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錦集4篇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錦集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錦集4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小兔送果子》

  活動目標:

1、在初步掌握雙腳併攏向前跳的基礎上,學習雙腳併攏跳、雙腳分開跳的動作,提高身體自控能力和平衡能力。

2、在遊戲情境中體驗跳躍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學具:胸口每人一個小兔頭貼。

教具:禮物若干、小動物圖示四幅、硬紙板小路四條、熱身和放鬆音樂。

場地佈置:四路縱隊圓點貼、即時貼適當寬度的小路、小動物家的路徑。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兔媽媽交代角色和任務,小兔們跟着兔媽媽跳躍進入場地,形成四路縱隊。

2、熱身運動:

頭部運動----上肢運動----腰部運動----下蹲運動-----腿部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二、 基本部分

1、複習雙腳併攏跳

師:我們小兔有個能幹的本領,是什麼呢?那你們會怎麼跳?

(1) 原地雙腳併攏跳:雙腳併攏、屈膝、前腳掌落地、又輕又穩。

(2) 指定方向雙腳併攏跳(指導個別幼兒動作要領)

2、學習雙腳分開跳

師:我還有一個特別的本領呢!你們瞧!

(1) 教師示範雙腳分開跳:雙腳分開、屈膝、前腳掌落地、又輕又穩。

(2) 幼兒原地練習雙腳分開跳,教師指導。

(3) 指定方向雙腳分開跳。

(4) 在指定的小路上(===)練習雙腳分開跳,教師指導動作要點。

3、送禮物

師:剛纔媽媽接到一個神聖的任務,森林國王要給每個小動物去送一份六一兒童節的禮物,你們願意嗎?可是去小動物家的路很難走,請你們看仔細了!

(1) 教師介紹小路上“併攏”、“分開”的圖示

(2) 教師示範過小路,並解說要點

(3) 請一位幼兒嘗試

(4) 分組練習兩次。

  三、 結束部分

師:剛纔我們給很多小動物送去了禮物,他們可開心了!你們,我們都出汗了,讓我們來洗個澡吧!

1、放鬆運動

2、材料收拾

小班體育《小兔送果子》反思

我們團隊在接到小班“跳”的主題內容後,首先翻閱了關於小班幼兒體育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小班主要有:縱跳、觸物跳、從高往下跳、單腳跳、雙腳跳等幾個內容。我們結合我園小班關於跳的原有經驗,選擇了雙腳併攏跳和雙腳分開跳的教學內容。

我們團隊在中午商量形成初步教案後,下午立即進行了試教活動。我作爲執教者作以下幾點反思:

首先,體育活動的“味道“不夠濃郁,跟體育遊戲的區別值得深思。因爲是小班的體育活動,我們總是倡導情境化的遊戲活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的趣味性和探索欲,但是鍛鍊的形式和強度有待斟酌。適當滲透隊列隊形和體育活動的指令應該會更好些。

其次,幼兒常規的收放性。由於我們一直倡導讓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嘗試的空間,在活動組織過程中個體化需求體現的也較爲明顯,爲了更好的滿足個體需求,使得活動的自由性偏多。如何收放比例得當是個團隊接下來值得探討的問題。

最後,本次活動重點在於鞏固雙腳併攏跳、新學雙腳分開跳,難度在於雙腳分開、併攏的交替練習。活動支教過程中,難點的突破主要在於第三環節的“送禮物”過小路環節,若之前能適當進行難點前置,幼兒原地自由練習雙腳併攏、分開交替跳,對接下來的難點突破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意圖:

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人類認識活動必不可少的主觀前題,是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內驅力。孩子們對聲音特別敏感與好奇,發現用不同的材料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他們對製造聲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點設計了此次活動“製造聲音”。滿足孩子們的探究慾望。

活動目標:

1.藉助各種材料製造聲音。

2.感知材料與聲音的關係。

3.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各種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紙盒子(大小)、不同類型的紙(掛曆紙、報紙、硬紙殼)、塑料帶(薄、厚)、豆豆、米粒、紙片。

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祕密

1.出示:瓶子、豆子。

2.聽聽瓶子有沒有聲音?再聽聽豆子有沒有聲音?

3.想辦法使他們發出聲音?

