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編7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編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主題教案:

我能行(大班)

  主題目標:

會用競賽、評價榮譽感和責任感等活動後的體驗來激勵自己。

  活動名稱:

參加運動會

  活動要求:

幼兒學會在困難面前鼓勵自己去試一試,初步體驗經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各種頭飾各一隻,花環2個(重點:小兔、小烏龜、小馬、牛伯伯、小松鼠形象).

2.背景畫一幅 .

3.出場音樂、遊戲音樂 、離場音樂各一.

4.提前讓幼兒體會在一星期內學習連續跳繩五個,讓幼兒體會堅持的快樂.

5. 字卡:賽跑冠軍 耐力冠軍.

6. 呼啦圈2個、球2個

(一)啓發引導:

通過參與情境(情景表演),幫助小烏龜樹立信心。體驗自我激勵後獲得成功的愉悅。

1.小朋友,你們說小烏龜報考運動員行嗎?

2.可小烏龜沒信心,我們來鼓勵鼓勵它。

3引導幼兒遇到困難能樹立真確的信心及方向。

(二)小朋友體驗感受: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想辦法鼓勵自己去試-試,繼續努力練,纔會成功。

(三)小朋友實踐活動:

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想辦法鼓勵自己去試-試,繼續努力練,纔會成功。

A.實務性活動

  具體內容 :

1.呼啦圈比賽。

2.集體快速接力。

B.幼兒講述

(活動要求:交流討論對待成敗的感想、歸因積極態度與消極態度對成功的影響。體驗鼓勵、幫助、找原因後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 情景遊戲 故事:小馬過河

創設《小馬過河》競賽情境,聯想平時獲得成功的經驗,積極尋找原因。

  附:

小馬過河

小馬和他的媽媽住在一條美麗的小河邊。除了媽媽過河給河對岸的村子送糧食的時候,他總是跟隨在媽媽的身邊寸步不離。

他過的很快樂,時光飛快地過去了。

有一天,媽媽把小馬叫到身邊說:“小馬,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媽媽做事了。今天你把這袋糧食送到河對岸的村子裏去吧。”

小馬非常高興地答應了。他馱着糧食飛快地來到了小河邊。可是河上沒有橋,只能自己淌過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猶豫中的小馬一擡頭,看見了正在不遠處吃草的牛伯伯。小馬趕緊跑過去問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裏的水深不深呀?”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體笑着說:“不深,不深。纔到我的小腿。”小馬高興地跑回河邊準備淌過河去。他剛一邁腿,忽然聽見一個聲音說:“小馬,小馬別下去,這河可深啦。”小馬低頭一看,原來是小松鼠。小松鼠翹着她的漂亮的尾巴,睜者圓圓的眼睛,很認真地說:“前兩天我的一個夥伴不小心掉進了河裏,河水就把他捲走了。”小馬一聽沒主意了。牛伯伯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這可怎麼辦呀?只好回去問媽媽。

馬媽媽老遠地就看見小馬低着頭馱着糧食又回來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難了,就迎過去問小馬。小馬哭着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話告訴了媽媽。媽媽安慰小馬說:“沒關係,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小馬和媽媽又一次來到河邊,媽媽這回讓小馬自己去試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馬小心地試探着,一步一步地淌過了河。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沒有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沒有小松鼠說的那麼深。只有自己親自試過才知道。小馬深情地向媽媽望了一眼,心裏說:“謝謝你了,好媽媽。”然後他轉頭向村子跑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摺。

(1)教師:那麼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摺,會怎麼樣呢?對摺後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後,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裏?)

(2)爲什麼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麼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

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爲什麼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

對稱軸在哪裏?

(引導幼兒發現對摺後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它對稱嗎?

你們知道還有什麼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摺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裏的小朋友都很能幹,不但認識瞭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摺疊對稱的圖形,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會“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麗得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並對四季的花卉感興趣,樂意不同的韻律節奏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1、四季特徵明顯的花:迎春花、桃花、油菜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紅梅、臘梅、水仙花、白玉蘭。

2、《花婆婆》PPT。

3、兒歌“四季花開”:

暖和的 春天 來到了,什麼 花兒 朵朵 開?

