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九年級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沁園春·雪》抒發毛 澤東偉大的抱負及胸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歡迎參考閱讀!

九年級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朗讀全詞,梳理內容。

2.品讀詞句,體會意境。

3.誦讀詞文,領悟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詞人的偉大抱負。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2分鐘)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1分鐘)

同學們,從古到今,愛賞雪,愛用詩詞、文章詠雪的人,數不勝數。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詩人毛澤 東對雪景有着特殊的愛好。毛澤 東愛雪,自然也會寫雪、贊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沁園春·雪》。

(二)出示教學目標(1分鐘)

1.朗讀全詞,梳理內容。

2.品讀詞句,體會意境。

3.誦讀詞文,領悟情感。

過渡語:讓我們帶着目標,根據自主學習的要求,完成自學任務。

二、先學環節(15分鐘)

(一)請同學們根據學習要求,自主學習。(提示: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在文中圈點勾畫。)

1.結合資料鏈接,瞭解有關本首詞的寫作時間、地點及寫作該詞的具體背景。

2.大聲朗讀課文2遍,讀準字音,讀好停頓。

3.再讀課文,找出上下闋的領起字眼,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上下闋的內容。

(二)根據要求完成自學檢測,相信我能行!

要求:

1.自主完成自學檢測題。

2.完成後,組長組織對桌交換,根據答案互相批閱。

3.用紅筆改錯,不明白的求助於小組其他成員。

自學檢測題: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沁園春( ) 莽莽( ) 素裹( ) 妖嬈( ) 稍遜( ) 分外( )

成吉思汗( ) 數風流人物( ) 今朝( ) 風騷( )

(三)我的疑惑

在自學過程中有沒有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請同學或者老師幫你解答。

3.朗讀展示,要求讀準字音,讀準停頓。其他同學聽讀,然後評價。

點撥答案:2.北國壯麗的雪景 望 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評說歷代英雄,抒發作者的胸懷和抱負 惜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三、後教環節(15分鐘)

在文中勾畫出你特別喜歡的詞句進行賞析(可借鑑學過的詩歌煉字的方法),在文中做好批註,並有感情的讀出來。

要求:

1.請同學們根據學案指導首先朗讀課文,在課本上做好批註。

2.然後小組內展示,修改完善後準備在班裏展示。

展示時採用下列句式說話:

點撥:示例1:我喜歡“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這一句,這一句中“舞”和“馳”兩個字把冰雪覆蓋的高原寫活了,賦靜景以動態,把冰封雪蓋的羣山高原寫活了,使之生機勃勃,生動活潑。

示例2:我喜歡“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這一句。它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爲動,它運用以“舞”字形容羣山披雪似“銀蛇”逶迤曲折;以“馳”字形容白雪覆蓋的高原如“蠟象”奔騰活躍,二字極爲傳神地將冰封雪蓋的羣山高原寫活了,使山和原顯得生動、形象、活潑。

示例3:我喜歡“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一句,“冰封”寫其凝然安靜,“雪飄”寫其舞姿輕盈,靜動相襯,靜穆之中又有飄舞的動態。同時,還運用互文的修辭,構成語言的對稱美,使詞的意境更加開闊。

示例4:我喜歡“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一句,“惟”字,強調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是唯一的景象。“頓”字,則寫出黃河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此四句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爲具體更爲豐富的直覺,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

示例5:我喜歡“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一句,這一句運用想象,與前十句寫眼前的實景形成對比,想像雪後晴日當空的景象,把江山美景比做“紅裝素裹”少女,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示例6:我喜歡“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一句。“競”是“爭着”的意思字,一個字寫出了英雄之間激烈的爭鬥,寫出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和衰落的經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爲之傾倒的姿態,並揭示了爲之奮鬥的動機。這一句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使全詞渾然一體。

示例7:我喜歡“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這一句。句子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並不是一概否定。至於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四、訓練環節(13分鐘)

(一)有感情的誦讀這首詞。

要求:

