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隆中對》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隆中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隆中對》

課文是人物傳記節選,但它的核心部分卻是一篇才華橫溢的對策──諸葛亮對劉備爲“信大義於天下”而問“計”所作的回答,也就是寫劉備前去拜訪諸葛亮,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到草廬時與諸葛亮的談話,目的是請諸葛亮出山爲他出謀劃策。本文寫的是 “對”,是下對上的回答,這裏有“對策”的意思,因爲對策的地點在諸葛亮的隱居地隆中,所以後人稱它爲“隆中對”,簡單說指的就是諸葛亮對劉備提出興復大業這一問題作出的回答。對策的主要內容是,勸說劉備先奪取荊、益二州作爲王業的根基,然後跟西南少數民族和睦相處,並外結孫權,內修政理,使戰略後方得到鞏固;待到時機成熟,再從荊、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這是諸葛亮在精闢分析當時形勢特點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是對發展前景所作的天才預見。人們常說的“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這篇對策而言。文章通過隆中對策,給讀者塑造了諸葛亮這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能從客觀實際出發,從錯綜複雜的現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計未來形勢的發展並據此以確定蜀漢建國的政策、策略的遠見。即:他善於審時度勢,觀察分析形勢,善於透過現狀,掌握全局,,並能高瞻遠矚,推知未來。

  【教學反思】

一般來說,文言文學起來會讓學生有晦澀難懂的感覺。所以,要想上好這一課,老師必須在課外花大量的工夫。如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對三國曆史的瞭解以及設計各種豐富的表現形式,這些都花去了我大量的精力。總結這節課之所以上得比較生動有趣,是因爲我準確地抓住了一些興奮點來設計教案,並在授課的適當時機恰如其分地製造興奮點。如 “ 激趣導入 ” 部分中的 “ 漁樵 ” 、 “ 扁舟 ” 、 “ 雪花 ” 、 “ 三國地圖 ” 、 “ 古箏曲 ” 、 “ 找位置 ” 等景物和環節,都極大地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跨越了時空的阻隔,彷彿置身於古三國時期,目睹諸葛亮笑談 “ 天下三分 ” 的策略。在 “ 進入角色表演” 的環節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須認真研讀課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當然,這少不了他人的幫助。在對諸葛亮的討論以及“假設對話”環節中再次調動了學生的熱情,使學生更好地發揮了其 “ 主角 ” 的作用,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補缺者,學生思維的活躍遠遠超出了老師預先的估計,這其中也少不了課前廣泛閱讀所起的作用,使他們瞭解了古人與今人對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