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選修《將進酒》說課稿

高二選修《將進酒》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一、目標設置亮點及依據

高二選修《將進酒》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將進酒》,本課爲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詩歌之部第三單元的賞析示例課。

(一) 目標設置亮點

我把《將進酒》一課的三維學習目標定爲:

1、 細細揣摩,發現詩歌的聲韻之美,並藉助體驗式誦讀傳達出對美的理解。

2、 觸摸語言,喚醒體驗,實現詩文理解的個性化。

這樣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二) 目標設置依據

1、課標解讀:

(1)在朗讀和誦讀中獲得語感,與文本自由對話,提升審美素養。

(2)注重對作品的多元解讀,個性鑑賞。

2、學情分析:

從平時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格律與誦讀方面,存在知識的盲區。學生最欠缺的,仍然是吟詠興趣和平心靜氣、身臨其境式的誦讀狀態。

3、教材分析: 本單元課文正是側重聲韻體會的教學範本。

 二、目標實現的着力點

(一) 教學重難點安排及課時安排:

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聲韻之美的發現上。

難點在詩句的個性解讀與個性誦讀上。

課時安排:兩課時

(二) 教法和學法

1、教法

第一課時,有效整合單元內的其它詩文,採用主題講座與誦讀活動相結合的方式。

第二課時,主要藉助點撥法,在評點交流中提升學生的詩詞領悟。

2、學法

針對學生存在的差異,藉助導學案,根據興趣和個性發展目標、審美目標,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展開語文活動。

  三、目標及着力點的具體實施與評價

  (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側重聲韻之美的發現和誦讀體驗

第一個環節,以唐詩宋詞經典朗誦音樂會中的詩歌視頻爲導入,激發吟誦興趣.

之後,利用學案上與壓韻、平仄相關的知識專題,瞭解何爲“因聲求氣”,怎樣“因聲求氣”。

最後圍繞專題,有選擇的展開小組探究活動。

① 批註活動:你發現《將進酒》韻律上的美了嗎,請以批註的形式將其呈現。

②朗讀設計活動:嘗試不同的誦讀方式,爲《將進酒》寫出朗讀設計。

第二課時:主要側重詩詞個性誦讀的相互感染,詩意個性解讀的相互啓發。

課前準備:自主品悟詩詞,並把研究成果以帖子的方式,貼在班級語文角相互交流。

第一個環節:情境導入

我們會給同學一些李白與酒相關的詩歌。引導學生了解李白是怎樣把他的感情傾注於其中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之後,讓學生通過《將進酒》來走近李白的詩酒人生。

第二個環節:虛心涵詠

這個環節當中先播放《將進酒》的古曲,並給學生一段朗讀情境。調動學生的直覺、情緒去呈現詩境,直接貼在詩的面頰上感受她的詩意。

[說明]

“虛心涵詠”即是靜心定氣。課堂上適當的音樂留白可掃除學生心中的羞澀感。此時的誦讀,會讓作品所有內容都變得栩栩如生,學生與作者侃侃而談,並在這種對談中,不斷改變自己的精神狀態,這生命之間的自由對話,是讀詩的第一個重要環節。

第三個環節:品悟詩情

展現學生感悟成果,引發思維上的.交流碰撞。並通過討論總結、提升領悟。

(課件)

關於“天生我才必有用”有諸如這是李白的自我安慰、一時之快的個性解讀,最終形成的全員經驗是:兩岸徘徊說-----李白不斷在出世與入世的此岸和彼岸間遊走,他不確定該停靠在哪個岸。最後,他做了一個不算選擇的選擇,縱情於美酒,以船爲岸,任其漂泊。

關於“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個性解讀:聖賢,世人皆醉我獨醒;飲者,但願長醉不復醒。一醒一醉之間,是李白一生的徘徊。

詩人李白,有學生認爲他是一個孤獨的鬥士,與人生相鬥;與內心的“彷徨”相鬥。有學生認爲,他有一個燃燒的自我,將他晚年的生命照亮。

此時,教師總結提升:我們所解讀的李白“不屈己,不幹人”。得,不感激涕零;失,不哭天搶地。他想出仕,但絕不因此丟失本心,所以他活得純粹,活得浪漫,活得有底氣,他是一個大寫的人。

[說明]

學生的深度表達,都在試圖讀懂詩文連同自己的生命訴求。探究活動成了師生共同思考、相互啓發的一個過程,我很享受這個過程。

4、歌之抑揚

在這個時候,歌之抑揚就水到渠成了。此時展示學生朗讀設計成果,引導學生讀出李白的酒味,愁情,更讀出那高標、狂傲,氣節與境界。

(課件)

“將進酒,杯莫停”反覆誦讀,語速漸慢,聲漸哽咽,更見其徘徊之苦。

“萬古愁”三字應一字一頓,聲斷而氣不斷,之後應有延長音。因爲這是全詩的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顯出飄逸狂放。

[說明]

詩歌教學應始於誦讀,並終於誦讀。

有效朗讀應該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適時交流朗讀體會,個體體會感染羣體,大家便會豁然開朗。

最終,讓學生沉入美讀中,耳醉其音的同時,心感其文,醉不知返。

5、作業設計

課下,學生籌備詩歌散文朗誦會,自選作品,並設計朗誦方案。以既求時效,更求長效。

並佈置了幾個隨筆參考題,以求將詩歌單元的知識能力融會貫通。

(二) 教學效果評價與反思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參與度、建構生成度。

我也依託 “課程意識”,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從中找尋一片風景,力圖上出“選修味兒”。

有位語文名師說過,語文課堂上要“氣盛”,須在課後充足。現在的語文課堂之所以缺少詩意,缺少“悟讀”,主要是“氣虛”。那麼“養氣”是產生課堂詩意的關鍵,是語文迴歸本體的前提,也是我們前行的方向。

以上就是我對這篇詩文教學上的粗淺思考,謝謝各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