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教案(彙編15篇)

三年級語文教案(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語文教案(彙編15篇)

三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夠正確、規範的默寫課文。

3、在理解課文中三句話意思的基礎上,能聯繫學習的實際,說說從課文中明白了什麼。

教學重點:背誦並默寫課文。

教學難點:從中學習古人的那種學習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古人論學習這篇古文。

二、新授:

1、自由讀這篇古文。

2、試着背誦。小組互相檢查。

3、指名背誦。

4、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對上節課知識的鞏固。)

5、結合你現在的學習,你能從課文中學到什麼?(自由發言,談感受,同時也是對這篇古文的理解。)

6、這篇古文指引了我們以後的學習生活,那麼讓我們把它牢牢的記住吧!試着默寫。

7、小組檢查,有錯誤的地方,再默寫。

三、課堂小結:大家能夠把你學習的感受說出來,老師希望你能用這三句話指引你們以後的學習生活,面對學習來不得半點虛僞和驕傲,要對學習充滿興趣,同時還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時這比解決問題還要重要,還要實在。

四、作業在作業本上默寫這篇古文

三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輕、沒、重、心”四個字,注意讀準前後鼻音。

2能正確認讀後鼻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練習拼讀音節。

3讀兒歌能大致瞭解兒歌內容;朗讀時能努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4複習筆畫“臥鉤”,瞭解“心、魚”的筆順,並能在田字格中認真描摹着兩個漢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引入:(出示螃蟹吹泡泡圖)

師:圖上有什麼?誰能有一句話把圖上的內容說清楚?注意發言時聲音響亮讓大家都聽清。

說明:

結合啓發談話指導學生觀察圖畫,練習說完整的句子,培養學生的觀察與表達能力。如果學生能說到螃蟹的動作、數量等,老師在評價時要注意表揚。

2出示課題:35吹泡泡(chuipaopao)

師:請同學們藉助拼音把課題讀準!

及時評講:拼讀時是否做到聲音響亮,發音準確。

提醒學生注意“chui”是翹舌音。

(自由練拼指名拼讀齊讀課題)

說明:

本篇課文位於讀兒歌識字學拼音單元末,拼音的初步學習也接近尾聲。小朋友們躍躍欲試,都想來嘗試拼拼各種音節。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們自己拼拼音節來讀準字音,學習獨立認讀生字,並在拼讀課題音節的過程中鞏固所學韻母(ui、ao)、;爲“讀兒歌識字學拼音”階段轉入“看拼音讀課文識字”階段,做必要的過渡銜接。

3瞭解“螃”字的結構拼讀它的音節。

(1)出示螃蟹圖及詞組:吹泡泡的小螃pang蟹。

師:原來兒歌的內容和螃蟹吹泡泡有關啊,一定很有趣!

讀詞組:(吹泡泡的)小螃pang蟹

(2)分析“螃”的結構,練習拼讀“螃”的音節。

師:大家要仔細聽,認真記,看看誰最先聽清“螃”的讀音、記住“螃”的字形。

說明:

聽的訓練目標指向要明確,要讓學生聽清、記住哪些內容,一定讓全體學生心知肚明,這樣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訓練的有效性纔會提高。

師述:“螃”是個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蟲,右邊是旁邊的旁,合起來是也念螃。但是是螃蟹的螃,同學們可要記清它的字形!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說明:

同音字的概念可適時滲透,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區分同音字的字形。

師述:“螃”的音節是“pang”,音節中有我們今天新認識的後鼻韻母ang,聽清老師的讀音,看看老師的口型(師慢動作範讀兩遍)。

(自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說明:

藉助螃蟹的螃,學習後鼻韻母ang,要求同學學會用耳朵聽,用眼睛觀察,並且積極投入每一次練習活動中。

二讀兒歌瞭解內容,學習生字、拼音

1聽課文錄音。

師:先來聽聽錄音,你們要邊聽邊記:小螃蟹是怎麼吹泡泡的?怎樣吹,泡泡才能滿天飄?(再聽一遍,努力記住!)

反饋:同桌之間把記住的內容告訴對方。

說明:

此時不出示兒歌內容,只要求學生帶着問題聽錄音,養成邊聽邊記的良好的聽記習慣,並試着把聽到內容與同桌分享交流。

2朗讀兒歌,學習生字和韻母。

(1)師生互動讀、同桌配合讀

師:原來,小螃蟹只有——生:不輕(qing)不重(zhong)小心(xin)吹,

師:才能——生:吹得泡泡滿天飄。

(同桌互讀)

(2)學習後鼻韻母ingong

師:“輕”和“重”是一對反義詞,在兒歌中指的是小螃蟹吹泡泡用的力氣有大有小。

(師指到音節zhong)大家看,這是“重”的音節,裏面又有我們今天要新認識的後鼻韻母ong,聽清老師的讀音,看看老師的口型(師慢動作範讀兩遍)

(開火車讀齊讀)

師:你還知道哪些字的讀音中帶有後鼻韻母ong的發音呢?(給學生想的時間)

(鬧鐘、中國、巨龍,從前等)

師:剛纔我們說到,“重”的反義詞是:“輕”(師指到qing),ing也是一個後鼻韻母,

師:仔細聽老師讀(師範讀兩遍)瞧!“小心”的“心”是前鼻韻母!同學們可要分清ing和in的讀音。(做快速反應遊戲:

教案《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吹泡泡》教案七》,來自網!

抽讀韻母ing和in)

師:小朋友一定發現後鼻韻母末尾的發音和上海話“魚”的發音類似,小朋友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區分前、後鼻韻母的發音。

說明:

後鼻韻母ing和in的發音比較容易混淆,結合起來教授,並推薦給學生一些有趣的記法,幫助學生區分。

(3)整體認讀音節ying(出示ying及四聲)我們一起開滑板車讀一讀!

說明:

用開“滑板車”的方法,藉助形體動作,幫助學生記住四聲聲調,寓教於樂。

3再讀兒歌,思考問題。

師:小螃蟹真聰明,不輕不重小心吹,吹得泡泡滿天飄。可是小螃蟹是一開始就知道這樣吹嗎?請小朋友再讀讀課文,想一想!

輕輕吹,泡泡小,

猛(meng)一吹,沒(mei)泡泡,

師:小螃蟹一開始是怎麼吹泡泡的呢?誰來讀讀?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師:“猛”和“沒”是兩個左右結構的字。(媒體用不同顏色標註出左右結構)“沒”字前一課我們已經會寫了,我們一起再來書空一遍!

