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範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範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範文1

教學目標:

1.認讀三個字,默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得到了畫師的稱讚,在討論中,感受學習小徒弟“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

2.討論、閱讀、聯繫生活實際等相結合。

3.感受學習小徒弟“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得到了畫師的稱讚。

教學難點: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得到了畫師的稱讚。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認讀三個字,默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得到了畫師的稱讚,在討論中,感受學習小徒弟“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出示一張白紙)同學們,如果要讓你們在這麼大一張紙上畫儘可能多的駱駝,你會怎樣畫?(學生自由作答)

2.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畫師的三個徒弟是怎麼畫的。(板書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齊讀課題。)

二、根據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提示: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畫出好詞。

2、說說你找到了哪些好詞和好句子?

3、提示:和你前後位的同學合作進行讀課文,要讀正確流利。

4、引導:誰願意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邊聽邊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5、再讀課文,分組討論:

(1)三個徒弟的畫分別是什麼樣的?

(2)你覺得誰畫得最棒?爲什麼?

(3)從三個徒弟的畫中,你體會到什麼?

二、彙報交流:思考問題: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到底好在哪裏?

三、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引導:誰能讀好師傅說的話語和讀好三徒弟各是怎麼畫的?

四、總結:

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的,兩小徒弟不但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纔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新。

五、延伸:激發興趣:你也曾經想到過別人沒想到的事嗎?還有沒有同學是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現這樣的事?

舉例:(《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愛迪生救媽媽》

六、拓展思維:

提示:看看誰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1、畫“藏”——深山藏古寺

2、畫“聲”——蛙聲十里出山泉

3、畫“香”——踏花歸來馬蹄

文本分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3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課文雖然篇幅短小,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學生讀後能從文中受到啓發和教育。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初步瞭解設問及其作用。2、讀課文,瞭解內容,把文章分成兩部分。知道星魚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島神祕失蹤的罪魁禍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想了解的問題。

學生可能問:小島還有失蹤的,那麼真正的謎底是什麼?

二、瀏覽課文,自己尋找答案。

三、這兩種說法你覺得哪種更科學?找出理由談一談。

1、舒爾茨的觀點什麼地方讓你懷疑?讀,說一說。

四、默讀課文。從課文中畫出描寫星魚的語句,先讀一讀,再說說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

讀,找,畫下來,一起來看一看,投影出示: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魚,直徑超過1米,樣子就享年一隻大圓盤。它們的身體四周長有16條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條腕足上都佈滿了_。

讀了這段話你感覺到了什麼?(大厲害能吃)

作者怎樣介紹星魚大,用什麼方法?

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

這種星魚以珊瑚和珊瑚礁爲口糧,而且胃口極好,一條星魚一晝夜能夠噬食掉2平方米麪積的珊瑚礁。

抓住2平方米和胃口極好理解星魚是造成島嶼失蹤的罪魁禍首。

有語氣地讀這段,把星魚的能吃讀出來。

因此,當它們對珊瑚礁小島羣起而攻之時,常常會使那些小島在不長的時間內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島則因爲根部被咬斷而成爲無根之島,在強大的海流衝擊下,漂離了原來的位置。

用自己的話告訴大家大島和小島是怎樣失蹤的。

五、再次默讀課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寫了島嶼失蹤的真正原因。說說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處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什麼事情?哪樣呢?這句話是接着哪句話來說的?這句話放在這起什麼作用?)

2、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這句話與上面的句子有什麼關係?)前面那句話提出了問題,這句話作出了回答。

3、再讀這段話,你覺得這段話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過渡)

4、小結:過渡段主要是承上啓下,但是引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應該把第三自然段與4-7段放在一起,講的是島嶼失蹤之謎。

5、課文的1、2段講了什麼呢?

6、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呢?按兩部分讀課文。

六、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呢?

認識了一種新的句子那就是設問句,讀課文中的兩句話,說說這種句子在文中有什麼好?

七、有感情地讀全文。向你的同學說一說島嶼失蹤的真正原因。

課後拓展:

1.強調易讀錯、寫錯字:

徑礁漂攝

2.給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組成新字。

宗( ) ( )居( )( )

焦( ) ( )聶()( )

3.形近字組詞:

綜( )迷( )據( )

蹤( )謎( )劇( )

經( )湖( )漂( )

徑( )瑚( )飄( )

4.處理“漂”這個多音字

piǎo漂洗漂白

漂piào漂亮

piāo漂離漂移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範文2

教學目標:

結合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理解新詞;會用“??也許??也許??也許??”寫一句話。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天窗給鄉下孩子們帶來的無盡遐想和無窮快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情感的渲染下,熟練朗讀課文,感知遣詞造句的美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瞭解作者對故鄉天窗獨特的感情,感受想象的樂趣與好處,喚起學生對名著的求知慾,爲學生的閱讀打開一扇窗。

