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創設愉悅的遊戲情節,運用多種感官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3、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圖形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圖形王國玩一玩。

二、中間部分:用遊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四種幾何圖形

1、認識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徵。

2、遊戲:圖形寶貝站起來。

玩法:師說:"請圓形寶貝站起來",是圓形的幼兒馬上站起來。

3、遊戲:圖形寶寶找家

(1)、師:圖形寶寶累了,想要回家睡覺了。我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家吧!

(2)、出示貼有圖形標記的房子師:這是誰的家(圓形的家)請一個小朋友幫忙把圓形寶寶送到他家裏,送的時候要對他說:"我把圓形寶寶送到圓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4、遊戲:誰的本領大教師用ppt依次"變"出另外的幾幅圖畫,請幼兒分別找出各種圖形。

三、結束部分:操作練習給圖形、三角形、方形塗色鞏固對三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師:"圖形王國裏還有好多好多奇妙的東西,下次老師再帶你們去,好不好?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動物尾巴形狀不同,並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動過程中能培養幼兒仔細觀察和談論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尾巴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課件,操作材料學具。

經驗準備:有去動物園參觀小動物的經歷。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激發興趣。

師:今天呀,老師想帶你們去樹林裏玩一玩,你們願意嗎? 看,真漂亮呀,樹林裏有些什麼呀?

二、觀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魚、馬尾巴形狀的不同。

2、用分別先出示松鼠、孔雀身體的方法說說尾巴形狀。

3、小結:尾巴長在身體的後面,不同的動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遊戲、鞏固知識。

1、操作要求:看一看,說一說,連一連。

2、幼兒操作材料連線。

3、小結:你們真棒,幫這些小動物們都找到了尾巴,小動物說要謝謝你們,小朋友,謝謝你們!

四、兒歌滲透、瞭解作用。

1、讓幼兒試述4種動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師通過兒歌的形式來說一說這4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3、小結:原來小動物不僅長着漂亮的尾巴,而且這些尾巴用處還真不小啊!

4、通過兒歌《尾巴的用處》加深幼兒對尾巴作用的瞭解。

五、延伸活動、拓展經驗。

附兒歌:尾巴的用處

金魚尾巴左右擺,游來游去多自在。

牛的尾巴來回擺,蒼蠅蚊子不敢來。

小猴尾巴卷樹枝,倒着身子往下掛。

燕子尾巴像剪刀,飛行方向把握好。

狐狸尾巴真不小,枕在頭下來睡覺。

袋鼠尾巴大又硬,就像一張小板凳。

壁虎被敵人發現了,甩掉尾巴快逃跑。

教學反思:

這節課形象直觀,孩子們活動的興趣很高,課件、視頻運用的恰當,使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瞭解了有關動物尾巴的知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在數學中操作的樂趣。

2.提升幼兒的觀察力、分辨能力以及動手能力。

3.鞏固對數字1—5的認識,能聽清老師的要求並按要求活動。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數字卡“1-5”,實物卡片“1-5”,糖果、小魚、水果若干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看數字拍手

師:現在劉老師和你們玩一個拍手遊戲。看劉老師拿的是數字幾?就拍了幾下手。一邊拍一邊數數。

二、複習5以內的數

1.複習認識數字1—5

師:今天數字寶寶要和我們做遊戲了,看看數字寶寶怎麼了?

數字寶寶摔倒了,誰來幫數字寶寶站好,幫助數字寶寶的時候,要說:數字幾,我幫你站好(集體驗證,並認讀數字)

2.數字寶寶都站好了,誰願意幫它們排排隊?(從小到大)

3.幫動物找數字朋友。(出示動物卡片找相應的數字做朋友)

教師出示1只小鴨的動物卡片。

師:1只小鴨的數字朋友是誰呢?

誰來幫助這些小動物找到它們的數字朋友呢?

師:要求幼兒用一句完整的話邊送邊說,(例如:2只小雞我送你,數字2和你做朋友好嗎?)

三、和數字做遊戲(用多種感官感知物品數量)

師:你們想不想和數字做遊戲呀?(想)

1.看數字拍手邊拍邊數數。(可看數字拍手、拍腿、學動物叫。)

2.《猜猜誰躲起來了》,抽掉幾張數字卡片,請小朋友猜猜誰躲起來了?

3.按數取物:教師出示數字卡片,幼兒迅速拿出相應數量的雪花卡片。

四、小組活動

師:數字寶寶想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我們是不是要給數字寶寶帶些禮物呢。今天老師爲小朋友預備了許多禮物。(逐個講解小組操作內容)引導幼兒送禮物時邊操作邊講述。

第一組、第二組:貼水果,白紙上是數字幾,就貼一個水果。

第三組、第四組:裝糖果,袋子上是數字幾,就裝幾個糖果。

第五組:裝小魚,盤子上是數字幾,就貼幾條魚。

五、師幼共同檢查

師:我們看看數字寶寶是不是收到和自己數量一樣多的禮物呢?

