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下冊課文《蟻國英雄》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課文《蟻國英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踐行“生本”教學的思考——《蟻國英雄》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課文《蟻國英雄》教學反思

一、課前構想:追求環節的簡單

要邁開由“師本”走向“生本”的步,其課堂教學的背後必定有一定的理念構想。我認爲,要真正體現“以生爲本”的課堂,必然是對以往“師本”課堂教學模式的顛覆。它看的是學生的精彩,而不是教師的精彩,解決的是學生“學習力”的問題。因此,這樣的課堂追求的是不求學生先說好,但求學生先說起來;不求學生思維有多深,但求學生思維先活躍起來;不求學生先寫得有多好,先要讓學生先樂於寫。這樣的課堂教師享受的是學生生成的快樂,預案的設計環節也必定是簡單的。

1.教材的處理——“肢解”走向“整體”

美國當代美學家蘇·朗格說:“在一件藝術品中,其成分總是和整體形象聯繫在一起組成一種全新的創造物。雖然我們可以把其中一個成分在整體中的貢獻和作用分析出來,但離開了整體就無法單獨賦予每一個成分以意味。”閱讀教學的整體性應表現爲學生對作品的解讀具有整體性。因此,在讓學生品讀感悟的過程中,應做到不肢解教材,要通篇感悟,以免斷章取義。

2.問題的設計——“繁瑣”走向“開放”

長期以來教師問、學生答的課堂提問模式,學生就像一臺臺機器,面對教師精心設計的“環環相扣”的羣髮式提問和“步步爲營”的連珠炮式的提問,被動地思考着,忙着回答教師的提問,成了問題的“奴隸”,教師的“應聲蟲”。有些教師總喜歡把問題掰開揉碎,講深講透,這實際上降低了教學內容的思維價值,百害而無一利,使學生失去了自我思維意識和自主問題意識,不會主動去學習,自主去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應當儘可能從整體上把握問題,整合以往的“瑣碎”,減少教師提問的頻率,創設一些具有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把教師提問的時間轉換成學生思考、表達的時間。於是在本課預案中,我讓學生只圍繞一個主要問題進行感悟思考:課文的哪些打動了你,讓你的心爲之一振?爲什麼?

3.課件的製作——“控制”走向“解放”

當多媒體運用到語文教學中,語文課堂外多了許多“聲色”,不僅動聽的音樂、各色的圖片走進了課堂,就連課文的重點段落也出現在課件中,外加一些重點詞語的顏色變換,語文教學之複雜性就顯而易見了。這樣複雜的課件使教師扮演着“主人自居”的角色,限制了師生主動性的發揮,干預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因此,課件製作只有“小”而“精”,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解放學生的思維與表達。本堂課中,我只設計了“課題”、“主要段落”、“一張圖片”這三張PPT,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

二、教後感想:如何處理好幾種關係

歷經了整整一學期“生本”教學實踐,學生的思維習慣、學習的熱情的大幅度改觀,使我對“生本”的教學理念得以充分地認可。實踐“生本”教學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過程,會有無數次的挫敗感,堅持走的人一定會有“撥開雲霧見青天”的幡然頓悟,爲學生之樂而樂的幸福之感與懶老師的得意之感。但是,“生本”絕對不是一種盲目跟從,一定得處理好以下幾種關係:

1.教與學的關係

“生本”理念凸顯是學生的學,主張的是學生個性化理解,課堂上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感悟、思考、表達的時間與空間,但不否定教師的教,更不是教師不教了。因此當學生感悟不夠深刻,方法不夠得當,靠己之力卻不能解疑時,還需教師“挺身而出”。因此,教與學的正確關係,不是在“教”中“學”,也不是在“學”中“學”,而是在“學”中“教”。

2.先學內容與教學內容的關係

本着“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這一科學理論,許多老師把教學的內容延伸到課前的精心設計的前置性作業中,作業內容廣泛,是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是閱讀與感悟的相融。“先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底氣十足”,熱情高漲。但如果先學的內容與教學內容相一致時,學生課上會呈現缺乏新鮮感而不願深入思考的局面,課堂教學被“自學彙報”所代替,缺乏精彩的互動生成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先學內容不能過量,加重學生的負擔,也不能與教學內容全部等同。先學的`內容應該是學生有能力自學的內容,而教學內容應該重點關注學生學習的疑難之處。

3.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關係

在實施“生本”教學的過程中,最大的困惑在於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衝突。所謂短期目標就是教材的目標,長期目標就是學生長遠的發展目標。短期目標追求的是一堂課教學目標的達成效果,而長期目標,它關注的是學生個性的發展,讓學習者從一個只能依靠遺傳本能和他人的幫助而進行的學習個體轉變成一個能夠自覺地、主動地、獨立地從事學習的個性的社會成員,它指向“學生形成正確的積極主動地學習動機和較高水平的學習能力,並能夠有意識地不斷反省、更新自己的學習狀態。”在從“師本”走向“生本”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若是牢牢抓住教材中每個細碎的知識點,試圖把教材挖透挖深,課堂始終無法走出教師的控制,“生本”將成爲空談。語文教學應“牧養學生的言語生命”,但如果課堂上從長期目標考慮,給學生以思維、表達的自由,那麼勢必影響一堂課教學目標的達成。

那麼,怎樣處理好這種關係呢?我認爲,短期目標一定要服從長期目標,即要適當精簡的我們的短期教學目標。在從“師本”向“生本”轉型的過程中,課堂的評價標準也應由以往的以短期目標爲主邁向以長期目標爲主,即以學生的學習狀態來評價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