1.自主大聲的有感情的誦讀。

2.小組內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的誦讀。

3.班內展示。

(二)自我反思

1.我的收穫:

2.我的易錯點:

結束語:《詩人領袖》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裏是最長一行。常於馬背上構思,便具有了戰略家的目光。戰地黃花,如血殘陽,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時瀟灑地抽菸,擡頭望斷南飛雁,寬闊的腦際卻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暢想,神思飛揚起來,飄成梅花漫天的北國風光。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屈指數算,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調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 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

鏈接:

毛 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詩人、書法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他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其詩詞作品氣魄雄渾,意境開闊,描繪出中國革命的壯麗畫面,表現了一個偉大的革命家的情懷。代表作有《沁園春雪》《七律 長征》《七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等。毛澤 東被視爲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爲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1936年2月,日本帝國主義繼侵佔東北三省以後,又將魔爪伸向華北。蔣介石則迎合日本帝國主義的要求,繼續實行不抵抗政策。國家和民族處於危急存亡之秋。與此同時,遵義會議確立了毛 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 東同志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爲了視察地形,毛 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命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沁園春·雪》。

板書

沁園春·雪

毛澤 東

上闋: 動靜結合(實寫)

想像描寫(虛寫)

下闋:議論、抒情

評論歷代帝王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能夠準確熟練地背誦全詩。

2.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體會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錄音機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創造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入新課學習。】

播放歌曲《東方紅》。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 澤東”。這是我們的父輩們非常熟悉,而且人人會唱的一首歌曲。歌詞中有一句“他爲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這是對毛 澤東的讚美, 毛澤 東不光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帶領人民建設新中國,他還是一位詩人,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毛澤 東的《沁園春·雪》,親自感受一下他的詞風。

課堂實錄

一、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偉人及相關的寫作背景有更全面的瞭解,進而更深刻的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

毛澤 東,字潤之,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詩人,書法家。主要著作《毛澤 東選集》(四卷)、《毛 澤東文集》(八卷)、《毛 澤東詩詞》(共43首)。

《沁園春·雪》是毛澤 東於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樓縣留村所創作的一首詞。詩詞分上下兩闋,上闋描寫乍暖還寒的北國雪景,展現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下闋由毛澤 東主席對祖國山河的壯麗而感嘆,並引出秦皇漢武等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人物。

二、介紹詞的知識

【設計意圖:旨在讓學生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爲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爲上下闋。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三、聽朗讀,整體感知

【設計意圖:學生聽朗讀,讓學生進入情境。掃除文字障礙,感受詩歌的意境,爲“品味語言”環節做好準備。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讀出感覺。】

1.放錄音,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 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3.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重讀的字詞以及應該停頓的地方。

分(fèn )外妖嬈 成吉思汗(hán) 今朝(zhāo)

惟餘莽莽 風流人物 折腰 風騷 紅裝素裹

四、深入閱讀,理解思想和藝術

【設計意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啓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傾聽、評價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寫雪的?

明確:詞的上闋。

2..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國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什麼意境?

明確:前三句。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

3.討論: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

明確:“望”字。它統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4.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試加以分析。

明確:虛景。從“須”可以看出。“須”字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後景象的清朗、嬌豔、多姿多彩。

5.試分析“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

明確: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闋中風光的壯麗。“無數英雄”是啓下,概括了下闋所議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幾個代表人物。

6.作者對詞中傑出的歷史人物進行的總體評價是?

明確:“惜”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

7.作者認爲誰是真正的英雄人物?你是從哪句詩看出來的?

明確:新時代的人民羣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8.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什麼深刻含義?

