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釣魚的啓示》優秀教案2篇

五年級《釣魚的啓示》優秀教案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釣魚的啓示》優秀教案一

五年級《釣魚的啓示》優秀教案2篇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啓示的意思。

2、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讀題《釣魚的啓示》。

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釣魚、放魚、獲得啓示)

(作者從釣魚、放魚的過程中獲得了啓示。)

二、初讀啓示,質疑。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將“我”獲得的啓示劃出來。

2、讀讀啓示,提出疑問。

三、自讀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1、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2、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爲什麼“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呢?

師:下面我們就帶着這兩個疑問自由的讀一讀3-9自然段,從中找出理由。

(二)理解道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A:體會讓“我”覺得做起來難的原因。

1、請同學們自由讀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彙報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說理由,讀句子。

過度語:“我”爲什麼不願意將魚放回湖裏?

(1) 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師:請你將課文中描寫釣魚的句子讀出來。

生讀:“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師:從讀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我體會到這條魚是作者好不容易纔釣到的。

師:從他的讀中你們聽出了什麼?

生:我聽出釣到這條魚真是太不容易了。

齊讀這段話,體會體會。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

師: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

生讀:“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師:是呀,這麼大、這麼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師:你在讀這句話的時候,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了嗎?(得意)

生:我體會到作者釣到這條魚時很得意。

師:來,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你得意的心情,讀——“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師:釣到這麼大、這麼美的魚是多麼地高興、多麼地得意啊,你感受到了嗎?請你讀——

師:釣到這條又大又美的鱸魚,我當然很得意,齊讀——“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過度語:還有其他原因使“我”捨不得放掉這條魚嗎?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看到。

師:請你將課文中描寫的相關句子讀出來。

生讀:“到處是靜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師:當我看到四周沒有人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想一想,我會對父親怎樣說?

生:爸爸,求求你,把這條鱸魚留下吧!

師:孩子,還沒到撈捕鱸魚的開放時間,不能留下。

生:反正又沒有人看見,還是留下吧!

師:天知地知,你必須把魚放了。

(4)師:父親喜歡這條魚嗎?何以見得?

生讀: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

師:從哪個詞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鱸魚的喜愛?(得意)

師:除此之外,還從哪裏可以看出父親對鱸魚的喜愛?

生讀:父親盯者鱸魚看了好一會兒。

師:從“得意”一詞我們便可看出父親對鱸魚的喜愛,那麼“好一會兒”又說明了什麼呢?

生:這說明父親也在經歷道德的考驗,放還是不放?

師:雖然父親也很喜歡那條鱸魚,也在進行着道德抉擇,但他的態度卻是不容爭辯的讀——“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師:他的語氣是沒有商量餘地的,讀——“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師:他的聲音那麼的堅決,讀——“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師:這句話中哪一個詞最能說明父親堅決而又不容爭辯的態度?(得)誰能換個詞來讀一讀這句話?(一定、必須)

師:從這句話中,我們感受到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生:這是一位非常負責的父親。

師:通過你的朗讀告訴大家這是一位非常負責的父親。

生讀:“父親盯者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師:這還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生:這還是一位以身作則、對孩子嚴格要求的父親。

師:請你來讀讀這句話,讀出你的感受。

生讀:“父親盯者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師:這就是父親的愛,嚴格的愛、負責的愛,齊讀——“父親盯者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5)父親既然那麼喜歡這條魚,爲什麼又一定要我放掉呢?

生:因爲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

師:找到文中的話讀一讀。生讀:“父親划着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

師:這就是父親一定要我放掉這條鱸魚原因,齊讀——“父親划着一根火柴,……還有兩個小時。”

過渡語:魚的極大的誘惑,周圍的環境,都讓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但最終“我”還是作出了“放魚”的選擇。是誰讓我作出了這樣一個正確的選擇呢?(爸爸)

B:體會“我”實踐的艱難過程。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請大家默讀3-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理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完成這道補充填空。

2、彙報交流,補充填空。

師:在這個釣魚、放魚的過程中“我”的心理髮生了哪些變化?

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 );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裏時,我感到十分地( )和( );三十四年後,我從中得到了深刻啓示,我對父親充滿了( )。

板書:得意——委屈——沮喪——感激

3、師:你們看,“我”把魚放回湖中,經歷了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所以說: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放了大鱸魚是對,不放,就是錯,但真正要捨棄時卻又很捨不得,這就是釣魚的啓示,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三)理解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師:34年前,父親的嚴格教育讓我作出了道德的選擇,那麼,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是怎麼做的呢?請同學們讀最後兩個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讀讀,談談體會。

2、出示句子:

a.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

b.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讀讀這兩句話,這兩個“魚”意思一樣嗎?第一個“魚”指的是什麼?(大鱸魚)

(2)理解“誘惑人的魚”,討論一下,這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師點撥: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會遇到哪些誘惑人的魚,會怎樣對待這些誘惑?(放棄、拒絕)

4、小結:正因爲這樣,所以——引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

5、師:經歷了三十四年光陰的洗禮,作者已經完全理解父親,並對父親充滿了感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對父親說些什麼?

