兒,請一位小朋友去幫小狗搬積木。

積木太重了,他一個搬得動麼?

我請幾個小朋友去幫忙,看看這次能不能搬動。(……)

小熊收到小狗送的積木可高興了。小朋友們,一個人的力氣小,但是我們許多小朋友在一起,力氣就大了。

附: 故事《送大烏龜回家》

大烏龜爬山坡,一不小心,從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滾下來,跌到了山腳下,四腳朝天,爬不起來。

小蚱蜢看見了,大聲喊:“快來救救烏龜大叔!”

小老鼠來了,使勁想把大烏龜翻過身來,但小老鼠力氣小,幫不了忙。

小刺蝟來了,用力搬動大烏龜的身體,要把烏龜翻過身來,但小刺蝟力氣小,也幫不了忙。

小白兔來了,對大家說:“來,來,來!我有辦法,我們把大烏龜推到河邊去。”

大家用力把大烏龜推呀,推呀,一直推到了小河邊,“撲通”一聲,讓大烏龜跌下河去。

大烏龜在喝水裏翻過身來,划動四隻腳,歡快地遊開了。

大烏龜回過頭來,對大家說:“謝謝你們!送我回家了!”

活動反思:

在送大烏龜回家的故事中,小白兔,小老鼠,烏龜都是小朋友熟悉的小動物,但是對於小刺蝟和小蚱蜢幼兒感覺比較陌生,不能馬上認識蚱蜢這個動物,但是對於送大烏龜回家的故事都很感興趣,特別是看課件的時候非常入迷。

我預設的活動目標是:1、初步理解故事,體驗模仿小動物的樂趣。2、通過故事使幼兒懂得集體的力量大。

在活動開頭,爲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我首先引出了今天的主角:大烏龜,引出今天的故事與大烏龜有關。接着播放課件,以分段的形式播放故事,一共分爲三段,每段播放完畢之後,對剛纔的內容進行提問,鞏固幼兒所聽到的內容。在小蚱蜢求救後,讓幼兒模仿小蚱蜢的求救聲,想讓幼兒通過語言體驗小動物的對話。但是在提問階段,由於課件準備不充分,幼兒沒有完全理解故事的內容,回答略顯生硬。

爲了使幼兒懂得故事中所要表達的道理:集體的力量大。我設計了一個遊戲環節,讓幼兒體驗一人搬積木力氣小,但是幾個小朋友一起搬就能夠使力量加大。通過行動,讓幼兒更直觀的理解這個道理,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只有少數幼兒能夠通過遊戲來體驗,無法讓全體幼兒都體驗到遊戲的樂趣,進而理解其中的道理。

在活動的創設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和年齡特點,對已有經驗把握不足。對於本活動的準備不夠充分,希望在下次活動中有所改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目標:

1、學習辨認詩歌結構圖上的各種標記,感知小雞、小鴨、小兔、小袋鼠的行走方式,初步嘗試自主學習。

2、學習詩歌,感受詩歌天真活潑的情趣,體驗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準備:

根據詩歌內容繪製的教學結構圖一張(附後),歌曲《乖孩子》。

過程:

1、觀察詩歌結構圖,產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許多新朋友。你們看一看、說一說有誰。(出示詩歌結構圖,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圖上的小動物形象。)

幼:有小兔子和大兔子。

師:哦,是小兔子和兔媽媽。

幼:我看見小雞,還有雞媽媽。

師:小雞跟着雞媽媽,是怎麼來的呀?

幼:(一邊在座位上用手握成小雞嘴巴的樣子,一邊做動作並回答)嘰嘰嘰,嘰嘰嘰。

幼:還有小袋鼠和袋鼠媽媽。

幼:小鴨子和鴨媽媽。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看到了小雞、雞媽媽,小鴨、鴨媽媽,小兔子、兔媽媽,小袋鼠、袋鼠媽媽。

師:這麼多小動物來和我們做朋友,真高興。我們一起向好朋友打個招呼,歡迎它們來做客!

