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張衡傳》教學設計

《張衡傳》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一、教學目標

《張衡傳》教學設計

1. 瞭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瞭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質疑。

  三、重點難點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四、課時安排 三課時

  五、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一課

一、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裏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裏陳列着候風地動儀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張衡發明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候風地動儀。這個儀器早已毀於西晉戰亂之中,現在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是現代科學家王振鐸等人根據《張衡傳》中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說明用木料製成的。 1959 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郭沫若在墓碑上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見。”

二、解題

張衡,作爲一個偉大的學者,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作爲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學與自然學諸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他在書法、繪畫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實驗科學的研究和發明創造,其發明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人第一次製出地震儀要早 1700 多年。他的這一偉大成就,至今爲世界所公認。課文節選自《後漢書·張衡傳》。

《後漢書》作者范曄,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人,歷史學家。博涉經史,善屬文,能隸書,曉音律。始爲尚書吏部郎,後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衆家漢書,成一家之作。累遷太子左衛將軍,意志不滿,與魯國孔熙選謀逆,伏誅。 初中課文《樂羊子妻》便是節選自《後漢書》。

三、導讀全篇,掌握內容、結構、寫法

1.分析結構。

課文探討:文中哪些地方能體現出張衡的高尚品德?他在文學上、科學上的成就是什麼?政治上的作爲怎麼樣?

採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後用合併同類項法把相關聯緊縮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可分爲三個部分:

(1) 寫張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 寫張衡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 )

(3) 寫張衡的政治才幹 ( ⑤ )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又可分爲兩層:一是仕途情況,以及製作渾天儀和著《靈憲》、《算圖論》的情況;一是專門介紹候風地支儀。顯然,後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點。

作者這樣處理文章的詳略安排。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爲張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創造發明最爲突出,理應成爲本文記敘的重點。

  第二課時

一、 重點分析第四、五段。

(一)第四段着重介紹張衡製作的候風地動儀。

①製作時間和儀器名稱。

②儀器的材料、大小、形狀、雕飾。從外形介紹入手,給人總體印象。

③儀器的機關構造。說明內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龍的作用。

④覺知地震的道理,從內外結合上說明動儀的作用。

⑤儀器的效果:靈驗如神,用實驗證明地動儀的靈驗和準確。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們對這新儀器的認識過程。

⑥儀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說明文,從製作時間、名稱、外形、內部構造、功能、效果和應用等方面,對候風地動儀作了介紹,說明詳而不雜,有條不紊,形象具體,以致可以根據這個說明來複制候風地動儀。

(二)第五段寫張衡在政治上的作爲。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間地區的險惡環境,用以反襯其才幹。

②政績卓著。寫其勇毅、幹練、處理縝密、果斷、治理河間卓有成效,聲名顯赫,徵拜尚書。

③逝世時間。

語言極其簡練。“治威嚴,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肅然”,形象地表現其治理河間取得的成效。

二、本文在語言運上的特點

第一,記敘語言非常質樸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應”、“不慕”等句用語非常質樸通俗,毫無雕飾,卻鮮明地表現出了張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

第二,說明語言十分準確簡潔。第4段中僅用140多字就將候風地動儀的有關情況作了比較全面的介紹。

三、文化常識

(一)

1.舉孝廉不行

孝廉:漢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2.連闢公府不就

闢公府:官府徵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3.公車特徵拜郎中

徵拜:徵,徵召,特指君召臣;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

4.累召不應

召:召見,召聘。

5.永和初,出爲河間相

出:離開,指從京都赴外任職。

6.再遷爲太史令

遷:指官職調動。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爲易於區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後調復原職叫遷復。

7.再轉復爲太史令

轉:指官職調動

8.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徙:指官職調動

(二)

1.遊於三輔

三輔:漢代都城長安附近三個行政區。

2.視事三年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即治事。

3.上書乞骸骨

乞骸骨:大臣辭職,意即使骸骨歸葬鄉土。

4.遂通五經,貫六藝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五部經書;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六種學問和技能

5.時國王驕奢

國王:此指漢代所封的同姓王國。

6.衡下車

下車:官吏初到任。“下車伊始”。

7.又多豪右

豪右:豪族大戶。右,右族,即豪族。秦漢時,豪族住在城市的右邊;左邊是貧民居住,稱“閭左”。

(三)

1.我國史書體例:

編年體:

《春秋》 、 《左傳》、 《呂覽》 、《資治通鑑》

國別體:《國語》、 《戰國策》

紀傳體: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漢書》(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2.前四史

《史記》,西漢,司馬遷,紀傳體,通史,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

《漢書》,東漢,班固,紀傳體,斷代史,上起漢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

《後漢書》,南朝劉宋,范曄,紀傳體,斷代史,上起漢光武帝,下迄漢獻帝。

三國志》,西晉,陳壽,紀傳體,斷代史,上起黃巾起義,下迄晉滅吳統一全國。

四、鞏固訓練

1.下列畫線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D )

A.衡下車

B.舉孝廉不行

C.公車特徵拜郎中

D.因以諷諫

2.下列文字屬於張衡“淡泊名利”的一組是( C )

⑴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 ⑵常從容淡靜 ⑶舉孝廉不行 ⑷連闢公府不就 ⑸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⑹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⑺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A.⑴⑵⑶ B.⑷⑸⑺

C.⑵⑷⑺ D.⑶⑸⑹

3.與“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

A.而法其所以爲法

B.險以遠,則至者少

C.客之美我者

D.聞寡人之耳者

4.對這段文字敘述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C )

A.文章一開始介紹張衡的姓名、籍貫,這是紀傳體史書的通例,接着介紹他的經歷、廣博的學識、非凡的才學,這是科學發明創造的重要前提。

B.張衡雖然才華橫溢,卻沒有驕矜之情,這一點難能可貴,也是他取得超凡學術成就的思想基礎。

C.張衡淡泊名利,不好交接俗人,對他們敬而遠之,這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態度,對他的仕途和學術研究都沒有影響的。

D.張衡作《二京賦》,從其目的而言可見他有憂國憂民之心,從其寫作所用時間而言可見他有嚴謹的創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