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再見了親人小學五年級教案大綱

再見了親人小學五年級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再見了親人小學五年級教案1

課時目標:

再見了親人小學五年級教案

1.細讀1、2、3自然段,瞭解大娘,小金花,大嫂爲志願軍所做的事。體會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錄音,燈片

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2.到車站爲志願軍送行,與志願軍話別的朝鮮人民有許許多多,作者選擇了哪幾個代表?(出示插圖,認一認)

3.他們分別爲志願軍做了哪些事?

4.從這些事中感受到什麼?爲什麼稱朝鮮人民是親人呢?讀課文

二.學習第一節。

(一)先看第二件事送打糕

1.導語:這是發生在朝鮮戰場上的一個感人故事!邊聽邊想,彷彿看到了怎麼的情景。

2.音響,朗誦帶領學生進入情境。

3.你彷彿看到了怎麼的情景?

4.讀文字,看了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劃圈有關詞句,並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5.交流:

①動詞:帶者,頂着,冒着,穿着,送到冒着生命危險很勇敢

②雪中送炭像母親一樣,深情厚誼,慈母般的愛。

③你從中感受到些什麼?

6.指導感情朗讀。

(導語:老師覺得讀好書,要結合一定的語言環境,要抑揚頓挫,語速上要有快有慢)(自己試讀指名讀)

(二)看第三件事情

1.過渡:是啊,大娘這麼大年紀了,還冒着炮火爲志願軍戰士送打糕,這種愛,怎能讓人不感動?但更使人感動的是,邊聽邊想,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創設情景(音樂,朗誦)

2.彷彿看到了什麼?

3.讀文字,看哪些地方你最感動?找出有關詞句,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些什麼?(出示燈片)

4.交流:丟下,背進,唯一等感受大娘比山還高、比

海還深的情誼。

5.怎樣讀呢?(自由練指名讀)

(三)看一件事。(看了大娘爲志願軍洗補衣服又怎麼讓人感動!)

1.出示:爲了幫我們洗補衣服,你已經幾夜沒閤眼了。

a.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爲什麼?

B.怎麼讀?

2.你感受到了些什麼?

三.寫其他部分。

1.大娘是不是就給志願軍做了這幾件事情?哪句話看出?(出示:八年來------!)

2.是啊,大娘像慈母一樣關心,愛護志願軍,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啊!

3.引讀其他部分。

4.過渡。

四.學習第2、3節

分組學習第2、3節。

1、2大組讀讀第二節,3、4組讀第三節。思考:小金花、大嫂爲志願軍所做的事中,哪些地方你最感動?找出語句,想想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2、同桌討論:

3、大堂交流

△、第二節。

從小金花的媽媽犧牲了沒哭,而與志願軍叔叔分別的日子卻哭了,從中感受小金花與志願軍之間有親密的情感。

△、第三節。

從大嫂爲了給志願軍挖野菜而失去雙腿,感受大嫂對志願軍的一片深情。

4.讀好第2、3節

6.小結:

現在誰來說說,爲什麼志願軍稱朝鮮人民是親人?

五.引讀第4-6節

1、創設情景火車鳴笛聲響。

2、引讀:聽,列車的汽笛聲已響起,此時,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說,有太多太多的言要表,道不盡的話,流不完的淚,此時,志願軍發出內心的呼喚再見了,親人

附:板書:

23、再見了,親人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洗衣服

大娘

送打糕

救傷員

小金花

救走了

犧牲了媽媽

大嫂

挖野菜

失去了雙腿

  再見了親人小學五年級教案2

一、教學內容:

這篇精讀課文,記敘了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開朝鮮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告別的情景,表達了志願軍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深情,讚頌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3課時)

二、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從而培養學生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

2、理解詞語,讀懂每句話,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和中心,並學習文章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暫時、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要求背誦課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語和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並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

難點:學習課文通過幾件具體事例來表達一箇中心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方法:情境教學,以讀爲主,讀中悟情。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錄音機、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序:

一課

一、引入課文,板書課題。

審題:親人指的是誰?

二、介紹時代背景。

1、介紹中朝兩國人民共同抗擊美帝國主義的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美帝唆使李承晚進攻北朝鮮。兩天後美國第七艦隊侵佔我臺灣海峽。1950年9月15日,美國入侵朝鮮,並轟炸我安東等地,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25日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抗美援朝。戰爭進行了近3年,中朝人民浴血奮戰,很多志願軍戰士光榮犧牲在異國他鄉。1953年7月27日簽訂停戰協約。1958年志願軍全部回國。

2、本文選自隨軍記者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

三、範讀課文,學生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四、學生自學課文。

自學要求:

1、讀課後生字表,讀準字音,利用熟字記生字的方法記清字形。

2、讀通課文,劃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上下句理解詞義,不理解的做記號。

3、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出現了幾個人物?(劃出來)他們分別爲志願軍做了哪些事?

