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孔繁森》教後反思三篇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孔繁森》教後反思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孔繁森》教後反思之一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孔繁森》教後反思,歡迎您來閱讀並提出寶貴意見!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孔繁森》教後反思三篇

一課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幹部。”怎麼讓孩子能準確地找到這句話呢?我在預設中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們,請讀一遍課文。看一看全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爲什麼?”我想,肯定有大多數的孩子一下子就能找到。但實際上課時並不是這樣的。生說:“這一課是圍繞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來寫的。因爲課文說了孔繁森爲了這兩個孩子去悄悄獻血。”又有人說:“1992年,拉薩市發生了地震,這句話是中心句。因爲不發生地震,就沒有撫養孩子、獻血這件事了。”吳笑一下子就找對了。她說:“因爲全文就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聽後,我沒急着肯定她的答案。而是引導孩子們來展開討論。“小朋友們,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可誰說得正確呢?”

這時,我向孩子們說:“如果讓你讀了課文後,來做一道填空題,孔繁森是一個()的人。你怎麼填?”大家異口同聲說是“優秀”。“那再想一想這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幹部。”而寫的了。

  《孔繁森》教後反思之二

在教學《孔繁森》一課中,我考慮到孔繁森這個人物距離孩子的生活較遠,學生相對比較陌生。怎麼才能讓孩子走入課文,理解課文中的情感,體驗孔繁森的高尚情操?我借鑑了其他老師一些好的方法,從以下方面加深學生理解:

低年級的孩子,對於援藏、孤兒這種詞語理解還不夠深刻。但是不能都很好的理解這些詞,就不能夠很好的`理解課文,就達不到本課情感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孔繁森籍貫在山東,家人也都生活在山東,但是他卻隻身一人來到西藏,支援西藏工作。我就在中國地圖上標識出山東和西藏的距離,並詳細描述了西藏惡劣的環境,使孩子漸漸明白孔繁森付出的艱辛和做出的巨大犧牲。

另一個重點就是孔繁森收養孤兒的事蹟。我先讓孩子描述爸爸媽媽平時是怎麼照顧自己的,再問他們生病時,父母是如何關心疼愛的,繼而引出孤兒沒有父母,各方面都會承受巨大的苦難。然受話鋒一轉,講述文中的故事,三個孤兒什麼都沒有,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是孔繁森收養了他們,並給與了父母一樣的關心愛護,烘托出了孔繁森的高尚人格和對人民深深的愛。

授課過程中,我儘量把一些抽象的詞語,化解成孩子所熟悉的事物,我覺得這是一種有效幫助孩子更好理解課文的方法。

  《孔繁森》教後反思之三

這是實施“學程導航”後,我的第一堂每週一課,平時聽到的都是高年級的課,那麼,在低年級課堂,如何把學程導航的理念也順利實施呢?我陷入了深思。但轉念一想,理念是相同的,不管你在哪個年級,只要你的心中裝着學生,“以學定教”,照樣可以收穫成功!

因此,在預習導學的時候,我直接和學生朗讀課文,相機出示文中相關的生字詞,把詞語的認讀與理解相結合,既自然又不單調。其中有重點詞,有多音字,有近義詞,有難讀詞,有體現文章主旨的歌詞,學生讀得興致勃勃。在初步感知課文時,我想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然而我知道這個問題會對學生來說很難。於是,我設計了2組6個詞,讓學生用這幾個詞圍繞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訓練了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大體知道了孔繁森的其人其事。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的時候,關於地震,我給學生直觀展示了4副地震後的畫面,感受地震給人們帶來的災害。這樣,學生對地震中遭難的三個孩子表示深深地同情和傷心。接着,我把重點放在了理解“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這句上,讓學生交流父母關愛自己的小事,體會父母對親生兒女的愛,然後,想象孔繁森對三個孩子的細緻關懷,這既是說話練習,更是一種情感的遷移,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了孔繁森對三個本不是自己孩子的真切關懷。此時,這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就成了學生情到深處的自然流露了。

當然,本節課也有遺憾之處,一開始,學生聽《公僕贊》這首歌時,花費時間太長,加上音效不太好,學生聽得不夠認真與仔細。我想要是在課前聽,就可以給學生多留點作業的時間。或者由我親自演唱,也許學生能聽得更投入。還有學生的回答不夠積極,很多學生都很內向,這點還要多加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