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教學目的】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1、體會作者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學習作者以天下爲己任的歷史使命感。

2、通過對詩歌的分析和欣賞,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的能力。

3、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

【教學設想】

1、抓住詩的思路,反覆朗讀,着重體會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進而具體、深入地感覺詩的意境,學習詩人的寬廣襟懷和昂揚的革命精神。

2、啓發式導讀:

按詩詞閱讀的一般規律,引導學生閱讀的主要過程爲:讀釋──串解──賞析──悟旨,期間,利用課文註解和教學幻燈片材料作爲輔助手段,師生討論,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關於詞的介紹:

課前將介紹詞的特點的幻燈片打出,供學生預習用:

幻燈一:

詞,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於兩漢,奠基於隋唐,大盛於宋代,它原本是配合燕(“燕”通“宴”)樂曲調的歌辭,但在發展中逐漸與音樂分離,成爲純粹的文學樣式。每一首詞都有詞牌。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的名稱,後來成爲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詞的題目可用可不用。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定。有的詞不分段(段,又稱“片”、“遍”、“闋”等),稱作“單調”;有的詞分兩段,稱作“雙調”;還有分三段、四段的,稱作“三疊”、“四疊”。前兩類數量較多。此外,按詞的字數多少,一般可分爲小令(約五十九字以下)、中調(約九十字以下)、長調(約九十字以上),如《沁園春》114字,屬於長調。詞,又有“曲詞”、“雜曲子”、“曲子詞”、“長短句”、“詩餘”等別名。

要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詞牌(“沁園春”);題目(“長沙”)。

2、朗讀:

朗讀前先打出幻燈片,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容易讀錯的字:

幻燈二:

沁(qìn) 湘(xiāng) 舸(gě) 霜(shuāng) 廓(kuò) 浮(fú) 斥(chì) 遒(qiǘ)

同時明確:本詞有25句,九個整句,114字。(詞譜規定)

要求:在每個整句前用○1至○9這些序號標好。

二、導語設計

“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國科學院人才學研究小組對50位名人作過研究,發現他們中有90%是在20歲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飛的“精忠報國”,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等宏願,均是其青少年時確立的志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立志是成才的動力。今天,我們學習的《沁園春·長沙》,就是表現了作者青年時的志向和抱負的藝術寫照,讓我們通過學習,體會作者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推動我們早立志,早成才。

三、交代學習目的(即教學目的)

打幻燈:(幻燈三)

(內容同前教學目的)

四、解題和背景介紹

引導讀課前提示,複述背景要旨。

打幻燈:(幻燈四)

《沁園春·長沙》的創作背景:

(○5○6)1911年,作者18歲時到湖南長沙,在此從事革命活動13年。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師範讀書,1918年與何叔衡等創立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爲奮鬥目標的新民學會。“五四”時,組織領導了長沙學生和市民的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隨後,又領導了驅逐湖南督軍兼省長軍閥張敬堯的鬥爭。(○8○9)1920年與何叔衡等創建了湖南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共產黨成立後,他又組建了中共湘區委員會並任書記。1923年離開長沙到上海、廣州等地從事革命活動,到1925年回湖南湘潭從事農民運動。同年秋,他自韶山經長沙赴廣州接辦農民運動講習所。(○4)在長沙,重遊嶽麓山、水陸洲、湘江這些讀書時經常與朋友遊聚的`舊地(○5○7)。追述往事(○6),寫下了這首詞。

注:標有(○5○6)等序號的是該詞的整句句序。

五、上闋導讀

1、第一層(第一個整句):

寒秋:深秋。

湘江北去:湘江,源出於廣西靈山東,海洋山西麓,流貫湖南東部,經長沙北去,匯入洞庭湖,全長817公里,爲湖南境內最大的河流。

⑴ 提問:本整句爲了填詞的需要,變動了詞序。據詞義,其正確的詞序應怎樣?

明確:正確的語序應該是:深秋時節,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只見)湘江水滾滾向北流去。

⑵ 提問:從上闋看,這個整句的作用有哪幾條?

明確:其一,點明時令;

其二,交代地點和特定的環境;

其三,引出作者;

其四,作出鋪墊(A、爲下文描寫“湘江秋色圖”作鋪墊;B、爲下文“萬類……”的哲理作鋪墊)。

短短十二個字,把詩人獨立顧盼,意氣昂揚的形象烘托如畫,併爲全詞奠定了豪邁的基調。

還要注意:

“獨立”、“寒秋”二詞的巧妙:

“獨”字與下闋的“百侶”相對應,說明作者形獨而心不獨。

“寒秋”,秋深有寒意,因爲深秋,所以楓葉纔會“紅遍”;因爲深秋,江水纔有“碧透”之狀;因爲深秋,才覺“長空”,才能賞雄鷹搏擊。可見,好些匠心獨運的字詞,要從宏觀來把握,方悟其妙。

“獨立寒秋”,表面是切合時令特點和作者處境,實際上讀罷全篇會發現,詩人是“反彈琵琶”,“獨立”而不孤單,“寒秋”卻無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