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古代詩歌四首》導學案設計

《古代詩歌四首》導學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古代詩歌四首》導學案

  學習目標:

《古代詩歌四首》導學案設計

1. 學習這四首詩,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 理解四首詩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 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境

  [學法導引]

本課共選了三首詩、、一首曲,都是歷來傳誦的名篇。《觀滄海》是四言樂府詩,詩中通過描繪大海的遼闊壯麗,表現了作者開闊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抒發了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五言律詩《次北固山下》和散曲《天淨沙秋思》抒寫了羈旅鄉愁。七言律詩《錢塘湖春行》則描繪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

學習本課,要先了解詩詞的有關知識,再結合註釋疏通詩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爾後,應抑揚頓挫的進行朗讀,在朗讀中要想像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感情,品味詩詞的意境。

  [知識鏈接]

瞭解古代詩歌常識

通常所說的古代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

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 詩。如本課的

《 》。而把唐朝新出現的 詩、 叫近體詩。如本課的《 》和《 》就是律詩。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 言律詩、 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有規定、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爲四聯, 兩聯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

曲是一種與詞相近的韻文形式,出現於南宋和金代,盛於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爲靈活,多於口語,用於韻也更接近口語。如本課的《 》

  【學習過程】

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觀滄海》是 的名篇,也是我國第一首完整的寫景詩篇,建安12年(207年)曹操北征烏桓,統一了北國,凱旋歸來時登上碣石山,佇立峯頂,面對大海,浮想聯翩,寫下這篇樂府詩。當時曹操大軍,鎧甲未卸,征塵未洗,正可以揮師南下,征討孫劉,實現統一,完成宏業。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 、 的壯麗景象,表現了 的抱負。

《次北固山下》作者 ,生卒年不詳,洛陽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後曾往來於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 , ”這一聯聞名。

白居易(772~846),字 ,晚年自號 。 代大詩人。他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反對形式主義。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內容清新,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傳誦。有《白氏長慶集》72卷,集詩3000餘首,數量之多,是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的。《錢塘湖春行》是一首 詩。

馬致遠生於1250年,約卒於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大都(今北京)人。今存雜劇《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等七種。馬致遠的散曲,擴大題材領域,提高藝術意境。聲調和諧優美,語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備。

基礎掌握:

根據拼音寫出恰當的詞語

(cāng) 海 (jié) 石(sǒngzhì) (cháo) 平

歸(yàn) 水何(dàn) (xiāo)(sè)

文學常識填空。

《觀滄海》一詩選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__________見稱。

《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次”意爲__________,該詩作者爲唐代詩人______。

合作、探究、展示:

(一)整體感知

1、《觀滄海》寫景句子從“ ”到“ ”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寫的是 景,後四句寫的是 景。這首詩借 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 融合在一起,詩人以 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 和 的表現。詩中洋溢着激情。

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2、《次北固山下》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三面臨長江,與金山、焦山合稱京口三山。

“次”的意思是: 。次北固山下,就是 的意思。在冬盡春來的時候,詩人沿江東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在長江的孤舟上,太陽初升,詩人面對江南的青山綠水,感受時光流駛,心中不禁涌起 的思想感情。全詩融寫景、抒情於一體,和諧優美,妙趣橫生,堪稱千古名篇。

(二)研讀課文

1、研讀《觀滄海》,品評探究,領會詩的意境美。

(1)“ ”開篇點題,交待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

(2)“ ”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作者描繪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動景,哪些是靜景?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渲染了大海怎樣的氣勢?

(4)哪些語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2、研讀《次北固山下》,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兩句詩的意思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寫的是什麼美景?

整體感知

1、《錢塘湖春行》這首七言律詩通過湖水、 、早鶯、 、 、淺草、 ,展現了一幅景色 、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西湖早春圖畫,抒發了詩人 之情。

2、《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 圖,真切的表現出遊子的 之情。

(二)研讀課文

1、研讀《錢塘湖春行》

(1)從詩中找出表現初春的詞語?

(2)首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 和 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 ”,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這是總寫。

中間兩聯是分寫。頷聯寫 ,從 覺和 覺角度,描寫了早春生機勃勃的'景象。

頸聯寫 ,着重表現詩人的主觀感受。通過“ ”和“ ”來表現早春的景象。

尾聯直抒胸臆,“ ”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2、研讀《天淨沙秋思》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爲凝鍊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 圖”。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 圖,渲染了 的氣氛;另一部分是騎着瘦馬、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的剪影。兩部分相互映襯,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悽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尾句:“ ”點明主旨。

學生閉目,隨着老師的描繪想像這幅畫面,感悟內容,體會思鄉之情??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着一匹瘦馬,迎着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濃重的思鄉情。學生根據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簡筆畫,加深思考。

  當堂檢測:

一、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sǒng zhì( )( ) jié( )石 澹澹( )( )蕭瑟( )( ) 沒馬蹄( ) 白沙堤( )

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錯別字,請在錯別字下面劃橫線,並在括號內寫出正確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 )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縣。 ( )

3、鄉書何處達,歸燕洛陽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