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6、半截蠟燭》評課稿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6、半截蠟燭》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半截蠟燭》評課稿一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6、半截蠟燭》評課稿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王雅潔老師精心設計的《半截蠟燭》的第一課時教學。課堂中,教者以人爲本,以讀爲主,重在引導,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給聽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以讀爲主,貫穿始終。

《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王老師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參與閱讀實踐,引導他們從讀中質疑,讀中釋疑,既爲學生創造了閱讀實踐的環境和空間,又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了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如:上課伊始,教者出示“半截蠟燭”的圖片,引導學生質疑。學生的閱讀慾望一下子提高了,教師用一些鼓勵的話引導學生自己讀書。在讀對、讀順、讀好的基礎上,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讀,使其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讀出個人感受,讀後有所想,有所爲,把自己的感悟、理解逐步變成良好的閱讀行爲,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作好準備,整個課堂書聲朗朗,議論紛紛,情意濃濃。

二、以人爲本,尊重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在文本、教師、學生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王老師在教學中,處處體現了她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讓學生自由讀文,告訴學生想怎麼讀就怎麼讀,還學生自主權。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學習夥伴。如教學中,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教者讓學生從文中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人物學習,還可以離開座位和你最信任的小夥伴討論交流。學生情緒很高,討論得很激烈,讓學生在互動中學會合作學習。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課堂中讓學生自由表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完課文後,讓學生寫一句自己認爲最精彩的話,學生各抒己見。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者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學習。

三、轉變角色,重在引導。

教師是學生的學習夥伴,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教師的導,主要體現在激發興趣,使學生愛學;營造氛圍,使學生投入地學,給足時間,使每個學生紮紮實實地學;適當開展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探究中互相啓發,互動地學,並根據學情,加以引導、點拔。在《半截蠟燭》的教學中,王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用充分賞識、激勵的話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樂趣,獲得成功喜悅。如“你太了聰明瞭!”、“你真了不起!”、“你把心沉到課文中讀,一邊讀,一邊寫寫畫畫,真會讀書!”……這一句句發自內心的話語去讚美學生,表揚學生,象春雨一般滋潤學生的心田,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

一節好課的設計,要求教者既要鑽研教材,又要吃透學生,以新《課標》爲導向,讓課堂充滿活力,體現人文情懷,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王老師在這一節課上,精心準備了好長時間,反覆推敲、思考、試上,今天終於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在有些環節上,設計還可以更優化。如在指導學生讀“傑克”這一段內容時,教者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動作、神態、心理等有關詞句多讀,體會傑克從容、機智,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在學生彙報交流學習心得時,可按學生彙報內容先貼出人物畫像,這樣學生的興趣容易集中到這一段內容中。

於永正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教學,就是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爲主線,用多種方式聯繫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落實‘讀’,讀的方式要多,讀的面積要大,讀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使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讀出形——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形象;讀出情——讀出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讀出神——讀出語言文字所包含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由於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有限,以上是我對王老師執教的《半截蠟燭》的一點認識,如有不足的地方,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半截蠟燭》評課稿二

這次,有幸親臨盛新鳳老師的課堂,聆聽了盛老師的《半截蠟燭》,親身感受了和美語文、和美課堂的魅力,不勝感慨。婉約、精緻、和諧、開放的課堂是盛新鳳老師一如既往的魅力。她應該是屬於神聖的“三尺舞臺”的,在這“三尺舞臺”,她的“舞姿”是那麼優美,那麼自如,也許她的腹中有着一首又一首悠揚的曲子吧!她上課時的投入、善誘、忘我、理性,無不撩動在場所有人的心絃。課堂上,情真意切,有時如一位親切的長者娓娓道來,有時如一個小孩與小夥伴們“混在一起”。“無所不談”不僅是她鮮明的話語風格,更是她獨特的人格魅力、教學魅力。她的課堂話語讓人感覺如入山蔭道上涼爽而又愜意,她的話語有如一把鑰匙爲學生開啓思維、智慧的大門。她的課堂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被人關注、被人呵護的溫暖與幸福,更多地體驗到自由、舒展個性的快樂和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與和煦,感受到仁慈、寬容與惻隱的力量。還是那句老話:文本的寫法、體裁特徵決定了該文本的教法、學法。該堂課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巧妙佈局構思,調動學生興致

