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5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5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篇1:《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5則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將教學的重點圈定於薩沙與媽媽的對話之中,通過反覆閱讀,通過精細討論,體驗和感受出薩沙三次說話的不同心境。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心靈溝通,從而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體驗,受到一定的情感薰陶,並獲得思想啓迪,享受美的樂趣。因此進行了如下的教學:

一、讀讀議議──與文本對話

1、讀三至八自然段,感知薩沙與媽媽的對話。

2、讀讀畫畫,畫出我(薩沙)說的話:

“媽媽,您和託利亞都需要雨衣呀,爲什麼要給我呢?”(薩沙的不解,媽媽對我的關心與愛)

“這就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了?”(薩沙的不滿,希望與媽媽一樣擁有對別人的關心與愛)

“媽媽,現在我還是最弱小的嗎?”(薩沙的自豪,擁有與媽媽一般的對別人的關心與愛)

3、研讀媽媽與薩沙的對話,能從這些話語裏讀出什麼?

4、組織討論,議議薩沙和媽媽各自的想法。

二、談談說說──與心靈對話

1、我(薩沙)的精神世界:

不解──不滿──自豪(說說薩沙心理變化的軌跡)

2、創設情境(說一說):

⑴ 說說當時我(薩沙)的心裏的想法。

⑵ 我(薩沙)會對風雨飄搖中的薔薇說些什麼。

2、我(學生)的精神世界(回讀全篇課文):

⑴ 我想對薩沙說些什麼?

⑵ 你打算對薩沙的媽媽或者其他人說什麼?

在這個教學設計中,我們不但要重視文章中薩沙的情感世界、精神風貌,還要着重學習者(學生)通過學習內化的情感、精神。如何實現這兩者間的共鳴?這就要藉助於說話的方法實現讀者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因爲說話是爲了積澱文本中流淌的情感因素。通過引導學生與鮮活的文本對話,使學生與文本既有聲的交流,又有自己心靈的無聲傾訴。

  篇2:《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文章情節簡單,貼近生活。我講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學會14個會認字,學會寫12個會寫字,掌握生字的識記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如何掌握生字的字形,並能正確運用詞語,是教學難點。另外,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還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

反思整節課,我認爲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是:

1、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使學生順着我的教學思路,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2、本節課我着重教學生掌握漢字結構的規律,提高學生對字形的比較、識別的能力,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並且對所學的會認字和會寫字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逐步從扶到放,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爲了加強學生識記生字,我讓他們找出識記生字的方法,小琪同學說用猜一猜的方法記住“撲”字,她說:“有一個人用手去拔蘿蔔”去記住“撲”字。小鄧同學說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摸”字等等。同學們想出識記生字的方法各種各樣,達到了預設的教學效果。

3、能利用多種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爲這節課學習的生字比較多,怎樣讓學生學得有興趣,不枯燥無味?我一方面採取創設情境引入、圖片實物演示,另一方面採用遊戲方法,把識字置於遊戲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利用遊戲,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喜歡學,有主動學習的意願,能夠主動識字,快樂識字。

  篇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課堂是教師生命的舞臺,老師的教學生涯只有在課堂中才能得以延伸。作爲一名年青的教師,我

一直將“能上課、上好課,上好每一節課”作爲自己追求的目標,即使這一目標相對於我仍顯得那麼

遙遠,但我一直在爲此而努力。

能上課,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紮實過硬的基本功,要求我們要具備駕馭教材,直至創造性地使用

教材的能力。能上課,是教師革命的本錢,教師只有不斷地錘鍊自己的教學基本功,不斷地總結經驗

與教訓,提升教學技能,才能使自己沉着地走上講臺,並最終立於講臺。

“上好課”是教師贏得學生信賴與尊敬的資本。學生走進課堂的目的首先是學習知識,如果讓學

生在愉悅與享受中學知、明理,學生自然會對你投出信任之票。作爲一名年青的教師要善於反思自己

每一節課中的成敗得失,哪怕只是一個詞語的教學;要樂於接受別人課堂中智慧的靈動,哪怕只是短

暫的一瞬。要始終以“揚長而不避短”的學習心態,修正自己,揚棄自己;充實自己,豐滿自己;發

展自己,提升自己。曾經給自己寫過這樣一句話:不要甘於做教書匠,即使一輩子只做教書匠;要敢

於做教育家,即使一輩子做不了教育家。

  篇4:《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本文敘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通過對媽媽兩句話的研讀和對小薩沙保護薔薇花的舉動的體會,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