二、聲音的產生

第一次嘗試操作驗證:

1.分組操作,教師指導。

2.怎樣製造聲音。(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紙片)

三、聲音的不同

出示:不同材料的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紙盒子(大小)、不同類型的紙(掛曆紙、報紙、硬紙殼)、塑料帶(薄、厚)讓幼兒聽辨。(這個聲音像什麼?並出示給幼兒看)

辨析探究聲音的特點:

1.撕紙(有的聲音長,有的聲音短)

2.塑料帶、瓶、豆、盒子、米粒、紙片(有的聲音是“砰砰的”“撲撲的”;有的說這聲音“沙沙沙”“叮噹叮噹”象下雨,象打雷)

活動反思:

孩子們通過“動腦想、動手做、用眼看、用耳聽”瞭解到不同的材料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興趣和慾望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同時也教會了幼兒認識事物的方法。整節活動孩子的興趣很濃,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與快樂。

不足之處:

活動中沒能關注每個孩子,以至使孩子注意不集中。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知道瓶蓋子的作用,在尋找瓶子特徵的過程中,嘗試選擇合適的蓋子與瓶子進行匹配。

2. 樂意探索擰、按等不同方法,嘗試蓋緊瓶蓋,發展手部動作。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重難點:

通過自己動手給瓶子蓋蓋子,發現不同的蓋子適合不同瓶子。

發展孩子的手部動作,給各種瓶子蓋蓋子,並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瓶子都是有蓋子的,如果生活中少了蓋子會帶來很多方便;

環境準備:幼兒收集各種不同形狀、功用的瓶子;泡沫板若干(和幼兒人數相當);橡皮筋(細而長,便於孩子操作);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並引導幼兒討論蓋子的作用

老師:我們的超市裏有許多有用的瓶子,有飲料瓶、食品瓶、化妝品瓶、洗滌用品瓶等大大小小式樣不一的瓶子,老師想在這些瓶子裏裝東西,可是一不小心把瓶蓋子全弄亂了,這下該怎麼辦呢?

重點提問:老師心裏真着急,沒有了蓋子,瓶子還能用嗎?爲什麼?

【這一問題幫助幼兒瞭解蓋子對瓶子的重要性,旨在和孩子們共同討論缺少了蓋子會發生哪些問題。孩子們紛紛表示沒有瓶蓋子是絕對不行的,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髒東西會跑到瓶子裏面去的。”;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瓶子裏面的東西會流出來了,都浪費了。”;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裏面的東西不衛生了”;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小蟲子會飛進去,東西就不能吃了”……】

老師根據孩子的回答進行小結:引導幼兒討論瓶蓋子的作用——沒有瓶蓋子裏面的東西會跑出來,會被弄髒,用時不方便,吃的東西就會變得不衛生。

二、“找蓋子”

1、 教師鼓勵幼兒動手爲瓶子找合適的蓋子,將配好蓋子的瓶子放在自己的泡沫板上。

這一環節中,能力較弱的孩子最少爲3個瓶子找到蓋子,能力較強的孩子最多爲6個瓶子找到了蓋子,他們高高興興地將配好蓋子的瓶子捧到了自己的“家”裏(泡沫板上),還和旁邊的同伴互相介紹自己的瓶子和蓋子呢!

【老師觀察到,孩子在幫瓶子找蓋子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方法,有的孩子通過觀察瓶子和蓋子的顏色來配對;有的孩子通過瓶子和蓋子的大小來配對,老師仔細觀察,記住孩子們的這些方法,小班的孩子語言能力還比較弱,可能自己使用的方法說不清楚,老師觀察入微,稍後可以幫助孩子梳理經驗。】

2、你給幾個瓶子找到了蓋子?

【一筆帶過的一個環節,鞏固小班孩子點數的能力,尋找到數量多的孩子老師可以在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幫助。】

3、爲什麼還多出來幾個蓋子呢?它們到底是哪些瓶子的呢?

【孩子們大多找的都是大的、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些瓶子,例如飲料、洗髮水、沐浴露、面油等,而一些平時不常見的,例如香水瓶、保健品都沒有人幫着找蓋子,還有就是一些蓋子特別難蓋的,蓋的方法和平時使用的不太一樣的,孩子們就採取放棄的辦法了。】

4、是怎麼找到最合適的蓋子的?怎麼幫它蓋蓋子的呢?