炎熱的 夏天 來到了,什麼 花兒 朵朵 開?

涼爽的 秋天 來到了,什麼 花兒 朵朵 開?

寒冷的 冬天 來到了,什麼 花兒 朵朵 開?(備有:我們種的 什麼花兒 開)

4. 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

  1. 引出活動:

老師:今天帶來一個故事(出示PPY),認字嗎?《花婆婆》。婆婆是個什麼樣的人?花婆婆是幹什麼的?

——這裏對故事題目的展開,既是激發對故事的喜歡和期待,又是引導孩子情緒漸漸投入的必須過程。

在活動中:

老師:婆婆是個什麼樣的人?

孩子:老人。

老師:花婆婆是幹什麼的?

孩子:種花的……買花的……喜歡花的……

  2. 講述故事

老師:到底是幹什麼的?我們聽聽故事。(音樂起)

(講到:第三件事後,插問)。

老師:小女孩答應爺爺要做哪三件事?

孩子:做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到世界去逛逛(老師:就是去旅行)……在海邊住……

  二、四季開的花

  1. 說說四季開的花:講到“花婆婆”準備種花時,引發交流四季開的花。

老師:花婆婆想,如果海邊開滿了鮮花,世界一定變得更美麗;如果海邊一年四季都開滿鮮花,世界一定變得更美麗。

老師:那麼,你知道什麼花兒會在什麼季節開放嗎?

——從這裏,延伸出另外的學習內容:關於花卉的活動。我認爲,儘管故事最能凸現的是情感教育,但情感認知也需要現實認知作基礎。所以,一個故事一定蘊含着認知或其他的學習因素。另外,孩子在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也需要變換不同的學習內容或方式,才能保持學習熱情,所以,這裏的“走神”,對主題和孩子的學習,都是有用的。只是,這時的故事,已經是孩子的認知活動的平臺了。

孩子:桃花是在春天裏開得……荷花是在夏天裏開的……

老師:除了這些花,你還能說出其他花的名字嗎?

孩子:梨花……康乃馨……(很踊躍)。

——這裏的兩個問題,前者難,後者易。按邏輯,應該先易後難。可是,現場要觀察,孩子對於花卉的經驗有多少。

如果,孩子的花卉經驗積累比較正常的,那就“先難後易”,因爲,“先難”讓有着一些四季花卉經驗的孩子,極力地搜尋自己的記憶,需要集中精力。而“後易”讓繃緊的思維,稍稍地“鬆了一口氣”,學習積極性依然很高。

如果,孩子的花卉經驗很少。那麼就要“先易後難”,因爲,“先易”讓孩子在少有的花卉經驗中,回答相對簡單的問題,再從孩子知道的花卉出發,開始思維的二維思考,但這時“後難”,往往帶有“接受”的性質,如***是什麼季節開放的呢……其實啊,***是在夏季開放的……

本次活動,提問是“先難後易”。孩子“先”愣了幾秒,漸漸地有5個孩子相繼回答,“後”來,孩子的回答很踊躍,有些剎不住,場面因孩子的自信而熱烈。

  2. 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老師:其實,我們現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種。我準備了一些花的照片,你和朋友兩人一起,去認一認:這是什麼花?是在什麼季節開放的? 把它們放在相應的字卡的下面(字卡爲:春天花兒、夏天花兒……)

孩子:(操作)。——這時應該關注不認識字的孩子。老師出示字卡時,孩子跟讀一邊。

重點把握:

桂花:是在夏天過後的中秋節時開的,中國人常說:八月桂花香。

玫瑰:這是紅玫瑰,紅玫瑰是在火熱的夏天,開得最紅。

孩子:玫瑰是冬天開的

老師:紅玫瑰是在火熱的夏天,開得最紅。

孩子:桂花,不知道……

老師:它是在中秋節開放的……

孩子:夏天……秋天,中秋節當然是秋天……

老師:沒錯,是秋天。中國人關於桂花的詩叫:八月桂花香。

孩子:對,八月十五中秋節。

  3. 唱一唱:四季花兒開。

1]老師:還有許多花,會在四季裏開放,這真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我們可以把花兒在四季開放的事,唱出來,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這裏有一些兒歌,我們一起有節奏地唱唱看。