本課的設計,盛老師依據文本特點,依據學生的需要,側重閱讀能力的取向,把文本劃分爲四大板塊,即導演說戲、演員演戲、編劇續劇、觀衆評戲,由淺入深,步步爲營。

二、精心營造課境,把準情感基調

教學伊始便播放二戰期間的影視資料,加上盛老師深情、精闢的演說,學生很快就進入瀰漫着戰火硝煙的緊張、恐怖的歷史隧道里。師:剛纔你捕捉到什麼信息?(這樣處理,有助於本劇本的解讀。)

三、有序組合訓練,融文味於戲味

(一)、瞭解劇本特點,感悟劇本體裁:

師:預習課文時,有否發現本文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文章有什麼不一樣?(括號裏寫的是表情、動作、心裏的想法、環境,叫舞臺說明;文本都是用對話的形式寫成的,是用來演的,叫臺詞。)短短几個字就把劇本的特點清晰化了,簡練的語言能收到高效的收穫。當解讀完劇本後,進一步揭示、深化:劇本就是採用對話形式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依據臺詞塑造人物形象。這樣循序漸進的剖析使劇本的體裁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裏了。

(二)、“看”悟故事情節,豐富學生的語言:

這集中體現在“導演說戲”、“演員演戲”兩部分。“導演說戲”部分:讓學生完成情節圖。(點燃——吹熄;又點燃——?;?——端上樓)這樣,既理清了文本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既對文本進行深刻解讀又悟解了情節的發展。“演員演戲”部分:以傑奎琳爲典型、爲代表,引導學生讀、悟傑奎琳的解說詞、臺詞(動作、外貌、語言、神態),形神兼備地感受傑奎琳的形象,繼而讓學生有所感悟地演出來。(這就具體化了,感官化了。我們說語文應該要呈現文體藝術,應該是具體的、訴諸感官的。如果它完全是抽象的,它就失去文藝的特質而變成哲學科學了。)同時還因此而訓練了“通過語言理解人物的形象、心理活動”的能力。這兩個板塊豐富了學生的想像,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續編劇本,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這體現在“編劇續劇”板塊。師:傑奎琳剛把蠟燭端上樓,蠟燭就滅了,這多危險啊!德國軍官走了,心有餘悸的母子三人肯定有很多話要說,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人,你會怎麼說?情境營造好後,出示練習:伯諾德夫人();傑奎琳( );傑克()。如此,以讀帶寫,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對學到的知識進行遷移應用。這就是“學以致用”,“學以致用”是語文的根。多讀是爲了悟、爲了寫,絕不是爲了讀而讀,絕不是“多讀無用”。

(四)、藉助評戲,訓練評鑑能力:

這在“觀衆評戲”的板塊裏體現。師出示:1、既然最後是由傑奎琳保護了蠟燭,何必還要費事寫伯諾德夫人和傑克與敵人的周旋?(以此問題感悟好的劇本必須有一波三折、緊張的情節。)2、劇本的題目是否改稱“生死攸關的蠟燭”更好?(感悟題目要有神祕感、有懸念纔好,改成“生死攸關的蠟燭”就無神祕可言、無懸念可想。)這樣,不知不覺中訓練了學生評價劇本、鑑賞劇本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品味。

總之,本堂課有說、有演、有評、有續,提供給了學生言語實踐的機會,採用了先練後導、邊練邊導、以練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講究的是高效、實用,講究的是淺學深悟,講究的是學以致用,決不是“古典音樂”式的難懂,引領學生走進了文本、參透了文本、演活了文本、延伸了文本、評鑑了文本,雅俗共賞,雅大於俗,這就是“和美”教學的魅力,這就是燭光中曼妙舞姿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