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實錄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一、 鎖定主題說“發憤”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實錄

師:司馬遷爲什麼要發憤寫《史記》呢?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在瀏覽完課文後,請同學們把目光聚集在最後一個自然段,讀讀哪一句話最能體現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精神?

(生快速瀏覽課文)

師:看來同學們一讀,就讀出來了,你來讀。

生:“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師:還有沒有不一樣的句子?

生:“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8年時間,在他60歲時,終於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鉅著——《史記》。”

師:課文的最後一段就兩句話,那麼,哪一句話更能體現出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呢?(師重讀“發憤”)

生(讀):“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再指名讀)

師:讀完之後你想說什麼,有哪些關鍵詞映入我們的眼簾?

生:前無古人。

生:耗盡、畢生、心血。

生:還有“生命”。

師:思考一下,看哪個詞語最能體現出他的“發憤”。

生:耗盡、畢生。

師:耗盡了畢生的什麼?

生: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

師:整合在一起,用一個詞語來說。

生:畢生的心血。

師:畢生心血,好!還有哪一個詞語?

生:是他用生命寫成。

師:剛纔我們讀的這一段就可以用這兩個詞語來概括,一個是畢生心血,一個是生命寫成。(板書:畢生心血,生命寫成)好,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兩個詞語。(師深情範讀)

生(讀):畢生心血,生命寫成。

師:(再讀)好,我們把這兩個詞語放在這一句話中,再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艱辛。(讀)

生:“這部前無古人的……生命寫成的。”

[點評:變序教學,抓關鍵詞“發憤”,結果如何?“畢生心血,生命寫成”就是最準確的註釋。一說,一點,一讀,一品,深情體味,擲地有聲。]

  二、 析詞賞句悟“發憤”

師: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在默讀的過程中,找出課文中哪些地方留下他“發憤”的痕跡?同學們在默讀課文的時候要做到“三用”:用眼去觀察——找出課文當中關鍵性的語句;用心去思考——思考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用生命寫成的”;還要善於用手書寫——把稍縱即逝的靈感,把讀書的心得,寫在旁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做“批註”。(生默讀課文)

師:畫出來了,可以輕輕地讀一讀,體會一下,還可以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

(生輕聲讀課文)

師:讀完一遍的請舉手,如果你沒有讀完,還可以再讀。(學生繼續讀書,照顧差異)

師:“畢生”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畢生”就是一生。

師:對於司馬遷寫《史記》來說,他的“畢生”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可能問題很簡單,但我想聽聽你的見解。

生:小時候開始的。

師:那麼,你們發現他小時候“發憤寫《史記》”的痕跡了嗎?

生:有!

師:那我找位同學讀讀看。

生:“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努力讀書,大大充實了自己的歷史知識。”

師:受影響。

生:“他還四處遊歷,廣交朋友,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師:他已經有很多的歷史知識了,爲什麼還要四處遊歷呢?

生:因爲他想從老百姓那裏得到更多的關於歷史方面的知識。

生:他想親自去見證一下書中所講的是否正確。

……

師:這讓我們不禁想起了陸游的一句詩“紙上……”

生(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師:親自考察。看來司馬遷也非常明白親自實踐的意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他還四處遊歷——”(讀)。

生:還有,“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從小看着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下呼嘯而去,聽着父老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裏十分激動。”

師:他爲什麼激動?

生:因爲他喜歡歷史,喜歡聽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

師:司馬遷從小就怎麼樣?

生:就把古代英雄的故事記在心裏了。

師:是的,後來,他把小時候聽到的`很多故事都融入到了他編寫的《史記》當中。看來,司馬遷從小就想寫《史記》。

[點評:“痕跡”一說,甚爲模糊,但模糊遠比精確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高年級學生,默讀課文,進入文本,至爲關鍵,“三用”恰是方法上的重要指導。“我想聽聽你的見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將司馬遷年輕時濃厚史學積澱的源頭展示無餘,司馬遷的驚人成就,決非偶然。]

師:那麼,司馬遷真正寫《史記》是在什麼時候?又是什麼原因促使他非要寫完這部史記不可呢?

生:是父親司馬談臨終之時,他要完成父親的囑託。

師:有個詞語,“臨終之時”,是指什麼時間?

生:快要死的時候。

師:該怎麼讀?

(生讀這段話。)

(齊讀聲音很洪亮。)

師:同學們,一個臨終的老人,他說話會是這樣的嗎?你們都搖頭了,自由地讀一下,感受一個臨終的老人,他會怎麼樣說。

(生讀。指名讀。)

師(評價):知司馬談者,你也。陸游有一首《示兒》,“死去……”,帶着這種感覺我們一起再把這段話讀一遍。

(生齊讀。)

[點評:“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將詩《示兒》融入本段教學,同是生離死別,同是殷殷囑託,寫作史書成了司馬遷的一種責任,書成之日,也必“告乃翁”。]

師:司馬遷也是人呀,他也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愛好,他也有疲憊的時候,他也有厭倦的時候,但是,每當這個時候,司馬遷總是想起父親臨終之時說過的這一段話。讀——

師:說說你們都讀懂了什麼?

師:司馬遷牢記父親對他說的這一段話。司馬遷每天忙着研討歷史文獻,看出他很專心。

生:他時時刻刻都沒有忘記父親對他說過的一段話。

師:除此之外,透過這段話,你還讀懂了什麼?

生:司馬遷一定會寫完史書的。

生:“司馬遷每天都忙着研讀……的資料”,因爲他只有把這些資料多讀幾遍,才能把史書寫得更加真實、生動。

師:把真實歷史記錄下來,這是司馬遷父親的囑託,也是司馬遷的歷史責任,他要把歷史真實地呈現在後人的面前。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司馬遷專心致志寫《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到司馬遷頭上。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把最能打動你的地方畫下來。

(生自讀。)

師:讀書最好自己讀,自己讀進去了,才能感受到那股濃濃的情。

師:好,爲什麼說對司馬遷來說是一場飛來橫禍呢?

生:因爲,原來“司馬遷……酷刑”。

生:爲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

師:得罪了漢武帝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呀,既然不簡單,那麼,他碰到了什麼麻煩?

生:入獄受了酷刑。

師:司馬遷正因爲得罪了漢武帝,才入獄受了酷刑。同學們知道嗎?這種“酷刑”是當時刑罰中最嚴厲最殘酷的一種,宮刑讓司馬遷心靈受到了摧殘,肉體受到了摧殘,讓他不能成爲堂堂正正的男人。這對司馬遷來說,就是一場飛來橫禍。如果放到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與司馬遷有同樣的感受,讀“司馬遷悲憤交加……”。

[點評:直面真實的歷史,點破難以啓齒的巨大恥辱,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司馬遷的“悲憤交加”,感受到此時司馬遷所承受的難以想象的精神壓力。]

生:“司馬遷悲憤交加……打消了這個念頭。”

師:他打消了什麼念頭?

生:不去撞牆。

師:再讀。

師: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這一句話。

師:“士可殺,不可辱。”最終司馬遷還是選擇了活下來,他知道,活下來就可能寫完這部《史記》。那麼,在他打算活下來的這一剎那,他最先想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