——這裏既幫助孩子認字,又有了節奏的範式。在春、夏讀完後,提問:剛纔是用手來打擊節奏,還可以用什麼來打擊節奏?(提示:腳,動作都可以表示節奏)

在活動中,請一個孩子回答:迎春花。孩子回答得節奏完全相符。於是,孩子和朋友兩人選一種花各自練習,一問一答。

老師提示:節奏和別人不一樣,那會更美好。

交流中,兩個女孩用轉腕動作表示節奏,大受讚賞。兩個女孩用手擊頭打節奏,

老師:節奏倒是表示出來了,頭受傷了,這事情就不美好了。所以,不要打頭。

孩子:桃花桃花朵朵開。

老師:瞧,重複“桃花桃花”真好聽,多美!

2]老師:出示“我們種的`什麼花兒開”(讓孩子感受16分音符的節奏),是水仙花,怎麼唱着回答?

女孩子節奏完全正確,大家跟着學一次。

老師:啊,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其實,這裏的感嘆,都是爲讓孩子感受現實中的“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情”,爲後面的情感深化的環節作鋪墊。

  三、一件美好的事

  1. 迴歸故事。

老師:花婆婆知道了那麼多四季開放的花,寫信買了許多花籽……可是,孩子們也不知道將來會做什麼!

  2. 美好的事情。

老師:你覺得做什麼事,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呢?——深化“美好的事情”,讓孩子擁有一個短暫或許是永久的理想。

孩子:(愣了10多秒)念兒歌……

老師:對,唱歌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孩子:做花,做紙花、布花,會讓世界更美好!

老師:是啊!那些紙花、絹花可美麗了!

孩子:彈琴。我彈的鋼琴聲傳到許多人家裏,世界就變得更美好!

老師:啊!真的美好!

孩子:我要保護世界……

大家:啊?

孩子:讓大家知道,不要在水裏扔垃圾,小河就變得更美好!

老師:對!小河一美好,世界也就更美好!

孩子們,你們已經知道了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事情。請你記住這件事情,努力去做這件事情。知道嗎?等你們長大了,世界因爲有你們,會變得更美好!

——孩子想的美好的事情,都很實際,那是前面的伏筆所致。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中秋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2、能畫出不同顏色花紋的月餅。

3、感受到中秋節的快樂。

4、知道中秋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準備】

1、《中秋月兒圓》教學資源;

2、不同款式的月餅圖片;

3、彩筆、油畫棒(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想想你記憶中月亮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半圓形彎彎的)

二、播放《中秋月兒圓》教學資源,瞭解月亮變化

三、介紹中秋節的由來及相關習俗。

出示月餅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月餅的外形、顏色、味道,說說爲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

小結:中秋節也就是農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圓的時候,古人又稱團圓節,是歡慶豐收/家人團聚/賞月、品月餅的傳統節日,月餅圓圓就像月亮一樣人們都要吃月餅來歡慶中秋節。月餅也象徵團圓,一般人們把一個月餅分開來全家吃,就好像全家人永不分開。

四、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想做什麼樣的“月餅”,從月餅的顏色,形狀,圖案等方面進行引導。

五、鼓勵幼兒大膽的繪畫月餅。

在指導過程中,提醒幼兒用不同顏色來表示不同口味的月餅,如紅色——草莓味、黃色——橙子味、綠色——青草味等等讓幼兒纏身作畫的熱情。

六、作品欣賞並展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大班小朋友已經開始學習數學知識,在學習數的可分性方面理解不是太好,在學習中、活動中缺少協商合作意識,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夠完整。

活動目標

1.體驗數量爲5的物體分成兩部分有多種不同的分法,能用標記和數字等符號記錄分的結果。

2.能與同伴協商,學習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3.體驗分享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什麼是每次分的數目不相同。

2.語言的完整描述。

活動準備

蘋果卡片10張 男孩圖片1張 女孩圖片1張 操作單若干張 梨卡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分水果

1老師家裏來了兩個小客人(哥哥和姐姐),請小朋友幫老師把五個蘋果分給兩個小客人,在操作單上記錄下來,並給大家完整地講述分的結果。

2.出示五個蘋果請小朋友來分一分,要求要和剛纔分的不一樣,並記錄下來,並完整地講述分的結果。

3.引導小朋友討論:兩次分的結果一樣嗎?幫助小朋友理解什麼叫每次分的不一樣。

4.再將五個蘋果分給兩個小客人,要和前兩次不一樣,可以怎樣分?

