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老殘遊記》的文學技術教學設計(九年級上冊)

《老殘遊記》的文學技術教學設計(九年級上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學習目標】

《老殘遊記》的文學技術教學設計(九年級上冊)

1、熟讀課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3、瞭解作者,瞭解《老殘遊記》,培養對我國古代文學名著的興趣。

  【知識拓展】

簡介:

《老殘遊記》是劉鶚的代表作,流傳甚廣。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遊歷爲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並不比貪官好多少。這一點對清廷官場的批判是切中時弊、獨具隻眼的。

作者生平:

劉鶚,原名夢鵬,又名孟鵬,譜名振遠,字雲摶、公約,又字鐵雲,別署鴻都百鍊生。祖籍江蘇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於江蘇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於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劉鶚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得名師傳授學業。他學識博雜,精於考古,並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被海內外學者譽爲“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慈善家”。他涉獵衆多領域,著述頗豐,爲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所著《老殘遊記》備受世人讚譽,是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又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劉鶚本人也是富有學識又得不到抱負的人。

  【作者】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馬辛),字適之,安徽績溪人。學者。1910年留學美國。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191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並發表論文《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出版新詩集《嘗試集》,成爲新文化運動中很有影響的人物。

胡適一生在哲學、文學、史學、古典文學考證諸方面都有成就,並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胡適文存》、《白話文學史》、《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

  【講解】

1.本文開頭,寫了妓女的“造謠言”來形容某些不好的詩歌,引用這個觀點是爲什麼呢?

答:是爲了把理論文章寫得有趣味,引出作者所強調的文學要“寫實”,作“實地的考察”,不能“用套語濫調”的觀念。

2.下面引了第十二回里老殘的一首詩,仍然不是作者所肯定的。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答:這叫做從反面着筆,先說什麼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原因說清楚:“古體詩拘束太嚴了,用來寫這樣不常見的景物是不會滿人意的。”什麼叫做不常見的景物呢?作者沒有明說,這一點,要到後面才能說清楚。

3.接着作者引用了一段《老殘遊記》中的景物描寫作爲例證。這一段文章好在哪裏?

答:從中得出結論:“不但人有個性的差別,景物也有個性的差別。我們若不能實地觀察這種個性的差別,只能有籠統浮泛的描寫,決不能有深刻的描寫。”這裏的目的是從正面把自己的主張加以闡明瞭。(提示:有了例子,再進行闡釋,從對於例子的具體分析中把論點闡釋清楚,也是一般的評論文章常用的手法。)

4.爲什麼說實地考察很重要呢?

答:因爲要抓住特點。這是從正面說明其重要性。接着又從反面說明,如果不實地考察,就抓不住特點,也就只能用一些套語了。而“因襲的詞章套語決不夠用來描寫景物,因爲套語總是浮泛的,籠統的,不能表現某地某景的個別性質。”爲了把這一點說得真切,胡適還特別指出就是老殘也難免有偶然的錯誤,其原因就是“作者誤記”,當然是實地考察不嚴所致。

5. “王小玉唱書”一段歷來爲人稱道,你能說說這段文字好在哪裏嗎?

答:音樂本來是不能用文字寫出的,只能聽的,可是老殘卻用了“七八種不同的比喻”把它寫得具體了。這七八個比喻,妙在把不可見的聲音用軀體可感的心理效果和可見的形狀來表現。

6.請你說說作者在文中的中心觀點是什麼?

答: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濫調,總想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畫。

7.文章最後一個例子,又回到開頭論點上來,說明要寫得好,非得下“精細觀察”的工夫不可。當然,胡適的這種觀念,強調爲文一定要實地觀察,而且要精細觀察這樣一種看法,只是一家之言。從理論上來說,實地觀察,固然十分重要,但也有其侷限。這個侷限就是過分的實地觀察,亦步亦趨的追隨現實,也可能壓抑了想象。而爲文並不僅僅是現實的照抄,作者的想象、選擇、主觀情志的滲透,是文章的生命線。

  【小結】

胡適的這篇文章,是一種比較隨意的、漫談性質的文章,並不是嚴格的學術論文,因而行文比較自由。但自由和隨意不等於說可以不嚴密。即使在這樣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出胡適是力求嚴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