師幼共同檢查。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想通過用簡單易懂的方法教會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數,進一步幫助幼兒對1-5數字的理解,同時也給孩子獨立動手操作練習的機會。但這節課下來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在課堂中沒有靈活準確運用量詞,自己對數學語言組織還有所欠缺,自己的語言有點零亂,囉嗦,也沒有激情的教學語言,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改進的地方。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4

設計意圖

戶外活動回來,孩子們走到洗手檯,抹上肥皂洗手,田田小朋友的手不停地搓手,然後她將大拇指和食指圍成一個圈,用嘴開始對着吹氣,從食指和大拇指圍成的圈裏飛出了一個泡泡,他的操作引起了許多孩子們的大膽探究。這給了我許多的靈感思考,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預設了這樣的科學活動。

《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要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師要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吹泡泡”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是他們很喜歡的遊戲活動之一。在孩子的興趣上讓幼兒去探究總結出吹泡泡工具必須滿足的條件,在滿足吹泡泡條件的經驗基礎上幼兒又探究吹泡泡工具的多樣性和可變性,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探究中提升幼兒良好的科學素養。

活動目標

1、知道有縫有空隙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對探究結果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2、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吹出泡泡,並能用圖示、表徵的方式記錄。

3、體驗探究過程帶來的快樂以及成功後的喜悅。

重點難點

1、對探究過程的比較總結出結論

2、通過結論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吹出泡泡。

活動準備

記錄表3張、筆,每人一套操作工具(吸管、漏勺、鑰匙、樹葉、樹丫、扭扭棒、記錄表、筆)泡泡水四小桶、材料包(剪刀、皮筋、繩子、膠布)、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引出吹泡泡

1、小朋友們好,你們知道老師這個桶裏是什麼嗎?(泡泡水)你們有沒有吹過泡泡?

2、請一位小朋友上前用吸管吹泡泡,老師引導小朋友吹泡泡要仔細觀察,怎樣纔可以吹出泡泡。

通過請一名幼兒在大家面前嘗試操作過程中小結:我們提醒幼兒在吹泡泡時我們要注意,吹泡泡時嘴不能碰到吹的泡泡水,然後在吹泡泡時不能對着人吹,在吹的時候集中對準吹。

(二)引出材料幼兒探究

今天我們要做一個吹泡泡的遊戲,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材料,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那些材料。(老師在出示表上採取遮蓋種類的方法吸引幼兒注意,然後一張一張圖撕下來。)你們看看猜一猜有那些材料。有吸管、漏勺、鑰匙、樹葉、樹丫、扭扭棒。這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嗎?

黑板上出示記錄表圖。

小朋友們理解這張圖的意思嗎?幼兒自由回答。這張圖是記錄小朋友們猜測這些材料能不能吹出泡泡,猜想能吹出泡泡我們在對應的筐裏用符號“√”表示,不能吹出泡泡我們在猜想對應的框裏用“×”表示。我們一起來猜猜這些材料能不能吹出泡泡呢?(老師在這張紙上記錄孩子們的猜想。)

這些材料能不能吹出泡泡呢?我們一起自己去試一試吧,小朋友們儘可能的都要試試這些材料喲,把你們的試驗結果記錄在你們的記錄表上,當聽到找朋友的音樂的時候請小朋友們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們一起來分享你們探究的過程。好嗎?

操作記錄,能吹出泡泡的打“√”,不能吹出的打“×”。

(三)小朋友們探究材料

小朋友們探究材料,並做記錄。老師巡迴觀察孩子們操作的過程。待孩子們都基本操作完材料後老師放音樂。

(四)分享探究結果(預計有X人蔘與操作活動,有X人使用這種工具能吹出泡泡,X人使用這種工具不能吹出泡泡)

黑板上出示記錄表圖。

他們能吹出泡泡嗎?

小結能吹出泡泡的特徵:

吸管能吹出泡泡的請舉手?有幾個就統計幾個?不能吹出泡泡的請舉手?然後請不能用吸管吹出泡泡的小朋友來分享一下他是怎麼吹出泡泡的。再請一個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分享怎麼吹出,不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再試試吸管能不能吹出來。證實吸管可以吹出泡泡來。同理,鑰匙能吹出泡泡的請舉手?有幾個就統計幾個?不能吹出泡泡的請舉手?然後請不能用吸管吹出泡泡的小朋友來分享一下他是怎麼吹出泡泡的。再請一個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分享怎麼吹出,不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再試試吸管能不能吹出來。依次統計漏勺、樹丫、樹枝、扭扭棒的實驗結果。

小結:能吹出泡泡的材料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是什麼?(請小朋友們說出探究材料的共同特徵,都有一個孔或者洞)老師用簡筆畫的方式記錄孩子們探究的結果。

