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1.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結構特色和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2.學習本文通過具有特徵性的細節描寫來突出人物個性的寫法。

  二.課時安排:

一課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分鐘)

課前老師要求大家充分預習梁實秋先生的散文《我的一位國文老師》,不知大家預習得怎麼樣了,現在我來提幾個常識性的問題來考考大家:(回答時不得翻看課本)

1.“國文老師”我們現在稱之爲什麼老師?(語文老師)

(這裏教者可順便引導學生比較一下“國文”與“語文”的區別:“國文”顧名思義是祖國的文字和文章,而“語文”的涵蓋面要廣得多,“語”是“語言”、“口語”,“文”是“文字”、“文章”,因前面無“國”限制,中外的語言文字作品都可囊括其中)

2.題中的“國文老師”姓甚名誰?(徐錦澄)

3.作者寫作本文時大概是多大歲數了?(“十八九”+“五十”,應該在接近七十歲的時候)

  (二)整體感知(10分鐘)

一個年近七十的老人竟然還記得自己十八九歲時候的老師,可見這位老師給他留下的印象之深。你們預習了這篇課文後,對這位國文老師印象如何呢?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你對這位國文老師的印象。可以就一點說,也可以綜合起來說。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同時逐步形成以下板書(破折號前的內容):

脾氣暴躁--綽號是“徐老虎”、兇、老是開口就罵人

像(相)貌古怪--腦袋有棱有角 頭尖、禿、亮 臉形方方的、扁扁的 鼻尖紅

習慣有趣--戴一副墨鏡、兩肩高聳、鼻涕吸溜、長袍油漬斑斕、仰頭邁八字步、獰笑、愛罵人

敬業--對不認真聽講的學生不滿、自己選編教材、講課親切投入

愛生--敢於批評學生、耐心指導學生

請同學們在題目的“國文老師”前加一個修飾語,來概括你對這位國文老師的總體印象:

示例:我的一位脾氣暴躁、像貌古怪、習慣有趣但卻敬業、愛生的國文老師

  (三)詞語理解(5分鐘)

在現代散文的閱讀中,有些詞語有着特殊的含義,必須把它放到它所在的語言環境中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義。請說出下面幾個句子中加點詞在文中的含義:

1.他們授課不過是奉行故事,樂得敷敷衍衍。(C)

A.舊事,以往的事情

B.舊業,原來的職業

C.先例、成法

D.典故

(“先例”、“成法”的用法在蘇洵的《六國論》中有例句:“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

2.他在講臺上來回地踱着,吸溜一下鼻涕,罵我一句,足足罵了我一個鐘頭,其中警句甚多。( D )

A.警告他人的語句

B.警示他人的語句

C.簡練而含義深刻動人的語句

D.好玩而印象深刻的語句

3. 說理說至難解難分處,來一個譬喻,則一切糾纏不清的論難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經濟,何等手腕! ( D )

A.經濟學上指社會物質生產和再生產的活動

B.國民經濟的總稱

C.用較少的人力、物力、時間獲得較大的成果

D.用較少的筆墨表達較豐富的內容

  (四)亮點賞析(10分鐘)

每篇優秀的文章總有一些亮點,那麼什麼是“亮點”呢?亮點就是讓讀者眼睛爲之一亮的地方,或結構,或語言,或立意,或描寫……我們要寫出亮點,首先要認識亮點,今天就讓我們來找一找本文中的一些亮點,並作適當的賞析。

亮點之一:欲揚先抑,似貶實褒

從文章的開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是要讚揚自己的國文老師,可從文章的第二小節開始,作者不惜筆墨,連用四個小節,寫老師可怕的綽號、怪異的相貌、猙獰的兇笑、不良的習慣……但這些看似貶損的描寫並無惡意,作者實際上是在通過這些富有個性特徵的描寫來突出國文老師的有趣和可愛,同時也與下文寫老師的認真、敬業、愛生形成了表和裏的反向襯托,外在的醜正襯托了內在的美。(此處可適當聯繫一下雨果《巴黎聖母院》中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就是一個外表醜陋而內心極其善良的人)先貶一下,先抑一下,後面的褒揚就更引人注目了。

亮點之二:善抓特徵,描畫細膩

作者不愧爲散文大家,在他的筆下,人物栩栩如生。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徵所致。那有棱有角的腦袋輪廓,那禿禿亮亮的尖頭,那方方扁扁的臉形,那總是聳得高高的肩頭,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那油漬斑斑的長袍都是我們在古今人物畫廊中從未見到過的。也許作者本身就是漫畫高手,寥寥幾筆,人物就形神兼備了。