衆幼:你好!小雞你好!小袋鼠你好!歡迎你們的到來!

(結構圖能幫助幼兒直觀地感知詩歌中的動物形象,爲初步嘗試自主學習詩歌奠定認知上和感情上的基礎。)

2、熟悉並區分詩歌結構圖中各符號的特徵,自主學習詩歌。

(1)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及其身後的符號,初步瞭解詩歌內容。

師:老師在小動物身後還畫了一些符號。這些符號像什麼?猜一猜,這些小動物到底在幹什麼呀?

師:小雞和雞媽媽身後有什麼標記?這個標記像什麼?

幼:像小箭頭。

幼:有點像小雞走路的小腳印。

幼:說明小雞是這麼走路的。(幼兒手指小標記指向。)

師:你們講得真好。這個有點像小雞腳印的小標記就是告訴我們小雞是怎麼走的:小雞,跟着媽媽,走!走!走!

(師幼一起邊念兒歌邊用簡單的身體動作表演這句詩歌。)

(利用結構圖將詩歌內容、結構形象化、直觀化,有利於幼兒主動猜測、合理想象,充分發揮幼兒學習詩歌的主動性。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充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多通道參與,感知、理解結構圖的含義,朗誦、記憶詩歌內容,爲後面感知和記憶重複樣式的詩歌句型做好鋪墊。)

(2)鼓勵幼兒繼續觀察詩歌結構圖,猜測詩歌的第二段、第三段的內容,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師:小鴨和鴨媽媽的身後有什麼標記?這個標記像什麼?猜一猜,小鴨子和媽媽在幹什麼?

幼:小鴨子在游泳。

師:你是怎麼知道小鴨子在游泳的?

幼:有水,在河裏。

幼:有水,小鴨子,遊!遊!遊!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非常好。“小鴨,跟着媽媽,遊!遊!遊!”

(師幼起立模仿鴨媽媽帶小鴨子去河裏游泳,邊遊邊念這句詩歌。)

師:小兔子和兔媽媽的身後有什麼標記?

幼:有個箭頭。

師:對。那這個箭頭表示什麼意思呢?猜猜,小兔子和兔媽媽在幹什麼?

幼:小兔子是往上跳的。

幼:小兔子往上跳,跳,跳。(一邊說,一邊在座位旁跳了起來。)

師:你們真聰明。小箭頭朝上是告訴我們小兔子是跳着走路的。這是一句小兔子的詩歌,誰來連起來看着圖念一念?

幼:小兔子,跟着媽媽,跳!跳!跳!

(教師鼓勵幼兒一邊念這句詩歌一邊跳到教師周圍。)

(教師嘗試讓幼兒自主學習詩歌。藉助結構圖的幫助,幼兒從第一句詩歌的內容與句型中獲得初步的經驗,並將剛剛習得的經驗遷移運用於第二、第三句詩歌的學習,降低了學習詩歌的難度。)

3、學習詩歌第四句,體驗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1)鼓勵幼兒仔細觀察詩歌結構圖,分辨其他小動物的媽媽和袋鼠媽媽有什麼不同。

師:你們仔細看一看,小袋鼠在哪裏呢?

幼:媽媽抱着呢。

師:小雞、小鴨、小兔子都是跟着媽媽自己走的,小袋鼠是怎麼樣的?

幼:它要媽媽抱,真難爲情!

幼:小袋鼠是大懶蟲。

(這時幼兒都哈哈大笑起來,嘲笑小袋鼠。)

師:瞧,小袋鼠被你們這麼一笑,臉色都變了。變得怎麼樣了?

幼:它難爲情了,臉都紅了。

師:真的,小袋鼠的臉變紅了。小袋鼠聽見大家笑話它,會怎麼想?