同學們自己試着說一說,記住“猛”字。

師:“猛”的音節中帶有後鼻韻母eng,我們請出eng的好朋友前鼻韻母en,再用上剛纔老師推薦給你們記後鼻韻母的方法來念準音eng。

說明:

“猛、沒”兩個生字在字形(左右結構)上稍作強調,再次適時滲透部首的概念及記字方法,爲學生進一步瞭解、運用一定的方法自主記字做準備。後鼻韻母eng的教授讓學生藉助en以及前面老師推薦的辦法來讀準音,學以致用。

4齊讀兒歌。

師:這真是一隻聰明的小螃蟹,親自嘗試把事情做好,我們一起把這首兒歌讀好!

三鞏固練習、說話訓練

1讀angengingong以及ying的四聲。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練習用一定的句式說話。

(出示課文練習圖並在相應的位置註明:山腳(jiao)下、山腰(yao)間、半山腰、山頂(ding)上),學生組成四人小組自己拼拼圖上的音節,然後做一回小小導遊員,爲大家介紹山上分別有哪些景物?

可以用上這樣的句式:(哪裏)有(什麼)。

說明:

在一定的遊戲情境中,通過做一回小小導遊員來鞏固認讀新授的拼音,並引導學生用規範的句式說話,如學生在介紹時能用上合適的量詞,做到條理清晰等,老師要大力表揚,鼓勵學生多說,幫助學生說得規範。

四寫字指導

1新授筆畫“臥鉤”。

(出示“臥鉤”)

師:大家看,“臥鉤”多像一個人半躺在牀上。

(師範寫生模仿寫師生齊書空)

2描摹“心”。

(出示“心”字的筆順框)

師:看看第幾筆是我們今天新學的筆畫“臥鉤”。

師:寫“心”字時要注意觀察三個點,找準了位置,“心”字就寫得好看了。

3描摹“魚”。

(出示魚圖)師:魚的字形和實物魚特別象,這樣的字叫象形字。

(出示“魚”字的筆順框)同學們根據筆順框學會“魚”的筆順,在同桌的手心裏寫一寫。

4生寫,同桌互評

(1)寫字姿勢要正確。

(2)關鍵筆畫的位置要擺準。

說明:

通過形象的比喻教授“臥鉤”、“魚”,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寫字時,教會學生學會觀察關鍵筆畫,並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年級語文教案3

設計理念:應該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以讀爲主,抓住重點字詞理解,體會祖沖之對月食的執著探索和研究,使祖沖之勇於探索科學,勇敢堅持真理的形象樹立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坦然”,自主積累詞語。

2、過程與方法:師生演讀4~6自然段後進行分角色朗讀。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祖沖之對月食的執著探索和研究,使祖沖之勇於探索科學,勇敢堅持真理的形象樹立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

教學重點:理解“坦然”等詞語,進行分角色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祖沖之對月食的執著探索和研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老師特別想了解同學們,很你們成爲朋友。說說你最佩服你們班誰?從那件事看出,說具體點。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談話,引導學生明白,一個人爲什麼能得到別人的佩服?得結合具體的事例來說。)

一、提綱挈領中感悟

老師也特別佩服一個人,你們能猜出他是誰嗎?這個人生活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是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還能準確預測什麼時候發生月食,他是誰?怎麼猜猜出來的?(從哪知道的?你真會學習!你對課文內容很熟悉。)

你們說祖沖之值得我們佩服嗎?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走近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的4——6自然段,你佩服祖沖之嗎?佩服他什麼?從哪兒看出來的?

2、全班交流彙報:

預設回答:

A、 祖沖之很勇敢。(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祖沖之坦然地回答:“如果不發生月食,聽憑大人處置!”

a 勾畫出這句話。

b 讀讀,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相機引導理解“聽憑”“處置”“坦然”的意思。

c 讀出“心情平靜,沒有一絲顧慮”——坦然。(板書:坦然)

d 在什麼情況下坦然回答?徐州刺史劉延孫要過五十歲生日問七月十五晚上的天氣如何,祖沖之說將有月食發生,劉延孫很生氣,拍着桌子說“如果不發生月食呢?”

師:對呀,早在1500多年前的古代,人們認爲發生月食是不吉利的事,預示着將有大災大難降臨,所以當然生氣了。在這種情況下坦然面對,就可以看出祖沖之很勇敢。

e爲什麼不害怕呢?你怎麼知道的?(經過大量的研究和驗證,他對月食產生的原因越來越清楚了,也能準確推算出月食發生的時間。)

f(課件出示:他開始翻閱資料,進行分析。經過大量的研究和驗證,他對月食產生的原因越來越清楚了,也能準確推算出月食發生的時間。)讀讀這幾句話,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g、(課件出示:爲了知道月食發生的時間,祖沖之( )進行研究. 當別人飲酒喝茶的時候,他在堆積如山的竹簡中尋找相關的資料;當別人——的時候,他在——;當別人在——的時候,他在——

……

師引讀:所以他對月食產生的原因越來越清楚了,也能準確推算出月食發生的時間。(課件出示)

h、讀出勇敢。

難怪祖沖之這樣不害怕,把你的理解讀出來。(課件出示:祖沖之坦然地回答:“如果不發生月食,聽憑大人處置!”)

學生指讀:“如果不發生月食,聽憑大人處置!”

(教師評價:我聽出來勇敢,無畏)

i、我從你的朗讀中還聽出了自信,爲什麼這麼自信?

學生回答後,教師出示課件。

(據史料記載,從公元436年到公元459年的23年裏所發生的四次月食,和祖沖之預測的完全一樣。)

師過渡:哦,事實證明了祖沖之推算的準確無誤,難怪他這樣自信。

j (引讀:課件出示)

面對生死狀,祖沖之的回答這樣坦然,是因爲:經過大量的研究和驗證,他對月食產生的原因越來越清楚了,也能準確推算出月食發生的時間。

面對生死狀,祖沖之的回答坦然中透着自信,是因爲:經過大量的研究和驗證,他對月食產生的原因越來越清楚了,也能準確推算出月食發生的時間。

面對生死狀,祖沖之的回答坦然中透着勇敢,是因爲:經過大量的研究和驗證,他對月食產生的原因越來越清楚了,也能準確推算出月食發生的時間。

B 我佩服祖沖之預測的準確。

語句是:一會兒,雲彩飄散,月亮果然只剩下一點點兒。

從哪句話看出來?從哪個詞看出來?(板書:果然)

“果然”可以看出結果和祖沖之預測的一樣。

再讀這句話。

C、我佩服祖沖之預測的準確。

語句是:祖沖之說:“現在已經開始了!”(說明祖沖之推算非常準確,不僅到年月,已經精確到時刻。)

  二、演讀中內化語言

(簡化教法,創設情境演讀。因爲四、五自然段對話比較多,所以我決定用創設情境的方法演讀,化難爲易,化繁爲簡,化枯燥爲活潑。

師:今年的七月十五日是本大人的五十歲生日,可得好好慶賀熱鬧一下,把保定的祖沖之叫來,我說祖沖之,七月十五日晚上天氣如何?