亮點之三:語言幽默,諧趣橫生

詼諧幽默本就是梁實秋散文的語言風格,本文依然體現了這種風格。本來回憶自己恩師的文章應該嚴肅莊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你看他寫老師的鼻子,一會兒說他“鼻尖有一些紅,像酒糟的”,一會兒說他“鼻孔裏藏着兩筒清水鼻涕,不時地吸溜着,說一兩句話就要用力的吸溜一聲,有板有眼有節奏” ,一會兒又說他“也有時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脣上便亮晶晶地吊出兩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真是竭盡調侃之能事,文中這樣風趣幽默的描寫比比皆是,但毫無做作之感,真正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幽默風趣的語言在我們的作文中如果運用恰當,也會讓我們的作文增色不少的,在今年的高考優秀作文中,就出現了兩篇幽默感很強的佳作。(如果有時間可讓學生欣賞課堂所發的高考優秀作文的片段,如沒有時間,就讓學生課後去閱讀)

  (五)認識作者(3分鐘)

本文寫得這樣好,大家想不想認識這位作者呢?

梁實秋是臺灣卓有成就的文學研究家、翻譯家,同時也是被臺灣尊爲散文一代宗師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廣泛涉及人生世態,或回憶往事、記述個人經歷,或敘寫家庭生活、讀書生涯,或憶記故鄉、發家國之思,或描寫社會面貌、文化習俗……

梁實秋的散文懷人則悽清細膩、纏綿動人;思鄉則深沉濃郁、感人至深;寫景則錯落有致、別具一格;敘事則娓娓道來、不流於俗……總之,梁實秋的散文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韻味濃郁,讀來讓你愛不釋手。

梁實秋先生與我們大家所熟悉的魯迅先生還曾經有過一段論戰,論戰的原因和細節因時間關係老師在這裏就不細說了。魯迅在當時的文壇上一直慨嘆碰不上一個像樣的對手,並由此而感到孤寂無聊。當他遇到梁實秋之後憑藉直感,他明白終於碰上了一個理想的“敵手”,先生的情緒立即亢奮起來,一個能讓魯迅先生感興趣的對手一定不是等閒之輩。只是當年的梁實秋還是一個年僅25歲的毛頭小夥,而寫作本文時已是年近70的老人了,他的文筆當然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六)單元延伸(5分鐘)

本單元所選的文章都是以寫人爲主的散文,單元的標題就是“活生生的這一個”。寫人就要把人寫活了,寫人就要寫出人的個性。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能總結一下,怎樣寫才能寫出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呢?

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作如下概括:

把人寫活的'方法:

一、善抓富有個性化的特徵

二、善抓富有個性化的細節

三、善抓富有個性化的語言

  (七)複述遷移(7分鐘)

在你的學習生涯中,你碰到過富有個性的老師嗎?請你用簡要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一下,好嗎?

  (八)課堂小結(2分鐘)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欲揚先抑的結構藝術,欣賞了風趣幽默的語言藝術,還學會了寫一個活生生的人物的具體方法。老師希望大家能把今天課堂上所學到的技巧運用到今後的寫作實踐中去,也希望大家把今天學習散文的一些方法運用到今後的散文閱讀之中去。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教學反思

梁實秋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他的散文集文人散文與學者散文的特點於一體,旁徵博引,內蘊豐盈,行文崇尚簡潔,重視文調,追求“絢爛之極趨於平淡”的藝術境界及文調雅潔與感情滲入的有機統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態,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晚年懷念故人、思戀故土的散文更寫得深沉濃郁,感人至深。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經歷,一經點出其中的閃光點,自然引起普遍共鳴。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簡潔、文采斐然、文筆活潑,深得讀者珍玩。瑣事入筆,典雅出鋒,這是樑文的成功之處。

在教學《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時,我根據文本特點,確立了兩個教學目標:1,掌握本文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2,讓學生體會梁實秋對老師的感情。確立了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作品敘事線索的把握;教學難點是平實的語言中所蘊涵的情感。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預習文本的基礎上,說說初讀印象,用一些詞語概括出國文老師的特點。明確:醜、不修邊幅、書呆氣、糊塗、愛喝酒、真性率直、平等對人、有趣;有才氣{眼界寬、對作品領會深入、修改文章老辣}樣子更兇等。進一步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欲揚先抑”、“似貶實褒”的寫法,前半部分的“不好”只是爲後半部分的“好”做鋪墊。再次,我要求學生體會作者對國文老師的感情怎樣?明確:可笑--有興趣--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懷念。接着,我讓學生品味語言,對梁實秋的文字,你覺得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哪些? 1.×××!你是什麼東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2.“張東蓀這個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過飯……”3.聽說他已早歸道山了。同學們偶爾還談起“徐老虎”,我於回憶他的音容之餘,不禁還懷着悵惘敬慕之意。一節課下來,學生既有整體上的感知,又有寫作上的感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