幼:它會不開心的。

幼:難爲情,臉就紅了。

幼:害羞了,下次不要媽媽抱了。

師:小袋鼠聽了小朋友的話,害羞了。請想一想,我們可以用哪些身體動作來表示?

(2)鼓勵幼兒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示“羞”。

(3)小結幼兒的回答,並和幼兒一起帶着害羞的表情朗誦這句詩歌,注意糾正幼兒“羞”的發音。

(小班幼兒也有自己的是非觀念,能簡單判斷生活中哪些行爲是好的,哪些行爲是不好的。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觀察圖片,感知小袋鼠的行爲,自然而然地對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抱的行爲產生了初步的羞愧感。而教師則順勢達到了教育幼兒“長大後要自己獨立行走”的目的。關於害羞動作的想象和誇張的表演,讓幼兒對“羞”獲得了深刻的體驗。)

4、完整欣賞並學習朗誦詩歌。

(1)師:剛纔我們一起唸的詩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誰最羞”。請你們看着圖,仔細聽老師念一遍。

(2)師:詩歌裏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詩歌內容,熟悉並理解詩歌內容。)

(3)師幼一起邊做簡單的身體動作邊唸詩歌。

(4)教師念小動物的名稱,幼兒接念後半段,同時做相應的動作。

5、小結:鼓勵幼兒自己獨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師:小袋鼠不肯自己走,要媽媽抱。羞羞羞!請你們勸勸小袋鼠,幫助小袋鼠改正缺點。你想對小袋鼠說什麼話呢?

幼:小袋鼠,你不要讓媽媽抱。

幼:小袋鼠,從媽媽的大口袋裏出來吧。

幼:小袋鼠,出來和我們一起玩。

師:小雞、小鴨、小兔子,它們會自己走,自己遊,自己跳,真能幹。小袋鼠聽了我們的話,也要自己走路,不要媽媽抱了。真棒!我們一起爲小袋鼠鼓鼓掌,大聲地對它說:“小袋鼠,你真棒,我們喜歡你!”

師:小袋鼠不要媽媽抱了,那我們上幼兒園和回家時應該怎麼樣呢?

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替換詩歌中小雞、小鴨、小兔子、小袋鼠等形象,進行詩歌仿編。

2、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爸爸媽媽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聽懂、會說單詞orange、pizza和hamburger。

在遊戲中樂意用英語與人交往,感受一些單詞和對話的使用情境。

大膽開口說英文單詞。

教具準備:

故事動畫光盤;蘋果、桔子、比薩餅和漢堡包的實物及圖片;大骰子一個(六面貼有實物圖片,詳見遊戲部分)。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表演歌曲《Good Morning》及改編歌曲《Good Night》。

(二)卡通動畫學習:播放本課故事動畫片一遍,然後老師提問:Teddy、Kitty、Puppy、Nicky他們都在幹什麼呢?Teddy說他喜歡吃什麼啊?請小朋友試着回答一下,小朋友可能回答得出honey。接着老師請小朋友帶着問題再觀看動畫片一遍,仔細聽一聽這些食物的英文名稱。

(三)單詞學習:老師拿出orange、pizza和hamburger的實物或圖片,分別介紹它們的英文名稱,請小朋友模仿老師說出英文單詞,hamburger發音比較難,老師要給與一定的耐心,多帶小朋友念幾遍,並可詢問小朋友是否品嚐過等。

(四)遊戲:《尋寶》。遊戲時請全體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悄悄藏起一種食品的實物或圖片,然後請小朋友睜開眼睛,讓小朋友猜猜看老師藏的是哪種食品。如果小朋友猜對了,小朋友一邊跟老師反覆朗讀被藏起的食品的英文名稱,一邊在教室尋找,看一看誰能先找到。