生:那天晚上將會發生月食。

師:大膽,你難道不知那晚我過生日嗎?還敢用月食這樣不吉利的話來掃我的興?嗎?大人我平時待你不薄,你怎能這麼不識好歹,與我做對?祖沖之你必須給我解釋清楚。

生:這是自然現象,兩個月前我就推算出來了。

師:(拍着桌子)如果不發生月食呢?

生:如果不發生月食,聽憑大人處置!

師:你們看,七月十五晚上皓月當空,繁星點點,我家更是燈火輝煌,賓客滿堂,一派吉慶祥和,哪能發生月食呢?嗯,圓月被雲彩擋住了,我可得問問祖沖之“你看,還能發生月食嗎?”[

生:現在已經開始了!(如果前邊學生說到,次環節就可以省掉。)

師:你真是瞪着眼說瞎話,明明現在雲彩擋住了圓月,你還說月食開始,你長着千里眼不成?有什麼憑據嗎?

(學生各抒己見談看法)(精確到具體的時刻,看來祖沖之推算的是多麼準哪!)

師:可是,你說的這話誰信呀,難怪有的客人笑着說

生:別胡說八道了,月食是神仙的安排,你比神仙還能嗎?

師:隨便指學生問:你聽出了什麼?

師:還是讓事實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齊讀第6自然段。

(這樣的演讀,既幫助學生很快進入故事情境,又引導學生走進徐州刺史劉延孫的內心世界,爲下邊學生的分角色朗讀做了鋪墊。學生們在角色轉換中,以祖沖之的身份來說、想、讀,體會更深刻,揣摩人物內心更到位,積極性也更高。)

三、角色朗讀深化理解

1、同學們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4——6自然段。

2、指名分角色朗讀。生評價。

3、再指名分角色朗讀。

4、現在相信你們祖沖之認識的更深刻了,說說你現在佩服祖沖之什麼?

師:點評總結到“勇於探索科學,勇敢堅持真理。”

四、說寫結合繪畫面。

1、(課件出示:衆人全呆了。放飛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2、交流彙報。(適時用成語“目瞪口呆”“呆若木雞”概括,用“像木雕泥塑般呆立着”“像被孫悟空施了魔法定在了那裏”來總起,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理順條理。)

3、拿起筆來寫寫吧。

(說完後再讓學生寫,降低了難度,寫的片段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了。)

五、作業:

1、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向家長、朋友介紹清楚月食這種自然現象,可通過畫圖或用物品演示來完成。

2、課下看看“他們推動了歷史的車輪”,蒐集自己感興趣的名人的故事讀一讀。

三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懂得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知音。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懂得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知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古箏曲《高山流水》、《知音》

教學流程:

一、設疑 板書“知音”

1.同學們,走進課文之前,讓我們閉上眼睛進入音樂殿堂,仔細聆聽來自高山流水的天籟之音。

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從樂曲中聽懂了什麼?

我們從曲子中沒有聽懂什麼,可是有一個人卻能聽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快樂讀書屋《知音》,感受這優美旋律背後的動人故事。

2.板書課題《知音》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 感知“知音”

1.請同學們把書打開71頁,在我們讀課文之前,請同學們朗讀閱讀提示,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

(1)怎樣的人才能算是知音呢?

(2)你有知音嗎?

瞭解了學習任務,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一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文,檢查學生是否把句子讀通順了,並及時糾正字音。

3.同學們,課文我們讀了兩遍了,相信你們已經與文中的生字成爲了朋友,誰願意領同學們一起讀一讀。(大屏出示生字)

4 . 我們已經與生字成爲了朋友,相信這次你再讀課文,一定會通順、流利、有感情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是( )的知音,

你對俞伯牙和鍾子期有什麼瞭解?

俞伯牙:晉國的上大夫,是著名的琴師。

鍾子期:是一名戴斗笠、披蓑衣、背衝擔、拿板斧的樵夫。

三、再讀 領悟“知音

1.他們是怎樣成爲知音的?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尋找問題答案,

2.學生朗讀相關的段落、語句。

3.根據句子學生展開想像,教師適時指導重點句子的朗讀。

(①真好啊!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②真美啊!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

既然又好又美,就請你美美地讀出來吧!

師:正是由於鍾子期聽懂了俞伯牙的琴聲,所以俞伯牙高興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師:俞伯牙終於找到了讓他等三十多年,也尋覓了三十多年的人,此時俞伯牙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師:俞伯牙十分興奮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師:看着這個不起眼的樵夫,俞伯牙百感交集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4.其實,同學們想一想,聽俞伯牙彈琴的人還少嗎?爲什麼他見到鍾子期會這樣激動啊?

師:請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尋找俞伯牙遇到鍾子期無比激動的原因。用筆圈畫出問題的答案。

生彙報

蘊藏在琴聲中的心情被誰聽出來了?(鍾子期)

師:是啊!鍾子期不僅能聽懂俞伯牙的琴聲,更能聽出他琴聲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俞伯牙的琴聲是哀婉的,那鍾子期就能知道他現在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悲傷難過憂傷)

師:如果俞伯牙的琴聲是歡快的的,那鍾子期就能知道他現在的心情是什麼樣的?(開心、高興、興奮、快樂)

師:鍾子期是最瞭解俞伯牙的人,他纔是俞伯牙的(知音)。

師:同學們,你們說一說什麼樣的人能被稱爲知音呢?

(喻意:懂得你的心意,最瞭解你的朋友、知己就是你的知音。)

師:剛纔我們說的不僅是這個詞的由來,也是這個詞的表達的意義。在鍾子期之前,俞伯牙有沒有遇到能聽懂琴聲心意的人呢?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師:一個“從來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代琴仙的孤獨寂寞。

根據資料記載:37歲時俞伯牙遇到鍾子期,試想一想,當他遇到既能聽懂琴聲,又能懂得他的心意的人。他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四、昇華 體會“知音”

1.來之不易才更顯珍貴,所以俞伯牙無比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正所謂“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雖然伯牙當時已是一位朝廷官員,而子期只是一個砍柴的樵夫,但是憑着對音樂的心有靈犀,憑着志趣的情投意合,他們結爲了知已並結拜爲兄弟。當俞伯牙得知鍾子期去世的噩耗時,他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說的。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圈畫相關的語句。

2.你感受到俞伯牙的悲痛了嗎?從哪兒感受到的?讀一讀。

這種場面讓我們也忍不住要落淚了,同學們,除了悲痛,我們從俞伯牙摔琴的動作、和他再也不彈琴的語言中還能感受到什麼?