明確:說明過去的歷史人物畢竟有很大的侷限性,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只有他們,纔是祖國河山的真正主人,纔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

課後小結

這首詞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達了空前偉大的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上闋主要是寫景,但句句有情;下闋主要是議論,但也結合着抒情。先評論歷史人物,最後直接表達作者觀點——肯定“今朝”的革命英雄。

課後習題

1.背誦這首詩歌。

2.蒐集毛 澤東的詩詞,與同學一起品讀。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學習修辭方法:比喻、擬人、對偶

2、體會詞作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描寫的形象性,蘊含的深刻性。

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

1、培養學生閱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體會詞作展現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感情,從中接受美的薰陶。

2、理解作者通過對北方雪景的描繪所迸發出的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及當今英雄空前的偉大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

【學習難點】

1、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學習上闋

1 教師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提問:這3句和詩題有什麼聯繫?“千里”“萬里”反映了什麼?明確:這3句開篇點題,突出了“冰封”“雪飄”(加黑的詞均板書,下同)。“千里”“萬里”是互文,是說“千里萬里冰封雪飄”。它描寫了祖國幅員的廣大,也反映了詩人視野的遼闊。這3句總寫祖國北方的雪景:一望無垠的大地,堅冰封凍,茫茫無際的長空,大雪飄飛。“北國風光”是多麼壯觀!

2 教師讀:“望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

提問:一個“望”字,寫登高縱目遠看。這個“望”字貫穿到哪一句,或者說,詩人“望”到哪些景物?明確:貫穿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這最後一句雖然主要是想象,但這想象還是“山”“原”與天相接的景象而引起的。一個“望”字,領起下文,這7句,都由“望”字所貫串,寫出了詩人登高遠望所見。

提問:“惟餘莽莽”的“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表達作用?明確:“惟”就是“只”“僅僅”。“惟餘莽莽”就是“只剩下無邊無際的白茫茫的一片”。這個“惟”字,準確地表達出廣闊的天地間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見了。

提問:“頓失滔滔”的“頓”,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表達作用?明確:“頓”是“頓時”“立刻”。“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是說奔騰咆哮的黃河,一下子失去了滾滾滔滔的氣勢,這個“頓”字,突出了天寒地凍,表達出結冰速度的快。

提問:“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有什麼相承關係?明確:“惟餘莽莽”承應“萬里雪飄”,“頓失滔滔”承應“千里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飄”表達得更準確,描寫得更具體。(板書:在“冰封”和“頓”、“雪飄”和“惟”之間畫斜線,表示其承應關係。)

到處是嚴寒冰雪,但並不是死氣沉沉,而是充滿生機活力。你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在詩人眼裏,蜿蜒起伏的羣山像一條條銀色的巨蛇在舞動,秦晉高原上綿延起伏的丘陵像一隻只白蠟般的大象在奔馳,再遠望天際,天地相連,羣山高原好像有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詩人在這裏是借景抒情,寫出了祖國人民堅強不屈、敢於鬥爭的精神。前兩句對偶工整,用詞準確:“山”“原”寫景物,“銀”“蠟”寫色彩,“蛇”“象”寫形狀。提問:“舞”“馳”二字寫什麼?有何作用?或進一步啓發:“山”“原”是不是真的在“舞”在“馳”?明確:寫動態。二字把本來是靜的景色寫成動的形象,使它充滿了生氣和活力,這也表達詩人豐富的想象和激動的情緒。“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概括“舞”和“馳”,賦予動的形象以人的性格特點,進一步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昂揚情緒。(板書:用線條分別把“舞”“馳”和“欲”聯結起來。)

學生齊讀“望長城內外”7句,體會其“總”和“分”的關係。這7句“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分別承上面“冰封”“雪飄”而來,“欲與天公試比高”又是合寫“山舞銀蛇”和“原馳蠟象”,而這7句又都有“望”字所領起和貫串。(上闋板書成下表,括號內的字講到時再補寫。)

注意:這是寫的一片銀色世界,銀色的特點是潔白而又美麗。“冰”“雪”“銀”“蠟”(還有下文的“素”),都是白色,作者不寫一個“白”字,卻十分有力地展示了白色的畫面。