(五)句型操練:因爲小朋友以前學過I like…的句型,建議老師先啓發。老師可拿着蘋果,做出很喜歡蘋果的表情和動作,然後假裝咬一口,我們以前是不是學過I like…,小朋友們也許回答出apple(如果小朋友忘記了,老師可以說出來),接着再問問他們這句話什麼意思。當小朋友回答後,老師總結I like apples,就是我喜歡吃蘋果的意思。接着,老師可以指着oranges的實物或圖片,請小朋友們試着說一說我喜歡吃…應該怎樣說,以此類推,提問pizza和hamburgers。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邊做動作邊說句型I like oranges.、I like pizza、I like hamburgers。拍一拍自己表示I ,微笑着飛吻一下表示like,邊做動作邊說出這三個句子。

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在於學習單詞orange, pizza, hamburger這三個單詞,課後,我總結了一下,幼兒對這三個單詞掌握的還不夠,只能有一部分的幼兒會根據教師出示圖片說出其中的發音,有相當一部分的幼兒還需教師提示才能說出來。我反思了一下,找出了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便是,不應該安排了學習句子的環節。對於小班幼兒來說一節課二十分鐘學習orange, pizza, hamburger這三個單詞已經足夠,再多的學習內容只會讓幼兒消化不了,進而出現欲速則不達的現象。

小百科:食物是指能夠滿足機體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並能延續正常壽命的物質。對人體而言,能夠滿足人的正常生活活動需求並利於壽命延長的物質稱之爲食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橡皮泥是幼兒美工活動不可缺少的材料,在玩泥時,我總是不斷地提醒幼兒不能將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不然會把原來漂亮的顏色弄髒的。而在一次玩泥活動中,一個小朋友將紅色和黃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了,分不出來,我只好將這兩種顏色放在手裏捏成一團,這時做錯事的小朋友驚喜地喊到:“老師,顏色變了……”這一喊,把周圍的小朋友都吸引過來了,大家看到紅色的橡皮泥和黃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變成了橙色,孩子們都很驚奇地叫着:“老師,變顏色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爲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就設計了《顏色變魔術》的活動,以此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大膽創造。

  活動目的:

1、感知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

  活動準備:

1、紅、黃、藍顏料,塑料杯、調色盤、排筆、操作紙各若干。

2、知識準備:幼兒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

1、教師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引導幼兒觀察,說出顏色的名稱。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顏色嗎?(幼兒準確地說出三種顏色的名稱。)

2、教師以神祕的口吻引導幼兒猜想:如果兩種顏色混在一起,顏色會不會變?(教師神祕的口吻調動了幼兒猜想的積極性,大家都興致勃勃地猜想着,有的猜會,有的猜不會。猜想――爲下面進入實驗操作起了鋪墊的作用,幼兒在操作中將會更加認真地觀察顏色是不是產生了變化。)

師:顏色到底會不會發生變化呢?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自己來玩玩,看看顏色有沒有變化。

  二、幼兒分組操作

1、教師介紹分組操作的材料及操作方法。(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小,他們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的,通過教師的講解,幼兒掌握了操作的方法,能在接下來的實驗中更好地觀察顏色的變化。)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混在一起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操作中,玩倒顏色水的幼兒將不同顏色的水倒在一起,顏色馬上起了變化,孩子很感興趣,張琳拿着一杯橙色的水說:“變顏色了!變顏色了!”我問她:“你用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變成的呢?”張琳說:“我用紅色和黃色變出來的。”武伊雪說:“我是用黃的和藍的變成綠的。”佳佳在班上年齡偏小,能力也較弱,她在旁邊看着他們,拿着一個空杯子和裝有紅色水的杯子,倒過來倒過去,我鼓勵武伊雪去把自己的好辦法教給她。在武伊雪的幫助下,佳佳也變出了一杯橙色的水,她高興地說:“尤老師,我變出來了。”我向她豎起了大拇指,鼓勵她自己變變看,還能不能變出其他顏色。)