(絕望)

師:再也找不到這樣的知音了,這是何等的絕望呀!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出示課件”正是這樣才留下了 “千金易得,知音難求”的千古的慨嘆。

師:同學們,你有知音嗎?

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讓我們多與正直、誠實、博學的人交朋友吧!最後祝你們都能找到與自己知心的朋友。

五、拓展 珍惜“知音”

1.出示拓展短文《李白與杜甫的友情》,生自由閱讀回答課後問題。

關於知音的故事太多太多,唐代詩人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國文化史上除了俞伯牙和鍾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請同學們讀一讀閱讀材料《李白與杜甫的友情》讀後把文章補充完整。

2.出示《如夢令》學生讀後談感受。

同學們說得可真好。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小令。(大屏出示)

3 . 推薦“八拜之交”的故事。

古代有“八拜之交”。 一般人都認爲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禮,但其實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動地的友情典故。(大屏出示)

在這些典故中,有我們敬重的十七位古人,更有捨得我們去深思的情誼與諾言;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懂得了該如何對待自己親密的朋友。請同學們課下認真閱讀,有時間的時候我們再做交流。

三年級語文教案5

  【內容簡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寫“我”派一隻鳥兒去偵察鳥類,收到鳥兒的偵察報告,知道了許多鳥兒因生態環境受到污染,有的死亡,有的正受到威脅,連去偵察的鳥兒也沒有飛回來,告訴人們要增強環保意識,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保護動物。

  【設計理念】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實踐,在自讀自悟中明理悟情,獲得啓迪。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保護生態環境,愛護動物。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注意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要求會認的字。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注意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錄音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設計流程】

一、出示課題,據題質疑

1.板書課題,齊讀。

2.啓發質疑:同學們讀完課題後,想知道些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自由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多讀幾遍。(可藉助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

2.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麼事?

3.聽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感受如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探究發現

1.再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讀了鳥兒的三份偵察報告,你知道了什麼?(以小組爲單位,組織討論交流,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結合掛圖理解。)

2.讀了本課以後,你受到了什麼啓發?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瞭解到我們的生存環境所受到的污染,進而增強環保意識,愛護動物。

3.引導學生質疑問難,交流討論。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總結全文

五、課外延伸

1.讓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環境,看看是否被污染。

2.開展“愛鳥、護鳥”活動。

三年級語文教案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正確認讀16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海、洋、樣、妹、兩、粗、提”。

3、感受雨後兄妹倆嬉戲的快樂情境,體會哥哥對妹妹的關愛之情。

重點;感受雨後兄妹倆嬉戲的快樂情境,體會哥哥對妹妹的關愛之情。

難點:感受雨後兄妹倆嬉戲的快樂情境,體會哥哥對妹妹的關愛之情。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一、導入(啓發思維,喚起學生生活體驗)

1、師:咱們班的小朋友最聰明,看看誰能借助拼音把這幾個詞語度的又快又準!

(展示詞語:雨後廣場水花糟糕)

理解“糟糕”:糟糕是什麼意思呢,誰能講講呢?(師及時點撥,隨時鼓勵)

3、看了這幾個詞,你想到了什麼事呢?說聽聽吧!(生暢所欲言)

師:大家都曾有過玩水的快樂,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歡快情景寫成了一首詩,說不定,詩中還有我們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讀一讀呀?(板書:5雨後)

二、指導朗讀

一)、攻克第一關:正確朗讀。

1、聽讀,初步感知。

2、領讀。

3、自己讀(學習方法:不認識的字圈起來,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4、讀聽,喜歡哪節讀哪節(師生互動,標準是是否準確,有無掉加字)。

二)、攻克第二關:流利朗讀。

師:喜歡這首兒歌嗎?說說爲什麼喜歡。(自由說,注意強調說完整)

把詩歌讀熟了,讀流利了,就會更喜歡了。

1、合作讀,互相讀讀比比(標準是是否熟練,聲音是否大)。

2、比賽讀,請人代替老師和大家比賽讀。

3、師生接龍讀。

三)、攻克第三關:有感情朗讀。

師:咱們一起讀了,老師真快樂,大家快樂嗎?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聽歌裏的小朋友快樂嗎?(播放兒歌《水花花、泥花花》)

是啊,雨中的小朋友真快樂!請大家認真讀一讀詩歌的第一小節,看看大雨過後,廣場上玩水的小朋友快樂嗎?

1、哪一句看出來了?(發散思維,積累語言,指導說話“快樂得還像……一樣”。)

2、大家說得真好,他們的確很快樂,自己試試看誰能把他們快樂的心情讀出來。

3、自己試讀。

4、組內讀,讀得好的別的小朋友可以給他加上動作演一演。

5、請小組表演讀,好的給配上音樂。(樂曲未完,大家閉眼聽,腦子裏過電影別的小朋友會怎樣玩水,說一說)

三、課外拓展。

佈置個性化作業(任選一題):

1、背一背:把你喜歡的小節背給同學或父母聽。

2、畫一畫:把小朋友雨後玩水的情景畫成一幅畫和同學們交流。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

卡片出示生字,開火車檢查。

二、學習寫字

1、出示要會寫的字,指名讀。

2、小組內識記生字。

3、全班彙報。

4、給生字組詞。

5、觀察田字格里字的位置,想想怎麼寫好看。

6、描紅,試寫。

7、小組內互評,誰寫得好,好在哪兒。

三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圍繞“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這個題目,開展口語交際活動。

2、能把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到的資料或看到、聽到的內容,整理一下,寫成習作。

3、讀背十二生肖。

4、運用已經獲得的識字能力,藉助基本字,認識更多的形聲字。

教學重點:

1、讀背積累成語、詞語,體會反義詞用法及農曆年份編排。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筆謳歌中華傳統文化。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評價能力。

教法學法:

情境導入法、實物演示法、啓發談話法等

教學準備:

及手段十二生肖郵票掛圖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和展示臺

一、激情導入。

1、我們的祖國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你都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文化?

2、生自由簡單彙報。

剪、扎、編、織、繡、雕、塑、繪、刻……

3、傳統文化流傳到今天,可謂博大精深、豐富多彩,而且它們就在我們身邊,並影響着我們的生活。(課件)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二、自學綜合性學習。

1、自己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你覺得提示了哪幾個方面?請用筆作上記號。

2、彙報交流。

3、師生擴展開再說一說。

三、確定目標,準備開展綜合性活動。

1、介紹同樣的傳統文化的同學自由組成活動小組2——4人,確定負責人。

2、組內交流,確定彙報方式。

3、集體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傳統文化。小組代表彙報,不完整的小組成員可以補充。其他同學可以提問。

4、完成前面綜全性學習的展示,哪個小組完成得好。

四、習作

1、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收集了不少資料,有文字,有圖片,也有實物,我們還利用口語交際的方式,看到聽到了許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訴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紹的過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資料,要用自己的話來講述。

3、把最想告訴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既可以介紹自己瞭解到的傳統文化,也可以寫開展活動時發生的事情。

4、確定想寫的內容後,想一想打算按什麼順序寫,想清楚怎麼寫才能讓別人讀明白。

5、在交流和評價習作時,可以按照不同的習作內容分類進行交流,使學生在交流習作的過程中,增進各小組之間的溝通,並豐富對傳統文化的瞭解。

6、交流之後,可以把有特色的習作集中起來,裝訂成一本習作集。

五、我的發現

1、自己把全部詞語讀一讀。

2、比一比,看一看,詞語中的帶點字,你能發現什麼?