3 教師讀:“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等到雪過天晴,紅豔豔的陽光映照在白皚皚的雪地上,交相輝映,顯得格外壯麗,特別好看。這使人想到中國人民不但敢於鬥爭,而且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須晴日”,表達出對革命勝利堅定的信念,一個“看”字,正是對革命的光輝燦爛的前景的展望。這3句,既讚美了祖國大好河山,又畫出了美好的革命理想,寫得情景交融。

提問:這裏的“看”字和上面的“望”字在表達內容上有什麼區別?明確:二者雖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寫登高遠望遼闊的河山,是高瞻遠矚,後者寫仔細觀看豔麗的景色,是端詳欣賞,“望”和“看”用得精確,不能互相調換。

4 根據上闋板書表,抓住“望”“欲”“看”三字,齊讀或背誦上闋。

(二)學習下闋。

1 教師讀:“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如此壯麗的祖國河山,應該由誰來主宰呢?誰才能使中華民族進入“分外妖嬈”的理想境界呢?於是,詞就進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闋中風光的壯麗。“無數英雄”是啓下,概括了下闋所議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幾個代表人物。

提問:“引”字在這裏有什麼作用?明確:它把“江山”和“英雄”聯繫了起來,突出了“英雄”們對大好河山的崇敬感情。說明了“英雄競折腰”的原因是江山“多嬌”。競,就是“爭着”。

2 教師讀:“惜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

提問:“惜”是什麼意思?它貫穿到哪一句?有什麼作用?明確:“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它貫穿到“射大雕”,領起對下面歷史人物的議論,概括了歷代統治階級代表人物的不足之處。提問:“輸”“遜”是什麼意思?都是做“差”講。爲什麼要在前面加“略”和“稍”?“只識”說明了什麼?啓發同學看有關這7句的註解,思考、議論。教師歸納: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漢武帝有雄才大略,給國家開拓了疆域,創建業績,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開國皇帝,武功昭著,而稱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們對祖國的統一發展起過不同程度的作用。詩人把們置於“無數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們又畢竟是封建帝王,是剝削階級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文采”“風騷”)。因而用了“略輸”“稍遜”,既不全盤肯定,又不一筆抹煞,對他們的功績,既不誇大,又不縮小,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和評價,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於對成吉思汗,肯定得更少些,所以用了“只識”二字,也非常準確。對這五個封建帝王的評價,都用“惜”字領起和貫串,“略輸”“稍遜”“只識”都有“惜”的意思。(用線條聯結板書成下表,括號內的字講到時再補寫。)

3 教師讀:“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提問:“數”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明確:是“點算”“數得着”“稱得上”的意思。它在評價歷史人物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風流人物”。這3句是議論的中心。“俱往矣”三字,把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宣告了舊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纔是創造歷史、光復中華的真正英雄。這3句又與上闋結束的3句相呼應,說明在今天只有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才能創造出嶄新的歷史,迎來“分外妖嬈”的光輝的明天。

4 根據下闋板書表,抓住“引”“惜”“數”三字,齊讀或背誦下闋。

課後小結

1 教師根據板書指出:上闋主要是寫景,但句句有情。最後幾句是抒發豪情壯志。(板書:寫景抒情。)下闋主要是議論,但也結合着抒情。先評論歷史人物,最後直接表達作者觀點——肯定“今朝”的革命英雄。(板書:論史言志。)

這首詞上、下闋各有側重,但又緊密配合。上闋的寫景,是下闋議論的前提和基礎,下闋的議論,又是上闋寫景抒情的必然結果。寫景和議論,是通過一個“引”字自然地過渡的。(指出“引”字板書表中的地位。)

2 引導歸納中心思想:這首詞生動地描繪了祖國北方壯麗的雪景,熱情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當代的革命英雄。今天學習這首詞,能幫助我們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激發振興中華熱情。

3 提問:“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什麼深刻含義?明確:說明過去的歷史人物畢竟有很大的侷限性,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只有他們,纔是祖國河山的真正主人,纔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