本節課開始的時候,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中誰是最弱小的,引出薔薇花以後,再對比着讀讀薔薇花在不同情況下的狀態,使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到薔薇花的弱小,然後以此引入媽媽和小薩沙的對話。這樣的設計,看似順水推舟,但實際上從薔薇花的弱小到媽媽和小薩沙的對話,在教學環節上有些脫節。課後經過思考,覺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讀題後,先讓學生談談“我不是最弱小的”這句話是誰說的?(薩沙)追問:誰認爲薩沙是最弱小的呢?(媽媽)由此引出媽媽和小薩沙對話,教學環節上更加緊湊。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比如說:當教學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薔薇花的時候,我設計了“在滂沱大雨中,嬌嫩纖弱的薔薇花會說些什麼?”來引導學生進行想像說話,使學生進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能較好的站在薔薇花的立場,說出薔薇花無奈,沮喪,希望得到幫助的心情。使薔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跡。當薔薇花得到的薩沙的保護的時候,我設計了“當薔薇花受到了薩沙的保護,它有什麼心裏話想說”這樣一個問題,使學生站在薔薇花的立場來體驗接受保護以後的心情。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強的品質,自覺承擔起保護弱小的責任,並能以此爲快樂。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訓練。特別是薩沙和媽媽的一段對話,我先讓學生體會說話人的語氣,心理活動,逐句訓練。在整體感知整段對話後,讓學生自由練讀,分角色表演。隨後,我又讓學生反覆朗讀課題,在讀中再次體驗小薩沙的心聲,從而使小薩沙的心聲成爲我的心聲,他的心聲,所有人的心聲。

  篇5:《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本文敘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通過對媽媽兩句話的研讀和對小薩沙保護薔薇花的舉動的體會,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

本節課開始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中誰是最弱小的,引出薔薇花以後,再對比着讀讀薔薇花在不同情況下的狀態,使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到薔薇花的弱小,然後以此引入媽媽和小薩沙的對話。這樣的設計,看似順水推舟,但實際上從薔薇花的弱小到媽媽和小薩沙的對話,在教學環節上有些脫節。經過思考,我覺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讀題後,先讓學生談談“我不是最弱小的”這句話是誰說的?(薩沙)追問:誰認爲薩沙是最弱小的呢?(媽媽)由此引出媽媽和小薩沙對話,教學環節上更加緊湊。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比如說:當教學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薔薇花的時候,我設計了“在滂沱大雨中,嬌嫩纖弱的薔薇花會說些什麼?”來引導學生進行想像說話,使學生進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能較好的站在薔薇花的立場,說出薔薇花無奈,沮喪,希望得到幫助的心情。使薔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跡。當薔薇花得到的薩沙的保護的時候,我設計了“當薔薇花受到了薩沙的保護,它有什麼心裏話想說”這樣一個問題,使學生站在薔薇花的立場來體驗接受保護以後的心情。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強的品質,自覺承擔起保護弱小的責任,並能以此爲快樂。

每一幅插圖都是對課文重要內容的詮釋,能幫助我們與文本進行更好的對話。在本節課中同,我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姐姐託利亞的表情,思考一下當媽媽沒有把雨衣傳給託利亞,而是直接傳給薩沙時,姐姐託利亞的反映是怎樣的。學生很快發現姐姐的臉上充滿了微笑,我又引導學生想一想託利亞的微笑說明了什麼?使學生體會到姐姐對弟的謙讓實際上也是一種保護弱小的表現。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訓練。特別是薩沙和媽媽的一段對話,我先讓學生體會說話人的語氣,心理活動,逐句訓練。在整體感知整段對話後,讓學生自由練讀,分角色表演。隨後,我又讓學生反覆朗讀課題,在讀中再次體驗小薩沙的心聲,從而使小薩沙的心聲成爲我的心聲,他的心聲,所有人的心聲。

最後,學生們在交流生活中保護弱小的事例的時候,展現了一幅幅溫馨的畫面,使學生保護弱小的品質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