3、這些是字在同一個詞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

4、再讀詞語。

六、作業設計

按照要求寫一篇作文

三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動物的興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3、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抓住山雀說的話,聯繫上下文,讀懂“我”猜想的依據。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鞏固本課生字新詞的識記。

2、質疑導讀,學習課文1—3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識字學詞,初讀課文。

1、出示生詞。

(1)、指名認讀,評議。

(2)、齊讀詞語。

(3)、從詞中抽出生字,認讀,開火車擴詞。

(4)、學生自由介紹記識方法。

(5)、教師重點講解“雀、肯”。

2、學生自主分段讀課文。

3、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同桌合作,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

二、質疑導讀,學習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們見過山雀嗎?他們是什麼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介紹、交流。

文中哪個地方爲我們介紹了山雀的樣子?請用橫線畫出來。

指名反饋,讀句子。

觀察圖,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瓏。

學生有感情齊讀句子。

2、“我”是怎麼發現兩隻灰雀的?

學生默讀課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饋,評議、補充。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這兩隻灰雀在幹什麼呢?他們幹得怎麼樣?

指名反饋,介紹、交流。

理解“起勁”的意思。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們幹得起勁?

引導體會山雀找蟲子時的專注、賣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勁地鑿樹幹找蟲子,“我”是怎麼做的?結果出現什麼情況?

學生輕聲讀第三自然段後半段內容。

指名發言。

理解詞語:一動不動、紋絲不動、像死了似的。

議一議:山雀真的死了嗎?它爲什麼裝死?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二、總結課堂,鼓勵閱讀。

1、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你對山雀有了哪些認識?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總結:小巧玲瓏的山雀太惹人喜愛,它們憑藉自己的勞動找蟲子吃來填飽肚子。當它們遇到危險無法逃離時,就裝死來矇騙對方,以求逃過一劫,真是聰明到家了。

4、鼓勵閱讀。

三、佈置作業。

書寫生字新詞。

繼續閱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讀懂山雀的對話,弄清“我”的猜想的根據。]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對山雀的喜愛,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4、仿照課文,進行觀察、仿寫。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猜字遊戲。

2、指名反饋:你對山雀有了哪些認識與瞭解。

3、學生齊讀課文第一、二、三段。

二、抓住山雀的語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學生自由讀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畫出自由的山雀說的話,用曲線畫出拘禁中的山雀說的話。

2、指名反饋,讀一讀找出的語句。

3、集體評議,糾正補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第4——17自然段。

5、引導體會:你從山雀說的話中感受到什麼?

6、學生練習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讀兩隻山雀說的話。

7、教師質疑,引導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據,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以及山雀的聰明、機智、團結互助。

(1)山雀真的會說話嗎?課文中出現的這些山雀的語言是哪兒來的?

(2)聯繫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據什麼猜出山雀的對話的。

(3)指名反饋,抓住山雀第一次說的話做具體地示範性的指導體會。

8、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4——17自然段。

三、總結課堂,拓展仿寫。

1、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靈和美好的品質,它們勤勞、聰明、機智、團結、互助、友愛。而文中的我更是通過耐心到觀察,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讓小山雀都成了能夠說話,能夠溝通的可愛的小精靈。

2、拓展仿寫。

不止小山雀,其實許多動物都是通過叫聲以及動作來代表語言,向同伴或人類表達它們的想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根據它們的叫聲動作,猜一猜它們在想什麼,會說什麼?把自己的猜想寫下來。

三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默寫課文。能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4、理解課文中三句話的意思。能聯繫學習的實際,說說從課文中明白了什麼。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詞、句的意思。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通過看註釋,查字典,瞭解每句話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前我們學過的古文,大家還記得嗎?給大家背一背。說一說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

2、指名讀,糾正字音。尤其是“爲”、“好”、“樂”、“知”的讀音。

3、小組互相檢查,做到正確、流利。

(二)理解詞、句的意思。

1、通過看註釋,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每句話的意思。(小組合作,在書中做好批註。)

2、提出不懂的問題,全班交流,共同解決。

3、彙報,交流。

4、教師指導。

5、和小組的同學再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注意把語言組織完整。

三、課堂小結:大家上課時的學習態度非常的認真,能夠完成理解詞句的學習,繼續努力。

四、作業:抄寫本課的生字,以及“知、好、樂、凡、理、疑、悟”重點詞語的意思。

三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設計?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字。正確讀寫“無論、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陰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進一步學習作者具體描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設計?

1、朗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質疑,在讀中解惑,進一步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

2、、自主學習法。在讀書中發現問題,在討論中思考和解決問題.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體現 “學生自主學習的”新課程理念。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導入。

②師板書課題。

③學生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學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錯誤。

④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讀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從“聽說”一些詞你體會到什麼?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學生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爲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三、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教師指導朗讀。

②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學生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c. 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四、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指導朗讀。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五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

③教師引讀。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導。

六、拓展活動

①學生閱讀資料袋,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

②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1、課前可讓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課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2、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試、超”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證”是後鼻音。在寫字指導方面, “試”的右邊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間不要寫成“良”,“減”的左邊不要寫成三點水;要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的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3、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教學時,先讓學生明確默讀要求,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然後可採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次默讀,深入到詞句或帶着問題思考。如,爲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試驗的過程,然後畫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較多和比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細緻深入地加以體會。

4、課文的描寫處處體現着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作者嚴謹的作風體現在:課文的開頭,作者用了“聽說”一詞。是聽說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因此這既成了“我”作試驗的原因,也體現了“我”不輕信盲從的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理解“聽說”一詞在這裏的意思。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爲的是便於觀察;給蜜蜂做上記號,是爲了好與其他蜜蜂區分;在兩裏外放飛,路稍遠一點,更能說明問題;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爲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等。這一系列試驗過程,充分體現了作者做事嚴謹的品質。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試驗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說一說,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個環節,通過這樣的比較,體會作者科學的作風。作者不光是認真觀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學生注意“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不僅十分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心理,還體現了作者善於思索的品質。課文中的結論,作者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無法解釋的本能)。這不奇怪,科學史上這種現象很多。教師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侷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啓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對試驗結論,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也可能會發問:那三隻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麼?超常的記憶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認方向的一個因素?但不管怎麼說,作者能夠坦然說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論,更進一步說明他是一個嚴肅地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

5、課後編排了資料袋,其中介紹了蜜蜂有趣的知識,(跳圓舞,擺尾舞),學生可以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也許還有新的發現。有條件的同學,學完課文後,可以再觀察觀察蜜蜂,看看還能有什麼新的發現。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引述。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祕嗎?