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的慰藉”,喚起學生與課文的共鳴。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難懂的句子,體會“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設計理念:

我認爲五年級的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比較高,課前預習情況良好。對基礎知識掌握的較牢固,發言比較積極,大部分學生都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習習慣較好。這也爲本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要努力創設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他們主動參與讀、想、說、寫的語文實踐的機會,學生在充足的時間內,豐富的形式中,進行多功能、大密度的語文活動,提高質疑的能力、積累的能力、感悟的能力、品味的能力、評價語言的能力,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課堂也因此會充滿活力。

教學準備:

課前我熟悉教材,瞭解學生,準備多媒體課件,蒐集茅盾資料,爲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中心突破法和逆序教學法。

1、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採用中心突破法,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的慰藉”感知理解詞語,品味詞語的準確、生動,並通過反覆的朗讀訓練,積累好詞,培養語感。

2、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採用逆序教學法,由第八自然段引入到第七自然段的學習。突破學生常規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是運用“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的學習方法,通過朗讀課文,品詞析句、展開聯想等多種途徑,訓練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積累規範語言,體味作品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茅盾故鄉——江南小鎮烏鎮的圖片,當音樂響起,教師介紹:同學們看,這就是作家茅盾爺爺的故鄉,江南小鎮——烏鎮。那裏裏有涓涓長流的小河,微波起伏的河面上漂浮着美麗的烏篷船,還有那倚水而建的木板房,木板窗扇扇打開,陽光射進屋內,多美呀!茅盾爺爺的家鄉每一處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但是當茅盾爺爺回憶往事時,最讓他難忘的是那神奇的天窗。隨着課件的出示,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解,把學生帶入到茅盾先生的故鄉——烏鎮。這一環節教師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去。

2、借題讀文,瞭解天窗

藉助課題讀課文,思考:天窗是什麼?鄉下的房子爲什麼要安天窗?請學生自主挑選問題彙報,給學生充分自主的學習權。能讓學生更積極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看圖,幫助學生了解天窗的樣子與特點,讓學生對天窗的概念從抽象變具體。由此學習了課文1到3自然段的內容。

3、探究天窗,想象樂趣。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環節,我將這樣教學。在理解掌握了天窗的基本功能後,我適時的提出了“小小的天窗除了能通風透光、遮風擋雨外,還有什麼作用呢?”這個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學習4到8自然段。先讓學生找出天窗的神奇作用是“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的慰藉!”然後以這個句子爲切入口深入閱讀理解。

在學習第一個“慰藉”時我採用了師生共同學習的方法,設置了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下?當時孩子們的心情是怎麼樣的?來感知在這獨特的時候,在這無奈、失落的心情下,天窗是孩子們的慰藉。然後通過朗讀第五自然段,具體感受下雨時,被關在屋裏的孩子們是怎樣從天窗中獲得慰藉的。從而感受在小小的天窗不但給孩子們帶來了慰藉,而且還激發了孩子們的豐富的想象力。

在師生共同學習了第一個“慰藉”以後,總結學習方法。引入到第八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接着以逆序的方式進行第二個“慰藉”的學習。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合作學習第二個“慰藉”。在小組學習中組長讓組員完成各自的作業,完成說話練習。通過扶放結合,既能讓學生學到相應的方法,又能在小組學習中運用這些方法幫助他們自主學習,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活動和展現自我的機會,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閱讀能力。

4、回顧課文,探究問題。

有了前幾個環節的鋪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經逐漸深入,在此基礎上,引入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學習。

思考:爲什麼說發明天窗的大人們是應該被感謝的?課件出示句子“因爲活潑會想的孩子們,會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

這是一個難點,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應分散難點,減緩坡度。這個環節既是對課文前幾自然段學習的回顧與檢驗,也是在解決課文的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5、歸納方法,學習想象。

在理解了天窗的基本功能和它的神奇作用後,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歸納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作者對天窗有什麼特殊感情?天窗給作者帶來什麼?爲什麼題目是天窗,卻用大量的文字寫想象?有了上一個環節的學習後,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比較形象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就能有一些個性化的發言了。

6、總結結課,拓展練習。

教師小結談話,拓展練習:正因爲天窗開始了矛盾爺爺最初的想象,由這樣的想象激發了更多的文學靈感,從而寫下了《春蠶》《林家鋪子》《白楊禮讚》《霧中偶記》等許多的文章。課外請同學們再找機會閱讀茅盾先生的其他名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結課:同學們,願你們能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向美好的明天!

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