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上《學與問 》第二課時說課稿

蘇教版六上《學與問 》第二課時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學與問 》第二課時說課稿

蘇教版六上《學與問 》第二課時說課稿

  [說教材]

1、教材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七組第二十三課《學與問》。

2.教材簡析:《學與問》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文章作者先陳述自己的觀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然後列舉了哥白尼的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接着緊承上文,引出解決問題要善於求教,拜能者爲師。另外還舉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說明“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最後對全文進行總結,在深化中心論點的同時,號召同學們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全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語言簡潔流暢。

3.教學要求:

知識能力訓練點: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讀懂課文,懂得道理。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過程方法引導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瞭解本文所要闡述的事理。

情感態度滲透點: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說學情]

爲了使學生真正成爲二十一世紀的主人,順應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趨勢,必須把教育過程本身建構成學生主體性的開發、培養、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在民主、寬鬆、自主的教學氛圍中全員、全程、全面地參與學習活動,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本課教學,因爲課文中精妙的語句,樸實無華而又富含哲理,並沒有多少講解的必要,所以只需採取一種看似笨拙實則高明的辦法——背誦。這正如張慶老師所說的那樣,誰知道哪塊雲彩會下雨。學生只要記住了,纔有可能用它去指導自己的學習。其次,就是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內化運用,學生在運用課文語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體驗了學與問的重要性。利用教材引領學生去理解和運用“學”與“問”的方法,在掌握“學”與“問”方法的同時不斷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而積累運用語言的過程也正是學生學習方法鞏固的過程,這樣做較好地體現了文本價值與學科特性;還有人說,閱讀課應該體現語言的交際性,這節課正在努力實踐着這一思想。最後,把學生當作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把課堂變爲學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長的樂園。

  [說教法]

1.遊戲激活興趣。

《學與問》這篇課文是說理性的文章,語言簡練,句句精妙,每一句都對學生有啓示,我就利用這一點切入,將課內與課外的精妙語言當作送給學生的禮物,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發揮範讀榜樣作用,增強學習動力。

閱讀教學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但對於學生來說這是不易的,所以老師的精彩範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慾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

3.自主合作,改變學習方式;團結協作,減輕學習壓力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並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讀懂課文內容這一環節的處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4.創設情境,發揮想象,鼓勵創新。

學生在輕鬆愉悅、活躍自主的氛圍中,讀通、讀懂了課文,接下來是明理的環節,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教老師做學問”,大大激活了學生的想象,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將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再次推向高潮。

5.以讀爲主線,教方法、養習慣。

以讀爲主線,我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批批劃劃中養成學習習慣。

  [說學法]

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語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全文,遊戲激趣――――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精讀入情――――講究情境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遊戲激趣法、創設情境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說教學過程]

一、贈物讀句,感悟學與問

1、傳統的課堂教學伊始往往要固守“師道尊嚴”的陣地,教師高高在上接受學生整齊劃一而又缺少生命****的問好,似乎一切都很順理成章。就是在目前,大家也是以一種固定了的、程式化的心態來履行這一環節。其實老師應該從“神壇”上走了下來,學生與老師成爲地位平等的朋友,他們會感受到一種被尊重的滿足。與此同時,學生們也會產生一種積極的心態,這就爲下面師生間的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2、把課文中的精妙語句當作禮物送給學生,無形中讓學生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與理解。

3、用禮物來誘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出一種開放的教學理念。

二、讀文談收穫,理解學與問

課文中精妙的語句,樸實無華而又富含哲理,並沒有多少講解的必要,所以只要採取一種看似笨拙實則高明的辦法——背誦。這正如張慶老師所說的那樣,誰知道哪塊雲彩會下雨。學生只要記住了,纔有可能用它去指導自己的學習。

三、引導內化語言,體驗學與問

1、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能者爲師”做文章——讓學生當自己的老師,這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2、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內化運用,學生在運用課文語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體驗了學與問的重要性。另外,閱讀課應該體現語言的交際性。

3、適時抓住文中的具體語句引導學生思考並運用學到的方法,切實體現了做學問要邊學邊問的思想,與課文的主旨一脈相承。

四、拓展,課內外延伸積累。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總結法和課外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學與問的重要性。同時,通過推薦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以及名言,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這樣首尾呼應,名言貫穿始末,體現了“大語文”觀。

[說板書]

23 學與問

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

這一板書的設計,內容精當簡約,佈局合理,美觀大方,能體現文章的中心論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