②師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於蜜蜂,你知道些什麼嗎?

③學生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學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錯誤。

④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

a.讀一讀。讀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從“聽說”一些詞你體會到什麼?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教師板書“試驗”兩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

a.讀一讀。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學生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爲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三、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②學生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學生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學生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四、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③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麼說的,好嗎?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導。

a. 對於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麼想法交流嗎?

學生交流。

教師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侷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啓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

b.學生質疑

師: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六、拓展活動

①學生閱讀資料袋,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

②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三年級語文教案11

教材說明: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的記敘文。作者具體記敘了他家解放前養蠶的過程,用飽含深情的筆墨,着重表現了母親養蠶的辛勞,歌頌了母親爲子女奉獻一切的美德。

課文一共有9個自然段,按照兩條線索安排材料。

教學要求:

1、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親養蠶的辛苦,學習母親無私奉獻的美德。

2、 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重點詞語句子,聯繫上下文體會意思,交流感受。

3、 指導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認指定的字。

4、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課後“思考練習”。

教學重點:

瞭解養春蠶的過程和母親養蠶的辛苦。

教學準備:

(1) 課文朗讀錄音。

(2) 蒐集有關蠶的資料。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自學法 講讀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初步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

一. 導課。

我們是農村的孩子,應該見過蠶了吧,你瞭解蠶的生長過程嗎?你自己養過蠶嗎?見別人養過蠶嗎?養蠶容易嗎?今天我們要學習老一代文學家巴金寫的《春蠶》,從中不僅能知道蠶的生長過程,更能體會母親養蠶的辛苦,體會到母親對孩子那種無私的愛。

二.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解決字詞。

1、 生自讀課文,要求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努力讀通課文。

2、 同桌互讀,正音。

3、 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讓學生認讀,再次正音。

4、 生再次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同時畫出不理解的詞,讀後注意聯繫上下文以及字典解決。

5、 指名分段讀,思考本文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6、 集體交流:(1)本課中詞語的意思。(2)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 再讀課,質疑問難。

邊讀邊畫邊批,畫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寫出你的問題,你的理解。

小組交流自己的問題,合作解決。

集體交流,並把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寫到黑板上,以便下節有重點地去學習。

四. 作業 。

1、 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正確規範地抄寫本課中你認爲好的詞及那些較難寫的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線索,弄清餵養春蠶的過程;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母親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 讀課文,理清線索。

1.自由讀課文,填寫下表。

蠶的生長過程 母親幹什麼,怎麼做

蠶卵

極小極小的蠶兒 摘桑葉 擦乾 剪成細絲

半寸來長 換大匾 喂整片桑葉

越來越大 分匾 打掃蠶室 深夜添桑葉

快“上山”了 一夜兩次 添桑葉 清理蠶沙

“上山”了 捉蠶“上山” 摘繭子

2.師巡迴指導

3、填好後同桌先交流。

4、指名上黑板上填,集體交流。

二.抓重點詞句,體會母親的辛苦。

1、自讀課文,畫出表現母親辛苦的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詞句的意思,在旁邊寫出你的理解。

2、讀後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特別強調如下 的詞“照例”“每到這時候”“就靠”“每天清晨”“每天深夜”“總要”“常常看見”“總看見”。

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師範讀,初步領悟。

2、生自由練讀,選擇你最受感動的地方,試有感情地讀下來。

3、讀後評議,再讀。

4、各小組內比賽讀,選出讀得特別好的進行全班比賽。

四.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瞭解母親爲自己做了些什麼,自己應該怎麼做去回報母親,把它寫到日記上。

板書設計:

春蠶

蠶的生長過程 母親幹什麼,怎麼做

蠶卵

極小極小的蠶兒 摘桑葉 擦乾 剪成細絲

半寸來長 換大匾 喂整片桑葉

越來越大 分匾 打掃蠶室 深夜添桑葉

快“上山”了 一夜兩次 添桑葉 清理蠶沙

“上山”了 捉蠶“上山” 摘繭子

辛苦無無私奉獻

三年級語文教案12

【教材分析】

《灰雀》是一篇充滿童趣又頗耐人尋味的文章,記敘了一個小男孩在列寧愛鳥言行的影響下,把捉回家的鳥又放回樹林的故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朗讀、感悟、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2、能力目標:

學習讀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關鍵詞語,聯繫上下問,讀懂課文中的重點句子。

3、情感目標:

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城實的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一種城市的表現,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聯繫上下問,讀懂重點句子,領會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

【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琅琅、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學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會學”的智慧。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攝影師》,歡迎各位給予指導。

首先我要說的是對教材的理解。對教材的理解,力求育人功能的拓展

《小攝影師》寫了高爾基欣然答應一個孩子給他拍照,最後孩子發現忘了帶膠捲,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離開。最後,高爾基還是準備要接待那個少先隊員。

我與文本對話時,感受到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懷、愛護,也感受到小攝影師所代表的少先隊員所具有的誠信、聰明、有禮貌的品格,兩者均應教學。

關於本課的目標設定,我想主要是力求凸現三維的融合

把本課目標預設爲通過語言句子的朗讀以及有關情節的聯想訓練,感受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懷愛護和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之情。

確定這個目標是符合新課標關於目標“三維性”要求,它蘊含有知識、情感、過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的。

整個教學過程的預設,力求做到全員的互動

全課預設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對全文步感知、學會生字新詞。在這樣基礎上學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整堂課的流程預設是這樣的:先質疑;再交流初讀課文時留給學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爾基對下一代的關懷;接着,體會小攝影師的品格;最後是通過聯想續寫,把兩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具體是這樣的:

第一環節是質疑明起點,使得課堂顯得真實、真切

課開始就向學生提問“讀了課文,你們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導學生說出讀課文後的疑難點。

預計有學生會說“小攝影師爲什麼不要高爾基的膠捲呢?”、“小攝影師爲什麼最後一直沒再去找高爾基拍照呢?”、“高爾基到底是忙還是不忙,偉人爲什麼還要騙一個雜誌社記者呢?”

質疑是語文教學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師掌握學生真實起點一個途徑,教師的教要教在學生真正的不懂之處,這是課堂真實化、課堂以人爲本的基礎。

第二步,把學生初讀的個性理解,通過交流使個性的學習內容形成大家的共識

在質疑後,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讀了課文之後,你對文中的高爾基、小攝影師,有了什麼印象呢?”

