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語文第7課《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第7課《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

二年級語文第7課《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敘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和哥哥的影響下,把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這篇課文以平實、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一段真實感人的雨中情。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讀中感悟,讀中體驗,並重視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以培養學生保護弱小的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1、強化初讀,使學生有所知:

感知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實踐、自覺朗讀來完成的。完成這一過程教師應有意引導,讓學生對課文的含蘊有所感知。在教學中,可以首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弄明白文章所寫的事情。在學生了解本文所寫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讀書中對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精讀揣摩,使學生有所悟:

在初讀的基礎上,精讀的重點首先應放在深入領會“媽媽”兩次說話的用意上:第一句話“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教育薩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護弱者;第二句話“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是在激勵孩子。可變換形式反覆朗讀,然後進行句式練習:“媽媽”說的第二句話還可以怎樣說?(⑴ 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⑵ 要是你能保護別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讓學生理解“媽媽”對薩沙的良苦用心。同時,聯繫前文一家人遞讓雨衣的情景,讓學生對“媽媽”的話有更深刻的感悟。其次是重點讀好薩沙說的三次問話:第一句“媽媽,爸爸把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了我。你們幹嗎這樣做呢?”指導學生體會薩沙不懂他們爲何這樣做的心理,讀出天真幼稚的語氣;第二句“這麼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揣摩薩沙不甘爲弱、也想保護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薩沙把身上的雨衣蓋在薔薇花上之後說的話,“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這一句要指導學生體會薩沙的自豪感,因爲他已經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夠保護比他弱小的薔薇花了。這樣,通過學生不斷深入地朗讀,不僅培養了語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3、賞讀激情。使學生有所得:

這一環節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薩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質,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薩沙家庭中的一員,在有感情地讀好人物對話的同時,賞讀課文中對景物的描寫和對薩沙一家人行爲的描寫,讓人物的言行有一個無比美好的背景:廣大的森林中間,寬闊的曠地邊緣,嬌嫩纖弱的薔薇花上,披蓋着梅紅色的雨衣,一家人在滂沱大雨中談笑風生、情深意濃……伴着優美的音樂,在人情人境的朗讀中感情得到昇華,人物的品質行爲得到內化。

總之,“語文”是“情感認知”的廣闊舞臺,需要老師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一個老師的教學情感定會綻放語文素養的美麗花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2

《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外出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父母親很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年齡最小的薩沙。在他們的影響下,薩沙也不甘於做弱小者,並學會了保護弱小者把雨衣披在了郊外纖弱的薔薇花上。這篇課文充滿了濃郁的人文氛圍,講述了一個讓人怦然心動的故事,不管是誰讀了,都會在心靈上受到啓示,懂得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在教學中我始終認爲,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要把課文的規範語言內化爲學生自己的語言,離開了語言的理解、吸收和運用,就不能達到閱讀的真正目的。主動讀書、內化語言,應成爲學生主體的基本活動,幫助學生讀書,指導學生內化,應成爲教師的主要職責。

在學習這篇比較長的課文時,我從“弱小”一詞找卻入口,總領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們帶着問題初讀,精讀課文,通過同桌互讀,小組讀,指名讀等形式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課初始,讀了課題後,我引導孩子們想一想,你讀了這個課題有什麼想了解的嗎?孩子們紛紛說,“這話是誰說的?”“他爲什麼說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弱小指什麼?”讓大家帶着問題在課文中尋找答案,讀通課文,隨文學習有關生字。孩子們對課文初步認識以後,再深入地問孩子們,“誰認爲薩沙誰最弱小的?”,“爲什麼媽媽認爲薩沙是最弱小的?”,爲了照顧最弱小的薩沙,媽媽和哥哥是怎樣做的?那麼你認爲薩沙真的是最弱小的嘛?一系列的問題緊緊扣住“弱小”一詞,使得孩子們能夠有條不紊的學習課文,學得非常緊湊。

當薔薇花得到的薩沙的保護的時候,我設計了“薩沙保護了薔薇花,它有什麼心裏話想說”這樣一個問題,使學生站在薔薇花的立場來體驗接受保護以後的心情。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強的品質,自覺承擔起保護弱小的責任,同時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並能以此爲快樂,使本單元的學習重點——誰需要溫暖,我們就捧出一顆火熱的心緊密結合起來。最後,學生通過反覆朗讀,不僅理解了文章內容,得到了語言文字訓練,還從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以此課爲例,多下功夫研究教材,滲透新理念、新方法的教學,努力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好效果。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3

本課講述的是五歲的薩沙在暴風雨中學着媽媽和哥哥保護弱小野薔薇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本課在寫作特色上按事情發展順序組織材料,自然平實的對話中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教學思路上,我力求以“讀”爲主,“讀中悟意”“讀中明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情感爲動因,通過自己的教學思想與設計,學生學習效果較爲佳,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過程。

一、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讀中感悟。在此環節中注重了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讀中培養學生的情感薰陶。(如、這篇課文圍繞“愛”的主線演繹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媽媽把雨衣遞給託利亞,託利亞又把雨衣遞給了薩沙,這件雨衣就是一份關愛。也正是這份愛,喚醒了五歲的薩沙心底的愛,他不僅感受到了被愛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愛的美好,因此有了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薩沙也因爲有愛而變得勇敢、強大。

二、本課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悟文中對薔薇描寫的作用,以及薩沙的三個問句,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尤其是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更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爲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我在課堂引導學生認真、反覆、有選擇的重讀、精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不懂的做記號,能理解的作旁批,用心體會,在體會中明白“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這一道理。

如、本文薩沙向媽媽三次提問,把人物內心的想法一步一步地表現了出來。語言描寫有助於刻畫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交代和發展故事的情節。(這些寫作特點,我重點闡述瞭如何運用了語言描寫反映人物的內心。“言爲心聲”。寫人物的語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齡、職業、身份、經歷及文化程度等。即突出人物的個性,不能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細緻觀察”引導鼓勵學生學會觀察,多留心周圍的人,看不同的人要不同的說話,抓住人物說話的不同特點,闡述的過程中並結合了實際舉例,學生因此而感興趣。)

比如、文中第2自然段分別對野薔薇進行了描寫。兩次描寫野薔薇有什麼作用。第一次描寫是體現野薔薇的美麗。第二次描寫是強調美麗的花兒被大雨折磨,無抵抗力,體現大雨中的野薔薇更加嬌嫩弱小。如果沒這美麗而弱小的事物的關愛與保護的稚嫩童心,這正是作者運筆的特色與用意。

三、在課堂上注重雙基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本課的生字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並學着借鑑課輔資料掌握生字的筆順與字意。如、在指導朗讀課文時,可以瞭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夏季森林的景色美,更能準確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朗讀、敘述的部分要用陳述的語氣來讀,描寫景色的部分要讀出景色的美。尤其是人物的對話,是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特別是文中幾個帶問號和歎號的句子,一定要通過語調的變化,多讀幾遍,練習讀好,嘆句要讀出驚喜的語氣,問句要讀薩沙不理解媽媽和哥哥的做法而產生髮問的心理。但又不肯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這一心裏的升降,尤其是媽媽的肯定,一定要讀出自豪。)

學完本課,學生一直處在積極興奮的狀態。因爲課題《我不是最弱小的》就足以抓住了孩子們那顆不服輸、不甘爲弱的心理特點。其實“語文”就是這麼直面情感,讓人捉摸不透而又激情豁然。我自認爲本課的教學是較爲成功的。

總之,“語文”是“情感認知”的廣闊舞臺,需要老師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一個老師的教學情感定會綻放語文素養的美麗花環。