二 .操作活動:分水果

1.發放梨卡片和操作單。

2.兩個小朋友自由結合,分工合作。引導小朋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記錄。(一人分水果,一人記錄結果)

3.展示小組操作單,並向大家講述一下自己的操作過程和記錄結果,同時學習同伴的記錄方式。

4.集體檢查是否按要求完成,記得和分的是否一致。再次感受5分成兩份有多種不同的分法。

三.活動延伸

1,帶領小朋友玩“對口令”的遊戲。

2.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分東西的遊戲。

教學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我運用了家裏來了客人,要給客人分水果,可我不知道怎麼分來引導孩子進入課堂,孩子的積極性很高,也很踊躍。

在操作活動時,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個體差異,是一小部分孩子在操作過程遇到了困難,大部分孩子在分工和合作上還是做得很好的,孩子在講述自己的學習成果是也非常的勇敢大膽。

再重新上這節課 的時候,我會把操作活動這個環節加上逛超市,準備各種各樣的水果,讓小朋友先去超市買水果,然後再分水果,這樣會讓學習更加貼近生活,不但學習了生活常識,還給小朋友一個更加寬鬆的學習環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 設計意圖

今學期班上進行線的專題活動,小朋友都很有興趣,紛紛從家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線。一時間,班上就有了不同質地、不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用途的線。爲了能讓幼兒更清楚地認識,我組織進行線的分類、統計活動。讓幼兒更深入瞭解線的種類。

二、 使用對象及場所:大班幼兒在幼兒院進行。

三、 活動目標

1、 在觀察、比較、討論中,對線進行顏色、粗細、質地、長短的分類。

2、 教師和標記的引導下,學習自己設計簡單的統計表。

3、 語言表達操作的情況,使幼兒的語言和思維同步得到發展。

四、活動準備

1、 各種各樣的線若干。

2、 紙、筆每人一份。

3、 統計示範圖。

五、活動過程

1、 給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線,請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學會初步的分類技能。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好多不同的線,待會就請你們自己去觀察,看看能不能分清這裏一共有多少種線?

幼兒聽後就三三兩兩的在各種線前觀察,對線產生了興趣。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教師能讓幼兒自己先去觀察,比較,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可以讓他們嘗試分類,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 教師引導幼兒按顏色、粗細等不同特徵來分類。

師:剛纔我聽到有小朋友說,可以把相同顏色的放在一起。我們來試一下。

幼兒嘗試按顏色分類,把相同顏色的擺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後再數數各有幾種。

師:還可以按什麼來分呢?除了顏色不同外,你們還發現了其他不同的特點了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

師繼續引導幼兒,讓幼兒在發現、比較下不斷地想到分類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長、短和用途來進行分類,並做好分類記錄。

教學反思:

這個環節中,教師起啓發性作用,主體還是幼兒,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並說出來,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後,能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 教師把幼兒觀察、討論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自己設計統計圖來記錄。

A、 幼兒看記錄進行操作活動,把所有記錄的結果統計出來。

B、 教師巡迴指導,發現各種方法。

師:剛纔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來進行分類,我把小朋友所說的都記錄在黑板上了,現在就要你們想想,幫我設計一個最漂亮的。

幼:老師我可不可以設計兩個。……

教學反思: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提出要求,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嘗試,老師只是個觀察者,在巡迴的觀察着幼兒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兒有求必答,老師都不去打擾他們,充分體現出幼兒是主體,不再受老師的影響。

4、 教師小結,並找出不同範例,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統計方法,讓大家學習。

師:這是誰的,請你來說說你是怎樣設計的,你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每個幼兒的回答都會不同,有的會說得很好、很多,說得很完整,有的卻不知道怎樣表達,但都要進行鼓勵表揚,因爲要肯定他們的設計成果,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 活動評價:這個活動設計充分抓住了幼兒心,小朋友面對這麼多樣的線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記得快,所以教師善於觀察,發現問題,從生活中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材料準備的很充足,教師的語言簡而少,很具有啓發性,而且也留了時間讓幼兒充分的認識探索,是一節充分以幼兒爲主的課。