(五)運用吹出泡泡結果來製作不能吹出泡泡的物體。

1、這裏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你們這會能不能吹出泡泡呢?請小朋友選擇老師給你們提供的材料包,材料包裏有繩子、皮筋、剪刀、透明膠等工具,把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變成能吹泡泡的材料。一會聽到音樂請小朋友們帶着你們操作的結果,我們一起來分享。

2、小朋友們操作,老師觀察探究的過程,然後放音樂請小朋友回到位置上,分享小朋友們探究過程。樹丫能不能吹出泡泡,你是怎麼讓樹丫吹出泡泡的,分享你的操做方法,老師用簡筆畫的方法記錄孩子操作的方法。同時也記錄不一樣的操作方法。孩子們沒有爭議又進行下一個探究。依次扭扭棒,和樹葉的探究。

黑板上出示記錄表圖。

記錄表圖

(3)預設

他們能吹出泡泡嗎?

怎麼改變材料吹出泡泡

小結選用什麼工具使物體變成泡泡工具的:

活動總結

小朋友們使用了剪刀、皮筋、繩子、膠布這些工具把不能吹出泡的物體變成了能吹泡泡的工具。其實泡泡水在通過有洞有縫隙的中間,會形成一成膜,當你吹出的氣體通過這層膜時,氣體就會被包裹起來,就變成了泡泡。

今天小朋友把不能吹出泡泡的物體通過自己的操作變成能吹出泡泡的工具。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我們的思考變成可能。老師在區域裏還可爲你們提供了許多的材料,我們一起去思考思考,動動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5

設計意圖: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無處不在,有鳥叫聲,雷鳴聲,樹葉的沙沙聲,琴兒的叮咚聲……這些都有會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和探索,爲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教師採用"六個一"交互使的辦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樂於傾聽各種悅耳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通過探索,操作活動來激發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人手一件能發出聲音的玩具。

2、電腦、投影儀、投影屏、激光筆《這是誰的聲音》的光盤

3、錄音機,有"牛、羊、下雨、洗衣機、小蜜蜂、公雞"的圖片

活動過程:

3、聽一聽:老師啓動"會發聲音"的玩具狗

2、玩一玩:請幼兒自選玩具

3、說一說:玩具發出的聲音。

4、看一看:根據圖片模仿各種聲音。

5、唱一唱:《模仿聲音》的歌表演

6、猜一猜:電腦娃娃中的《這是誰的聲音》

播放課件"小孩笑聲、馬叫、掌聲、槍聲、汽車跑的聲音"

小結: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聽到了這麼多好聽的聲音,請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們繼續去尋找更多的聲音吧!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和老師繼續尋找更多的聲音。

[評析]小班幼兒對聲音非常感興趣,教師抓住幼兒特點,將生活中有聲的現象集中在一起,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在聽、玩、說、看、唱、猜自由、寬鬆的環境中幼兒愉快地參與了本次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爲了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積極性,加強遊戲的趣味性,首先出示多種物品,讓幼兒感受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以遊戲爲主線讓幼兒在聽一聽,說一說,玩一玩中主動地參與活動,學會傾聽,聽辨和模仿不同的聲音,體會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現問題,成分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6

  活動目標:

願意大膽的講述標誌所代表的含義,對生活中常見的標誌感興趣。

活動準備:

標誌牌,PPT,食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車去羊村,說說交通標誌。(已有經驗的交流)

1、跟喜羊羊一起開車去羊村。

2、說說路上見到的交通標誌。

二、遊羊村

1、闖關、認標誌教師指導語:

喜羊羊想請大家幫幫忙,告訴它這些標誌表示什麼意思?

追問:你哪裏見到過?

2、讀圖、理解地圖3、按路線遊羊村。

1)找餐廳

2)找廁所

3)找無障礙通道

4)找電話亭給喜羊羊打電話。

教師小結:有了生活中的各種標誌,就可以幫助我們又快又方便地找到想去的地方。

三、送禮物

1、教師指導語:喜羊羊給我們準備了一盒禮物,猜猜可能是什麼?

2、小禮物上也有標誌,我們一起在小禮物上找找這兩個標誌。

出示垃圾箱標誌和QS標誌。

這兩個標誌到底表示什麼意思呢?QS表示這樣東西是安全的,它是質量安全的標誌。我們可以回家問問爸爸媽媽,去找找在哪裏還能見到這個標誌。

  教學反思:

如在《遊羊村》這個教學活動老師在設計上老師以孩子們喜歡的喜羊羊爲主要人物,讓孩子們始終處於遊戲的情境中,並且以遊戲的形式引領幼兒進行活動,大大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同時在環節的設計上老師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如在開始環節老師以開小汽車的遊戲形式引出,讓孩子們在模擬開汽車的活動中感知馬路上的交通標誌,後又以幫助喜羊羊的遊戲方式,通過經驗再現和互動討論來認識生活中的日常標誌,並在最後送禮物的方式來認識生活中的標誌,整個活動非常的輕鬆、有趣,讓孩子們非常的開心愉悅,但不失對孩子的經驗提升,真是寓教於樂。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想辦法使火箭飛起來。

