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上冊《雨說》說課稿

九年級上冊《雨說》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教材

九年級上冊《雨說》說課稿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雨說》選自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本單元在七年級上、下冊新詩教學的基礎上,相對集中學習新詩,進一步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和鑑賞能力。

《雨說》是詩人鄭愁予借春雨的擬人化形象,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充滿“愛心”的傾訴,是詩人心靈唱出的一曲動人心絃的愛之歌。在詩人筆下,“雨”被賦予了生命的靈性,成爲了一位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這首詩清新明麗、節奏歡快。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詩詞教學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使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爲:

①注重朗讀,感受詩歌語言美

②理解詩情,體悟詩歌情感美

③合作鑑賞,品味詩歌意境美

對於這樣一首優美的詩歌,組織教學時,我把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擺在首位,作爲本課教學重點。我希望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挖掘出詩歌中各種美的因素,體會詩歌魅力。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品味詩歌意境美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說教學方法

  1、誦讀法

美文需要美讀,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教學中我將“讀”貫徹到課堂始終,要求學生以切合的語氣和語調,很好地表現“雨”的形象,在誦讀中感悟體味詩歌之美。我希望通過“練讀”、“悟讀”、“品讀”三個環節,由淺入深地訓練學生的閱讀和審美能力。“練讀”即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對朗讀進行有效練習,把握詩歌的節奏和韻律,感受詩歌語言美;“悟讀”即邊讀邊領悟,體會詩歌的主旨和詩人的感情,體悟詩歌情感美;“品讀”即品味和鑑賞詩歌意境美。

  2、合作探究法

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互相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精神。

  3、創設情境法

運用相關圖片創設適合本課的情境。

此外,我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課前確立預習步驟,要求學生熟讀詩歌並蒐集描繪春雨的古詩佳句。

說教學過程

整體思路: 情境導入,創設審美情境 品讀詩歌,強化審美體驗 拓展延伸,提高審美情趣

一、情境導入

(多媒體出示一幅優美的春雨圖,學生欣賞並想象自己就是圖中的某一景物,想象雨姑娘在對你說些什麼?)在現代詩人鄭愁予的筆下,雨更獲得了一種生動活潑的靈氣,幻化成了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淅淅瀝瀝、綿綿密密的雨點是她探訪大地的殷勤的腳步。今天,就讓我們和着喜悅、輕快的節拍,去聆聽“雨說”,感受詩人的清美詩風。

設計思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劉國顯在《開講藝術》中說:“它起着從舊知到新知的誘導作用,起着誘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因此,我設計的導入環節,希望通過相關圖片,創設特定審美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進入到一種積極的審美狀態中來。由學生說引出鄭愁予筆下溫柔而富有靈性的春雨。導入時,教師使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將學生帶入詩一般的情境。

二、品讀詩歌

(一)配樂朗讀,感受詩歌語言美

1、反覆朗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分小組交流朗讀效果

(2)推選優勝者在全班交流、朗讀比拼(可自選配樂),師生共同點評

(3)多媒體播放課文配樂朗讀,學生聽讀、跟讀

設計思想:這裏留足時間讓學生朗讀,朗讀採用多種形式。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感受詩歌喜悅輕鬆的節奏和韻律,感知清新、明朗、歡快的詩歌語言,把握讀本詩的語氣和語調。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也採用多種方式,師評、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完成這個環節,學生整體感知了詩歌內容,也初步感受了詩歌優美的語言。

2、問題思考:

(1)詩中的“雨”留給你的是一個什麼形象?

(2)通過反覆朗讀,你認爲詩歌的語言美嗎?美在哪裏?

設計思想:這兩個問題只要求學生談自己在朗讀後形成的初步印象。如第二個問題學生通過朗讀可能感受到語言美在活潑歡快、親切感人、充滿情趣等方面,談得不全面的可在後面環節的學習中補充。

(二)合作探究,體悟詩歌情感美

學生合作探究以下問題:

1、詩歌題爲《雨說》,雨到底說了哪些話?找出其中最能體現詩人情感的詩句,反覆吟詠,仔細體悟其中蘊含了詩人一種怎樣的情感?

2、詩人爲什麼會通過“雨”來傾訴自己的情感呢?

設計思想:這個環節主要設計兩個問題讓學生體悟詩歌的情感美。要求學生在朗讀詩歌的基礎上,仔細體會,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決問題,通過第一個環節學生已感受了“雨”溫柔、親切的愛的形象,所以能很容易地找出詩歌中體現詩人情感的句子。讓學生反覆吟詠這些詩句,領悟詩歌所蘊含的美好情感:對中國兒童的真誠祝福,對中國未來的美好祝願。第二個問題的探討讓學生掌握擬人化的藝術手法,更好地認識詩歌的語言美。若學生通過問題探究未能很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則可運用資料助讀法,在此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幫助學生理解。

(三)合作鑑賞,品味詩歌意境美

1、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詩節,與同學一起交流爲什麼喜歡它?

2、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配樂齊聲讀詩歌,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設計思想:品味詩歌意境有一定難度,因此我設計一個學生容易把握的問題引導學生品味。學生在談喜歡的原因時可能會談到詩節所表達的情感很美好、描繪的畫面很優美、詩節中某個句子用得很好,甚至某個詞語用得很貼切等等,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順勢引導:同學們剛剛從詩歌描繪的畫面、表達的情感和作者的譴詞造句等方面來談,其實詩人正是用典雅的詞語、活潑的口語、優美的畫面來表達自己美好的情感,營造詩歌優美的意境。這樣水到渠成,學生在談自己感受的過程中已經很好地品味了詩歌的意境,與詩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與詩歌意境相切合的具體可感的雨中圖景,讓學生如臨其境。

三、拓展延伸

1、多媒體展示幾幅意境優美的畫面,學生欣賞,挖掘畫面中美的因素,任選一幅用優美的語言把畫面中的美表現出來。(課內完成)

設計思想:對於課文的鑑賞,強化了學生的審美體驗,但教材只是個範例,我們必須從中走出來,設計拓展延伸環節,旨在推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積累審美經驗。完成這個環節時,教師可給予提示,在每個人心裏對美都有不同的看法,讓學生拋開所提供的畫面,放開視野,談自己心中最美的一道風景。

2、學生選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歌賞析。(課外完成)

設計思想:葉老說:“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在練讀、悟讀、品讀的過程中感受了這首詩歌的音美、情美、意美,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詩歌的重要方法,課後佈置學生賞析詩歌,讓學生能在學有所得後將所學知識遷移與深化。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師也可向學生推薦幾首自己認爲很美的詩歌。

評價分析:

本節課我對評價的出發點有兩個:激勵的角度、發展的角度。

1、注重過程性評價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是否與同學進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學習詩歌的興趣和鑑賞詩歌的情趣。在整節課中,對學生每個活動,都注意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2、注意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老師善於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肯定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之間的互評相結合,使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獲益。

總之,整節課以審美教育爲中心線索,以“讀”貫穿全局,希望我們的語文教學能成爲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