五、檢查自學情況。

1、 拼讀生字表,糾正讀音。

指出音易錯字:暫,誼,混

2、拿出生字卡片,讀字、詞:

指出哪個字字形易錯,重點說一說。

暫時昏倒 情誼 搗米謠 偵察員 混進

區別:謠、瑤、搖。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討論理解:(或,或結合課文,或結合生活實際。)

4、理解暫時、雪中送炭的意思,並練習用兩個詞語造句。

5、指名讀課文,回答思考題。

①課文寫了三個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

②大娘:送打糕;爲救傷員失去小孫孫。小金花:媽媽爲救老王而犧牲。大嫂:挖野菜失去雙腿。

六、朗讀全文,讀熟。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引入本課時。

1、課題引用的是誰說的話?親人指誰?課文寫了幾個親人?(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2、那麼,我們的志願軍爲什麼稱朝鮮人民爲親人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

二、指名三人分別讀第一、二、三自然段,齊讀後三自然段。思考:

1、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集中表達了志願軍戰士怎樣的思想感情?(依依惜別、戀戀不捨。)

2、指名朗讀,體會感情。

三、爲什麼這麼戀戀不捨呢?(因爲中朝人民在戰鬥中結下了深情厚誼,而且這種深情厚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板書: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

從哪兒體現出來的呢?課文列舉了幾個具體事例。

自己朗讀前3個自然段,讀後說說三個人分別做了哪些事?(老師板書:送打糕;爲救傷員失去小孫孫;媽媽爲救老王而犧牲;挖野菜失去雙腿。)

四、朗讀課文理解含義。

找出並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

1、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劃出重點語句。

2、大家討論,談自己是從哪句話、哪個重點詞語體會到的。

3、投影出示重點句:(1)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①讀這句話;②說說什麼叫雪中送炭?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③朗讀,體會其中感情。

4、指名朗讀,體會感情。

5、總結學法:①默讀,劃句子;②談體會;③投影分析重點句;④朗讀,體會。

6、按剛纔學法學習第2自然段。

投影出示的重點句是:(2)你回到村裏,焦急地等待着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了。

(什麼叫噩耗、同歸於盡?同歸於盡說明了什麼?)

7、按剛纔學法學習第3自然段。

投影出示的重點句是:(3)您爲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這樣高的代價指什麼?(失去雙腿,永遠殘疾。)這句話是什麼句式,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反問。)

8、指名3位朗讀前3個自然段,讀後綜合以上所學內容,說說爲什麼要稱親人?(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一同生活,一同戰鬥,互相關懷,互相幫助,不惜流血犧牲,因而像親人一樣。)

五、老師提示:

是啊,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與朝鮮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朝鮮人民稱我們志願軍戰士爲世界上最可愛的人,志願軍戰士稱朝鮮人民爲親人。1958年,志願軍戰士要回國了,朝鮮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與志願軍揮淚告別。(看插圖)志願軍戰士也流着熱淚,揮着手說:再見了,親人!多麼感人啊!(板書:再見了,親人)一齊朗讀最後3個自然段。

1、讀後投影出示:(4)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字在這裏蘊含着怎樣的感情?)

2、朗讀訓練。

六、朗讀全文(有感情朗讀),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再說說課文是用哪些材料表達中心的。(三個人物,四件具體事例)

中心:本文表達了志願軍與朝鮮人民的依依惜別之情。讚美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

七、看板書,課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分、總)。

八、總結,思考:

你學習本文後,在寫作方法上有什麼收穫(1.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2.先分述後總結的表達方式。)

第三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複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讀後說說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再說說課文是用什麼具體事例來表達這個中心的?(參考第2課時板書)[用幾個具體事例表達一箇中心。]

二、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練筆:想想你周圍的同學是怎樣講禮貌的?然後寫一篇短文

要求:要做到有中心,內容具體,語句通順、連貫。

1、討論;列舉你周圍的同學講禮貌的小故事。

2、確定中心:讚揚同學們講文明講禮貌的風尚。

選材:從衆多故事中精選兩三個新穎別緻、能突出中心的事例。

3、構思後寫下來。

教學小結:

這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他記敘了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朝歸國時與朝鮮親人依依惜別的情景,表達了志願軍對朝鮮親人的感激和留戀,讚頌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