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有關《草原》一文教後反思?3則

有關《草原》一文教後反思?3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草原》教後反思1

《草原》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敘事性散文,此類文章只有多讀,才能明白文中之意,體會文中之情,從而感受其語言的精妙。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我結合欣賞歌曲、電腦圖片激發學生讀書、發言的興趣,提高其語文能力。下面我就本節課具體情況做幾點總結:

有關《草原》一文教後反思?3則

1、以到過草原的同學的切身體驗,欣賞歌唱草原歌曲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興趣,拉近了學生與草原的距離,起到了激情導入的作用。

2、通過靜靜地默讀,邊讀邊想,給學生充分時間獨立鑽研文本,潛心會文,想象畫面,體會感情,促使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景色美;又通過學生放聲朗讀,讓學生自己體會,品味語言,讓學生經歷從語言到畫面再到語言的閱讀實踐過程,引導學生學會閱讀。

3、引導學生理解文中重點詞,如茫茫、勾勒、渲染、翠色慾流等詞語,激發學生用心去領悟,用情去體會,用想象去補充,讀出語言文字背後“草天一色”的意境美。

4、在學生理解體會到語言美、景色美的基礎上,當他們的情感爲之陶醉之時,讓他們及時表達,學生這時會一吐爲快,下筆有神,達到了讀寫的有機結合。

本節課,我做了很好的設想,但並未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後面設計的看圖片進行語言個性表達沒有進行,另外,學生的朗讀還太欠缺,組織語言、想象能力也需在教學中逐步培養。總之,今後在語文教學中,我要努力探尋好方法、好思路,爭取把語文課上得如各位主任所講的真實、樸實、紮實。

  《草原》教後反思2

《草原》這篇文章敘述的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的情景,文中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習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讚頌之情。在這裏,教者主要談談教學草原美部分的反思和感受。

由於真正親眼見到草原的人不多,對草原人們往往都存在一種嚮往之情。一上課,我就利用多媒體將蒐集到的草原美圖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並配上德德瑪演唱的草原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從視覺和聽覺上刺激學生的感官,馬上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使學生很快陶醉在草原的美景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舉手發言用詞語或短語描述草原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我順勢要求他們結合剛纔欣賞的圖片完整地說說想象中草原的樣子,這時學生很自然的就或引用、或模仿課文的句子,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優美語言,也爲下一步指導感情朗讀奠定了基礎。

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方式,並注重和珍視學生閱讀時的獨特感受。教學中,我還通過精心準備的範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本的語言美,感受內蒙古草原的景色美。再安排自讀感悟、展開想象、品詞析句、交流感悟、感情朗讀等環節,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例如,在品讀“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這句時,學生的理解讓我刮目相看。我問:“爲什麼作者會說這兒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時,本來我的意圖是按照教參上的提示引導學生抓住“那麼……那麼……”來體會就可以了。有學生這樣回答:“作者是初次來到草原,猛然間換了一個環境,他不但看到了明朗的天空,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還看到了羊羣、小丘、駿馬,一切都是那麼新鮮、那麼美麗,所以他的心情格外愉快,看什麼就都覺得可愛了。”也有同學說老舍生活在大城市,就像我們生活的城市一樣,城市的天空自然沒法和草原比,作者這樣說是爲了更加突出草原天空的美……學生的潛能真正被調動起來了。其實只要老師激發的好,學生的表現一定會超乎你的想象,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在學生入情、入境的氛圍中,教者更加註重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通過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形式,走進文本,理解文本,並帶着理解把本文的“美”字突出出來,也就是讀出來。在讀中,我儘可能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對朗讀的把握更全面,同時也調動了全員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欣賞水平。

回首本節課,我做了很好的預設,但有的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特別學生個性化的語言表達還不夠豐富。此外,在教授“渲染”、“勾勒”時,凸顯老師的素養也需加強。另外,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和方式上還要多下功夫。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鑽研教材,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並多向其他教師請教,彌補不足,不斷提升自身素養。

  《草原》教後反思3

《草原》課文很美,文章結構清晰,着重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教學時,我用《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課前,我讓學生認真聽這首歌,聽完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出乎意料的是學生有反應的寥寥無幾,有的學生聽到我的問題後就趕緊低下了頭,怎麼回事?反思:教師的問題設置得不夠細,課的開頭非常重要,它是一節課的基礎,也是師生有效互動的開始。要是這樣提問:這首歌裏唱到了哪些景物?也許學生說起來會更言之有物。

在對草原有初步的印象之後,便開始檢查學生的初讀情況,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我巡視一圈,預習情況整體良好,語文書上有或多或少的“痕跡”,開始指名朗讀,學生再次低下了頭,我心裏一震,新學期的第一天,學生的反應有些出乎意料。反思:學生經過一個假期的.放鬆,忽然坐到課堂上來似乎不太適應,不能操之過急。

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採取了“演繹法”,拋出問題,通過朗讀,你感受到了這是( )的草原,說出你的感受並從中找到相應的句子來說明。學生漸漸進入狀態,分別說出了:這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這是碧綠的草原,這是美麗的草原,這是寂靜的草原。反思:對於這樣的問題,學生能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做出反應並準確地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做答,不足的是在品詞品句方面體會的還不夠深入,就文說文的感覺,學生沒有從情感上走進文本,朗讀就顯得平淡。

緊接着第二節課,爲了進一步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我更多采取開放性的問題,讓孩子從文本中找到答案來說明,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草原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孩子們在文本中找到答案後,我就順勢而導,採取想象說話的策略帶領他們走進文本,感受“蒙漢情深”,於是我設置了幾個層次遞進的說話訓練,當主人緊緊握住我們的手時,彼此會說些什麼?當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品招待我們時,客人會如何感謝?當幹部和老翁給客人敬酒,我們會說些什麼?當看到鄂溫克姑娘和蒙古小夥子們的精彩表演,我們會如何讚美?孩子們的發言明顯比第一節課活躍起來,讀起課文在情感上也就投入,讀起來也顯得“有味道”些,在意猶未盡時刻,在我們一起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時,下課鈴“不知趣”地響了起來、、、、、、

回顧上午的課有得有失,我的心情也在起起伏伏中度過。通過課堂和作業的反饋,給我更多的思考是:今後在課堂上多培養學生思維,關注師生有效對話,在課後多思考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多激勵,激發孩子們在學習上的持久動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