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匆匆》優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匆匆》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教學前分析】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匆匆》優秀教案

課文《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以哀婉的筆調抒寫了一箇舊時代文人處於動亂年代,面對“逃走如飛”的時光,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惋惜和惆悵,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爲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課文語言豐富,含義深刻,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根據課標精神,本課的學習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力求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課文,在朗讀中感悟真情,在積累中提高素養。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六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 徘徊赤裸裸

2.熟練,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4.感悟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並學習作者細緻描寫、多種修辭精湛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筆下時間的匆匆流逝,產生珍惜時間的生命感受。

從課文內容想開去。

  【教學難點】

感悟課文語言美,領悟並學習作者精湛的寫作手法

  【設計特色】感悟品析積累運用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

  一、導入新課

唱完《童年》這首歌,你們有什麼感受?是啊,時間過得太快了,童年離我們遠去了,同學們能不能預想一下,你這一生能活多少天呢?按平均年齡70歲計算,能有多少天?(25550天)你們已經度過了4745天,五分之一了,老師已 經過了五分之二多了,甚至是二分之一,時間過得太快了。

就像朱自清文章所寫的:“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今天我們再來拜讀一下朱自清的名作《匆匆》,看看他是如何生動地把時間寫成名篇佳作的。

教師:板書《匆匆》和作者朱自清(幻燈片課件1)

並出示教學目標:感悟品析積累運用(課件2)

  二、聽讀全文 整體感知(放朗誦課件3)

教師:這篇課文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文章提出的“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告訴我們的是時光匆匆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虛度的無奈和惋惜之情。

教師:我們從哪些方能感受到時光的匆匆流逝呢?

生:暢言

3、歸納各段大意(幻燈片課件4)

1、寫時光一去不返及作者的無奈和眷戀。

2、寫作者對八千多日子無聲飛逝的感慨。

3、寫日子是怎樣的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

4、寫作者對人生的思考,不甘虛度此生。

總 寫時光匆匆而逝,作者心中惆悵傷感。

5、照應開頭再申對時光逃走如飛的傷感。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爲他的文不僅是文,還是畫,更是詩。《匆匆》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形象地描述下來,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惋惜和惆悵。文章中有很多語句值得我們感嘆和賞析,下面請同學們就人喜歡的語句段落進行個性感悟,或者提出你的疑問和不解。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

  二、品讀課文 個性感悟(匆匆品讀會課件5)

教師:同時隨行板書:

匆 匆

朱自清

洗手時 水盆裏

吃飯時 碗裏

時光一去不返 默默時 眼前 珍惜時間

遮挽時 手邊 珍重生命

躺在牀上 身上腳邊

睜開眼 溜走了

八千多日子 滴在大海里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裏呢?(課件6)

生:朗讀分析

(1)排比:這句話以燕子、楊柳、桃花爲例,說明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的規律。

作用:寫出燕子再來,楊柳再青,桃花再開,自然景物可以重來,與時光的流逝不返作對比。

(2)對比:(修辭方法兼寫作手法)

作用:用燕子、楊柳、桃花的再來、再青、再開與時間一去不返作對比。告訴我們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飛逝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之情。

教師:作者通過鮮明的對比把這種情感表達得自然、貼切、耐人尋味,既喚起了讀者的共鳴,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對於這一段還有別的見解嗎?

(3)設問:

作用:寫出我們的日子一去不返,彷彿是誰偷了他們藏了起來。表達作者對時光流逝而無法留住的無奈和眷戀。

教師:是啊,“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時間是不能回頭的。那文中還有其他語段,讓你感觸深的地方嗎?

2.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課件7)

  三、生讀分析

(1)比喻:

作用:藉此寫出時光匆匆的蹤跡。表達作者無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時間的心態。

教師:作者把日子比作針尖上的一滴水,八千多個日子,也就是二十多年的時間,纔像針尖上的一滴水。二十多年不算短,可是在時間的長河裏,它卻是那麼的短暫。在你們身上和經歷裏面,有沒有感受到時間匆匆流逝的時候呢,想一想,說給大家聽。(舉例)

3.“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裏閃過了。”(課件8)

(1)排比:

作用:具體寫出了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揭示了時間的來去匆匆。

(2)擬人:

作用:用時間能‘跨’能‘飛’,寫出時光的流逝,形象生動、真實可感。

4.“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的我能做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爲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課件9)

(1)設問:

作用:寫出面對時光的匆匆流逝,我的無能爲力,只能徘徊和匆匆。表達了作者無奈、惆悵和惋惜之情。

教師:作者在惋惜什麼呢?同學們猜測一下:

惋惜在過去的日子裏,“我”不能做什麼。

惋惜時間的來去匆匆。

惋惜自己的一事無成。

惋惜自己虛度光陰。

其實作者是在苛求自己。他只活了50歲,卻留下幾百萬字的著作。正是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對時間有一種緊迫感,抓緊時間讀書、做事,纔有他後來的輝煌成就。作者一直在對時光流逝而無奈與惋惜而且一直在苛求自己,同學們在文中能不能體會到呢?

“但不能平的,爲什麼偏要走這一遭呢?”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作者不想赤裸裸的地離開這個世界,不想白白走這一遭。

作者不甘願虛度此生。

作者想幹出一番事業來。

教師:誰能告訴大家朱自清此生虛度了嗎?

學生:朱自清文學成就: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26年任清華大學教授,轉而從事散文創作,成爲名噪一時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葡歐洲,次年回國,仍至清華大學任教授。抗戰期間,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朱自清早年創作起步於新詩,代表作有《毀滅》及新詩集《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