6、重要詞彙:質地、用途、統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主題

在一次談話活動中。蔣佳億說:“今天早上我吃了糰子,是我奶奶做的,我跟奶奶學做,現在也會做了”。在孩子的眼裏,成人是多麼了不起。每個孩子都希望快快長大,儘快進入成人世界,模仿成人勞動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經過。順應孩子的需要,引領他們從成人那裏吸取一切有利於自省發展的養料,讓他們在模仿成人的過程中顯示自己的潛能,爲促進幼兒主動發展創造良機。

預設目標:

1、通過故事,瞭解每一樣食品都凝結了衆人的勞動,享用時,對勞動者產生感激之情。

2、大膽、創造性地“設計”建築,滿足當設計師的願望,感受設計房屋的樂趣。

3、利用繩子的柔軟可變,創造性地玩出多種造型,嘗試合作玩繩,體驗用繩子造型的樂趣。

4、嘗試畫圈,並學習在圈上借形想象,體驗用圈圈創造繪畫的樂趣。

5、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彎曲的物品,和同伴一起將畫頁裝訂成冊。

主題環境:

1、收集不同行業勞動者的工作圖片、照片、佈置在活動室中。

2、牆面張貼教師與幼兒討論並製作的“班級工作表”,讓幼兒明確自己在班內所承擔的任務。

3、設置“圈圈畫廊”,展示幼兒以圈圈爲基礎的繪畫和手工作品。

4、開闢“彎彎饒饒天地”,引導幼兒蒐集、展示各種彎繞物品。

活動區域:

美工區:

1、提供油泥與輔助材料,幼兒自制各種各樣的“糕點”。

2、提供水彩筆與白紙,引導幼兒畫出自己設計的小屋。

3、提供各類繪畫、裝訂工具,繼續製作《彎彎寫真集》。

4、投放能夠表現彎繞特徵的結構玩具,供幼兒拆拼各種物體。

益智區:

1、提供各行業勞動者與所用工具的卡片,引導幼兒進行分類和配對。

2、提供迷宮遊戲,幼兒練習繞行的動作。

建構區:

1、提供積木、拼插膠粒玩具,引導幼兒拼搭各種造型的房屋。

2、用紙箱、積木等材料建造房屋。有的當瓦工用積木蓋房,有的當電工接“電線”,有的當木工用紙盒做門窗,有的當漆匠“刷”紙盒,等等。

語言區:

1、提供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百人糕》的故事,讓幼兒看圖講述、表演等。

2、提供各行各業人員工作時的場景圖片(可從畫報上剪下來),幼兒說說他們是幹什麼的,在哪裏工作。

3、提供彎的物體圖片,讓幼兒仿編詩歌,進行對歌遊戲。

家園共育:

1、協助孩子收集有關不同行業的工具與工作內容的圖片。

2、向孩子進行愛惜物品和尊重成人勞動的教育。

3、家長有意識地帶孩子觀察成人勞動場所,協助孩子將代表家長工作特點的一件物品帶到幼兒園來。

4、與孩子一起尋找家中有彎繞特點的物體,能從造型美或實用方面領會其變形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仿編《對對歌》

5、親子游戲:我也會彎。家長和孩子一起想像、體驗身體彎曲的不同造型。

活動安排:

第一週

1、音樂欣賞:啤酒桶波爾卡

2、語言:百人糕

3、健康:誰的姿勢好

4、數學:哪裏一樣

5、兒歌:過節吃點心

6、英語

7、科學:大灰狼該不該救

8、數學:點心屋

9、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

10、泥工:我來做 糕點師傅

第二週:

1、體育:送貨忙

2、社會:不浪費水水

3、音樂:加油歌

4、美術:我是建築師

5、歌表演:我來自中國

6、數學:數數圓形有幾個

7、數學:數三角

8、語言:曲裏拐彎

9、詩歌:我們的媽媽是祖國

10、科學:民族娃娃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