生1說,師評價:不用謝,你的成功是父親最大的驕傲。

生2說,師評價:別人都很羨慕我,因爲我有一個十分優秀的孩子。

生3說,師評價:孩子,你能成長爲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爸爸最大的快樂。

6、可以說,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爲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自覺的,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因爲——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引讀——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四、聯繫實際,指導行爲。

1、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遇到過誘惑嗎?你是怎樣對待的?(從:考試分數、買東西、公共汽車讓座、衛生、過馬路……這些方面引導學生說)

2、再讀啓示,銘記在心。

師;這是父親送給我最爲珍貴的禮物,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這就是釣魚給我們的啓示,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希望孩子們將釣魚的啓示銘記於心,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板書設計:

29、釣魚的啓示 放魚 委屈、沮喪

  獲得啓示  感激

  《釣魚的啓示》優秀教案二

教材簡說】

《釣魚的啓示》是人教版第九冊的課文。它是一篇論理型的文章,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啓示。分爲釣魚、防魚、啓示三部分,重難點“啓示”部分說教味比較濃,稍有不慎很可能上成品德課。

【學情分析】

本文有一定的特殊性:從十一歲的釣魚一事講到三十四年後的啓示,時間跨度大,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存在距離;尤其是作爲課文的重難點“啓示”部分,三十四年後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讓小學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的積澱,難度肯定很大。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爲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啓示,引起情感共鳴,體會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認識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從釣魚的啓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板書“啓示”,理解意思。

2、板書“釣魚的”,展現完整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接觸難點

1、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默讀課文,你最難以理解的又是哪部分?

出示: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讀這段話,讀準,讀通。

三、探究難點

1、課文是用什麼例子來說明道德抉擇這個問題的?

(釣魚。)

2、再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說說這裏的“是”指什麼?這裏的“非”又指什麼?

板書:

是 非

交流後得出結論。

(捕撈鱸魚的時間沒到,把釣到的鱸魚留着,就是錯誤的;放了就是正確的。)

板書:

放 不放

3、引:

同學們讀了幾遍課文就知道什麼是“是”,什麼是“非”,看來道德的確是──(齊讀: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可就是這麼個簡單的放與不放的問題,究竟“難”在哪裏呢?

板書:

請學生找找,並相機出示。

⑴ 魚好大:

出示:

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

從哪看出“大”?

(“從來沒有”,感嘆句的形式。)

⑵ 魚難釣:

(從第三自然段中“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的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傢伙上鉤了。”“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說明釣這條魚是經過漫長等待,而且十分不容易。)

你能讀讀這兩個句子嗎?讀出釣這條魚的不容易。

(從“像往常一樣”“我小心翼翼的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釣到它不容易。看出“我”的動作嫺熟,釣過不少條魚,但是從來沒釣過這麼大的魚,而且是鱸魚,這種成就感可想而知,而且後文說“三十四年再也沒有釣過那樣大的魚,可見確實很罕見,而且一生只此一次。)

⑶ 無人知:

環境的描寫:“我擡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說明只有父子兩人,別無他人,“沒人知道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

4、在這種情況下要放棄魚,真難啊:

如果釣魚的人是你,釣到這麼大的鱸魚,你願意不願意放了它?”

鼓勵學生說真話、說心裏話,帶着自己的觀點在書中找理由。孩子們展開讀書、對話,領着孩子們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可我最終放棄了,只因爲父親的一句話,哪句話?

⑴ 出示這句話: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⑵ 細細讀這句話,你又讀出了什麼?

引導學生關注“盯、好一會兒,得”。

(父親也很不捨得放這條魚,從“盯”、“好一會兒”可以感受到,同時父親又在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選擇了放,從“得”可以看出。)

⑶ 正是這樣,父親在“我”面臨人生中的第一次道德的選擇,就幫我擺正了標準,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是與非,如何去選擇,這難道不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嗎?

讓我們再來齊讀父親的話。

四、深悟啓示

1、是呀在人生旅途中,我會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投影出示這句話。

理解這個“魚”是什麼魚?

(就是誘惑自己的利益。)

2、在這34年中,“我”會遇到什麼樣誘惑的“魚”呢?

聯繫生活實際出示:

當“我”拿到100分的考卷,卻發現老師沒有改出我的錯題時,   。

當“我”上學快遲到,過馬路遇到紅燈而沒有警察時,   。

當我買東西發現多找了錢時,   。

文中的“我”會怎樣做呢?

爲什麼會毫不猶豫的這樣做呢?

3、出示:

“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理解“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是什麼?來自哪裏?

五、昇華啓示

1、小練筆:

34年後的我已成爲美國著名建築師,當我又一次來到湖心小島釣魚時,想把對父親的感激之情寫出來。我會寫些什麼?

2、齊誦:

一次擇善而從,在我們的記憶中會永遠地留下清香。這是一個足以讓我們自豪地講給朋友和兒孫聽的故事。

──詹姆斯·蘭費蒂斯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孟德斯鳩

【板書】

釣魚的啓示:

放──是 魚好大

難? 魚難釣

不放──非 無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