預計學生會交流:高爾基是關心少年兒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個人等等;小攝影師是一個守信、很有辦法、懂禮貌的人等等。

交流後,還向學生提出要求:

同學們交流的這些體會,在課文中都有所體現,請大家再認認真真讀幾遍課文,這些人物印象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到的,請在這句子邊上註上相應的體會詞。

學生讀了文章後,都有自己的個性理解,教師應該瞭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成果,因此在第二課時的一開始,就讓學生談談初讀後對文中人物的印象。之後要求學生運用邊讀邊注的形式,使得起先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就成爲了全體學生的共性理解,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很有好處。

接下來要重點走進高爾基,品讀感悟高爾基的人品

教師向學生提問: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到的呢?

預計學生會說是從以下三句話體會到的:句子投影,此略

三句中,引導學生重點感悟後面兩句。

●對教學第二句的方法如下設計:

“請同學們讀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讀,發現哪些詞能說明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呢?”

交流句子,抓住關鍵詞“吩咐”和“很久很久”。

閱讀教學是工具與人文的結合,以上教學預設,完全是體現了兩者的有機結合。抓住重點詞,在揣摩用詞、聯想情節、說話訓練中,深深體味到了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

●體會第三句的教學方法:

自己讀讀第三句,談談“哪幾個字的描寫更能表達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

預計學生會注意“很忙”與“一定”兩詞,再問同學:到底是“忙”還是“不忙”?通過討論,明白高爾基很忙,但不喜歡媒體廣告宣傳;再忙也要抽出時間滿足少年兒童的願望!

指導學生朗讀,前一句要讀得堅決,後一句要讀得親切。

以上一段教學,使學生對高爾基關懷少年兒童形成濃濃的氣氛,在學生對詞語的品味與朗讀中體會高爾基的情感是太愛少年兒童了,教師的每一句引導語、點撥語,學生讀的、感受的內容都圍繞高爾基的關懷,完全做到語言句子與情感薰陶合二爲一。

感悟高爾基後,再來體會小攝影師的形象。

教師引導過渡:高爾基如此關懷少先隊員,那麼高爾基所愛的少先隊員是怎樣的一代兒童呢?

●首先讀讀紙條上的內容:

這張紙條短短几句話,但寫得很有水平,同學們仔細品讀,信的內容到底巧妙在哪兒呢?

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方式,讀出一個“尊敬、懂事”的一名好隊員。

除了指導讀好這句外,還點撥學生:“課文中的幾乎每一句話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寫的,請大家再用心的讀讀全文,尤其要注意他們之間的對話。”指導學生朗讀這些對話。

讓學生讀全文,使課文中的對話描寫引起同學的關注,在真切朗讀中感受文本價值,也使全課教學有了整體感。

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呼應課剛開始時學生提出的疑問,並進行續寫,更深層次地提升人物的形象。

在最後,回到學生課始提出的問題:“小攝影師爲什麼不要高爾基的膠捲呢?”“小攝影師哭了,是他後悔嗎?後悔什麼呢?”

回答後,再讓學生想想以下問題(投影句子:小攝影師最後會不會再出現?假如出現了高爾基會怎樣?小攝影師想到了什麼,纔不去找高爾基的?假如一直沒出現,高爾基又會怎樣?)

針對這些問題,組織學生寫一段話交流。

課文要求,感受高爾基關懷下一代的文本價值,但適當地延伸感受小攝影師所特有的誠信、聰明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從語言表達用詞中、從想像“哭”的原因中,去琢磨領悟,一個活靈靈的高尚的小攝影師就會樹立在學生面前,對引領學生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少先隊員是很有作用的。最後,通過寫,把兩代人的情感又上升了。

本課設計就是想努力實現情感目標的同時,讓語言能力得到切實發展。如果語文課上只是心頭感動或只是習得工具,都不是成功的語文課。只有兩者的融合,纔是應該追求的。綜觀整堂課的教學預設過程,都強烈體現着這點,讓無情的方塊文字流露出濃濃的情感,在追求情感氛圍的過程中緊緊體現語文的工具性。由學生的質疑開始,從文本語言中去解疑,運用理解、體驗、聯想與朗讀四種形式,學生對偉人高爾基、對同齡人小攝影師所具有的高尚品格,都會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三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進行口語交際;完成習作教學;學習多音字;積累古詩詞;學習新生字;展示作品

2、過程與方法:

(1)在口語交際中鍛鍊流利語言,學會寫作。

(2)在發現、研究中學習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誦中積累。

(4)在展示中擴大見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讀、寫、背中訓練語言能力。

重難點、關鍵:

1、進行口語交際。

2、完成習作。

3、背誦古詩。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展示課餘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組講自己的課餘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麼事

2、交流自己有什麼收穫。

3、交流有什麼感受。

4、講講今後的打算。

四、請講得好的同學上臺講述自己的課餘生活。

1、生講,師略記條理。

2、予以講解、梳理。

五、評比。

1、每組選出一個上臺。

2、評比誰講得好。

六、作業:

回家講給媽媽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完成習作。

教具準備:

帶上各自與課餘生活有關的器具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幾個同學課餘生活的用品:書、畫畫、樂器……

2、讓學生自由講自己的課餘生活。

二、引導寫作

1、請幾個同學上臺講述。

2、老師點評。

三、寫作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多音字。

2、背誦古詩。

3、從生字中學生字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讀生字、區別、組詞、掌握多音字

二、古詩

1、出示古詩,學習生字

2、師範讀,學生跟讀

3、議議詩意:一個小孩坐在河邊學釣魚,他傾斜着身子坐在草叢中,綠草半掩着他的身體。過路人向他問路,他一句話也不回答,只是擺手示意不讓問路人靠近,唯恐發出響聲把要上鉤的魚兒嚇跑了。

三、學習新生字。

四、作業:

背誦古詩

三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書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絨毛、假裝、這些、引人注目、釣魚、觀察、花瓣、合攏、手掌、有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準備:

蒲公英的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設疑激趣,導入課題。

直接板書課題,設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你有什麼疑問?

如:爲什麼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麼樣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輕聲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和美句。

2、小組內互相認讀生字新詞和課文,正音並推薦組員。

3、展示交流。

⑴小組推薦代表認讀新詞比賽。

⑵小組開火車比賽。

⑶“順風耳”比賽。教師讀詞語,學生在詞語表中指出這個詞語。

⑷你最喜歡讀哪個自然段?指名讀課文,正音。

三、再讀課文,感悟。

1、根據設疑提出的問題展開小組學習。

2、全班交流,感悟課文。

如:草地爲什麼是金色的?你從哪兒看出來?