2、通過玩會飛的火箭,知道"拍"瓶的力度影響火箭的高度。

3、培養幼兒對火箭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已有玩瓶的經驗。

2、材料準備瓶子做的火箭、火箭底座

活動過程

1、導入過程教師扮演水木娃娃師:"小朋友們好,我是水木娃娃,今天水木娃娃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是什麼?"出示火箭師:這是火箭,這是火箭的底座,今天啊!小火箭要發射了,小朋友,你們想一想怎樣不用手去碰小火箭,也能讓火箭飛起來呢?

(幼兒猜想回答)師:哦!你是這樣想的啊!今天水木娃娃爲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小火箭,你們去試一試吧!

(幼兒第一次操作)

2、幼兒嘗試用各種方式讓火箭飛起來,師觀察、指導,重點看成功的小朋友,以便後面的幼兒師範。

師:小朋友們的火箭都飛起來了,趕快回來告訴水木娃娃你們的好辦法吧!

幼兒回座位師問:誰來說一說?你來說,你的火箭頭飛起來了嗎?你是怎麼做的?

幼兒:我是用吹的方法,讓小火箭飛起來的。(分別讓幼兒說出其他倒、拋、搖、擠,敲等方法)

師:哇!你們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啊!水木娃娃也準備了一些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視頻)師總結:原來我們可以用倒、拋、搖、擠,敲,吹等這麼多方法來讓我們的火箭飛起來。小朋友你們用剛纔沒試過的方法再去試一試好不好!

(幼兒第二次操作)

3、幼兒明白拍瓶身是使火箭頭飛得最高的方法師:小朋友你們的火箭都飛起來了嗎?(都飛起來了)剛剛水木娃娃發現有一個小朋友的方法很特別,我們請她來比表演一下吧!

(幼兒示範)師:哇!他的火箭飛的高不高啊?(高)你是怎樣做的?

幼:我是用手拍的師:啊!是用手拍的,我們把手伸出來跟他學一學好不好?(師教授拍的動作)2遍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用這種拍的方法讓自己的小火箭拍的高高的啊?(想)再去試試吧!

4、(幼兒第三次操作)(這次師主要是注意哪個幼兒的力氣小,哪個幼兒的力氣大)讓幼兒明白拍的力量大小與火箭飛的高度有關)師:小朋友,水木娃娃看見你們的火箭都飛得很高,我們請兩位小朋友來比一比,看誰的火箭飛的高?(幼兒上來表演,請一男一女)師:啊!飛起來啦!誰的高?爲什麼他的火箭飛的高啊?

幼:因爲她拍的力氣大。(這裏讓其他小朋友多說說)說:有小朋友認爲是拍的力氣大,我來試試,我用重重的力拍(啪!啊!好高啊!),這次我輕輕地拍(啪!哦!有點低)師總結:原來我們拍瓶子,重重的拍,火箭頭飛得高,輕輕地拍,火箭頭飛得低。

5、結束語

師:小朋友你們每人拿一個火箭跟着老師到外面去玩一玩,比一比誰的火箭飛的最高吧!

教學反思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見過火箭,只是在電視、電腦上見過並瞭解過一些相關的信息,我們對火箭這一航天工具充滿好奇,又嚮往瞭解;

所以,在全國人民都在共同關注神八和天宮一號對接成功的航天喜訊時,我抓住這個教育契機,組織了本次教學活動。次活動完全體現了孩子的主導地位,利用孩子對火箭的興趣和關注,由孩子和家長一起上網查閱收集相關信息,提供教學活動資料,製作活動教具,讓孩子在說說、看看、玩玩的活動中懂得了許多火箭方面的知識。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8

目標:

通過觀察和飼養兔子,使幼兒瞭解兔子長的什麼樣,喜歡吃什麼,怎樣走路。

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準備:幾隻小兔子、大積木、籠子等。

過程:

1、給小兔蓋“房子”:教師帶領幼兒用大積木爲小兔蓋“房子”。然後把小兔請進“新房子”裏住。

2、觀察小兔子:讓幼兒在小兔“房子”周圍觀察,可以輕輕地撫摸小兔子,可以和它說說“悄悄話”,給兔子起名字。引導幼兒觀察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尾巴、皮毛等特徵。

3、提問:你喜歡小兔嗎?你最喜歡它的什麼部位?

4、喂兔子:讓幼兒用菜葉、蘿蔔、瓜果皮等喂兔子,看看兔子最愛吃什麼?

