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畫雞蛋》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畫雞蛋》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畫雞蛋》教學反思一

二年級語文下《畫雞蛋》教學反思

《畫雞蛋》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講述的是達•芬奇和老師的對話,揭示出了老師讓他天天畫雞蛋的原因。通過寫達•芬奇行爲的轉變,表現出達•芬奇刻苦學畫的精神,同時告訴我們做事情只有專心致志、勤學苦練才能成功。

由於我教學的是《畫雞蛋》的第一課時,所以我把識字和理解課文作爲本節課的重點,下面我就把本節課的教學結合課題研究的實施做以下反思: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我們提倡走個性化閱讀的教學道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給學生自主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專心地去讀,興趣盎然在去讀,在自主閱讀中學會閱讀。

爲了真正地把課題研究落到實處,彰顯學生個性的風采,在學完了課文第三自然段之後,我提出問題:“你認爲達•芬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不管學生回答的是達•芬奇知錯能改還是勤奮好學,那都是學生自己獨特的感受,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這樣學生才能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也是實施個性化閱讀的前提。

個性化閱讀的核心是激活學生相似的積累,就是把學生自己的人生體驗與切身感受移植到文本之中。因此,我提問:“如果讓你畫上一節課、一天,你的感受會怎樣呢?這樣讓學生與達•芬奇心靈相通,理解當時達•芬奇的想法,進而爲明白老師的話作鋪墊。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理解老師說的話以及達•芬奇學習態度的轉變,我採用實物演示、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教學的,使課文所表現的人和事,由於學生賦予了感情與生命得以復活,再以自己的讀表現出來,使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獨特體驗深入化、系統化。

同時,在讀書時,我還注重學生讀書習慣的培養。此外,由於二年級還要以字詞爲基礎,所以閱讀中我還突出了對學生進行字詞的訓練,如“著名”是 什麼意思,換個詞來說一說;“不耐煩”是什麼樣的語氣;嚴肅又是什麼語氣,通過讀來體會這兩個詞的含義;仿照“一張又一張”來說幾個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無論是語文學習還是其它科目的學習,都離不開生活,最後,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想一想,在生活中、做事情時,有沒有也像達•芬奇小時候畫雞蛋那樣很快就不耐煩了?學習了這篇課文,今後想怎麼做?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進行了思想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

但是我也感到,課上學生讀的少,形式也過於單調了些,應多爲學生創設語言表達和交流的機會,在學生分角色朗讀時可讓學生同桌之間先練一練,讓學生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體驗文章的情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節奏、情緒色彩,從而獲得語文學習經驗,領悟和積累。再加上教師的示範朗讀效果會更好。

總之,還有很多改進之處,在今後的教學中再接再厲!

 《畫雞蛋》教學反思二

在設計《畫雞蛋》一課時,覺得既不能把課文當成講讀課文去上,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也不能就拋出幾個問題讓他們自讀自悟,然後交流。在設計時,僅僅抓住達·芬奇開始學畫雞蛋的態度和後來的不同態度開始感悟,然後問孩子們爲什麼達·芬奇會有如此大的變化進而感悟老師的話。

在教學時,我在孩子們熟讀課文之後,問學生 “老師爲什麼總讓達·芬奇畫雞蛋?”在學生彙報中,他們也能找到老師的話回答,但從他們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們對老師的良苦用心並不理解。於是,我將老師的話以課件出示,放聲讀一讀。我問到:“老師說的對嗎?”學生在交換了意見的基礎上,大部分學生肯定了老師的話是對的,還有學生舉了例子說,老師這樣做是讓達·芬奇認真觀察,認真練習,才能把雞蛋畫好。接着我順勢引導:“你們分析的都很有道理,可是老師說的是真的嗎?讓我們來驗證一下。”於是我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熟雞蛋,在投影下讓學生進行觀察兩個雞蛋的異同,再拿出十個雞蛋,讓學生去找出相同的雞蛋。孩子們天生好奇,看呀,比呀,非得找到兩個一樣的雞蛋,可是挑來挑去就是找不到,由此解決難點。

這節課,學生在實際觀察中真切的體會到老師的話是真的,嚐到了探究的樂趣,我也深深的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孩子們自己去驗證,一定能促使孩子們個性化思維的發展。當然這節課給了自己很多的思考,對於選學課文,自己的把握準確嗎?自己說的是不是還太多了,把學生抓得太緊了呢?困擾啊……


1.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2.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筍芽兒》教學反思

3.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泉水》教學反思

4.二年級語文下《看浪花》教學反思

5.二年級語文《找春天》教學反思

6.人教版二年級《玩具櫃檯前的孩子》教學反思

7.二年級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