課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觀看蒲公英。說說你看到這樣的景色,有什麼感受?你最想再這樣的草地上做什麼?

如:金色的草地怎麼樣?

⑴這些並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課件演示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說說此時兄弟倆的心情怎樣?用這樣的心情讀一讀。理解詞語“一本正經、假裝”,然後加上動作讓學生讀一讀。

想象一下,當時草地上空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用“有點像……有點像……還有的像……”聯繫說話。

兄弟倆還會玩什麼遊戲?

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聲音來表示吧!有感情地讀一、二自然段。

⑵草地會變顏色。

草地爲什麼會變顏色?在文中劃出相關句子。

出示填空題,同桌互相說說蒲公英變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

中午,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

傍晚,花朵又(),是()色的,草地就變成()色的。

學生上臺講述蒲公英變色的原因。你知道這個祕密後,想對蒲公英說什麼?

  第二教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摘蒲公英”遊戲:把蒲公英狀的生字卡片認讀後,貼在黑板上,師讀詞語,指名學生上臺取卡片,並領讀2遍。這朵“蒲公英”就作爲學生的獎勵。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指名演一演:兄弟倆玩耍的情景。

4、指名述說草地變色的原因。

二、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1、讀第四自然段。

2、說說我們爲什麼會愛上“蒲公英”?蒲公英爲什麼能成爲我們最喜歡的花?

3、爲什麼說蒲公英跟我們一起睡覺一起起牀?你怎麼理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

1、你心中的草地是什麼顏色的?快畫一畫,與同學交流一下吧!

2、學生畫畫。

3、成果彙報。

四、寫字指導。

1、默讀田字格中的生字,想象用什麼辦法記住。

2、全班交流。

3、教師着重指導“耍、絨、瓣、察、假”。

4、學生練習寫字。

  課後反思:

揮灑想象和才情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決定他們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不僅可以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他們的火花,而且可以讓孩子揮灑想象和才情,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金色的草地》一文,雖以敘事爲主,但蘊涵在其中的情感卻是豐富的,強烈的。如何讓孩子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課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張開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讓學生說說看到這樣一片草地時的感受。當學生感受到草地的美並想在草地上玩耍的衝動時,讓學生讀讀演演文中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領悟草地給兄弟倆帶來的快樂。隨之我又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說說此時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樣一種情景?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有的說:“草地的上空飄滿了絨毛,隨風舞動,像是跟我們捉迷藏呢!”有的說:“絨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說:“絨毛像個調皮的孩子,東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這片草地上還會玩什麼遊戲呢?”孩子們個個神采飛揚,高高舉起了手“老師,我!我!”唯恐我不讓他回答。爲了讓每個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於是我讓孩子們畫一畫此時的草地和最想對草地說的貼心話。“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孩子們拿着筆揮灑着他們的想象、激情、才華……我的心情燦爛無比,原來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啊!

三年級語文教案15

  【內容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瀑布的詩歌,它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運用比喻手法,描寫了瀑布的特點,表現了作者葉聖陶對瀑布的讚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這組詩意象豐富,語言優美易讀易誦。

  【設計理念】

通過朗讀品味詩中語言的優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藉助音像資料讓學生對瀑布的特點有更深入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瀑布、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疊、喻”等生字,會寫“瀑、疊”等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全詩,且能背誦。

3.深入理解全詩,瞭解瀑布的特點。

4.在學習中感受瀑布的美,激發對瀑布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重點難點】

有感情朗讀全詩,瞭解瀑布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瀑布的熱愛及讚美之情,增強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具準備】

生字卡、配樂朗讀音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吟詩激趣,揭示課題

1.出示李白的名詩《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提問:

A.詩中重點描寫的是景物是什麼?(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麼角度觀察瀑布的?(遠望瀑布)

C.在作者看來瀑布是什麼樣子的呢?(像一條銀河)

3.師述: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現代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的詩《瀑布》,看看在他的眼裏瀑布又是怎樣的。(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全詩,認讀生字

1.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畫詞語,注意聽清楚字音。

2.藉助拼音自由朗讀全詩,要求讀通,讀順。

3.指名朗讀。

4.全班齊讀。

三、細讀體會,質疑問難

1.自由讀詩,分析對比。

A.《瀑布》與《望廬山瀑布》在觀察角度上有什麼異同?

B.兩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樣的”這個問題上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2.小組交流,相互解疑。

3.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彙報,教師隨機點撥。

A.《瀑布》與《望廬山瀑布》在觀察角度上有什麼異同?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觀察角度只

教案《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瀑布》教案》,來自網!

有一個就是遠望,但是在詩歌《瀑布》中,作者由三個角度對瀑布進行觀察和描寫,一是沒見瀑布,先聽其聲;二是遠望瀑布全身;三是在瀑布腳下仰望。)

師述:請同學們用直線畫出說明作者觀察點的句子,讀一讀,細細體會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描寫景物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按由遠而近的順序寫,這樣條理清楚。)

B.兩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樣的”這個問題上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①作者認爲瀑布的聲音既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

師述:“疊疊”和“陣陣”是什麼意思?結合課後第三題理解。

(這些疊詞強調事物數量多或出現次數頻繁。)

師述:你能模仿一下瀑布的聲音嗎?

(學生自由模仿,談感受,體會瀑布氣勢的雄偉,體會作者恰當的表述。)

(②李白在遠望瀑布時,覺得瀑布像一條銀河,而葉聖陶先生,卻覺得瀑布像一道白銀。)

師述:用“ ”線畫出打比方的句子,細細品讀,思考:你從這句話感受到什麼?

(恰當,不僅寫出了雪白的顏色,還寫出了其光澤。)

③葉聖陶先生在近處仰望瀑布,覺得瀑布像珍珠的屏,風吹來,它又如煙,如霧,如塵。

播放關於瀑布的錄像,學生欣賞,結合情景理解課文。

④出示句子“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思考爲什麼煙、霧和塵之間用“,”而不用“、”呢?

(因爲他們是三個短語而不是詞語,即“好像煙一樣,好像霧一樣,好像塵一樣。)

4.配上音樂有感情朗讀。

5.用一句話讚美瀑布。

四、總結寫法,激勵探索

作者之所以能把瀑布描寫得如此美麗,如此壯觀,除了他能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敘述,還在於他能細心觀察,展開豐富的想象,並進行恰當的描寫。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技巧,那麼我們就能把大自然裏的美景盡收筆下。

五、指導書寫,鞏固字詞

1.教師範寫“瀑”和“襯”字,指導學生寫好筆畫,及衣字部,不要寫成示字部。

2.學生練習書寫。

六、作業

1.抄寫字詞。

2.把全詩背給父母聽。

3.完成課後的詞語花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