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下冊《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彙編

三年級下冊《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第1篇:《槐鄉五月》教學反思

《槐鄉五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

三年級下冊《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彙編

選擇這篇文章作爲開課內容主要是讀完文章,第一感覺就是,就是要帶着學生美美地讀好它。因此,“以讀爲主,讀中感悟”是我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爲了使學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鄉孩子的快樂,一方面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如,指名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自由讀,齊讀等,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手段,配樂,圖片欣賞等從美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但在朗讀時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齊讀時由於語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情感的充分體現。這是我在以後教學中要注意的一個問題,通過老師多一些的範讀,使學生朗讀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在教學中我也很注重抓關鍵字、詞、句,從關鍵字詞句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讓學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爲表達主線,使學生對全文有個總的印象,然後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課文的內容,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還有在教學“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這段文字時,我先讓學生找出表示香的詞語,然後理解“清香、醇香、濃香……”感受槐花香味越來越香,越來越濃,並通過朗讀體會,還有“浸”字更是體現了香味到處都是。學生通過對關鍵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學是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後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覺得在課堂調控上,對學生的關注,調動學生情緒方面等仍有欠缺。

在教學中讓我也認識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例如在教師自身的語言上,有時比較囉嗦,不夠簡練。通過此次教學,讓我歷練了很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畢將再接再厲,向更高的目標奮鬥。

  第2篇:《槐鄉五月》教學反思

《槐鄉五月》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七單元共有四篇課文,《恐龍》和《海底世界》是比較典型的說明文,結構很清晰,內容比較有趣,學生在學習時比較感興趣。《日月潭的傳說》是一篇傳說,以故事形式展現,也是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與第七單元的其他課文不同,這是一篇語言文字都很美的文章。學習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體味語言文字之美。

看到這樣的文章,我有點無從下手。我首先明確了教學目標,其中有一點是讓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悟槐鄉五月的美。但是運用何種教學方法確實讓我想了很久。直到我看到了薛法根老師的教學實錄,讓我覺得有章可循。我沒法上出薛老師的味道,但我覺得有幾點是可以借鑑的。

一、從詞語入手,感受字詞的運用。這篇課文中有很多ABB式的詞語,如“白茫茫”“白生生”“喜盈盈”“香噴噴”“傻乎乎”等。這種類型的詞語讓人讀着有不同的感受。就如“白茫茫”這個詞,它體現了槐花之多。而“白生生”呢,則體現了槐花之白。又如“傻乎乎”一詞,顯得孩子的可愛,與“傻”有着本質的區別。再如“小小子”一詞,它是比較特別的,指的是可愛的小男孩。可見文中的用詞是十分恰當的。抓住這些關鍵的詞語,感受語言文字的妙處。

二、以朗讀入情,吟誦語言的美。文中有很多比喻句,相似卻不相同,層層遞進,漸漸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將槐花比作瑞雪初降,比作玉雕的球,比作姑娘的小辮子。這三個比喻由遠及近,從不同的角度對槐花進行描述。在教學時,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發現。寫比喻句也好,寫作文也好,要有自己的視角,不要人云亦云。

三、借重點字體會語言之精煉。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薛老師抓住“飄”和“塞”兩個動詞。“飄”字是形容小姑娘體態輕盈,身心愉悅。“塞”字則體現了小男孩的大大咧咧,自由自在。這兩個字用的巧妙,而且沒有更適合的了,非得這兩個字不可,這就是語言的精煉之處。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基本上抓住了這幾個點來展開教學。我感覺總體效果還是不錯的,就是朗讀感悟時,有些拖沓,導致感受重點詞部分時間就少了很多,只能大概地講講,沒能講透。時間分配上有些不合理。

  第3篇:《槐鄉五月》教學反思

《槐鄉五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

在熟讀這篇美文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要帶着學生美美地讀好它。因此,“以讀爲主,以悟促讀”是本課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一、以讀代講,感受槐鄉美

在本課教學時,我設計了多次讀書,力求讓學生在課堂上書聲琅琅。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互讀、分組讀、老師範讀、引讀等等。通過設計各種方式讓學生能多讀、樂讀。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感受到槐鄉的美、人的美,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並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表達美,再現美。

曾經也上過這一課,我一味地強調朗讀技法上的指導,如在指導讀好“槐鄉的山山窪窪,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時,我讓學生通過重讀“山山窪窪”“坡坡崗崗”等詞來表現槐鄉槐花的多,這種指導得到的效果並不好,學生只是在機械地照着老師的要求去重讀某些詞,卻並沒真正地體悟到槐花的多並將這種感受通過朗讀傳達出來。這一次巧用媒體,給學生提供圖片,創設槐鄉五月的意境。在這樣的“閱讀情境”中,學生真正地驚歎於槐鄉那漫山遍野的槐花,自然而然地讀好了“山山窪窪”“坡坡崗崗”這些詞,也自然而然地將槐花多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了出來。

二、以悟促讀,品味語言美

語文學習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對字詞的品味、推敲。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了幾處對語言文字的推敲。

“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這段話着力渲染了槐花濃郁的香味,爲了讓學生充分地體會這種感覺,我先讓學生找出作者連續使用的三個表現“香”的詞,接着問學生“這三個詞的順序能調換嗎?”預習時學生已掃清了詞義的障礙,所以學生很快能想到這三個詞的意思並能領悟到這裏的香味是越來越濃,越來越醇的,我又乘勢追問“越來越香,越來越香,香到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所以作者又在後面加上了一個——?”“省略號……”學生脫口而出,有了這樣的情感認同後,再來讀“清香、醇香、濃香”就自然能將這種陣陣香氣,撲鼻而來的感覺表現出來了。品讀“浸”時,先讓學生說說什麼是“浸”,從這個字中你又感受到了什麼。通過這些關鍵字的感悟,學生自然讀時彷彿自己就已經沉浸在這香味裏了。

再如讀到“她們飄到哪裏,哪裏就會有一陣清香”時,追問學生,此時怎麼不用“走”,而用“飄”,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體會,這個“飄”寫出的是五月槐鄉飄散的花香,姑娘們飄舞的身姿,更是姑娘們飄飛的心情。一個“飄”字中蘊藏着槐鄉孩子的“樂”,因此教師設疑,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去感悟、品味,從而體會文章譴詞造句的精妙。

“ ‘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採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裏裝着喜盈盈的滿足。”這兩句話極富詩意,句式整齊,對仗工整,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煩瑣的講解只能讓學生感到味同嚼蠟。於是我讓學生分成兩大組輪讀這兩句話,體會對仗語言的“應和”之美。然後將這兩句話分成小詩狀排列,讓互相對仗的語言一一對應,讓學生在對比中反覆誦讀,將這種語言美、文字美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