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蘇教版必修三《簡筆與繁筆》教學反思

蘇教版必修三《簡筆與繁筆》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簡筆與繁筆》教學反思

蘇教版必修三《簡筆與繁筆》教學反思

對於《簡筆與繁筆》一文的中心觀點歷來備受爭議,因而也隨之帶來對確定本文教學內容的不同。“在當前如何確定語文的教學內容”這個話題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線教師較爲關注的。語文教學內容包括在教學中對現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重構”——處理、加工、改編乃至增刪、更換;①它來源於課程、教材、教學,是預設和生成的統一。然而,當前語文教育研究長期缺乏課程意識,對“教什麼”的課程內容研製缺失,再加上“文選型”教材頂替着語文課程,往往最終還是“選文”頂替了課程。遺憾的是,因“教什麼”的課程內容不確定,“用什麼去教”的教材內容便不會有着落,教學內容也就不易確定。況且現行的語文教材具有“教材內容非教學化傾向”,即形成不了可操作的教學設計(王榮生語)。因而,在此背景下語文教學內容就全憑教師依學生所面臨的問題、教師自身個人化理解和教學現場而確定。我認爲語文教學內容的確定具體來說,應該從兩方面考慮。

首先,應該考慮到學情。教師要對於本班學生的現有知識儲備要了然於胸,,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使他們更有效達成怎樣的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時考慮“實際上需要教什麼”。我所任教的高三(8)班是理科的B層班級,語文的綜合素質較弱,如何通過對文本的學習,使其能從閱讀、寫作兩反面得到一些借鑑,對於他們日後讀關係型的議論文的讀法指導、議論文寫作中如何使用例證證明觀點及如何在自己的寫作中有意識地使繁用簡。從這些角度考慮,我將本課主要教學內容設計爲:“作者是怎樣提出觀點的,圍繞中心觀點,作者是怎樣展開論證的?”而我的同事在帶領同學學習本文時,將教學內容確定爲“從文藝隨筆的角度鑑賞文本”因爲他任教的學生是歷史班學生程度較好,這個角度更適合他們。我想不管確定教什麼,適合學生需求的就是合宜的。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將課程內容“教什麼”以及教材內容“用什麼去教”轉化爲“實際上需要教什麼”。因爲“關注與學生的契合,這就是語文教學內容本來含義”。

其次、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序列化來確定教學內容。《簡筆與繁筆》一文與《未有天才之前》《漫談說理文》所屬的單元主題是“議論文解讀”。怎樣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對於議論文的寫作能力得以提升,可以將本單元的作爲學習的案例,指導學生如何通過反駁別人的觀點來確立自己的觀點並加以證明。如果教師這個原則進行教學內容的確定與組織,形成了一個張力極強的層遞式教學結構,推進了學生的認知。長期以來,我們從事語文課堂教學實踐,關注的着眼點往往是教學形式,認爲教學內容是固定的,相對不變的,而很少能從教學內容的角度進行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