5、學小兔跳:將小兔放到草地上,讓幼兒觀察小兔子是怎樣走路的。然後請幼兒學一學小兔跳。

建議:活動結束,可將小兔放在籠子裏,讓幼兒飼養一段時間,以便使每個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與小兔親近。

教學反思:

小班孩子的情感是非常脆弱的,但同時也是非常容易構建的。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結合幼兒喜歡的小兔子,讓幼兒在和小兔玩耍的過程中,始終融入了教師和孩子的感情因素,如輕輕抱、餵食等。這種環境的營造,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產生一種親和力,所以不需要刻意地提到該如何保護它們,幼兒潛移默化中已真正轉化爲自身的行爲。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9

活動目的

1、認識幾種有特徵的動物的腳丫

2、體驗辨認小腳丫的樂趣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動物的小腳丫圖片毛絨玩具(小雞小鴨大象小貓)在環境中貼上小腳丫的圖片以便幼兒辨認

活動過程

一、請孩子看看,唱唱自己的腳

1、我們來唱唱我們的小手小腳歌曲《小手小腳在哪裏》

2、數一數自己有幾隻腳,我們的小腳有什麼本領呀?教師帶領幼兒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感受腳是我們的好朋友

二、幼兒辨認這是誰的小腳丫

1、出始小腳丫的圖片,“文章。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讓幼兒找一找是哪隻小動物的

2、說一說小腳丫的特徵小雞的腳丫尖尖小鴨的腳丫扁扁小貓的腳丫像梅花大象的腳丫大又圓

3、再次辨認這是誰的小腳丫

三、遊戲:找一找,踩一踩小腳丫

1、教師說出小動物的名字讓幼兒去找找它的小腳丫

2、教師與孩子一起辨認沒有看過的小腳丫(馬的小腳丫)

3、繼續尋找其他的小腳丫。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10

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探索活動,敢大膽品嚐各種味道。

2、學會用甜甜的、酸酸的、苦苦的、辣辣的、鹹鹹的等詞彙描述所品嚐到的味道。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

幼兒已會玩遊戲《捏攏放開》。

2、物質材料的準備:

五種味道的水:甜、酸、鹹、辣、苦各三份,吸管人手一根,小盤三個。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捏攏放開》,導出活動

評析:在此環節中,我以幼兒熟悉的遊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通過此活動讓孩子們準確地知道自己五官的位置,如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孩子們對此遊戲很感興趣,能隨老師說出的五官迅速地指出,並導出本節活動《能幹的小嘴巴》。

二、探索瞭解:瞭解嘴巴的作用,探索嘴巴的結構。

評析:小朋友們自由地發言,對嘴巴的作用有一定的瞭解,比如吃飯、唱歌、說話等,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強。在探索嘴巴結構這一環節,幾乎能說出有舌頭和牙齒,並演示了其作用,孩子們互相交流,互相看看,有一定的互動。

三、示範講解幼兒操作:用舌頭品嚐各種味道,學會用甜甜的、酸酸的等詞表達出所嘗的味道。

評析:在示範講解這一環節教師講述很清楚,幼兒操作時都能正確地進行品嚐。由於水的味道調得不是很濃,幼兒在品嚐後能準確地說出所以嘗水的味道,教師在正確地引導下,積極肯定孩子們所說出的味道。並給孩子們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機會,所以孩子們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所嘗的味道。

四、遊戲:《看錶情猜味道》,加深對味道的理解,並能說出是什麼味道。

評析: 此環節中,通過幼兒去品嚐味道後作出相應的表情讓其他孩子們說出味道,在此活動前應作墊,讓孩子們先學會做這幾種味道的表情,孩子們就懂得看錶情辯別味道。

五、小結:我們的嘴巴很能幹,不僅會說話,會唱歌,還會品嚐各種味道。我們把這個小祕密告訴其他小朋友好嗎?

活動延伸:

1、請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來嚐嚐這些水的味道,幼兒與幼兒之間進行交流,讓幼兒也當小老師進行知識的傳授。

2、瞭解保護口腔衛生的方法如:飯後漱口、少吃糖、不吃手指頭等。

活動反思:

在此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濃厚,參與性強,都能通過說一說,嘗一嘗、學一學、看一看、猜一猜等多種方法對嘴巴的用途有進一步的瞭解。開始一環節設計非常好,孩子們開心地和老師一起遊戲。孩子們能開動腦筋說出嘴巴里還有什麼。在幼兒嘗味道這一環境中,準備很充分,每個孩子都能動手操作,品嚐味道,在請幼兒說說各種味道時,引導還不夠,可以請孩子們互相說說,然後再集體或請個別代表說。在遊戲——看錶情猜味道這一環節,如在課前做適當的鋪店,讓孩子學做這幾種味道的表情,效果會更好些。

通過此活動,可以看出孩子們主動學習的慾望強烈,教師要有目的性地進行引導,充分讓孩子去說、去嘗試,鼓勵幼兒,調動幼兒主動學習探索的積極性,教師也應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以實現活動的最優化。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顏料被水溶解後會變出顏色。

2、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後變出新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個、瓶蓋2個,在瓶蓋裏面分別塗有紅黃藍顏料。

2、紅黃藍顏色標記分別固定在桌子上,顏色標記19份。

活動重點:

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顏料被水溶解會變色。

活動難點:

知道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出新顏色。

活動過程:

一、導入遊戲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瞧,是什麼呀?瓶子裏有什麼?水有顏色嗎?輕輕搖一搖水會動。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知道了水是透明的沒有顏色,還會流動。

師:水寶寶可好玩了。它不但會動,它還想和我們玩變魔術的遊戲,你們想玩嗎?

