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鄭成功》說課稿

六年級上冊《鄭成功》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鄭成功》,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了明清之際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史實。全文共九個自然段。課文依循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圍繞“民族英雄”這一中心,着重記敘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詳細經過,描寫建設臺灣部分相對簡略,文章展示了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課文的情節性強,《課程標準》對5、6年級段的閱讀有這樣的要求:對於像《鄭成功》這類敘事類作品,能瞭解故事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同情,崇敬感受。

六年級上冊《鄭成功》說課稿

文章故事性強,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只要稍微預習,就可以基本掃清字詞障礙,而且比較容易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但要透過字裏行間去感悟鄭成功的民族氣節,對於遠離時代背景的學生來說可能有一點困難。因此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直切重點,第一課時着重引導學生學習“收復臺灣”部分的內容。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學習課文第1-6自然段,知道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中描寫收復臺灣的部分。

3、通過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歷史功績,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不必在具體內容上多花時間,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瞭解戰鬥場面的激烈,以及鄭軍官兵的勇敢;瞭解臺灣同胞從“痛恨”到“痛快”的心裏過程。同樣,這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課前我做了如下準備:讓學生運用多種手段,查找鄭成功的有關資料,對鄭成功有個初步的瞭解。製作多媒體課件,查找有關地圖和相關電影,使學生加深對這一歷史史實的瞭解。《課程標準》一再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新性閱讀能力,使閱讀真正成爲一種“悅讀”,成爲我設計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因此本課我安排了兩教時。而瞭解臺灣同胞深受的苦難,以及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歷史故事,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被安排在第一課時因此第一課時是突破重難點的關鍵課時。接下來,我着重講一講這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初識英雄

1、課剛開始,老師先介紹中國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有許多愛國將領、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從而導出今天學習的內容——就是來了解一位民族英雄——鄭成功。

2、然後引導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鄭成功的資料,使學生對鄭成功這個人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把指導充分預習作爲一種長期的教學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這與葉聖陶教育思想中的“教是爲了不教”相吻合。】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老師設問:課文《鄭成功》向我們介紹了他的哪些事蹟呢?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輕聲讀課文,同時還要求學生把生字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詞,指名朗讀

(2)讀完生詞之後,老師提出問題:課文告訴了我們什麼?主要寫了什麼?讓學生交流讀後的感受:

3、老師接着再問: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鄭成功收復臺灣?哪幾個自然段介紹他建設臺灣?這樣就把課文的脈絡理清楚了。便於下面的學習。

4、接着,就過渡到下面的內容:鄭成功是如何收復臺灣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樣設計,可以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講,字詞的障礙完全可以自己掃清。另外,理清課文的條理對開展下面的教學活動十分有利。】

三、讀中品味,學文悟情

(一)首先學習第二自然段

1、讓學生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並想一想這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2、討論

讓學生從“強佔”、“殘酷地奴役”、“恨透”這些詞句中體會荷蘭侵略者的殘暴行爲,

3、教師出示補充材料:在荷蘭人統治地38年中,他們無惡不作,將手無寸鐵的居民趕到一個地方集中,用大炮進行轟擊,他們還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臺灣人民稍有發抗,就用極惡毒的刑法對付他們。他們也把中國人抓到南洋當苦力,爲他們掙白花花的銀子。一船一船地運到荷蘭去。這就是文中“殘酷地奴役”的具體含義。

4、然後讓學生想象這一幕幕情景,並說說自己的感受。以及體會臺灣同胞對敵人的痛恨之情。

5、指導學生帶着這種感情朗讀這一段。【我認爲補充材料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臺灣人民所遭受的苦痛,以及對荷蘭侵略者更爲深切的恨,爲下文寫鄭成功收復臺灣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指導學生思考:鄭成功站在山頭上眺望,他想幹什麼呢?

2、課件出示:“鄭成功慷慨激昂地說……”

讓學生體會話的含義並理解“慷慨激昂”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體會要讀好“自古以來”“中國的”“一定要”“決不允許”等詞要重讀。

接着讓學生用“慷慨激昂”的語氣讀好這段話。先指名指名讀,再齊讀。【設計意圖:指導學生感悟鄭成功話語的含義,反覆地讀好他慷慨激昂地語調,使學生能夠體會鄭成功收復臺灣決心之大。】然後用:鄭成功是怎樣收復臺灣的呢?這個問題過渡到下面的內容。

(三)學習課文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1、我讓學生們自由讀課文第4-6自然段,讀後想一想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向我們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3、結合學生回答得出三幅畫面分別是東征海戰歡慶

4、師繼續設問:哪一幅畫面給你的印象深呢?學生講到哪一幅畫面,就先學習哪一段[這樣設計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三個畫面,充分發揮學習地自主性,深入地去品讀這部分內容,而不是牽着學生走,這樣收到的效果是事半功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和各自的情感體驗可以充分表現出來。]

A當學生講到“東征”畫面

1、什麼地方給你印象深?

2、出示標有廈門和臺灣地理位置的地圖:瞭解廈門到臺灣的地理位置,隔着臺灣海峽,約有100多公里。在瞭解了地形之後,回到課文中,

3、鄭成功在作戰前還做了什麼?請學生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4、然後出示填空,讓學生完成:鄭成功在廈門、、,使他擁有了一支_____的軍隊,他此時充滿了。

B、當學生講到“海戰”畫面

1、讓學生自己默讀第五自然段,把描寫鄭軍的句子畫下來,並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與能力習慣的養成相結合”】這也正是葉聖陶教育思想的關鍵所在。

2、討論交流

抓住駕着“團團圍住”、“衝去”、“鉤住”等動詞體會鄭軍的英勇善戰。

指導學生讀好這些句子。找出文中寫敵人的句子之後,理解“負隅頑抗”的意思,以及敵人憑什麼“負隅頑抗”?結果怎樣?

3、第五自然段學完後小結寫法:在“海戰”的這一自然段中,描寫鄭軍官兵用了許多表示動作的詞來突出鄭軍的英勇善戰;同時,也寫了敵人的狼狽來反襯出鄭軍的英勇。如此神勇的士兵,只有優秀的將領才能訓練出來,從而引導學生體會,鄭成功是一位用兵如神的優秀將領。

將電影《鄭成功》中的戰鬥場面的片斷放給學生看,使學生對這次戰鬥的印象更加深刻。

C、當學生講到歡慶場面

1、體會戰鬥勝利後最開心的應該是臺灣同胞了。課文是怎樣描繪人們歡慶勝利的?讓男生齊讀這一自然段。

2、讀完後交流。

3、並讓學生說說人們此時的心情除了用“喜出望外”以外,還可以用什麼成語來形容?用這種方法來拓展學生的詞彙。

  四、總結全文,深化認識

因爲鄭成功收復臺灣,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所以,讓學生體會他因此而被稱爲“民族英雄”。體會他爲了本民族的利益而與外來侵略者進行戰鬥從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使學生對他產生無比的崇敬之情。

 五、作業設計

1、抄寫文中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複述文中描寫鄭成功收復臺灣部分的內容。

【從而讓學生把“文本語言轉化爲自己的語言”這兒也滲透了葉聖陶的教育思想。基礎知識的訓練和能力培養並重,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

 六、板書設計

東征

收復臺灣  海戰

鄭成功          歡慶

(民族英雄)   建設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