【根據孩子尋找過程中的方法,以及剩餘瓶子大家共同找出的方法,幫助孩子共同梳理瓶子找蓋子的各種方法:有的孩子根據瓶口大小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根據瓶子和蓋子的顏色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根據蓋蓋子的方式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根據擰、按的不同方式找到蓋子的(老師重點介紹蓋子的不同蓋法)……】

5、每個瓶子都有不同的蓋子,那麼瓶子裏的東西是怎麼出來的呢?

【通過老師和孩子的演示,總結出了各種瓶子出東西的方法:按、擠、倒……】

三、“找朋友”

1、每個孩子去找兩個“好朋友”瓶子,這兩個好朋友要有一個地方是一樣的,比如說它們都是飲料瓶子……;

【旨在鼓勵孩子發現瓶子之間的共同點,例如顏色、功用、按取方式或者是一摸一樣的瓶子,發展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辨別事物的能力。】

2、將找到的兩個“好朋友”瓶子用橡皮筋捆綁在一起,送到自己的泡沫板上;

3、向大家介紹自己找到的兩個“好朋友”瓶子一樣的地方;

【因爲老師介紹演示的是飲料瓶子找朋友,所以找飲料瓶的孩子特別多,還有的孩子找到洗髮水的瓶子做朋友;有的孩子將顏色相同的兩個瓶子做朋友;有的孩子找了兩個都是玻璃瓶做朋友;有的孩子找了兩個都是用按德方法將東西弄出來的瓶子做朋友……】

四、活動小結

小結瓶子在我們生活中的用途!

【激發幼兒繼續尋找、探究的興趣。】

活動反思:

針對小班幼兒來說,我設計的這個活動總體上比較滿意。活動前,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瓶子和蓋子、把玩弄瓶子和蓋子,目的就是爲了讓幼兒積累一定的經驗,經常見到幼兒對瓶蓋的擰、開等動作很感興趣,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較多見, 活動很容易在幼兒園小班開展。在活動中幼兒都能動手嘗試,在反覆的操作中能找出瓶蓋和瓶口匹配才能蓋上的方法。

活動結束後.我將活動操作材料投放到區角遊戲中,一來讓能力弱的幼兒可以得到鞏固練習,二來進一步滿足幼兒的操作慾望,三來鼓勵幼兒留意觀察生活中不同類型的瓶子和蓋子,發現了奇特的瓶子和蓋子,可以帶來與同伴一起分享。讓幼兒初步產生對事物的好奇心,並有初步的探究意識

專家點評:

這節課有三個特點:一是要求明確,操作有序;二是擴大了幼兒的活動範圍,活動時更寬敞;三是注意了幼兒觀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活動的過程中,鄭老師沒有牽着幼兒的鼻子走,也沒有一放了事,而是讓幼兒明白了具體的操作要求後進行自主活動,並且有充裕的時間鼓勵幼兒看看、講講。整個活動始終保持着寬鬆、和諧、快樂、有序的氣氛。目標層層遞進,教學方法使用得當,體現了有效教學。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允吸手指的危害。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手指偶若干個,木偶臺一個,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開始活動。

木偶臺後傳來一陣傷心的哭泣聲。

提問:哪裏傳來傷心的哭泣聲?(哦,是丁丁的大拇指在哭!)

2、基本活動。

(1)表演指偶節目《傷心的大拇指》。(由配班老師表演)

一隻手掌出現在木偶臺中央,五個手指都畫上臉譜,大拇指因爲醜陋而傷心落淚,其他四指美麗開心。(旁白:我叫大拇指,本來和其他手指一樣,長得漂亮又能幹,但是我的主人天天把我放在嘴裏吸,慢慢的,我變得難看了,做事也不方便。我好傷心啊,小朋友,你們快來幫幫我吧!)

提問:丁丁的大拇指是怎麼變得這麼難看的?(丁丁天天把它放在嘴裏允吸,大拇指變得很難看)

(2)講述《手指麪包》的故事,並引導幼兒觀察教學掛圖

教師引導幼兒逐幅觀察教學掛圖,並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對允吸大拇指的危害的認識。

提問:圖中的丁丁在幹什麼?大拇指怎麼了?

(3)師幼談話討論。

提問:小朋友們,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大拇指呢?

小結:允吸手指不僅會讓手指難看,而且會影響健康。

丁丁只要改掉允吸手指的壞毛病,大拇指就不會再傷心地哭泣了。(引導幼兒注意手的衛生,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養成用肥皂洗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