二、初步探索

師:老師準備了好多瓶子,就藏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面,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瓶子,我們一起來變魔術,在玩的時候我們要一起念一句好聽的話:"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聽到這句話纔會變色。

1、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自由搖動,使其變色。(提醒幼兒觀察自己的水寶寶是不是透明的)(教師可以用動作提醒幼兒先橫着搖動瓶身,瓶寶寶喜歡一上一下用力的跳舞)師:你發現你的水寶寶都變了嗎?變出了什麼顏色?(幼兒自由回答)師:哇,水寶寶太厲害了,有的變成了紅色,有的變成了藍色,有的變成了黃色。

師:小朋友們,水寶寶玩累了!我們把瓶子放在地上,讓水寶寶休息一會吧!

2、水寶寶變色的祕密

師:你們的水寶寶怎麼都變顏色了?肯定有祕密,我們快來找找。

(教師同時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和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教師小結:哈哈,其實老師把這個祕密放在了瓶蓋裏。(同時打開瓶蓋讓幼兒說:你發現了什麼祕密?)原來蓋子裏的顏料掉進水裏水寶寶就變色了,而蓋子裏沒有顏料當然就變不出來了。

3、顏色對應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知道了水寶寶變色的祕密了,現在我們的魔術要升級了。玩魔術之前我們要先把不同顏色的水寶寶送回它們自己的家。藍色的的水寶寶住藍色的家,紅色水寶寶住紅色的家,黃色水寶寶住黃色的家裏。(教師將紅黃藍顏色標記貼在桌上引導幼兒顏色對應)師:小朋友們,現在把你的`水寶寶送回家吧,送回家之後你也找個小椅子挨着你的水寶寶坐好,我們馬上又要和水寶寶玩變魔術了。

三、再次探索--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的變化

1、師:老師手裏原有一瓶黃顏色的水,現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怎麼樣呢?你們想知道嗎?這個奇蹟就交給小朋友們去完成吧!

2、引導幼兒觀察瓶子的顏色,再取不同顏色的蓋子,換上。幼兒換好瓶蓋後,搖晃瓶子。(提醒幼兒一定要擰緊,要不然調皮的水寶寶會跑出來的。)師:現在你們拿着自己的水寶寶,要先把瓶蓋慢慢地擰下來,放在空盒子裏。再選一個和你的水寶寶顏色不一樣的瓶蓋顏料,緊緊地擰在瓶子上。

(幼兒交換瓶蓋,分組操作,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3、交流總結

師:寶貝們,你們的魔術都變好了嗎?變好了就拿着你的水寶寶到老師身邊來給老師看看你的水寶寶吧!(將幼兒聚集在一起進行交流)師:瓶子裏的水有變化嗎?你的水原來是什麼顏色,後來又拿了什麼顏色,最後變出了什麼顏色?(請個別幼兒講述)

四、結束環節

師總結:哇,顏色可真有趣,原來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讓我們把這個祕密帶到區域裏再玩一玩,變出更多不同的顏色吧!

科學領域說課稿一、說活動來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幼兒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就象紅黃藍綠這些顏色一樣。鮮豔、美麗的顏色讓孩子喜歡,顏色的變化更讓他們驚歎不已。《顏色變變變》這一科學探索活動讓幼兒在玩色這一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顏色的奇妙,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興趣將成爲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我將目標確定爲:

1、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顏料被水溶解後會變出顏色。

2、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後變出新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難點

《綱要》指出:探索是兒童的本能,好奇、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在此次活動中,爲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發展孩子們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顏料被水溶解會變色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定位於本次活動的重點。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特點把"操作探索兩種顏色配色後發生變化的過程"作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過程

(一)導入直接的談話導入,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憶水的特點,知道水是物色透明會流動的液體。同時以和水寶寶變魔術的遊戲,引起幼兒興趣,自然過渡到第二環節。

(二)初步探索

1、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自由搖動,使其變色。魔術之前提醒幼兒觀察自己的水寶寶是不是透明的,增加魔術的神祕性

2、水寶寶變色的祕密教師同時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和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引導幼兒猜測探索水變色的祕密,並打開瓶蓋讓幼兒親自驗證。