玩顏料塗色的'小朋友玩得也很開心,華煜拿着畫筆將紅色和黃色的顏料攪在一起,看到顏色的變化了,他開心地拿着其他小朋友看:“你們看,象鬼一樣!”旁邊的小朋友都伸過頭來看,華煜更得意了,拿着畫嚇小朋友,我及時肯定了他的發現:“你的魔鬼顏色真可怕,大灰狼都會嚇跑的,我們大家再來變變看,看能不能變出讓小兔子喜歡的顏色,好嗎?”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了,又開始玩了。)

  三、分享實驗成果

師:小朋友,你們在玩顏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

幼兒:顏色變了。

師:顏色是怎麼變的呢?請幾個小朋友來變變看。(教師請各組的一個幼兒演示了自己的實驗結果,並鼓勵他們說出自己是怎樣操作的。教師提供給幼兒展示自己實驗過程的平臺,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而底下的幼兒能認真觀看同伴的實驗操作,並有幼兒在議論着:我也是這樣的,我會變不一樣的顏色……)

師小結: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四、幼兒繼續實驗,鼓勵幼兒換組實驗,驗證同伴的實驗結果。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們沒有玩過的組玩,看看小朋友的發現是不是一樣,也動動小腦筋,想想你能不能變出新的顏色。

幼兒進行第二次的實驗操作。

  五、活動延伸

師:今天小朋友發現了不同顏色混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這個祕密,真棒!以後我們還可以再找找,發現顏色還有什麼祕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一、課前準備

1、幼兒齊唱歌曲《小紅帽》。

2、組織課堂,師生問好。

二、複習

1、談話激情,小朋友們,聽說拼音國王給寶貝們安排了什麼有趣的任務?任務是什麼?製作自己喜歡的單韻母餅乾,你們完成了嗎?,你們最喜歡誰呢?(字母餅乾在桌面上)

2全班展示字母餅乾,組織遊戲“X、X、X在哪裏?”“X、X、X在這”裏積極地鼓勵孩子,並及時表揚。

請小朋友幫助單韻母按順序地送回車廂吧!

三、學習p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引出新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聲母是誰呢?它藏在哪呢?

p潑水的潑、山坡的p。

2、教學p的發音

(1)出卡片p。

(2)教師範讀p。講解發音要點:雙脣緊閉,然後突然打開,氣流爆發出來,氣流比b強得多。

(3)教師領讀, 小朋友跟讀。

(4)請幼兒自由發揮編小兒歌。

潑水、潑水p p p ; 上坡、上坡p p p。

3、學習p書寫。

(1)幼兒觀察外形。

(2)教師範寫:兩筆寫成p,第一筆爲豎,第二筆爲右半圓,住在中下格。

(3)區分b—p,都是兩筆寫成,第一筆爲豎,第二筆爲右半圓,但是b的半圓在下住中上格,p的半圓在上住中下格。

(4)集體書空練習。

四、教學p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1)p喜歡和誰做朋友呢?

板書: p - ō → pō 上坡

p – á → pá 爬山

(2)相拼的口訣是什麼?

(2)開火車讀音節,分組朗讀,音節對對碰。

五、出示課文學習“兒歌”桌子右上角

聽教師範讀,幼兒跟讀,集體讀。

吹泡泡

小寶寶,吹泡泡,

好像一串紫葡萄,

泡泡飛,泡泡跳,

飛到空中飄呀飄。

六、一起在四線三格中爲p再找6個朋友

七、幼兒動手製作字母餅乾。(播放餅乾歌)

1、比比誰的小手最靈巧。

2、教師巡視,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

3、展示個別幼兒的餅乾成果。

4、我們大家把它們送回烤箱。

八、小結:

很高興今天又認識了一位新朋友p,恩……期待大家香噴噴的字母餅乾出爐羅。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幼兒因爲年齡小,對一些事物沒有信任感,也不怎麼愛自己動手做自己能做的事,他們動作協調以及靈活性都需要加強鍛鍊,爲了鍛鍊幼兒的自信心和動作協調性以及靈活性,引導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設計了本次活動 。

