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北師大版九上《海明威的對話藝術》教案

北師大版九上《海明威的對話藝術》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教學目標:

北師大版九上《海明威的對話藝術》教案

(1)瞭解海明威及其作品《永別了,武器》。

(2)理解通過分析人物的潛臺詞鑑賞文章的方法。

(3)學會應用本篇文章賞析的方法賞析其它文學作品。

教學重點:

(4)理解通過分析人物的潛臺詞鑑賞文章的方法。

教學難點:

(5)學會應用本篇文章賞析的方法賞析其它文學作品。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題目解說:題目明確提出了賞析內容————從文章的對話藝術方面賞析作品

  二:背景資料

1961年7月2日,蜚聲世界文壇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整個世界都爲此震驚,人們紛紛嘆息這位巨人的《悲劇。美國人民更是悲悼這位美國重要作家的隕落。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樹園鎮一個醫生的家庭。他的父親酷愛打獵、釣魚等戶外活動,他的母親喜愛文學,這一切都對海明威日後的生活和創作產生了不少的影響。中學畢業後,海明威在美國西南的堪薩斯《星報》當了6個月的實習記者。這家報館要求新聞報道簡捷明快。海明威在《星報》受到了良好的訓練。

在近10年的時間裏他出版了許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陽照常升起》。《太陽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說。1929年,海明威的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和《永別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學的最好作品。小說的主人公享利是個美國青年,他自願來到意大利戰場參戰。在負傷期間,他愛上了英籍女護士凱瑟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時竟被誤認爲是德國間諜而險些被槍斃。他只好跳河逃跑,並決定脫離戰爭。爲擺脫憲兵的追捕,享利和凱瑟琳逃到了中立國瑞士。在那裏,他們度過了一段幸福而寧靜的生活。但不久,凱瑟琳死於難產,嬰兒也窒息而亡。享利一個人被孤獨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絕,欲哭無淚。小說在戰爭的背景下描寫了享利和凱瑟琳的愛情,深刻地指出了他們的幸福和愛情是被戰爭推向毀滅的深淵的。

1940年,海明威發表了以西班牙內戰爲背景的反法西斯主義的長篇小說《喪鐘爲誰而鳴》。作品描寫了主人公美國青年喬頓,他志願參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奉命在一支山區游擊隊的配合下,在指定時間炸燬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橋樑。喬頓炸燬了橋樑,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獨自狙擊敵人,等待他的是死亡。喬頓有高度的正義感和責任心,他因自己能爲反法西斯鬥爭捐軀而感到光榮和自豪。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創作中思想性最強的作品之一,在相當程度上克服和擺脫了孤獨、迷惘與悲泣的情緒,把個人融入到社會中,表現出爲正義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1952年,海明威發表了中篇小說《老人與海》:老漁夫桑提亞哥在海上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曼諾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40天還沒有釣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爲他們認爲孩子跟着老頭不會交好運。第85天,老頭兒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馬林魚。老頭兒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於叉中了它。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蹤,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海港時,馬林魚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盡地一頭栽倒在陸地上。孩子來看老頭兒,他認爲桑提亞哥沒有被打敗。那天下午,桑提亞哥在茅棚中睡着了,夢中他見到了獅子。“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桑提亞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與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過桑提亞哥的形象,作者熱情地讚頌了人類面對艱難困苦時所顯示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準備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學會老人的一切“本領”,這象徵着人類這種“打不敗”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30、40年代,他塑造了擺脫迷惘、悲觀,爲人民利益英勇戰鬥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第五縱隊》,長篇小說《喪鐘爲誰而鳴》。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爲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形象”(代表作《老人與海》1950)。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學創作的早期,他寫出了《在我們的時代裏》、《春潮》、《沒有女人的男人》和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等作品。這一時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淪爲愛略特在社會崩潰背後所看到的荒原時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就是寫戰後一羣流落歐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們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小說主人公傑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國記者,戰爭毀掉了他的性能力。他愛上了一名英國護士勃瑞特·艾希利,後者也傾心於他,但他們無法結合。

40年代,他根據在非洲的見聞和印象寫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馬扎羅山的雪》, 還發表了《法蘭西斯·瑪貝康短暫的幸福》。1932年發表了《午後之死》,尊奉美國建築師羅德維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趨於精煉,縮短了作品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提出了“冰山原則”,只表現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實、含蓄、耐人尋味。

二戰後,海明威創作進入晚期,其代表作爲《老人與海》,由於小說中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而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因爲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中,同時也由於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對於這一讚譽,海明威是當之無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創作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以自己的經歷披露了當權者的僞善和現實的殘酷,刻畫了美國年輕一代的迷惘情緒,作品中洋溢着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在探索藝術創作的途徑中使現實主義在開放性的兼容幷蓄中獲得了新的光采!

  三:學生通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四:問題討論

(1) 作者從什麼作品爲例來談?

(2) 海明威的文學作品其對話藝術的成功之出是哪幾方面?

(3) 請認真想一想什麼是“空白”“錯位”“冰山原則”?

  五:作業

配套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難點探究

(1)課文應用了對比手法,請同學們分析說明。

(2)潛臺詞有什麼作用?

  二:課文寫作特色分析

(1)分析深刻徹底.

(2)對不手法的應用。

  三:中考練

教材全解上。

 四:作業

閱讀探究第一、二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