3、顏色對應教師將紅黃藍顏色標記貼在桌上,引導幼兒將不同顏色的是寶寶送回自己的家,顏色對應

(三)再次探索--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的變化

1、引導幼兒觀察瓶子的顏色,再取不同顏色的蓋子,換上。幼兒換好瓶蓋後,搖晃瓶子。幼兒交換瓶蓋,分組操作,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2、交流總結瓶子裏的水有變化嗎?你的水原來是什麼顏色,後來又拿了什麼顏色,最後變出了什麼顏色?(請個別幼兒講述)

(四)結束環節結束環節讓幼兒知道原來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並提醒幼兒將"這個祕密帶到區域裏再玩一玩,變出更多不同的顏色",同時作爲活動的延伸。

五、說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幼兒爲主體,以變魔術貫穿始終。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爲主導,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方式體驗,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在實際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祕,感受兩種顏色混合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在活動中,幼兒幼兒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顏料進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顏色的變化,從中獲得有關顏色變化的知識經驗。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

本次活動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最後環節結束的比較混亂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沒有具體直觀的讓幼兒明白哪兩種顏色混合變出新的顏色,可以準備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兒回答的時候教師操作,將幼兒說到的顏色展示出來,讓幼兒直觀的看到顏色混合的變化,作爲活動的延伸。其次,在回答問題是,沒有關注到全體幼兒。如在水變色後的提問以及最後環節的提問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多問幾名幼兒,也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最後,教師的語速較快,第一環節導入太快,有的提問方式不夠簡單明瞭,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12

活動目的

1、認識大大小小的蛋,知道蛋有蛋清、蛋黃、蛋殼組成。

2、能按照蛋的大小進行排列。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活動準備

1、圖片:雞、鴨、鵝、鵪鶉的圖片。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3、透明玻璃碗4個。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個鴨蛋,請幼兒觀察,說說是什麼動物的蛋。

2、出示大大小小的各種蛋,引導幼兒用比較的方法發現蛋寶寶的特點。

(1)鼓勵幼兒比比、看看、掂掂,從蛋的大小、顏色等來比較不同。

(2)請幼兒將蛋寶寶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排隊。

(3)猜猜他們是誰的蛋,請幼兒將蛋寶寶與禽類圖片一一對應。

3、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有的蛋大,有的蛋小;有的蛋輕,有的蛋重;有的蛋顏色偏紅,有的蛋是淺藍色的;還有的蛋帶有斑點……不同動物生的蛋也不一樣。

4、看看蛋的內部結構。

(1)教師提出問題:雞蛋的裏面會是什麼樣子?激發幼兒想要打開蛋看看裏面是什麼的慾望。

(2)教師將蛋逐一打開,倒進玻璃碗中,請幼兒仔細觀察蛋殼、蛋輕、蛋黃。

(3)知道所有的蛋都有外殼,蛋殼比較脆、薄、容易碎。蛋殼裏面有蛋清和蛋黃。

5、蛋的營養價值。讓幼兒知道蛋有營養,吃了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延伸

1、欣賞各種各樣的蛋寶寶和蛋殼工藝品。

2、教師(或請食堂工作人員)將蛋煎熟,請幼兒品嚐。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課主要是要讓幼兒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顏色的異同等。幼兒對雞蛋、鴨蛋、鵪鶉蛋都挺熟悉,對鵝蛋不是很熟悉。孩子們通過比較各種各樣的蛋寶寶,無形中瞭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道理。每個幼兒也都從不同中找到了相同,知道蛋是有蛋殼、蛋清、蛋黃三部分組成的。在延伸活動中,我們鍛鍊了幼兒自己動手的能力,用碎蛋殼粘貼自己喜歡的圖案;分享了美味蛋羹,孩子們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相信這應該是他們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吧?

通過這節課,我瞭解到給孩子們充分的自主權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科學課,在保證孩子們探索興趣和積極性的前提下給孩子們充分的自主權,讓她們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13

  活動目標:

1、瞭解現在是冬季,初步感知北方冬天和南方冬天的一些簡單特徵。

2、在教師的鼓勵下積極觀察,並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掛圖。

1、教師(指着北方冬天的場景):這幅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的場景?爲什麼?

2、教師:北方冬天會下雪,地上、屋頂上都積了一層厚厚的雪,叔叔正在剷雪呢。小朋友們有的穿上厚厚的棉衣在堆雪人;有的在鍛鍊身體;河面上結冰了,有的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這是北方的冬天,南方的冬天和我們這裏一樣嗎?