活動目標

1、練習穿鞋與脫鞋、和幼兒的動作協調性以及靈活性、還有自信心。

2、體會集體合作遊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的集體生活以及動作協調性靈活性和自信心。

難點:幼兒對活動的積極參與和幼兒的勇氣以及自信心。

活動準備

地膠 小板凳 音樂

1。開始:

老師帶幼兒進入地膠場,帶領幼兒做準備,一起律動。

2。遊戲:

(1)鞋與脫鞋:

教師出示鞋,引導幼兒將鞋脫掉。幼兒分別站成兩排,根據教師的遊戲指令做遊戲。

(2) 比賽: 老師將音樂放好,然後跟着幼兒坐在地膠上,引導幼兒怎麼把鞋穿上,在觀察他們會不會穿鞋。

(3)遊戲進行到最後:

音樂停止引導幼兒提出穿鞋的辦法。引導幼兒將鞋穿好。

(4)遊戲結束

教學反思

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直接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全面發展的過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使幼兒探索讓蛋站立的多種方法,激發好奇心。

2、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喜悅。

3、發展幼兒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喜歡參與探索活動。

難點:探索雞蛋站立的多種方法,讓幼兒通過多次操作、比較、探索、發現,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熟蛋若干、紙筒、瓶蓋、果凍杯、米、積木等。

經驗準備:讓家長和幼兒在家搞一次小實驗,看看怎樣能將雞蛋站起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手指遊戲:《小雨傘》

2、出示蛋寶寶;蛋寶寶看到小雨傘和小朋友做遊戲,它也想站起來和小朋友們玩遊戲哦,你們說一說它能站起來嗎?

有的小朋友說可以,也有小朋友說不可以,那究竟可不可以呢?老師請小朋友輕輕的去試一試。

二、幼兒探索

1、說一說在家是如何讓蛋寶寶站起來的經驗。

2、給每位幼兒一個蛋,幼兒探索,尋找在桌面上讓蛋站立的方法,教師觀察、鼓勵。

三、幼兒操作

〈二〉提供不同材料,請幼兒尋找讓蛋立起來的方法

1、你們是怎麼站起來的,蛋寶寶爲什麼站不起來?

那我們也幫蛋寶寶裝上一雙小腳讓它起來跟我們一起遊戲,好不好?

2、出示各種各樣教具:(你們看這裏有許多不同的小腳,這就是蛋寶寶的小腳,小朋友想個辦法幫蛋寶寶裝上小腳站起來)。你的蛋寶寶要是站起來了就告訴老師。(幼兒每人選一種材料來嘗試。)

3.小朋友,你是用什麼方法讓蛋寶寶站起來的?

4.今天蛋寶寶可高興了,它終於能站起來了。

三、展示蛋寶寶

1、我們來一起幫它們排隊好嗎?瓶蓋蛋寶寶、紙筒蛋寶寶、積木蛋寶寶、果凍杯蛋寶寶。

2、請幼兒講述用幾種方法使蛋寶寶站立,並操作演示。

【活動延伸】

1、將剝下的蛋殼搗碎,用碎蛋殼製作蛋殼畫。

2、如果蛋寶寶想出門旅行,怎樣才能安全不破 ?

教學反思

這是小班的一節科學活動教學,根據新《綱要》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於幼兒生活,據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活動運用教育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使幼兒在以自己爲主體的和諧寬鬆的環境中,大膽自主地投入活動,得到發展。這節活動源於幼兒生活,符合小班幼兒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在活動中,不同材料的操作運用,讓幼兒嘗試、發現、體驗整個過程,幼兒不但親自體驗了操作的樂趣,而且讓幼兒在感受、體驗中獲得更爲直觀的經驗。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發現了很多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