3、教師:南方的冬天與北方的冬天不一樣哦!南方的冬天是怎樣的呢?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吧!(教師手指南方冬天的場景,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4、教師小結:南方的冬天很少下雪,但是也很冷,人們也要穿着厚厚的衣服。

三、活動結束。

表揚上課認真的小朋友。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14

活動目標

1. 瞭解橘子的外形特徵,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對橘子的認識和發現。

2. 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願意探索剝橘子的方法。

3. 體驗觀察、認識橘子和自己動手剝橘子、品嚐橘子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每人一個小的布口袋且裏面裝有1個小橘子(橘子事先擦乾淨)

2. 餐巾紙、大框、小盤子。

活動過程

 1. 調動感官初步感知口袋中的橘子。

教師:這裏面是什麼?怎麼做纔可以知道?(引導幼兒調動各種感官,摸摸、聞聞、掂掂)

教師:袋子裏是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講述用感官感知橘子的特點,如用鼻子聞到了橘子的氣味,用手摸上去的感覺…)

 2. 觀察認識橘子

教師:到底是什麼?我們把它拿出來看一看。(橘子)再把袋子放到桌上的框裏。(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使用材料的習慣)

教師:橘子看上去是什麼樣的?你又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用眼睛仔細觀察橘子的顏色以及橘子上下的蒂和臍等部位的特點)

教師: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你們的橘子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橘子的大小、顏色)

3. 引導幼兒嘗試探索剝橘子。

教師:橘子裏面是什麼樣?吃到嘴裏是什麼感覺呢?(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自由大膽猜測橘子的內部特徵)

教師:請你撥開橘子皮,看一看裏面是什麼樣的?數一數有幾瓣?(鼓勵幼兒自己嘗試撥開橘子瞭解其內部結構——橘皮、橘肉、橘子核,並感知一個橘子分成了幾瓣)

教師:我們再嘗一嘗,橘子是什麼味道的?(啓發幼兒用簡單的詞語表述品嚐的感覺,如酸、甜、涼涼的、有汁等)

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1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認真細緻做一件事,並把事情做完的態度。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堆高,激發幼兒對嘗試活動的興趣。

3、通過操作,讓幼兒懂得運用各種材料來堆高,堆穩。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準備:

1、掛圖:圖一,小長頸鹿開心地住在小房子裏;圖二,小長頸鹿沒房子住哭了。

2、大小各不同的積塑,紙筒,紙盒(大小不同),小籃子,托盤,各種罐子和瓶子,紙杯,紙皮……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故事內容:小長頸鹿住在小房子裏很快樂,後來小長頸鹿長大了,小房子住不下了,沒有房子住哭了。

1)小長頸鹿沒房子住哭了,你們說怎麼辦呢?

2)我們一起建一間高高的房子讓小長頸鹿住好嗎?

2、介紹遊戲材料,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材料堆高。

⑴你們看老師這裏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東西,它們有什麼?

⑵你們能用這些東西建一間高高的房子嗎?那我們現在就一起做好嗎?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幼兒可以自己建房子也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做。

2)注意拿了材料找個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擠在一起。

4、小結。

1)剛纔你是用什麼東西來建房子的?

2)老師剛纔看到有個小朋友怎麼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他是這樣建的,你們看房子爲什麼會倒?(樓底部太小,不平。)

3)我們怎樣建房子才又高又穩?(樓底要平和寬,建的時候要輕拿輕放。)

啓發幼兒用托盤,紙皮等輔助材料來建房子。

5、鼓勵幼兒再一次進行嘗試,並用多種材料來建房子。

1)提醒幼兒行走時要注意,手腳放輕點,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2)重點引導幼兒如何利用輔助材料建高樓

6、評價結束活動。

請幼兒比比誰的房子又高又穩,請他說說他建樓的方法。

活動反思:

一、有效地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這節課的成敗,而教學設計是基於對本班孩子的瞭解以及對於教材知識熟練把握上做的較高層次的教學課堂管理。結合小班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我選擇了故事《鱷魚和長頸鹿》作爲活動的導入,以此來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展開環節分爲了兩部分:

首先設計選擇同樣形狀、大小的積木玩具引導幼兒合作蓋高樓環節,藉此給幼兒提供一個蓋高樓的初步經驗,激發幼兒對嘗試活動的興趣。

第二部分給幼兒提供充足的各種操作材料,讓幼兒自由探索操作,從而學會運用各種材料來堆高、堆穩的方法。

第三部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幼兒成功搭建高樓的照片,引導幼兒在欣賞過程中總結出搭建高樓地方法。結束部分沒有特意設計,在幼兒自由操作中自然結束活動。

本教學設計的不足:

首先知識目標的制定偏於簡單,幼兒很容易完成。

其次,活動流程設計不是很合理孩子坐下站起來頻率太多,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照片的放映設計雖很有新意,但效果不是很好,孩子過多的關注的是人而不是高樓。

二、有效的分配課堂時間。

有效的分配課堂時間,可以對教材內容做出更準確的闡釋、敘述從而引導孩子參與各項活動,最終完成活動目標。

本次《蓋高樓》活動的不足在於沒有合理分配好課堂時間,使得各環節活動開展有蜻蜓點水的感覺,顯得都不夠紮實,尤其是自由操作環節的活動提供的時間不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